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534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改进现有结构的用于移动电话中的直立式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池连接器是用于电子装置提供电子装置与电池之间的电性连接,例如移动电话与电池之间的电气连接。电池连接器一般可分为平躺式与直立式电池连接器,用以分别供不同电子装置选用。
如图1及图2所示,是中国实用新型申请第2207604.2的专利,其描述的直立式电池连接器,该申请的主要技术特征在于以端子卡持部位为主体,两端皆具有弹性,分别同电路板和电池的导接端接触,从而到达电气连接的功效。该申请结构具有多个电性端子A,该电性端子A本体A5可卡合于绝缘壳体B的卡制部B2,使弹力臂A1容置于绝缘壳体B的容置槽B1内,并向外凸出第一接触合A2与电池C电连接,该电性端子A的第二接触部A3则置于绝缘座体B底壁B3与电器产品机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容置槽B1贯通绝缘壳体B两侧面,且该电性端子A置入绝缘壳体B的位置与电池C接触电池连接器的位置在不同侧,亦即第一接触部A2与弯折部A4在相反侧(请参阅图2)。
从上述结构描述中,我们可知,首先,电池接触弹性端可以上下左右受力屈体(从侧面看),并且因弧度设计较大,从而使得弹性范围变得很大,然而端子同绝缘本体的固定部位只有端子的卡制部同绝缘本体的一前壁抵制固定,当电池在插入接触的时候弹性端的时候,假如使用者先卡另外一端,再卡入弹性端,或者平行下压,端子的弹性端势必会因紧密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而沿著下压的方向屈体,所以要在绝缘本体上设计一前壁,是因为端子有向弹性接触端方向的分力,当下压的端子卡制部超出了绝缘本体前壁的高度时,势必会造成端子的卡制端脱离绝缘本体前壁的不良现象,因此装入电池时必须接触端先抵制端子的弹性端而后再卡入另一端,即45度斜压再90度直压,才能在部分程度上控制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次,端子弧度设计较大,并且需二次弯折,因此在治具辅助作业上提高难度,容易造成高低位差的不良现象,综上所述,该设计方案存在著种种弊端,势必会提高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大大缩减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上述电池连接器虽然缩减了电池连接器的空间,但是由于电性端子A置入绝缘壳体B的位置与电池C接触电池连接器的位置在不同侧,亦即第一接触部A2与弯折部A4在相反侧,当电池C置入时的挤压力量会造成电性端子A退出的情况,长久使用下来,各个电性端子A的第一接触部A2位置不一致,造成电性连接接触不良的情况,影响使用品质,因此实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让电池接触弹性端不受绝缘本体的制约,从而使得使用者在装入电池方法上更具任意性,具有稳固的电性连接,有效提升使用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使得端手无须二次弯折,简化了生产过程,并且有效杜绝了高低位差的不良现象的产生,具有牢固的组合结构,有效延长产品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在绝缘本体的底合设有两个斜面,让端子受力屈体时分担一处受力,使得端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变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座体及多个电性端子,该绝缘座体设有多个端子的置入槽组,该置入槽组由第一置入槽、第二置入槽及卡合槽所组成,该电性端子由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及卡合合所组成;该等置入槽组平行设置,置入槽组两侧设有隔板,该第一置入槽两侧的隔板后方设有底板,第一置入槽与卡合槽连通,该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分别与卡合部的两侧相连接。
该第一弹性部的尾端延伸弯折成第一接触部,该第二弹性部的尾端延伸弯折成第二接触部。
该电性端子第二弹性部与卡合部连接处的弯折部与前述第一接触部在同一侧。
该电性端子可以由绝缘座体的前方将卡合部卡合至绝缘座体的卡合槽,第一弹性部则容置于第一置入槽,第一接触部则突出绝缘座体前侧面,第二弹性部则容置于第二置入槽,第二接触部则突出绝缘座体的底侧面。


为了证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技术特征确实能达到上述目的及效果,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说明如后图1是公知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公知电池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绝缘座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性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座体1及多个电性端子2,该绝缘座体1设有多个端子的置入槽组10,该置入槽组10由第一置入槽11、第二置入槽12及卡合槽13所组成,第一置入槽11设于卡合槽13的上方,第二置入槽12则设于卡合槽13的下方,该等置入槽组10平行设置,置入槽组10两侧设有隔板14,其中该第一置入槽11两侧的隔板14后方设有底板111,第一置入槽11与卡合槽13连通,该连通部位131较卡合槽13为狭窄;该电性端子2由第一弹性部21、第二弹性部22及卡合部23所组成,该第一弹性部21与第二弹性部22分别与卡合部23的两侧相连接,该卡合部23的宽度较第一弹性部21及第二弹性部22的宽度为宽,且第一弹性部21接近卡合部23处的宽度约略等于前述连通部位131的宽度,第一弹性部21向上弯折,并在与卡合部23连接的另一端延伸弯折成第一接触部211,第二弹性部22则向下弯折,并在与卡合部23连接的另一端延伸弯折成第二接触部221,第二弹性部22与卡合部23连接处形成一弯折部24,该弯折部24与前述第一接触部211在同一侧(请参阅图6)。
请再参阅图3及图6,由于第一置入槽11与卡合槽13连通,而卡合槽13与第二置入槽12之间则有挡板15隔开,第二弹性部22与卡合部23连接处的弯折部24与前述挡板15互相卡挡,使该电性端子2仅能以第一弹性部21在后面,第二弹性部22在前面的方式,将卡合部23由绝缘座体1的前方往内卡合至卡合槽13内,由于第一弹性部21接近卡合部23处的宽度约略等于绝缘座体11连通部位131的宽度,因此当卡合部23卡合至卡合槽13内时,第一弹性部21适可容置于第一置入槽11,且第一弹性部21可以局部贴靠于底板111上,由于第一接触部211与前述弯折部24在同一侧,因此第一接触部211适突出绝缘座体1前侧面16,前述弯折部24横跨挡板15,使第二弹性部22适容置于第二置入槽12,第二接触部221则突出绝缘座体1的底侧面17。
如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固定于电器用品上时,由于第二弹性部22的弹力反作用力,使第二接触部221可稳固连接机板;由于第一弹性部21的弹力反作用力,使第一接触部211可稳固接触电池端子,且由于第一置入槽11后方设有底板111,当电池抵住第一接触部211时,第一弹性部21有底板111可供靠置,即使电池极多次抽拔安装,仍然具有可靠度,尤其本实用新型的电性端子2置入绝缘壳体1的位置与电池接触电池连接器的位置在同一侧,抽拔安装电池不会造成电性端子2异位的情况。
综上所述,凡由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结构变化或修饰,均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自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座体及多个电性端子,该绝缘座体设有多个端子的置入槽组,该置入槽组由第一置入槽、第二置入槽及卡合槽所组成,该电性端子由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及卡合合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等置入槽组平行设置,置入槽组两侧设有隔板,该第一置入槽两侧的隔板后方设有底板,第一置入槽与卡合槽连通,该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分别与卡合部的两侧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部的尾端延伸弯折成第一接触部,该第二弹性部的尾端延伸弯折成第二接触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性端子第二弹性部与卡合部连接处的弯折部与前述第一接触部在同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性端子可以由绝缘座体的前方将卡合部卡合至绝缘座体的卡合槽,第一弹性部则容置于第一置入槽,第一接触部则突出绝缘座体前侧面,第二弹性部则容置于第二置入槽,第二接触部则突出绝缘座体的底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池连接器,包含一绝缘座体及多个电性端子,该绝缘座体设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端子置入槽组,多个电性端子容置,该置入槽组由第一置入槽、第二置入槽及卡合槽所组成,第一置入槽两侧设有隔板,隔板后方设有底板,该底板可供电性端子的弹性部靠置,电性端子容置于置入槽组后,分别在第一置入槽前方与第二置入槽下方突出接触部,可与电池及机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电性端子置入绝缘壳体的位置与电池接触电池连接器的位置在同一侧,具有抽拔安装电池不会造成电性端子异位的情况。
文档编号H01R13/22GK2742596SQ20042011828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9日
发明者段术林, 陈剑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