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281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信号高速传输领域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之间是通过在线缆的两端均设有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达成电性连接的,然而为了适应个人电脑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连接器也需要具有以较高的速度传输大量信息的能力。通常,可以通过增加电连接器的对接端口所具有的信号端子的数量达到提高电连接器的传输速度的目的,而这种采用这种方法必然使电连接器的制造难度加大,而且由于端子数目较多其组装难度也增大,从而不可避免的降低了这类电连接器的生产效率并增加了制造成本。此外,若电连接器组设有过多的导电端子,与其电性连接的线缆无疑需要包含相应数量的与导电端子焊接的导电芯线,从而增大了线缆的制造难度及成本。所以,虽然上述的方法可以提高电连接器的传输速度,但仍然存在制造成本高等缺陷。
因此,确有必要对电连接器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以高速传输信号的对接端口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盖体及容置在盖体内的连接器部件。盖体具有用来收容连接器部件的空间及位于盖体前端并与上述空间相通的对接框。连接器部件包括设置在前端并安装在盖体的对接框内的对接板。连接器部件的对接板由并列收容在盖体的对接框内的第一对接板与第二对接板组成,而导电端子由若干容置在第一对接板上的第一端子及若干容置在第二对接板上的第二端子组成。盖体的对接框及容置在对接框内的第一、第二对接板形成了电连接器的对接端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具有由盖体的对接框及容置在对接框内的第一、第二对接板形成的对接端口的电连接器可以高速传输信号且保持较低的制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所圈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上盖体组装前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5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电连接器沿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包括上盖体2、下盖体3、组装在上盖体2与下盖体3之间的连接器部件4、一对锁固件5、一对组装至锁固件5上的弹性件6、电性连接至连接器部件4上的线缆7、一对应力释放件8、一个防尘盖9及若干螺钉10。
上盖体2包括平板状的上板体20及一对自上板体20的两侧向下延伸的侧壁21。每一侧壁21设有第一延展槽210,且在该延展槽210的前端设有较延展槽210的其他部分深且宽的第一开槽212。在上板体20的前端设有一对凸伸块22。在上板体20的后端开设有一对隔开一定距离的半圆柱状的第一收容口23a,23b、一对邻近侧壁21的方形第一通孔25及三个被第一收容口23a,23b等距隔开的用来收容螺钉10的收容孔26。
下盖体3包括下板体30及自下板体30相对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侧壁31。每一侧壁31设有与上盖体2的第一延展槽210相对应的第二延展槽310及与第一开槽212相对应的第二开槽312。在下盖体3的前端形成有一对接框32,该对接框32界定了一个开口320。在对接框32上侧的相对两端形成有一对向两侧外部延伸的耳部322。在下盖体3的后端设有一对与上盖体2的第一收容23a,23b相对应的第二收容口33a,33b及一对与第一通孔25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5。第二收容口33a,33b的两侧均设有一对竖直开设的插槽34。在下盖体3的后端还设有三个向上凸伸用来与相应的收容孔26相配合的凸柱36,且每一凸柱36设有一个螺纹孔360。在每一侧壁21,31上还设有若干缺口214从而达到减少上、下盖体2,3的重量的目的。
连接器部件4由两个端子模组40a,40b共同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端子模组40a,40b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仅将端子模组40a在下文中详细描述。端子模组40a包括绝缘基部41、设于前端的第一对接板42a及安装在绝缘基部41后侧的电路板44。第一对接板42a由自绝缘基部41向前延伸形成的绝缘第一舌板420a及若干容置在第一舌板420a上的第一端子422a组成。类似地,第二对接板42b由向前延伸的绝缘第二舌板420b及若干容置在第二设板420b上的第二端子422b组成。第一、第二端子422a,422b均与相应的电路板44电性连接。请特别参阅图3,每一绝缘基部41均在其两端上侧的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扣合部410a和第二扣合部(未图示)。第一扣合部410a包括靠近第一对接板42a设置的第一定位块414a及朝向电路板44开设的第一定位槽412a。设在另一端的第二扣合部则由朝向对接板42开设的第二定位槽(未图示)及邻近电路板44设置的第二定位块(未图示)组成。
锁固件5大体为纵长的圆柱构形,每一锁固件5均包括中间部50、自中间部50向前延伸的螺纹部52及自中间部50向后延伸的操作部54。在中间部50的前端设有挡止部500。在操作部54的前端设有接触部540。操作部54的外表面上开设由若干的凹槽以方便使用者握持。
线缆7被分为两组70a,70b,每组线缆70均包括若干导线702。每一导线702内包覆若干电性连接至电路板44的导电芯线700。每组线缆70a,70b还包括环绕在其前端的导电编织层71。
应力释放件8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刚度。每一应力释放件8包括拱形的主体部81及一对自主体部81的两端向下延伸的固持脚82。在主体部81上向内冲设有若干固持片810。
防尘盖9由纵长的遮盖部90及自遮盖部90的中部向外凸伸形成的握持部91。遮盖部90设有用来收容对接板42的空腔902。
请参阅图4,端子模组40a和端子模组40b并列容置在下盖体3内。绝缘基部41通过分别设于其一端的第一扣合部410a与第二扣合部的配合相连接,即第一定位块414a收容在第二定位槽内,第二定位块相应地收容在第一定位槽412a内。这样,两对接板42并列收容在对接框32的开口320内,从而形成一个可以高速传输信号的与一个对接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口。由于该对接端口是通过现有端子模组40a,40b组成,因此该电连接器的制造及组装均较为简单,从而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及节省成本的目的。第一组线缆70a与第二组线缆70b分别焊接至相应的电路板44从而建立电性连接,其前端则分别放置在相应的第一收容口33a,33b内。应力释放件8分别组装到下盖体3上,其固持脚82分别插入设于第一收容口33两侧的竖直插槽34内,其弧形的主体部81则环绕置于第一、第二组线缆70a,70b的导电编织层71上侧,其上的固持片810紧扣相应的线缆70a,70b。弹性件6分别组装到锁固件5上,之后锁固件5分别收容在下盖体3两侧的第二延展槽310内。锁固件5的挡止部500收容在第二开槽312的后端,弹性件6收容在第二开槽312内。
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1至图4,组装上盖体2与下盖体3时,上盖体2的凸伸块22分别放在下盖体3的耳部322的下侧,然后向下旋转直到与下盖体3的上表面向贴合,最后螺钉10穿过相应的收容孔26并拧入相应的螺纹孔360从而将上盖体2与下盖体3固定在一起。当电连接器1未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可用防尘盖9遮覆并列放置的第一、第二对接板42a,42b以防止灰尘粘附在导电端子43上而影响电性连接。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对接端口是由两个并列放置的端子模组40a,40b组成,且其结构及所设端子数均相同,但对接端口也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结构且所设端子类型、数目不同的端子模组并列放置组成以适应不同的应用。此外,导电端子也可以直接与线缆或电连接器所在的电路板电性相连而无需借助电路板44达成导电端子与线缆的电性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盖体及容置在盖体内的连接器部件,其中盖体具有用来收容连接器部件的空间及位于盖体前端并与上述空间相通的对接框,连接器部件包括设置在前端的对接板,其中该对接板上容置有若干导电端子,且该对接板安装在盖体的对接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部件的对接板由并列收容在盖体的对接框内的第一对接板与第二对接板组成,而导电端子由若干容置在第一对接板上的第一端子及若干容置在第二对接板上的第二端子组成,该盖体的对接框及容置在对接框内的第一、第二对接板形成了所述电连接器的对接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具有若干与第一、第二对接板电性连接的导线的线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分为独立的两股,与第一对接板连接的导线组成一股,与第二电路板连接的导线组成另一股,两股导线延伸出电连接器的盖体。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组装到盖体上的应力释放件,线缆被固持在应力释放件与盖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释放件包括环绕置于线缆上方的拱形的主体部及一对用来与盖体相固持的固持脚。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部件包括并排放置的第一、第二端子模组,第一、第二端子模组均包括与第一、第二对接板相对设置且与相应的第一、第二端子电性连接的电路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与第二端子模组分别设有可相互扣合的扣合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上盖体及组装至上盖体的下盖体。
9.如机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对接框设在下盖体的前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对组设在上下盖体之间的锁固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盖体及容置在盖体内的连接器部件。盖体具有用来收容连接器部件的空间及位于盖体前端并与上述空间相通的对接框。连接器部件包括设置在前端并安装在盖体的对接框内的对接板。连接器部件的对接板由并列收容在盖体的对接框内的第一对接板与第二对接板组成,而导电端子由若干容置在第一对接板上的第一端子及若干容置在第二对接板上的第二端子组成。这种具有由盖体的对接框及容置在对接框内的第一、第二对接板形成的对接端口的电连接器可以高速传输信号且保持较低的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757362SQ200420121730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日
发明者杰利·吴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