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讯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82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视讯传输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机、数字电视机与屏幕、监视器等的间视讯传输的视讯传输线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计算机主机与屏幕间以一视讯传输线连接,用以将计算机主机的讯号传输至屏幕并显示,该视讯传输缆线如图1、图2所示,是于该金属导线11的外层包覆一层发泡树脂层12,并于发泡树脂层的表面包覆一缠绕层13,从而形成视讯传输线10,再将数条视讯传输线10与地线21并成一股线状,其股线外层以包覆一金属薄膜22,并以缠绕层23套于该金属薄膜22及置于其外侧的地线21,其外侧再套以一保护层24而形成视讯传输缆线1。由于,该视讯传输线10于金属导线11的外层包覆一层发泡树脂层12后,即包覆一缠绕层13,而发泡树脂层12上具有复数气泡121,为使其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于是增加厚度,而造成视讯传输缆线线径粗、弯屈性差,造成使用不便等缺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大幅缩小缆线的线径,并有效提高其电气特性的视讯传输缆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视讯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金属导线,该金属导线的外层包覆有至少一层发泡树脂层,该发泡树脂层上形成有多个气泡,并于发泡树脂层的表面涂覆一层极薄的树脂薄膜,于树脂薄膜外层包覆一缠绕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在发泡树脂层表面涂覆一层树脂薄膜时,使树脂薄膜的树脂可将发泡树脂层的气孔填平,因此于降低发泡树脂层的厚度或同时提升发泡树脂层的发泡度时,亦可达到良好的电气特性,于制成视讯传输缆线时,得以有效缩小其缆线线径。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传统的视讯传输线立体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视讯传输缆线断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视讯传输缆线断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视讯传输线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视讯传输缆线;10视讯传输线;11金属导线;12发泡树脂层;12A树脂薄膜;121气泡;13缠绕层;21地线;22金属薄膜;23缠绕层;24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视讯传输线10具有金属导线11,该金属导线11的外层包覆有至少一层的发泡树脂层12,该发泡树脂层12上形成有数个气泡121,发泡树脂层12的发泡度为60%以上,并于发泡树脂层12的表面再涂覆一层极薄的树脂薄膜12A,再于树脂薄膜12A外层包覆一缠绕层13,藉树脂薄膜12A的树脂将发泡树脂层12的气泡121空隙填平,虽降低发泡树脂层12的厚度或同时提升发泡树脂层12的发泡度时,亦可达到良好的电气特性,而得以有效缩小其线径。
其次,请参阅图4,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复数视讯传输线10与地线21组合而成的视讯传输缆线1,先将数条视讯传输线10与地线21合并成一股线状,其股线外层包覆一金属薄膜22,并以缠绕层23套于该金属薄膜22及置于其外侧的地线21,于外侧再套以一保护层24而成的视讯传输缆线1。由于,该视讯传输线10于金属导线11的外层包覆一层发泡树脂层12后,先涂覆一层极薄的树脂薄膜12A,使树脂薄膜12A上的树脂将发泡树脂层12的气泡121空隙填平,再包覆一缠绕层13,即使将其树脂薄膜12A厚度降低仍然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因此视讯传输缆线线径由6.5mm降为4.0mm~5.0mm,而提升其弯屈性,并得降低原料成本。
此外,请再参阅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视讯传输线10于金属导线11的外层包覆一层发泡树脂层12后,先涂覆一层极薄的树脂薄膜12A,使树脂薄膜12A上的树脂将发泡树脂层12的气泡121空隙填平,并与地线21并合,再以缠绕层13包覆制成的视讯传输线10,其先将数条视讯传输线10与地线21合并成一股线状,其股线外层包覆一金属薄膜22。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视讯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金属导线,该金属导线的外层包覆有至少一层发泡树脂层,该发泡树脂层上形成有多个气泡,并于发泡树脂层的表面涂覆一层极薄的树脂薄膜,于树脂薄膜外层包覆一缠绕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视讯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泡树脂层的发泡度为60%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视讯传输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树脂薄膜树脂薄膜外层和地线被金属薄膜包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视讯传输线结构,于金属导线的外层包覆一层发泡树脂层,该发泡树脂层的发泡度为60%以上,并于发泡树脂层表面再涂覆一层树脂薄膜,该树脂薄膜的表面则再包覆一缠绕层,藉由发泡树脂层表面涂覆一层树脂薄膜时,使树脂薄膜的树脂可将发泡树脂层的气孔填平,因此于降低发泡树脂层的厚度或同时提升发泡树脂层的发泡度时,亦可达到良好的电气特性,于制成视讯传输线时,而得以有效缩小其缆线线径。
文档编号H01B7/02GK2762298SQ20042012181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者张利荣 申请人:高而富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