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及采用了该部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561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及采用了该部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移动电话及个人计算机等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及采用了该电子部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移动电话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接点结构,例如有一种专利文献1所示的下述结构通过使共通弹性接点39A、信号用弹性接点39B、39C,与在放射状接点板38的表面放射状地配置的导电部相接触,来检测圆柱状操作钮26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参照图27B)。
例如,有一种专利文献2所示的下述结构在圆柱状部40A的外圆周面上以规定的角度间距交互配置绝缘部54及导电部55,并通过与它们接触的多个弹性接点脚37,来检测圆柱状操作钮42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参照图27C)。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251584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01-283685号公报然而,在前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中,例如,如果要减小前者电子部件涉及的圆柱状操作钮42的外径,从而实现小型化及薄型化,则有必要减小放射状接点板38的直径。因此,有必要缩短共通弹性接点39A及信号用弹性接点39B、39C,不能确保足够的弹簧长度。其结果是,如果要在弹簧长度受到制约的状况下确保前述共通弹性接点39A等上规定的接点压,则必须使前述共通弹性接点39A等的厚度尺寸及宽度尺寸保持较高的尺寸精度,加工变得困难。因此,尺寸精度易产生偏差,不易维持接触可靠性。
同样,如果要减小后者的电子部件涉及的圆柱状操作钮42的外径,而实现小型化及薄型化,则有必要缩小圆柱状部40A,使弹性接点脚37不能确保足够的弹簧长度,会产生与前述同样的问题。
此外,在后者电子部件中,如果将前述圆柱状部40A变细,则绝缘部54便难以确保足够的尺寸,导电部55、55之间的距离会缩短。因此,因来自外部的振动等原因弹性接点脚37易于与导电部55接触,而会增大误动作的可能性。
此外,在后者的电子部件中的弹性接点脚37等所构成的接点结构在构造上有必要配置成使从圆柱状操作钮42的侧端面突出的圆柱状部40A的外周面,与弹性接点脚37接触。因此,如果欲减小电子部件整体的宽度尺寸,则圆柱状操作钮42的宽度尺寸便相对减小,从而存在操作性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前述问题点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降低加工性、接触可靠性及操作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小型化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由框体、及在前述框体内可旋转地支承的筒状的旋转操作体构成,使前述旋转操作体旋转来检测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而且按下前述框体来驱动按钮开关,该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中,在前述旋转操作体内插入内触点而形成一体,该内触点由筒状导电体构成、且从开口边缘部开始以规定的角度间距沿着轴心平行地延伸出多个延伸部,而且,在前述内触点中的前述延伸部的内周面上,可接触地配置至少一个旋转信号用接触片,并在除前述延伸部之外的内周面上,持续接触地配置有共通接触片。
根据本发明,内触点的内周面与旋转信号用接触片及共通接触片相接触。因此,即使减小本申请电子部件的旋转操作体的外径来进行小型化,也可以确保旋转信号用接触片及共通接触片具有足够的弹簧长度。因此,由于易于确保规定的接点压,旋转信号用接触片无需高加工精度,因而易于加工,且可避免因尺寸精度偏差引起的接触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即使将旋转操作体变细,也可以使内触点的延伸部的角度间距较大,所以旋转信号用接触片不会因来自外部的振动等而与前述延伸部接触,避免发生误动作。
此外,旋转信号用接触片及共通接触片配置于内触点内,而不是如现有的例子那样,将接点结构配置成与旋转操作体的侧端面相邻接。因此,即使缩小本申请发明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旋转操作体的宽度尺寸,也不会明显损害操作性。
作为实施方式,共通接触片,也可以由与内触点的除了延伸部之外的内周面持续接触的多个弹性接触部来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高接触可靠性。
作为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使设置于共通接触片的多个弹性接触部的长度不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多个弹性接触部不与内触点的同一部分相接触,因而可提高接触可靠性及寿命。
另一发明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由框体、及在前述框体内可旋转地支承的筒状的旋转操作体来构成,使前述旋转操作体旋转来检测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而且按下前述框体来驱动按钮开关,该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在前述旋转操作体内插入内触点而形成一体,该内触点由圆片状导电体构成、且从外周边缘部开始以规定的角度间距沿着轴心平行地延伸出多个延伸部,而且,在前述内触点中的前述延伸部的内周面上,可接触地配置至少一个旋转信号用接触片,并在除了前述延伸部之外的外向面上,持续接触地配置有共通端子的接触部。
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无需共通接触片,结构简单,而且可减少部件数量及组装工时,可提高生产率。
作为前述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使能与内触点的延伸部内周面接触的多个旋转信号用接触片的弹性接触部,成为不同的长度尺寸。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两个弹性接触部不与内触点延伸部的同一部分相接触,因而可提高接触可靠性及寿命。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在旋转操作体的内周面设有台阶部,该台阶部嵌合于内触点的延伸部之间且表面平齐。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旋转操作体与内触点之间不发生阶梯差,因而旋转操作体可圆滑地旋转,提高操作性。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在框体的下面设有按钮开关。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框体中预先配置有按钮开关,因而易于印刷电路基板的布线设计。
本发明涉及的电子设备,由以下部分来构成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印刷电路基板,其以位于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框体的正下方的方式安装有按钮开关,其中,通过使安装于前述印刷电路基板的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旋转操作体旋转,经由内触点及旋转信号用接触片,来检测前述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的检测数据,而且按下前述框体来驱动前述按钮开关。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易于加工、接触可靠性高、而且没有误动作的小型电子设备。
本发明涉及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由以下部分来构成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印刷电路基板,其可以直接电连接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按钮开关的引线端子,其中,通过使安装于前述印刷电路基板的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旋转操作体旋转,经由内触点及旋转信号用接触片,来检测前述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的检测数据,而且按下前述框体来驱动前述按钮开关。
根据本发明,除前述效果之外,还具有可获得易于进行印刷电路基板的布线设计的电子设备这一效果。


图1是将本发明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适用于移动电话的场合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的主要部件立体图,图2B是图2A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图2A的主视图,图3B是图3A的剖视图,图3C是图2A的左视图,图3D是图3C的剖视图。
图4A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立体图,图4B是和图4A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图5A是适宜拆除旋转操作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的立体图。
图6是图4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工序前半部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组装工序后半部的立体图。
图9A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图9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接触结构的立体图。
图10A、10B及10C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操作体的正面剖视图、侧面剖视图及剖视立体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组装工序前半部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组装工序后半部的立体图。
图14A是适宜拆除旋转操作体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4B是图14A的立体图。
图15A及图15B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接触结构的平面剖视图及立体图。
图16A、16B及16C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操作体的正面剖视图、侧面剖视图及剖视立体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立体图。
图18A、18B及18C是表示将第三实施方式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安装到印刷电路基板上的场合的平面图、主视图及右侧面剖视图。
图19A及图19B,是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场合的立体图。
图20A是适宜拆除旋转操作体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0B是图20A的平面图。
图21是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立体图。
图22A及图22B,是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场合的立体图。
图23A是适宜拆除旋转操作体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3B是图23A的平面图。
图24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5A是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立体图,图25B是用于说明针对印刷电路基板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安装方法的分解立体图。
图26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6B是图26A的主视图,图26C是图26A的右侧视图,图26D是图26A的右侧剖视图。
图27A是表示本申请发明涉及的接点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27B及图27C是表示现有技术示例涉及的接点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符号说明如下10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20第一基体21压入销22轴部30、35第一、第二接触片31、36弹性接触部32、37连接部33、38端子部40防脱盖45操作感触用弹簧50共通接触片51、52弹性接触部53舌片54共通端子55舌片56、58连接部57、59端子部60旋转操作体61旋转操作部62、63按压操作部64突条65台阶部70内触点71延伸部72接触部80第二基体81压入销82轴承部
83、84臂部85、86导向销100移动电话107监视器110印刷电路基板111a、111b按钮开关112a、112b、112c连接垫113a、113b、113c连接垫114a、114b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7来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是适用于移动电话100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的场合。
在前述移动电话100中,通过将盖103嵌入于其外壳101的开口部102,来将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按压并固定于前述外壳101内的印刷电路基板110的表面上。前述盖103,具有与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的旋转操作体60嵌合的方形开口部104,而且从其该开口部104的下边缘部开始突出有各一对分隔壁105、106,从而可限制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的位置。尤其是,通过前述分隔壁105按下后述的接触片30、35的端子部33、38及共通接触片54的端子部57、59,来可以将它们分别压接到印刷电路基板110的连接垫112a、112b及113a、113b上,从而进行电连接。
通过操作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来可以将滚动条(未图示)移动到前述监视器107内所显示的信息数据中所希望的信息数据。接下来,通过按下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来可以选择所希望的信息数据。
如图6所示,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大致由以下部件来构成第一基体20,其组装有旋转信号用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及35、防脱盖40、操作感触用弹簧45、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50;压入筒状的内触点70的旋转操作体60;组装有旋转信号用共通端子54的第二基体80。
对第一基体20而言,在其下面突出有压入销21(图4B),而且在侧向突出的轴部22的两侧平行地突出有臂接纳部23、24。对前述轴部22而言,在其外周面上端,形成有用于压入并固定操作感触用弹簧45的导向槽25,而且在其外周面的两侧侧面,分别形成有用于导向旋转信号用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35的弹性接触部31、36的导向槽26a、26b(导向槽26a未图示)。此外,在前述轴部22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可压入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的压入槽27(参照图3B)。另一方面,在上述臂接纳部23、24的上面前端边缘部,分别形成有定位突起23a、24a。
前述旋转信号用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35具有相互左右对称的形状,且由以下部件来构成与后述的内触点7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弹性接触部31、36;用于获得所希望的弹力的连接部32、37;与印刷电路基板110的连接垫112a、112b弹性接触的端子部33、38。尤其是,前述端子部33、38的自由端大致被弯曲成V字形,而且被分割为两部分。其目的在于确保所希望的弹力,而且确保接触可靠性。此外,前述弹性接触部31、36的长度不同,从而不与内触点70的延伸部71内周面的同一部分相接触。进而,为了确保圆滑的操作性,前述弹性接触部31、36的前端部被弯曲。为提高接触可靠性,也可以预先将前述弹性接触部31、36的前端部分割成多个片。
前述防脱盖40,用于防止插入于第一基体20内的前述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35发生上浮,从而进行固定。因此,前述盖40通过将设置于其下端部的一对卡爪41、42与前述第一基体20的下面边缘部相卡住,来防止前述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35脱落。
操作感触用弹簧45,通过与设置于后述的旋转操作体60的内周面开口边缘部上的突条64相抵接,来使操作者具有一种点击感。前述弹簧45通过将设置于一端部的宽幅部46,从侧面压入到与前述导向槽25连通的切口25a(图6)来进行安装。
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50具有一对弹性接触部51、52,其与后述的内触点70的内周面持续接触;压入用舌片53,其可压入到设置于前述轴部22的前端面的切口27内。前述弹性接触部51、52的长度不同,从而避免与前述内触点70内周面的同一部分相接触。此外,为了确保圆滑的操作性,前述弹性接触部31、36的前端部被弯曲。为提高接触可靠性,也可以预先将前述弹性接触部31、36的前端部分割成多个片。
旋转操作体60是可插入于前述第一基体20的轴部22的筒体,如图10所示,在其外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具有凹凸面的旋转操作部61,而且在前述旋转操作体6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按压操作部62、63。此外,前述旋转操作体60在其内周面的单侧边缘部,形成有用于产生点击感的突条64,而且在其内周面的中间部以规定的间距来形成有台阶部65(图10)。
内触点70由筒状的导电体来构成,且从其单侧边缘部,以规定的间距与轴心平行地突出有延伸部71。
这样,通过压入到前述旋转操作体60的内周面,前述台阶部65便位于前述延伸部71之间,而且延伸部71的内周面与前述台阶部65表面平齐而不产生阶梯差(图10B)。
对第二基体80而言,在其下面突出有压入销81(图4B),并且与前述轴部22相对应地一体形成有轴承部82,而且分别与前述第一基体20的臂接纳部23、24相对应地向侧面突出有一对臂部83、84。对前述臂部83、84而言,在其上面基部形成有定位突起83a、84a,而且在其前端面形成有嵌合用突部83b、84b。此外,在前述臂部83的下面,突出设置有带底座的导向销85,而且在前述臂部84的下面突出设置有导向销86。在前述轴承部82的外向面,设置有可压入旋转信号用共通端子54的连接用舌片55的切口87a(图3B),另外在其内向面设置有嵌合孔87b,该嵌合孔与前述切口87a连通,且用于嵌合前述轴部22。
前述旋转信号用共通端子54由以下部分来构成连接用舌片55,其压接到前述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50上来进行电连接;一对连接部56、58,其从该连接用舌片55的基部延伸;端子部57、59,其将该连接部56、58的自由端部弯曲成大致V字形,而且将其前端部分割成两部分。
接下来,基于图7及图8,来说明由前述构成部件构成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的组装方法。
向设置于第一基体20的轴部22的外周面两侧的导向槽26a、26b内,分别插入旋转信号用第一、第二接触片30、35的弹性接触部31、36,而且将连接部32、37分别卡在臂接纳部23、24的定位突起23a、24a上,来进行定位。此外,向前述轴部22的导向槽25的切口25a内,压入操作感触用弹簧45的宽幅部46,而且向前述轴部22的切口27(图3B)内,压入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50的舌片53来进行组装。接下来,通过将防脱盖40的卡爪41卡在上述第一基体20的下面边缘部而进行组装,来防止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30、35脱落。
在压入有内触点70的旋转操作体60内,插入并组装第一基体20的轴部22,由此旋转信号用第一、第二接触片30、35的弹性接触部31、36便可分别与前述内触点70的延伸部71的内周面相接触。此外,前述共通接触片50的弹性接触部51、52与前述内触点70的连续内周面分别持续接触(图9B、图27A)。操作感触用弹簧45,可与旋转操作体60的突条64相抵接。
另一方面,向第二基体80的轴承部82内,压入前述旋转信号用共通端子54的连接舌片55,而且在臂部83、84的定位突起83a、84a上,卡住连接部56、58来进行组装。这样,从旋转操作体60的一侧开口部插入前述轴承部82,使其嵌合孔87b与第一基体20的轴部22相嵌合。此外,将臂部83、84的嵌合用突部83b、84b插入到第一基体20的臂接纳部23、24的嵌合孔(未图示)内而成为一体。因此,共通端子54的舌片55便可压接到共通接触片50上而进行电连接(图3B),而且前述旋转操作体60被可旋转地支承。
如图2所示,向安装于移动电话100内的印刷电路基板110的定位孔114a、114b内,分别插入第二基体80的定位销85、86,而进行定位,由此,第二基体80的压入销21、81便分别与按钮开关111a、111b相抵接。此外,通过使设置于前述移动电话100的壳体101上的开口部102与盖103相嵌合,来可以防止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脱落。
接下来,对如上所述组装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共通接触片50的弹性接触部51、52与内触点70持续接触。这样,通过使旋转操作体60旋转,便可以分别交互重复以下状态旋转信号用第一、第二接触片30、35的弹性接触部31、36相对于前述内触点70的延伸部71的接触状态、以及非接触状态。因此,通过在成为接触状态时分别输出脉冲信号,便可以检测出前述旋转操作体60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接下来,经由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来转换所检测出的数据,并在移动电话100的监视器107上以滚动条的移动来显示检测结果。当用滚动条特定了所希望的信息数据后,按压旋转操作体60的旋转操作部61或按压操作部62、63,由此可以经由压入销21、81来驱动安装到印刷电路基板110上的按钮开关111a、111b,而选择显示于监视器107上的所希望的信息数据。此后,通过重复同样的操作,可以移动监视器107上所显示的滚动条,来选择并决定所希望的信息数据。
根据本实施方式,旋转信号用第一、第二接触片的端子部33、38及共通端子54的端子部57、59,分别与印刷电路基板110的连接垫112a、112b、113a、113b直接接触。因此,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及组装工时,而且还可获得高度尺寸较小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尤其是,由于无需如现有例所示的底座部及安装板,所以可获得底面面积较小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其结果是,有利于提高印刷电路基板110中的其它电子部件的集成密度。
如图11至图1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是内触点70与共通端子54直接接触的场合。
即,对内触点70而言,从圆片状的接触部72的外周边缘部,以规定的间距与轴心平行地突出有延伸部71。另一方面,在共通端子54的舌片55的前端边缘部,在偏心位置上形成有弹性接触部55a、55a。
因此,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如图12所示,向压入有内触点70的旋转操作体60(图16)内,插入并组装第一基体20的轴部22,由此旋转信号用第一、第二接触片30、35的弹性接触部31、36,便可分别与前述内触点70的延伸部71的内周面相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第二基体80的轴承部82的压入孔87c内,压入前述旋转信号用共通端子54的连接舌片55,而且在臂部83、84的定位突起83a、84a上,卡住连接部56、58来进行组装。然后,从旋转操作体60的一侧开口部插入前述轴承部82,并将臂部83、84的嵌合用突部83b、84b插入到第一基体20的臂接纳部23、24的嵌合孔(未图示)而形成一体,并可旋转地支承前述旋转操作体60。因此,在共通端子54的舌片55上设置的弹性接触部55a、55a,与前述内触点70的接触部72相接触(图15A)。
根据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无需前述共通接触片50,且可减少部数量及组装工时,更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其它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17及图18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基体20的臂接纳部23及第二基体80的臂部83的下面,分别突出设有压入销21及81的场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与操作者手边相反的一侧配置压入销21、81,因而具有下列优点操作者易于用一个拇指来使接通或断开按钮开关111a、111b,提高操作性。其它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19至图21所示,第四实施方式是在印刷电路基板110的表面进行软钎焊来使用的场合。以下说明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较大不同点。
即,对第一基体20而言,如图21所示,使臂接纳部23、24在侧向突出的轴部22的两侧平行地突出。对前述轴部22而言,在其外周面的上端,形成有用于压入并固定操作感触用弹簧45的导向槽25,而且在前述导向槽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用于导向旋转信号用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35的接触部31、36的导向槽26a、26b(导向槽26a未图示)。此外,在前述轴部22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可压入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50的压入槽27,而且在其外周面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导向共通接触片50的弹性接触部51、52的导向槽28a、28b(导向槽28a未图示)。另一方面,在前述臂接纳部23、24的上面边缘部,没有设置定位突起,但在其前端面突出设置有嵌合用突部23b、24b(嵌合用突部23b未图示)。
前述旋转信号用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35具有相互左右对称的形状,且由以下部分构成与后述的内触点70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弹性接触部31、36;用于在印刷电路基板110的连接垫112a、112b进行软钎焊的端子部33、38。此外,前述弹性接触部31、36的长度不同,从而避免与内触点70的延伸部内周面的同一部分相接触。
前述防脱盖40,通过从第一基体20的侧端面插入并固定,来防止前述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35产生上浮,而实现防止脱落。
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50具有与后述的内触点70的内周面持续接触的一对弹性接触部51、52。前述弹性接触部51、52的长度不同,从而避免与前述内触点70内周面的同一部分相接触。
如图19及20所示,旋转操作体60是可插入于前述第一基体20的轴部22的筒体,在其外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旋转操作部61,而且在前述旋转操作体61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由凹凸面构成的按压操作部62、63。此外,前述旋转操作体60在其内周面的单侧边缘部,形成有用于产生点击感的突条64,而且在其内周面的中间部以规定的间距来形成有台阶部(未图示)。
内触点70由筒状的导电体构成,且从其单侧边缘部开始以规定的间距与轴心平行地突出有延伸部71。
这样,通过压入到前述旋转操作体60的内周面,前述台阶部65便位于前述延伸部71之间,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延伸部71的内周面与前述台阶部65表面平齐,而不产生阶梯差。
对第二基体80而言,在其下面突出压入销81(图19B),并与前述轴部22相对应地一体形成有轴承部82,而且分别与前述第一基体20的臂接纳部23、24对应地向侧面突出有一对臂部83、84。对前述臂部83、84而言,在其前端面形成有嵌合用孔83c、84c。此外,在前述轴承部82的外向面,设置有可压入旋转信号用共通端子54的连接用舌片55的切口(未图示),而且在其内向面设置有嵌合孔87b,该嵌合孔与前述切口连通并用于嵌合前述轴部22。
前述旋转信号用共通端子54由以下部分来构成连接用舌片55,其在前述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50上压接来进行电连接;从该连接用舌片55的基部延伸出的一对端子部57、59。
接下来,说明由前述构成部件构成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10的组装方法。
在设置于第一基体20的轴部22的外周面两侧的导向槽26a、26b内,分别插入旋转信号用第一、第二接触片30、35的弹性接触部31、36并进行定位。此外,在前述轴部22的导向槽25内压入操作感触用弹簧45的宽幅部46,而且在前述轴部22的切口27内压入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50,且在导向槽28a、28b内组装弹性接触部51、52。接下来,在前述第一基体20的侧端面上从侧面组装防脱盖40,由此防止旋转信号用共通接触片30、35脱落。
在压入有内触点70的旋转操作体60内,插入并组装第一基体20的轴部22,由此旋转信号用第一、第二接触片30、35的弹性接触部31、36,便可分别与前述内触点70的延伸部71的内周面相接触。此外,前述共通接触片50的弹性接触部51、52分别与前述内触点70的连续的内周面持续接触。前述操作感触用弹簧45可与旋转操作体60的突条64相抵接。
另一方面,在第二基体80的轴承部82内压入并组装前述旋转信号用共通端子54的连接舌片55。这样,从旋转操作体60的一侧开口部插入前述轴承部82,在其嵌合孔87b内嵌合第一基体20的轴部22。此外,向臂部83、84的嵌合用孔83c、84c内,插入第一基体20的臂接纳部23、24的嵌合用突部23b、24b,而成为一体。因此,共通端子54的舌片55便可压接到共通接触片50上,从而进行电连接,而且可旋转地支承前述旋转操作体60。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示的印刷电路基板的连接垫112a、112b、113a、113b上,分别对端子部33、38、57、59进行定位,并进行软钎焊,由此第一基体20及第二基体80的压入销21、81分别与按钮开关111a、111b相抵接。其它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图22至图24所示,第五实施方式是使按压操作部40、88从旋转操作体60的旋转操作部61独立出来的场合。前述按压操作部40,具有作为防止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35脱落的盖的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压入销21、81位于按压操作部40、88正下方,且可驱动按钮开关111a、111b,因而具有操作感触良好的优点。其它与前述第四实施方式几乎相同,因而对同一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说明。
如图25及图26所示,第六实施方式是使按钮开关111a、111b在第一基体20及第二基体80的下面形成一体的场合。分别从上述按钮开关111a、111b延伸出引线端子111c、111d,并分别可与印刷电路基板110的连接垫112d、113d相连接。可以分别按压前述按钮开关111a、111b,而且用作引线端子的大致J字形的弹性操作片29、89分别与第一基体20及第二基体80形成一体。前述弹性操作片29、89的前端部29a、89a,分别在设置于印刷电路基板110上的连接垫112c、113c上被软钎焊。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当使旋转操作体60旋转,并移动前述移动电话100的监视器107内的滚动条后,按下前述旋转操作体60,由此第一基体20及第二基体80下降,通过弹性操作片29、89分别驱动按钮开关111a、111b,并经由弹性操作片29、89的前端部29a、89a6及引线端子111c、111d,来分别输出选择决定信号。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无需在印刷电路基板110上安装按钮开关111a、111b,因而具有易于印刷电路基板110的布线设计、且可提高集成密度的优点。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涉及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不仅可适用于移动电话,也可适用于个人计算机及其它移动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由框体、及在前述框体内可旋转地支承的筒状的旋转操作体构成,使前述旋转操作体旋转来检测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而且按下前述框体来驱动按钮开关,该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在前述旋转操作体内插入内触点而形成一体,该内触点由筒状导电体构成、且从开口边缘部开始以规定的角度间距沿着轴心平行地延伸出多个延伸部,而且,在前述内触点中的前述延伸部的内周面上,可接触地配置至少一个旋转信号用接触片,并在除前述延伸部之外的内周面上,持续接触地配置有共通接触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共通接触片由与内触点的除延伸部之外的内周面持续接触的多个弹性接触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多个弹性接触部的长度不同。
4.一种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由框体、及在前述框体内可旋转地支承的筒状的旋转操作体来构成,使前述旋转操作体旋转来检测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而且按下前述框体来驱动按钮开关,该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在前述旋转操作体内插入内触点而形成一体,该内触点由圆片状导电体构成、且从外周边缘部开始以规定的角度间距沿着轴心平行地延伸出多个延伸部,而且,在前述内触点中的前述延伸部的内周面上,可接触地配置至少一个旋转信号用接触片,并在除了前述延伸部之外的外向面上,持续接触地配置有共通端子的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可与内触点的延伸部内周面接触的多个旋转信号用接触片的弹性接触部为不同的长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旋转操作体的内周面设有台阶部,该台阶部嵌合于内触点的延伸部之间且表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框体的下面设有按钮开关。
8.一种采用了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部分来构成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印刷电路基板,其以位于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框体的正下方的方式安装有按钮开关,其中,通过使安装于前述印刷电路基板的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旋转操作体旋转,经由内触点及旋转信号用接触片,来检测前述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的检测数据,而且按下前述框体来驱动前述按钮开关。
9.一种采用了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部分来构成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印刷电路基板,其可以直接电连接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按钮开关的引线端子,其中,通过使安装于前述印刷电路基板的前述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的旋转操作体旋转,经由内触点及旋转信号用接触片,来检测前述旋转操作体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的检测数据,而且按下前述框体来驱动前述按钮开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降低加工性、接触可靠性及操作性,且可实现小型化的旋转·按压操作型电子部件。为此,在上述旋转操作体(60)内插入内触点(70)而形成一体,该内触点由筒状导电体构成、且从开口边缘部开始以规定的角度间距沿着轴心平行地延伸出多个延伸部(71)。此外,在前述内触点(70)中的前述延伸部(71)的内周面上,可接触地配置两个第一及第二接触片(30、35)的弹性接触部(31、36),而且在除了前述延伸部(71)之外的内周面上,持续接触地配置有共通接触片(50)的弹性接触部(51、52)。
文档编号H01H19/56GK1871680SQ20048003081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0日
发明者三好和明, 小宫圭二, 宫坂岳志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