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969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装设于电路板上,可供电子卡插置的电子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电子卡已被广泛的运用在信息处理的领域中,因此一种用以承接该电子卡的连接器便应运而生,该电子卡连接器可装设在电路板上,以供电子卡插置,使电子卡与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用以传输电子卡与电路板间的讯号。
如图1所示,揭示有一种常见的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多个导电端子2及一退卡机构3,其中该绝缘本体1具有一基部11及二连接于该基部11二端平行延伸的第一臂部12、第二臂部13,俾于该基部11及第一、二臂部12、13之间形成一可用于插置电子卡4(如SD卡)的插卡空间14。
该导电端子2安装于该绝缘本体1的基部11上,每一导电端子2的一端伸出绝缘本体1底部形成一焊接端,可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每一导电端子2的另一端则伸入该插卡空间14内形成一接触端,可用以与插置于该插卡空间14内的电子卡4接触达成电性连接。
该退卡机构3具有一可前、后滑动的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上的滑动件31、一用以提供复位力量的弹性组件32及一固定于该滑动件31上的导引件33,另于该绝缘本体1上设有一轨迹曲线槽34,该导引件33一端滑动配合于该轨迹曲线槽34中,该导引件33一端可在该轨迹曲线槽34中分二段运动。
当电子卡4欲进行插卡或退卡操作时,可将电子卡4沿插卡方向推动,该电子卡4随即推动滑动件31,利用该导引件33在轨迹曲线槽34中相对运动,以达成插卡或退卡的操作,以便引导电子卡4插入或退出电子卡连接器。
上述常见的电子卡连接器,其导引件33一端在轨迹曲线槽34中滑动时,该导引件33容易产生上、下的晃动,若起伏太大时,则会有导引件33松动、脱落的情况发生,导致该退卡机构3乃至于整个电子卡连接器无法正常使用。
再者,上述常见的电子卡连接器,其滑动件31滑动设置于该绝缘本体1上,当电子卡4推动该滑动件31前、后移动时,该滑动件31容易产生震动,导致电子卡4的进退较不稳定及平顺,容易影响电子卡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及电性连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较佳的电子卡连接器来解决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限制导引件向上的位移,避免导引件产生上、下晃动,使导引件无松动、脱落,电子卡连接器结构更为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可使滑动件滑动于绝缘本体上时更为稳定,使电子卡的进退较为稳定及平顺。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卡空间,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导引肋及一凹孔;多个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一退卡机构,其具有一滑动件、一弹性组件及一导引件,该滑动件可前、后滑动的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该滑动件上设有一轨迹曲线槽,该滑动件底部设有一导引槽,该导引槽滑动配合于该导引肋,该滑动件一端突设有一突柱,该突柱滑动的配合于该凹孔中,该弹性组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与该滑动件之间,该导引件以一固定端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该导引件一端活动配合于该轨迹曲线槽中;以及一遮蔽壳体,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该遮蔽壳体设有一顶抵片及一顶抵点,该顶抵片及顶抵点分别顶抵于该导引件及其固定端上缘。
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二连接于该基部二端的第一臂部、第二臂部,该插卡空间形成于该基部及第一、二臂部之间。
该绝缘本体上的导引肋二侧间隔处各设有一长形穿孔,该滑动件底部的导引槽二侧间隔处各设有一凸块,该二凸块滑动配合于该二长形穿孔。
该导电端子的一端伸出绝缘本体形成焊接端,该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伸入该插卡空间内形成接触端。
该滑动件内缘延伸形成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伸入该插卡空间中。
该遮蔽壳体于二侧各延伸形成有一侧板,该二侧板上各设有多个扣接孔,该绝缘本体二侧外缘各设有多个与扣接孔相对应的扣接块,该扣接块与该扣接孔相互扣接。
该遮蔽壳体的顶抵片一端形成自由端,并向下倾斜伸入该遮蔽壳体内部,以该顶抵片的自由端顶抵于该导引件上缘。
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及功效,将利用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而使的更为明确,同时参阅各附图,可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一步地揭示明了。


图1常见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遮蔽壳体未组合);图4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遮蔽壳体未组合);图5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6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的突柱与绝缘本体的凹孔配合的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的导引槽与绝缘本体的导引肋配合的示意图;图8本实用新型的顶抵片顶抵于导引件上缘的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的压制片压制于滑动件上缘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绝缘本体、11--基部、12--第一臂部13--第二臂部、14--插卡空间、2--导电端子、3--退卡机构31--滑动件、32--弹性组件、33--导引件、34--轨迹曲线槽4--电子卡、5--绝缘本体、51--基部、52--第一臂部53--第二臂部、54--插卡空间、55--导引肋56--长形穿孔、57--固定孔、58--凹孔59--容置槽、501--扣接块6--导电端子、61--焊接端、62--接触端7--退卡机构、71--滑动件、711--推动部
712--轨迹曲线槽、713--突柱、714--导引槽715--凸块、716--容置槽、717--固定槽72--弹性组件、73--导引件、8--弹性扣持片81--固定部、82--抵触部9--遮蔽壳体、91--侧板、92--扣接孔93--顶抵片、94--压制片、95--固定片、96--顶抵点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5、多个导电端子6、一退卡机构7、一弹性扣持片8及一遮蔽壳体9,其中该绝缘本体5以塑料材料制成,该绝缘本体5具有一基部51及二连接于该基部51两端平行延伸的第一臂部52、第二臂部53,该第一臂部52及第二臂部53为连续状或断续状的臂体,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臂部52及第二臂部53为断续状臂体。该基部51及第一、二臂部52、53之间并形成一可用于插置电子卡的插卡空间54。在该绝缘本体5上,近第一臂部52处,突设有一长条状的导引肋55,且在该导引肋55两侧适当间隔处各设有一长形穿孔56,该导引肋55及长形穿孔56沿插卡、退卡方向延伸适当的长度。另外,在该绝缘本体5的二臂部52及53近前端的顶部处各开设有一固定孔57。
该导电端子6以导电性良好且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其间隔设置的安装于该绝缘本体5的基部51上,该导电端子6沿插卡、退卡方向延伸。每一导电端子6的一端伸出绝缘本体5底部形成一焊接端61,可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从而与该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每一导电端子6的另一端则伸入该插卡空间54内形成一接触端62,可用以与插置于该插卡空间54内的电子卡(如SD卡)接触达成电性连接。
该退卡机构7安装于该绝缘本体5上,该退卡机构7具有一滑动件71、一弹性组件72及一导引件73,该滑动件71可前、后滑动的设置于该绝缘本体5上近第一臂部52处,该滑动件71内缘延伸形成有一推动部711,该推动部711伸入插卡空间54中,以便利用电子卡顶触该推动部711,借以推动该滑动件71。该滑动件71顶部设置有一可用以控制插卡及退卡的轨迹曲线槽712。该滑动件71前端突设有一锥状的突柱713,且于该绝缘本体5上设有一与该突柱713相对应的凹孔58,该突柱713滑动的配合于该凹孔58中(如图6),使该滑动件71前、后滑动时,具有良好的导引作用。
另外,在该滑动件71底部凹设有一长条状的导引槽714(如图5及图7),该导引槽714与该导引肋55相对应,且在该导引槽714两侧适当间隔处各设有一凸块715,该二凸块715与该二长形穿孔56相对应。该滑动件71底部的导引槽714及凸块715分别滑动配合于相对应的导引肋55及长形穿孔56,故可利用导引槽714与导引肋55的配合,以及凸块715与长形穿孔56的配合,导引滑动件71的前、后滑动,使该滑动件71滑动于绝缘本体5上时更为稳定。
该弹性组件72两端分别容置于该滑动件71外缘的容置槽716及该绝缘本体5的第一臂部52的容置槽59中,且该弹性组件72两端分别抵触于绝缘本体5及该滑动件71,使该弹性组件72设置于该绝缘本体5与滑动件71之间,该弹性组件72可施予滑动件71沿退卡方向移动的复位力量。
该导引件73一端为固定端插接固定于该绝缘本体5上,该导引件73另一端为自由端,并活动配合于该轨迹曲线槽712中,该导引件73可在该轨迹曲线槽712中分二段运动,借以构成一可用以控制插卡及退卡的控制单元,以分别达成插卡及退卡的操作。
该弹性扣持片8以具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其呈L型片体,具有一固定部81及一抵触部82,该固定部81嵌接固定于该滑动件71上一相对应的固定槽717中,使该弹性扣持片8固定于该滑动件71上。该抵触部82由固定部81一端延伸形成,该抵触部82位于滑动件71内缘,且伸入插卡空间54中,该抵触部82一端并形成自由端,使该抵触部82可弹性摆动。
该遮蔽壳体9以金属材料制成,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5上,可具有较佳的电磁遮蔽效果,用以防止电磁干扰。该遮蔽壳体9在两侧各延伸形成有一侧板91,该二侧板91上各设有多个扣接孔92,且在该绝缘本体5两侧的第一臂部52及第二臂部53外缘各设有多个与扣接孔92相对应的扣接块501,该扣接块501与该扣接孔92相互扣接,使该遮蔽壳体9与该绝缘本体5扣接结合为一体。
该遮蔽壳体9顶部冲制形成有一顶抵片93及一顶抵点96,该顶抵片93及顶抵点96位于该导引件73上方,该顶抵片93一端形成自由端,并向下倾斜伸入该遮蔽壳体9内部,该顶抵片93以自由端弹性顶抵于该导引件73上缘(如图8),且该顶抵点96突出于该遮蔽壳体9内部,以便顶抵于该导引件73固定端上缘,用以限制导引件73向上的位移。
另外,该遮蔽壳体9顶部冲制形成有一压制片94,该压制片94呈L型,其位于该滑动件71上方,该压制片94可弹性的压制于该滑动件71上缘(如图9),用以提供滑动件71上下及左右限位及导引的作用。
另外,该遮蔽壳体9顶部冲制形成有二固定片95,该二固定片95向下延伸以伸入遮蔽壳体9内部,并与绝缘本体5的二臂部52及53上的固定孔57相对应,该二固定片95插接固定于该二固定孔57中;利用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
当电子卡(图略)欲插卡时,该电子卡可沿插卡方向推动插置于该插卡空间54内,该电子卡随即顶触推动部711,借以推动该滑动件71,同时使该导引件73在该轨迹曲线槽712中相对运动,以达成插卡的操作,并使该电子卡上的电性接点与导电端子6的接触端62对应接触达成电性连接,使该电子卡可透过电子卡连接器与电路板达成电性连接。
当电子卡欲退卡时,可将该电子卡沿插卡方向推动,该电子卡随即顶触推动部711,借以推动该滑动件71,使该导引件73在该轨迹曲线槽712中相对运动,以达成退卡的操作,并利用该弹性组件72施予滑动件71沿退卡方向移动的复位力量,使该滑动件71可带动电子卡进行退卡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器至少具有诸多优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的遮蔽壳体9上设有顶抵片93及顶抵点96,可顶抵于导引件73及其固定端上缘,用以限制导引件73向上的位移,可避免导引件73产生上、下晃动,而无导引件73松动、脱落,使电子卡连接器结构更为稳固。
2、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71突设有一突柱713,该突柱713滑动的配合于绝缘本体5相对应的凹孔58中,使该滑动件71前、后滑动时,具有良好的导引作用;另搭配该滑动件71底部的导引槽714及凸块715分别滑动配合于绝缘本体5上相对应的导引肋55及长形穿孔56,使该滑动件71滑动于绝缘本体5上时更为稳定,该滑动件71不会产生震动,使电子卡的进退较为稳定及平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实施例加以说明,但理应了解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内所界定的广义精神和观点情况下,凡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所为的等效功能的简易置换、变化,仍应为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卡空间,该绝缘本体上设有一导引肋及一凹孔;多个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一退卡机构,其具有一滑动件、一弹性组件及一导引件,该滑动件可前、后滑动的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该滑动件上设有一轨迹曲线槽,该滑动件底部设有一导引槽,该导引槽滑动配合于该导引肋,该滑动件一端突设有一突柱,该突柱滑动的配合于该凹孔中,该弹性组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与该滑动件之间,该导引件以一固定端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该导引件一端活动配合于该轨迹曲线槽中;以及一遮蔽壳体,其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上,该遮蔽壳体设有一顶抵片及一顶抵点,该顶抵片及顶抵点分别顶抵于该导引件及其固定端上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二连接于该基部二端的第一臂部、第二臂部,该插卡空间形成于该基部及第一、二臂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的导引肋二侧间隔处各设有一长形穿孔,该滑动件底部的导引槽二侧间隔处各设有一凸块,该二凸块滑动配合于该二长形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的一端伸出绝缘本体形成焊接端,该导电端子的另一端伸入该插卡空间内形成接触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滑动件内缘延伸形成有一推动部,该推动部伸入该插卡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于二侧各延伸形成有一侧板,该二侧板上各设有多个扣接孔,该绝缘本体二侧外缘各设有多个与扣接孔相对应的扣接块,该扣接块与该扣接孔相互扣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体的顶抵片一端形成自由端,并向下倾斜伸入该遮蔽壳体内部,以该顶抵片的自由端顶抵于该导引件上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主要是在电子卡连接器的遮蔽壳体设有一顶抵片及一顶抵点,该顶抵片及顶抵点可分别顶抵于退卡机构的导引件及其固定端上缘,用以限制导引件向上的位移,以避免导引件产生上、下晃动,而能有效的解决导引件容易松动、脱落的问题;另外,在退卡机构的滑动件突设有一突柱,该突柱滑动的配合于绝缘本体相对应的凹孔中,使滑动件前、后滑动时,具有良好的导引作用;另搭配该滑动件底部的导引槽滑动配合于绝缘本体上相对应的导引肋,使该滑动件滑动于绝缘本体上时更为稳定,从而使电子卡的进退较稳定及平顺。
文档编号H01R12/24GK2724229SQ20042006633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30日
发明者陈秋桂 申请人: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