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52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SB)是由IBM、Intel、Microsoft、NEC、Compaq、DEC、Northern Telecom等公司共同制订的数据传输规格。它用于连接具有相应USB连接器的设备,如闪存、移动硬盘、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影机、鼠标、键盘、扫描仪、打印机等。USB接口具有许多优点,如速度快、连接简单快捷、可实现热插拔(Plug and Play,PnP)、无须外接电源、支持多设备连接以及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等。目前,USB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接口配置。
请参阅图1A及图1B,该图1A显示一般USB公连接器100的外观示意图,该图1B显示图1AUSB公连接器100的结构切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USB公连接器100的结构包括绝缘密封外壳110;该绝缘密封外壳110前端连接中空的金属插头120,用于插接至对应的USB母连接器(如图2A至图2C所示)内,该金属插头120上下两个表面各开设多个固定孔130,用于当该金属插头120插接在USB母连接器时固定该USB公连接器100;该金属插头120的中空部分内设置多个导电端子140,用于进行数据及电源传输,该导电端子140固定在端子固定座150上。
请参阅图2A至图2C,该图2A显示一般USB母连接器200的外观示意图,该图2B显示图2A的USB母连接器200的结构切面示意图,该图2C显示相对该图2A的USB母连接器200的另一端的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USB母连接器200的结构包括具有插孔220的外壳,该外壳左右以及上下表面各开设多个固定弹片210,用于夹紧上述USB公连接器100上的金属插头120以及卡固该金属插头120的固定孔130,从而将该USB公连接器100固定在该USB母连接器200内;该插孔220内设置多个导电端子230,用于进行数据和电流传输,该导电端子230固定在端子固定座240上,该导电端子23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焊接脚,将该USB母连接器200焊接至其它元件上。
请参阅图3,该图是应用如图1A及图1B的USB公连接器100的第一装置300,该第一装置300可以是电子装置,如闪存。请参阅图4,该图是应用如图2A至图2C所示的USB母连接器200的第二装置400,该第二装置400可以是电子装置,如数据存取媒介。请参阅图5,该图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72263号的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同时具有上述USB公连接器100以及母连接器200,使得其既可与数据处理装置连接,如计算机主机,也可以与其它外部设备连接,其中,该USB公连接器100以及母连接器200分别设置在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的两端。
然而,上述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其一,其上的公连接器100以及母连接器200是一前一后分别设置,导致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的长度较长,不便随身携带;其二,导致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的扩展性能较差,即通过其上设置的公连接器100以及母连接器200最多只能连接两个外部设备,无法同时连接多个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其三,当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的公连接器100不使用时,一般会在其上套设保护外壳,然而,这会进一步导致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的整体长度增加,但是若不套设保护外壳,则可能会因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意外受力而导致该公连接器100变形受损;其四,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无法控制其公连接器100以及母连接器200之间的电性连接状态导通与否,因此,当需要确保其中之一不导通时,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则无法实现;其五,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无法避免误插,例如,当该公连接器100连接数据处理装置时,不希望另外的外部设备可连接至该母连接器200,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同样无法实现该功能;另外该便携式无线接收装置500无法自由调整该公连接器100与外部设备或者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时的角度,因此无法配合实际需要进行角度调整。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多个连接器、整体长度合理、可自由调整连接器连接角度、可选择性使用连接器、防止误插或强制性插接、可自动切换连接器的导通以及节省空间的连接器装置,成为本领域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多个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自由调整连接器连接角度的连接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选择性使用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防止误插或强制性插接的连接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自动切换连接器的导通的连接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节省空间的连接器装置。
为达成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包括本体,该本体上开设至少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器,其向内设置在该本体的一端面;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其转动自如地设置在该本体一端,并可容置在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以及至少一个转动件,其枢接在该本体一端,上述第二连接器固定在该转动件上。其中,该转动件具有至少一臂部,该臂部一端设置枢接部,该枢接部枢接在该本体一端,该臂部开设一贯孔。该第一连接器可选择通用串行总线(USB)母连接器或公连接器,该第二连接器也可选择为USB母连接器或公连接器。
该连接器装置还可选择包括切换开关,该转动件的枢接部在转动时可带动该切换开关转动,该切换开关是选择性的多连动切换开关,其转动角度可控制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导通与否,该枢接部是借由齿轮或者皮带传动,在其转动时带动该切换开关转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本体上开设多个容置空间以及设置多个该转动件,可在该连接器装置整合多个该第一或第二连接器;通过该第二连接器转动自如地设置在该本体上,可自由调整该第二连接器与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的连接角度;通过该第二连接器容置在该容置空间内或转动至与该本体成一定角度,可选择性使用该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通过该第二连接器容置在该容置空间内,或者转动至该本体外水平处以阻挡该第一连接器,可分别防止该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误插或被强制性插接;通过设置该切换开关,可自动切换该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的导通;同时,不使用该第二连接器时可将其容置在该容置空间内,使该连接器装置具有多个连接器,同时,其整体长度比现有连接器装置小,便于携带。


图1A及图1B是通用串行总线(USB)公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A至图2C是通用串行总线母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是应用通用串行总线公连接器的第一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应用通用串行总线母连接器的第二装置的示意图;图5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72263号揭示的同时应用通用串行总线的公、母连接器的第三装置;图6A至图6C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7是图6A至图6C的连接器装置的转动示意图;图8是图6A至图6C的连接器装置的转动件的示意图;图9A至图9C是图6A至图6C的连接器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连接器装置的转动原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的实施例3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连接器装置的转动原理图;以及图1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装置的实施例4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即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的实施例。此处须注意的是,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其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且所显示的构成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且其构成布局形态可能更复杂。
为简单、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实施例1请参阅图6A至图6C,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10包括本体12;装设在该本体12一端的第一连接器14;以及转动自如地装设在该本体12一端的第二连接器16。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10也可同时设置多个该第一连接器14或第二连接器16,本实施例是以一个第一连接器14以及一个第二连接器16为例进行说明的。
该第一连接器14向内装设在该本体12的一端,其中,该第一连接器14可选择为USB母连接器。USB母连接器的结构是现有硬件接口总线,在此不再赘述。
该第二连接器16是通过转动件18而转动自如地装设在该本体12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器16与该第一连接器14装设在同端。其中,该第二连接器16可选择USB公连接器,也可选择USB母连接器,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器16以USB公连接器为例进行说明。USB公连接器的结构也是现有硬件接口总线,在此不再赘述。
该本体12的适当位置开设容置空间19,特别如图6C所示,当不使用该第二连接器16时,可将该第二连接器16转动并容置在该本体12的容置空间19内。该第二连接器16的转动示意图如图7所示。
请参阅图8,该转动件18具有两个臂部182,每一个臂部182的一端设置有枢接部184。该转动件18的个两臂部182借由其枢接部184而分别转动自如地装设在该本体12一端的两侧。该第二连接器16的下部固定在该臂部182远离该枢接部184的一端。每一个臂部182内设有用于容置至少一条导电线路(未标出)的贯孔186,使容置在该本体12的导电元件(例如电路板),通过该贯孔186的导电线路电性连接该第二连接器16。
请参阅图9A至图9C,该连接器装置10可用于分别连接不同的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图9A中,该第二连接器16转动至该本体12外部的水平方向,该第一连接器14正好被该第二连接器16阻挡而无法与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连接,从而防止该第一连接器14发生误插或被强制性插接。此时,该第一连接器14可以对应连接至第一外接装置40的第一外接连接器42。图9B中,该第二连接器16转动至与该本体12呈一定的角度,此时,该第一连接器14不再受到该第二连接器16的阻挡,可以与第二外接装置60的第二外接连接器62相连接,而该第二连接器16也可同时连接该第一外接连接器42。图9C中,该第二连接器16转动并容置在该本体12的容置空间19内,此时,该第二连接器16受到该容置空间19四周壁部的阻挡,无法与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连接,从而防止该第二连接器16发生误插或被强制性插接,该第一连接器14则可正常与该第二外接装置60相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10的描述,可知可选择使用该第一连接器14以及第二连接器16,并可达到在选择使用过程中的防误插或强制性插接的功效;借由该转动件18使该连接器装置10可自由调整其第二连接器16与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的连接角度;同时,当该第二连接器16容置在该本体12的容置空间19内时,本连接器装置10的整体长度可缩减,使得其便于携带。
实施例2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2的连接器装置10′与该实施例1的连接器装置1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本体12上加设切换开关17,该转动件18的枢接部184在该第二连接器16在如图中第一位置A、第二位置B以及第三位置C之间转动时,可采用齿轮、皮带传动等现有方式带动该切换开关17转动。其中,该第一位置A可选择为该第二连接器16容置大该容置空间19内时的位置,该第二位置B可选择为该第二连接器16垂直在该本体12时的位置,该第三位置C可选择为该第二连接器16转动至该本体12外的水平位置时的位置。
请一并参阅图11,该切换开关17是选择性的多连动切换开关,图中符号16a以及16b分别是该第二连接器16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该输入端16a与该输出端16b导通与否,是由该切换开关17转动的角度决定;该符号14a以及14b分别是该第一连接器14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该输入端14a与该输出端14b导通与否,也同时由该切换开关17转动的角度决定。当该第二连接器16转动至图10中该第一位置A时,带动该切换开关17转动至图11中该对应第一位置A,此时,第二连接器16的输入端16a以及输出端16b处于不导通状态,该第一连接器14的输入端14a以及输出端14b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该第二连接器16处于非工作状态,该第一连接器14若外接其它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即可处于工作状态。当该第二连接器16转动至图10中该第二位置B时,带动该切换开关17转动至图11中该对应第二位置B,此时,第二连接器16的输入端16a以及输出端16b处于导通状态,该第一连接器14的输入端14a以及输出端14b同样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使得外接其它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的该第二连接器16与该第一连接器14可处于工作状态。当该第二连接器16转动至图10中该第三位置C时,带动该切换开关17转动至图11中该对应第三位置C,此时,第二连接器16的输入端16a以及输出端16b处于导通状态,该第一连接器14的输入端14a以及输出端14b处于不导通状态,从而使得该第一连接器14处于非工作状态,若外接其它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的第二连接器16即可处于工作状态。
因此,通过增加该切换开关17,可控制该第一连接器14与该第二连接器16的导通与否,从而安全可靠地自动切换该第一连接器14与该第二连接器16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3请参阅图12及图13,本实施例3与该实施例2基本相同,是对该在该实施例2中,该连接器装置10′只是在其第二连接器16转动至该特定的第二位置B时,才使得该第一连接器14与该第二连接器16同时处于导通状态,这极大地限制了该第二连接器16与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的连接角度。
为使本实施例3的连接器装置10″可如图12所示,在该第二连接器16处于第一个第二位置B1以及第二个第二位置B2之间任意位置时,该第一连接器14与该第二连接器16均处于导通状态,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3在该第一连接器14的输出端14b对应位置处使该第一位置A至第二个第二位置B2间为电性导通,该第二连接器16的输出端16b对应位置处使该第一个第二位置B1至第三位置C之间为电性导通。
因此,当该切换开关17连动转动时,在第一位置A与第一个第二位置B1之间,该第一连接器14导通而该第二连接器16不导通;在该第一个第二位置B1与该第二个第二位置B2之间,该第一连接器14与该第二连接器16同时导通;在该第二个第二位置B2与该第三位置C之间,该第一连接器14不导通而该第二连接器16导通。
由上可见,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10″的第二连接器16在一角度范围内转动时,可使该第一连接器14与第二连接器16同时处于导通状态,使得该切换开关17可自由切换该第一连接器14与第二连接器16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4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4的连接器装置10的本体12的上下两个表面各设置一个容置空间19,同时在该本体12的一端上下各转动自如地设置一个第二连接器16,使得该第二连接器16可分别容置在该容置空间19内。当然,也可在该本体12的一端上下各设置一个第一连接器14,或者一个第一连接器14以及一个第二连接器16,这根据具体实施方式
而定。该本体12的该端端面上还可同时设置两个、甚至更多的第一连接器14。
由上可见,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使该连接器装置10具有更多的连接器,以满足连接多个外部设备或数据处理装置的要求。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的转动件18,除可在本体12两侧端分别设置外,也可仅在本体12的一侧端设置;且该转动件18的枢接部184转动时除采用上述齿轮、皮带传动等现有方式带动该切换开关17转动外,也可采用其它的带动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本体,该本体上开设至少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器,其向内设置在该本体的一端面;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其转动自如地设置在该本体一端,并可容置在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以及至少一个转动件,其枢接在该本体的一端,且该第二连接器固定在该转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动件具有至少一个臂部,该臂部一端设置枢接部,该枢接部枢接在该本体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臂部设有贯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是通用串行总线母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器是通用串行总线公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是通用串行总线母连接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是通用串行总线公连接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切换开关,该转动件的枢接部在转动时可带动该切换开关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切换开关是选择性的多连动切换开关,其转动角度可控制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导通与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枢接部是通过齿轮或皮带传动在其转动时,带动该切换开关转动。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本体,该本体上开设至少一个容置空间;至少一个向内设置在该本体一端面的第一连接器;至少一个可转动自如地设置在该本体一端的第二连接器,并可容置该本体的容置空间内;以及至少一个枢接该本体一端的转动件,并使该第二连接器固定磊该转动件上,且该转动件具有至少一臂部,该臂部一端设置枢接部,该枢接部枢接在该本体的一端;该连接器装置还包括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转动的角度可控制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二连接器的导通与否;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装置,可自由调整连接器连接角度并自动切换选择使用连接器,防止误插或强制性插接,还可节省空间。
文档编号H01R12/50GK2754230SQ20042011822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5日
发明者吴宗凯, 翁世雄 申请人: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