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81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多个端口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见1989年1月24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4,799,901号。该专利揭示的电连接器包括上绝缘块、下绝缘块、第一插入模组、第二插入模组、瞬时高压保护装置及遮蔽壳体。所述第一插入模组、第二插入模组分别包括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瞬时高压保护装置包括接地板及焊有若干电子元件的电路板,该接地板设有延伸至电路板焊孔的接地脚。然而,使用时,接地板不能与对应电连接器接触,不能提供接地路径而影响信号传输效果。另外,该电连接器需要设置过多的元件,致使制程变得复杂,且,不利于简化结构及节约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供接地路径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匹配面及第二匹配面,所述第一匹配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一上收容腔及第一下收容腔,所述第二匹配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二收容腔。电连接器还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接地片,该接地片设有用以与第一上收容腔、第一下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相扣持的扣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接地片上设有与对应电连接器相配合的扣钩,使用时,可提供接地路径,从而确保信号传输质量,提高电连接器的整体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5是图3中插入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5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电连接器固定于面板上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10是图9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11是图9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16是图14中插入模组的示意图。
图17是另一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图7、图13、图15及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具有第一匹配面11及第二匹配面21的绝缘本体(未标号)、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插入模组3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两侧的接地片4。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之间围成一用以收容插入模组3的空间(未标号)。所述第一本体1大致呈长方形,包括一具有第一匹配面11的前端配合部10及用以与第二本体2相配合的后端配合部12。其中所述第一匹配面11向后延伸形成用以收容相应电连接器(未图示)的第一收容腔(未标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收容腔包括第一上收容腔111和第一下收容腔112。前端配合部10两侧分别设有一对用以与接地片4相配合的固定槽101,所述第一上收容腔111与第一下收容腔112之间设有一隔离板13。所述后端配合部12包括一对后侧面122、与后侧面122顶端相连的后顶面121、与后侧面122底端相连的后底面123及由所述后顶面121、后侧面122及后底面123围成的第一收容空间14,其中,所述后侧面122分别向外延伸设有若干用以与第二本体2相配合的锁扣部124。所述隔离板13的上下侧分别设有若干与第一上收容腔111和第一收容空间14连通的第一上收容槽113及与第一下收容腔112和第一收容空间14连通的第一下收容槽114。所述后底面123靠近第一匹配面11的一端延伸设有下固持部125。所述下固持部125包括一大致与后底面123相平行的平板(未标号)及靠近第一匹配面11的凸片126。所述前端配合部10顶端倾斜向上延伸设有一上固持部127。所述下固持部125和上固持部127用以与相应电连接器(未图示)相扣持。
所述第二本体2包括第二匹配面21、第二顶面22、第二侧面23、第二底面24、由第二顶面22、第二侧面23与第二底面24围成的第二收容空间25及由所述第二匹配面21向内延伸形成的用以收容相应电连接器(未图示)的第二收容腔211。所述第二侧面23设有若干用以与第一本体1的锁扣部124相扣持的卡扣孔231及用以与接地片4相配合的狭槽232。所述第二本体2设有若干与第二收容腔211及第二收容空间25连通的第二收容槽212。所述第二底面24包括一位于前端的用以收容第一本体1下固持部125的缺口240及位于其后端的下卡扣部241。其中所述缺口240与第二收容空间25连通,所述下卡扣部241包括平板(未标号)及弯折部242。第二本体2的下卡扣部241与第一本体1的下固持部125的结构相似。所述第二顶面22向上延伸设有一上卡扣部221。所述上卡扣部221、下卡扣部241与下固持部125和上固持部127的功能相似,用以与相应电连接器相配合。
请参照图7、图13、图16及图17所示,所述插入模组3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被分成两组,每组均包括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其中第一配合部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111和第一下收容腔112内。第二配合部收容于第二收容腔211内。第一配合部包括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111内的第一接触部314及收容于第一下收容腔112内的第二接触部324,第二配合部为收容于第二收容腔211内的第三接触部334。
请参照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插入模组3包括第一端子模组31、第二端子模组32、第三端子模组33、导通件34及若干绝缘块35,其中所述绝缘块35设有若干用以收容导通件34的通孔351,第一端子模组31、第二端子模组32、第三端子模组33分别包括第一电路板311、第二电路板321、第三电路板331,所述第一电路板311、第二电路板321、第三电路板331分别包括第一导电路径、第二导电路径、第三导电路径(未标号)及若干与相应导电路径相连的第一焊孔313、第二焊孔323、第三焊孔333。所述绝缘块35夹持于第二电路板321及第三电路板33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电路板311与第二电路板321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导电端子312、322、332分别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焊接部(未标号)及分别自第一、第二、第三焊接部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314、324、334。第一、第二、第三导电端子312、322、332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导电路径而分别与第一电路板311、第二电路板321、第三电路板331相连。第一电路板311、第二电路板321、第三电路板331上分别设有若干用以与绝缘本体接触的扣钩(未标号)。第一电路板311、第二电路板321、第三电路板331上分别可设有防串音元件及接地板,第一电路板311、第二电路板321、第三电路板331也可共用一接地板,以使电连接器100各元件之间互相屏蔽。插入模组3上也可设置瞬时电压抑制装置及防噪音元件。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接地片4由金属材料制成,大致呈T型,包括水平部41、自水平部41一端垂直向上延伸而成的垂直部42。水平部41的一端向内且向后延伸设有用以扣持第二本体2第二侧面23的后扣钩43。垂直部42上下端分别向内且向后延伸设有上扣钩421、下扣钩422,所述上扣钩421、下扣钩422分别与第一上收容腔111和第一下收容腔112相扣持。
请参照图5至图6所示,组装时,首先,组装插入模组3,将导通件34固定于绝缘块35的通孔351内,导通件34的上、下端分别穿出通孔351。第二端子模组32安装于绝缘块35的底面上,导通件34的下端穿过第二焊孔323并与其相焊接。第三端子模组33安装于绝缘块35的顶面,导通件34的上端穿过第三焊孔333并与其相焊接。第一端子模组31安装于第三端子模组33上,导通件34穿过第一焊孔313,并与第一焊孔313相焊接。从而,导通件34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导电路径而与第一、第二、第三导电端子312、322、332达成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3、图4、图5及图7所示,插入模组3从第一收容空间14插入第一本体1内,第一电路板311、第二电路板321分别沿着隔离板13的上下表面延伸。第一导电端子312及第二导电端子322穿过第一上收容槽113及第一下收容槽114而分别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111和第一下收容腔112。第二本体2与第一本体1相配合而组合成电连接器100。第一本体1后端配合部12收容于第二本体2的第二收容空间25。第一收容空间14及第二收容空间25相互配合形成一内部空间(未标号)。第二本体2的卡扣孔231与第一本体1的锁扣部124相扣持而将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组合在一起。第三导电端子332穿过第二收容槽212而收容于第二收容腔211内,以与对应电连接器(未图示)相配合。从而,信号从第二收容腔211分流至第一上收容腔111及第一下收容腔112。第一本体1下固持部125收容于第二本体2的缺口240内。接地片4的水平部41收容于第二本体2相应狭槽232内。接地片4的后扣钩43抵接第二收容腔211的内表面,接地片4的垂直部42固定于第一本体1固定槽101内。上扣钩421、下扣钩422分别扣持第一上收容腔111和第一下收容腔112的内表面。后扣钩43、上扣钩421、下扣钩422分别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111、第一下收容腔112、第二收容腔211并与对应电连接器相配合而提供接地路径。
诚然,所述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也可通过粘贴或焊接的方式组合成一体,而不必设置用以将两者扣持在一起的扣持装置。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2、第二导电端子322、第三导电端子332可通过选择而减少其中的端子数量,以简化结构。
请参照图8所示,若干电连接器100固定于一面板5上,第一匹配面11位于外部,面板5上设有若干相邻的窗口51,每一电连接器100固定于相应的窗口51内,上固持部127及下固持部125分别与窗口51的框架相扣持。然而,电连接器100也可通过上卡扣部221、下卡扣部241与面板5窗口51相扣持而固定于面板5上。
请参照图9至图12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a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绝缘本体,其余结构相同。电连接器100a的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1a及与第一本体1a相配合的第二本体2a,第一本体1a及第二本体2a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2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本体2a设有两对扣持臂21a,用以与第一本体1a的后端配合部12a相配合。第一本体1a包括前端配合部10a及后端配合部12a,后端配合部12a两侧分别设有阶梯部121a,第二本体2a两侧对称设有卡持臂21a,该卡持臂21a具有弹性,包括主体部211a及延伸入第二本体2a第二收容空间25a的固持部212a。组装时,卡持臂21a固持部212a与阶梯部121a相扣持而将第二本体2a与第一本体1a组合成一体。
请参照图13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b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匹配面11b并不与第二底面24b相垂直,第一上收容腔111b和第一下收容腔112b与第一匹配面11b依然相垂直,第一导电端子312、第二导电端子322分别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111b和第一下收容腔112b,以与插头连接器200b相配合。电连接器100b还设有用以与面板5相配合的上固持部127b及下固持部125b。如此设置,可清楚看到第一上收容腔111b和第一下收容腔112b,从而方便安装插头连接器200b。另外,第二匹配面21b也可设置成与第二底面24b呈一定角度。
请参照图14至图16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100c包括设有第一上收容腔111c、第一下收容腔112c及第二收容腔211c的绝缘本体及插入模组3c,所述插入模组3c包括一垂直电路板31c及焊接于垂直电路板31c上的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包括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导电端子311c和第二导电端子312c,第二配合部为第三导电端子313c。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11c、第二导电端子312c、第三导电端子313c分别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111c、第一下收容腔112c、第二收容腔211c。其中,所述第三导电端子313c及第二收容腔211c可设置于电连接器100c的任意位置。
请参照图17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插入模组3d包括若干导电端子31d,该导电端子31d被分成连续的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其中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接触部312d及第二接触部313d,而第二配合部为第三接触部311d。导电端子31d可以设置成八个,导电端子31d第二配合部即第三接触部311d收容于第二收容腔211,导电端子31d第一配合部分成的第一接触部312d、第二接触部313d分别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111、第一下收容腔112内。如此设置,导电端子的结构简化了,材料得到充分利用,有效节约了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匹配面及第二匹配面,所述第一匹配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一上收容腔及第一下收容腔,所述第二匹配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二收容腔,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还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接地片,该接地片设有用以与第一上收容腔、第一下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相扣持的扣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一本体相配合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匹配面设于第一本体上、第二匹配面设于第二本体上,导电端子包括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及第一下收容腔内,而第二配合部收容于第二收容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片包括水平部及自水平部一端延伸而成的垂直部,第二本体设有用以收容水平部的狭槽,第一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垂直片的固定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上设有互相配合的扣持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装置包括自第一本体两侧延伸而成的锁扣部及设于第二本体两侧的用以与锁扣部相扣持的卡扣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本体两侧设有后端配合部,第二本体两侧设有与后端配合部相扣持的卡持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的顶端设有用以与面板相扣持的固持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匹配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第二匹配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焊接于设有导电路径的电路板上,导电端子一端的第一配合部包括收容于第一上收容腔内的第一接触部及收容于第一下收容腔内的第二接触部,导电端子另一端的第二配合部为收容于第二收容腔内的第三接触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设有垂直电路板的插入模组,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焊接于垂直电路板上。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匹配面及第二匹配面,所述第一匹配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一上收容腔及第一下收容腔,所述第二匹配面向内延伸设有第二收容腔。电连接器还设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接地片,该接地片设有用以与第一上收容腔、第一下收容腔及第二收容腔相扣持的扣钩。如此设置,有效提高了电连接器的整体性能。
文档编号H01R13/514GK2766410SQ20042012177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8日
发明者詹姆士·H·海兰, 约瑟夫·R·考桑斯盖, 查尔斯·布里契兹, 凯文·E·沃克, 迈克尔·A·耶孟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