一种辅助式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668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辅助式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尤其使用在水冷式散热装置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它利用辅助式热交换装置来提高水冷式散热装置效能,使消费者花费少量的金钱即可得到更大的散热效果,并有效的节省地球上的资源。
背景技术
随着高科技的蓬勃发展,电子组件的体积过于微小化,而且单位面积上的密度也愈来愈高,其效能更是不断增强,在这些因素之下,电子组件的总发热量则几乎逐年升高,倘若没有良好的散热方式来排出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这些过高的温度将导致电子组件产生电子游离(Electron Runaway)与热应力(Thermal Stress)等现象造成整体的稳定性降低,以及缩短电子组件本身的寿命,因此如何排出这些热量以避免电子组件的过热,一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个人计算机已普及在现代的社会里,且计算机世代的生命周期愈短,中央处理器(CPU)淘汰率也跟着升高,且中央处理器(CPU)的效能增加、处理速度愈快,相对的它所排放出的热量也不断的增加,在中央处理器(CPU)的表面积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之下,其工作温度约为60℃-95℃左右,而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发热的瓦特数将持续升高,若没有完善的散热装置,将会严重影响中央处理器(CPU)的正常运作,所以如何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能是相当重要的工作,业内人士提供水冷式散热装置来排除这些热量以避免电子组件过热,然而,无论是哪种水冷式散热装置其散热效能皆为固定的,而当电子组件的效能愈好,处理速度愈快,相对的它所排放出的热量也不断的增加,发热的瓦特数将持续升高,所以当水冷式散热装置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时,则需另购置一组散热效能更好的水冷式散热装置,而旧有的散热装置则无法再使用,导致消费者的消费成本上升,且耗费大量地球上的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辅助式热交换装置来附加在旧有的水冷式散热装置上,而提高水冷式散热装置的善热效能,使消费者花费少量金钱即可得到更大的散热效果,并有效的节省地球上的资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辅助式热交换装置,设置有一可使用具快速传导热的材质所制成的本体,且本体内设置有冷却槽,并在冷却槽表面设置有连通本体的复数透孔,而本体表面设置有风扇及凸设有连通冷却槽的进液口,使冷却液可经由进液口流入冷却槽而由下方的透孔流出,并藉由风扇来快速降低冷却液温度。透孔为可位于本体的底面、内侧或外侧。本体为呈环形、约呈环形或可呈矩形设置,且本体为设置有座体,并在座体上方覆盖有上盖。本体的表面为可进一步设置固定件。并且本体表面可进一步设置可供风扇固定的风扇固定座,且风扇固定座上连接有扇叶。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其中复数透孔下方为可进一步延设有与透孔相连接的,可使用具有快速传导热的材质制成的中空管。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座体表面为可进一步延设有复数实心管,该实心管为可使用具快速传导热的材质所制成,且实心管为位于相邻的透孔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在于利用辅助式热交换装置来附加在旧的水冷式散热装置上,而提高水冷式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在使用时具有显著的功效增进,使消费者花费少量的金钱即得到更大的散热效果,有效的节省地球上的资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结构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1由本体11及风扇12所组成,而本体11设置有座体111,并在座体111上方覆盖有上盖112,且本体11内设置有冷却槽113,而本体11表面具有固定件115及凸设有连通冷却槽113的进液口114,并在本体11表面四周设置有锁孔116且相对于风扇12所设置的透槽121,而冷却槽113的底部设置有连通于本体11底面的复数透孔117,且风扇12是利用固定组件122穿过透槽121并锁固在锁孔116。
如图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结构图,从图中可清楚看出水冷式散热器2包括有底座21、顶盖22、水箱23及马达24所组成,其中底座21开设有一水道211,而顶盖22在对称于该水道211的两侧则分别形成有一进水孔221及出水孔222,且马达24利用一套管连接至进水孔221,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是利用固定件115使辅助式热交换装置1固定在水箱23边缘,且利用一套管连接出水孔222与进液口114,使水冷式散热器2可利用马达24由水箱23中抽取冷却液进入底座21的水道211内,再经由水道211吸取底座21与顶盖22的热源后再由出水孔222流出并经由进液口114流入冷却槽113,使冷却液从冷却槽113底面所设置的透孔117分散的流入水箱23,且因透孔117使冷却液分散并加大其接触面积,再藉由风扇12的运转来降低带有热源的冷却液,使冷却液快速散热,以达到循环散热的目的,并加强水冷式散热器2的散热效能。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本体11的底面设置有连通于透孔117的中空管118,使冷却液可经由透孔及中空管118而流出座体。
如图6、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与立体结构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本体11为设置有风扇固定座119,使扇叶1191可直接固定在风扇固定座119上以加快组装速度,进而降低组装成本,且本体11表面所延设的中空管118,为可使用实心管并设置在相邻的透孔117的中间,使冷却液由透孔流出时,可藉由冷却液的附着特性而顺着实心管表面流出,使冷却液的表面积增大而加速散热。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设置的本体11、中空管118及实心管为可使用可快速传导热的材质所制成,以使冷却液可与本体11、中空管118及实心管进行热交换,且风扇12可加速座体11、中空管118及实心管的散热速度,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而本体11为可呈环状、约呈环状、矩形状设置;而透孔117为可设置于本体11的内侧或外侧,并不因此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为增进水冷式散热装置的技术关键在于,利用本体11所设的冷却槽113及复数透孔117来加大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并利用风扇12来加速降低冷却液的温度,使水冷式散热装置2可有效的提升散热效能。本实用新型上述仅以较佳实施方式说明,并非局限本专利范围,凡运用本说明书及图做简易修改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包括有一本体,且本体内设置有冷却槽、风扇,其特征在于在冷却槽表面设置有连通于本体的复数透孔,而本体表面设置有风扇及凸设有连通冷却槽的进液口,使冷却液可经由进液口流入冷却槽而由下方的透孔流出,并藉由风扇来快速降低冷却液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呈环形,且本体设置有座体,并在座体上方覆盖有上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表面为可进一步设置固定件;其中透孔位于本体的内侧;所述本体呈矩形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表面设置供风扇固定的风扇固定座,且风扇固定座上连接有扇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透孔下方为延设有与透孔相连接的具有快速传导热的材质制成的中空管;所述的透孔位于本体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表面为延设有复数实心管,且实心管为位于相邻的透孔的中间;所述透孔位于本体的底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和其中实心管使用具有快速传导热的材质所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辅助式热交换装置,尤其指是用在水冷式散热装置的辅助式热交换装置,该辅助式热交换装置由本体及风扇组成,且体内设置冷却槽,并在本体表面设有固定件及凸设由连通冷却槽的进液口,而冷却槽的表面设有连通在本体的复数透孔,且风扇连接本体,使冷却液可由进液口流入且经冷却槽,并由本体底面的复数透孔流出使冷却液的表面积扩大,再借有风扇来快速降低冷却液温度,进而提高水冷式散热装置的散热功能,使消费者花费少量金钱而可得到更大的散热效果,并有效的节省地球上的资源。
文档编号H01L23/473GK2681349SQ200420005549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5日
发明者林世仁 申请人:林世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