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803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将电缆电连接在基板上的连接器组合件。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特开平11-307187号公报,公开了用于将电线连接在基板上的连接器组合件。该连接器组合件,由电连接多根电缆的插头和安装在基板上且可结合所述插头的插座构成。所述插头具有连接所述电缆的第1端子阵列。所述插座具有在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结合时与所述第1端子阵列相互接触的第2端子阵列。第2端子阵列包括用于将插座安装在基板上的引线接线片,经由引线接线片与基板的电路电连接。如果所述插头结合在所述插座上,则所述第1端子阵列和第2端子阵列接触,其结果电缆和基板的电路电连接。
在该连接器组合件中,所述第1端子阵列,一列地排列配置在所述插头的一面上,电缆的间距和第1端子阵列的间距一致。因此,如果减小电缆的间距,则第1端子阵列的间距及与对应于此的第2端子阵列的间距也减小,连接器组合件的制作或安装困难。特别是,难于以极小的间距来制作第1端子阵列和第2端子阵列接触的接点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电缆的间距小也容易制作或安装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连接器组合件,具有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具有与多根电缆电连接的第1端子阵列。所述插座可结合所述插头且具有在结合所述插头时与所述第1端子阵列相互接触的第2端子阵列。所述第1端子阵列的各端子包括连接电缆的各导线的电线接线片和与所述第2端子阵列的各端子接触的接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各第1端子阵列的电线接线片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各第1端子阵列的接点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各列的接点的间距大于所述电线接线片的间距。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情况下,由于各第1端子阵列的接点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各列的接点的间距大于所述电线接线片的间距,因此即使电线接线片的间距(即,电缆的间距)小,也能够增大各列中的接点的间距,连接器组合件的制作变得容易。而且,由于各第1端子阵列的电线接线片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能够用焊丝一并软钎焊电缆的导线和电线接线片,电缆的连接也容易。
优选地,所述各第2端子阵列,包括用于将所述插座安装在基板上的引线接线片,各引线接线片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插座的两侧。在此种情况下,能够加大各列中的引线接线片间距,电缆的安装变得容易。也能够加大形成引线接线片,增强插座和基板的接合强度,提高安装可靠性。各引线接线片也可以2列相互错开地配置在所述插座的一侧面。
所述插座,也可以安装在印刷基板上;所述插头,也可以与印刷基板平行地连接在所述插座上。


图1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同上的使连接器组合件接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剖面立体图。
图5是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1端子阵列的立体图。
图6是嵌入成形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第1端子阵列的本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本体上放置电缆的状态的图。
图8是放大图7的主要部位的剖面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0是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座的剖视图。
图12是图2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剖面立体图。
图13是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平面图及侧视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4B是用于说明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5是图1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其它构成例。
图16是与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连接器组合件的平面图。
图17是图16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6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6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6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座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6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座的其它构成例。
图22A是用于说明图16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2B是用于说明图16的连接器组合件的插头的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第1实施方式)图1表示与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相关的连接器组合件。该连接器组合件,由连接多根同轴电缆3的插头1和安装在印刷基板4上的且可装卸插头1的插座2构成。该连接器组合件,如图2所示,通过将插头1结合在插座2上,将各同轴电缆3连接在印刷基板4的电路(未图示)上。
插头1,如图3及图4所示,其由用合成树脂形成的长方体形状的本体11、嵌入成形在本体11上且与同轴电缆3电连接的第1端子阵列12、覆盖本体11的上面而遮断电磁噪声的罩13构成。如图5所示,第1端子阵列12的各端子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而且,具有软钎焊各同轴电缆3的导线301的细长矩形电线接线片120、从电线接线片120的一端向下走向的连结片121、从连结片121的前端向上直立的接点122。各第1端子阵列12,以电线接线片120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且接点122成2列的方式,依次变化180度方向而排列在水平方向上,如图6所示,电线接线片120和接点122以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嵌入成形在本体11上。其结果,各电线接线片120成一条直线地排列配置在本体11的上面,各接点122在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两面上,2列相互错开地配置。由于各接点122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因此如图6所示,本体11的一个面上的各接点122的间距P1,为电线接线片120的间距(即,同轴电缆3的间距)P0的2倍。例如,如果将电线接线片120的间距P0设为0.3mm,则接点122的间距P1就达到0.6mm。因此,即使同轴电缆3的直径微细且同轴电缆3的间距小,也能够加大各接点122的间距,插头1的制作变得容易。
如图7所示,各同轴电缆3,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排列,如图8所示,各导线301配置在电线接线片120上,该电线接线片120在本体11的上面露出。在本体11的上面,在电线接线片120的四个角的附近设置有定位突起110,定位突起110引导各电线301,使得各导线301直直地配置在电线接线片120上。另外,如图9所示,沿本体11的长度方向,在各导线301的上面放置1根焊丝S,一并软钎焊各导线301和对应的电线接线片120。此处,尽管各接点122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但是由于电线接线片120在本体11的上面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能够一并软钎焊各导线301和对应的电线接线片120。
如图3所示,在同轴电缆3的编织线302的上下,软钎焊接地棒310,接地棒310的两端收纳在凹部112内,该凹部112设置在从本体11的两端突出的臂111上。接地棒310,如后述,经由罩13及插座2而接地。
罩13,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裁加工或弯曲加工而形成。罩13,如图3所示,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附近,具有切开罩13并向下弯曲而形成的结合片130,结合片130具有第1孔131。罩13,通过嵌合第1孔131和设置在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结合凸部113,来固定在本体11上。如果罩13固定在本体11上,则接地棒310与罩13接触,而形成电导通。此外,如图10所示,在与同轴电缆3的导线301对向的罩13的下面,粘贴有绝缘胶带132,防止导线301和罩13电导通。
下面,插座2,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可插入插头1的本体11的凹部200的壳体20、保持在壳体20上的第2端子阵列21。壳体20,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安装用金属配件22,安装用金属配件22连接在印刷基板4的接地衬垫401上。各第2端子阵列21,以在本体11插入到凹部200时与各第1端子阵列12相互接触的方式,沿凹部200的长度方向,2列相互错开地配置在壳体20的两侧。如图11所示,各第2端子阵列21具有用于将插座2安装在印刷基板上的衬垫400上的引线接线片210;从引线接线片210的一端延伸设置的倒U字形的连结片211;从连结片211的一端直立且具有弹性的接点212。如图11及图12所示,倒U字形的连结片211压入在槽201内,该槽201从凹部200的内壁跨越到壳体20的外面形成,从而使各第2端子阵列21固定在壳体20上,引线接线片210从壳体20的下面向外侧突出,接点212向凹部200的内侧突出。由于第2端子阵列21,以与第1端子阵列12相互接触的方式,2列相互错开地配置在壳体20的两侧,因此如图13所示,壳体20的单侧的各接点212及各引线接线片210的间距P2,为电线接线片120的间距(即,同轴电缆3的间距)P0的2倍。例如,如果将电线接线片120的间距P0设为0.3mm,则第2端子阵列的接点212的间距及引线接线片210的间距,就与第1端子阵列的接点122同样,达到0.6mm。因此,即使同轴电缆3的直径微细而间距小,也能够加大形成各接点212,插座2的制作变得容易。此外,由于引线接线片210的间距也大,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将插座2安装在印刷基板4上时的定位,此外也容易在印刷基板上软钎焊引线接线片210。也可以通过加大形成引线接线片210,来增强插座2和印刷基板4的接合强度,提高安装可靠性。
如果插头1插入在插座2内(即,如果本体11插入在凹部200内),则安装用金属配件22与设置在罩13的两端的第2孔133卡合,插头1就固定在插座2上。各第1端子阵列12的接点122,与对应的第2端子阵列21的接点212接触,各同轴电缆3的导线301,经由第1端子阵列、第2端子阵列及衬垫400,而与印刷基板4的电路电连接。此外,通过罩13和安装用金属配件22卡合,接地棒310与安装用金属配件22导通,同轴电缆3的编织线302,经由接地棒310、罩13、安装用金属配件22及接地衬垫401接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各第1端子阵列12的接点122上设置孔123和凸部124,如图12所示,在插头1和插座2结合时,通过使各第2端子阵列21的接点212的一部分与孔123嵌合,且使凸部124位于孔123的下面,增强了插头1和插座2的结合强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由于以2列相互错开地配置第1端子阵列12及第2端子阵列21的接点122、212,因此各列中的接点的间距及引线接线片的间距,为电缆的间距的2倍,连接器的制作或安装容易。此外,由于电线接线片120一条直线上地排列配置在本体11的上面,因此能够用1根焊丝一并软钎焊全部的同轴电缆3和电线接线片120,电缆的连接也容易。
下面,参照图14A、14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本体11及第1端子阵列12的制造方法。另外,为便于理解,在图14A及图14B中,概略表示第1端子阵列12的形状。首先,如图14A所示,利用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等,在金属制的卷材5上,梳齿状地形成第1端子阵列12。第1端子阵列12,接点122侧连结在卷材5上,电线接线片120侧是自由端。然后,如图14B所示,使连结第1端子阵列12的2块卷材5在水平方向对向,以各第1端子阵列12的电线接线片120交替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且各接点122为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2块卷材5。以在此状态下各电线接线片120和各接点122向外露出的方式,将2块卷材5嵌入成形在本体11上。最后,在由图14B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切断卷材5,从第1端子阵列12分离卷材5。利用以上的方法,能够容易制作本实施方式的本体11及第1端子阵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安装用金属配件22使罩13接地,但是罩13的接地方法也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也可以切断罩13的一部分并向下弯曲,电连接罩13和第1端子阵列20的1个,将与该第1端子阵列120对应的第2端子阵列连接在印刷基板4的接地上,由此经由第1端子阵列及第2端子阵列,使罩13接地。在此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安装用金属配件22,因此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同轴电缆,但是电缆也不局限于同轴电缆。
(第2实施方式)图16表示与本实用新型的第2实施方式相关的连接器组合件。本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相同的地方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印刷基板4,垂直地在插座2上连接插头1,但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中,与印刷基板4平行地在插座2上连接插头1。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由连接多根同轴电缆3的插头1和安装在印刷基板4上的且可装卸插头1的插座2构成。如图17所示,插头1由用合成树脂形成的本体11、嵌入成形在本体11上且与同轴电缆3电连接的第1端子阵列12、覆盖本体11的上面及下面而遮断电磁噪声的罩13构成。本体11为长方体形状,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具有插入到插座2的插入凸部500。第1端子阵列12具有细长矩形的电线接线片120、从电线接线片120的一端倾斜延伸设置的连结片121、从连结片121的前端与电线接线片120平行地延伸的接点122。各第1端子阵列12,以电线接线片120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且接点122成2列的方式,依次在垂直方向(图17中的垂直方向)改变180度方向而排列,电线接线片120和接点122以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嵌入成形在本体11内。其结果,各电线接线片120成一条直线地排列配置在本体11的上面,各接点122在插入凸部500的上下两面以2列相互错开地配置。由于各接点122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因此在插入凸部500的上面或下面的各接点122的间距,为电线接线片120的间距(同轴电缆的间距)的2倍。因此,即使同轴电缆3的的间距小,也能够加大各接点122的间距,插头1的制造变得容易。此外,由于电线接线片120成一条直线地排列配置在本体11的上面,因此能够一并软钎焊全部的导线301和对应的电线接线片120。
如图16及图18所示,罩13由覆盖除插入凸部500以外的本体11的上面的上侧罩600和覆盖除插入凸部500以外的本体11的下侧的下侧罩601构成。上侧罩600和下侧罩601,通过在罩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的第1连结片602和在罩13的同轴电缆3侧的侧面两端设置的第2连结片603连结。罩13,通过在第1连结片602上设置的孔604嵌合到在本体11的两端设置的凸部605上,来固定在本体11上。同轴电缆3,从第2连结片603之间引出到外部。如图16及图17所示,上侧罩600,具有切断上侧罩600并向下弯曲的2个第1弯曲片606,如果罩13结合在本体11上,第1弯曲片606的前端,与软钎焊在同轴电缆3的编织线302上的接地棒310接触。另外,上侧罩600,具有切断上侧罩600并向下弯曲的2个第2弯曲片607,如果罩13结合在本体11上,如图19所示,各第2弯曲片607的前端,与在插入凸部500的两端配置的各第1端子阵列12的电线接线片120接触。因此,通过将与插入凸部500的两端的第1端子阵列12对应的第2端子阵列21连结在印刷基板的接地上,能够经由接地棒310、第1弯曲片606、罩13、第2弯曲片607、第1端子阵列12及第2端子阵列21,使编织线302接地。
如图16及图20所示,插座2包括在沿插座的长度方向的一面具有可插入插头1的插入凸部500的凹部700的壳体20和保持在壳体20上的第2端子阵列21。第2端子阵列21由上侧端子21A和下侧端子21B的两种端子构成;该上侧端子21A以与在插入凸部500的上面露出的第1端子阵列12接触的方式,从凹部700的上面向下倾斜突出;该下侧端子21B以与在插入凸部500的下面露出的第1端子阵列12接触的方式,从凹部700的下面向上倾斜突出。各上侧端子21A和下侧端子21B具有用于将插座2安装在印刷基板上的衬垫400上的引线接线片210;从引线接线片210的一端延伸设置的保持在壳体20上的连结片211;从连结片211的一端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地延伸的具有弹性的接点212。上侧端子21A和下侧端子21B,以与在插入凸部500的上面和下面相互错开地配置的各第1端子阵列12接触的方式,交替地配置。因此,上侧端子21A或下侧端子21B的间距,为同轴电缆3的间距的2倍,插座2的制造变得容易。
此外,在图20中,各引线接线片210,向与壳体20的凹部700的相反侧引出而排列成一列,但如图21所示,也可将引线接线片210以2列相互错开地配置在插座2的一侧面(换言之,壳体20的一侧面)。在该情况下,每一列的引线接线片210的间距变为2倍,能够容易进行将插座2安装在印刷基板4上时的定位,此外也容易在印刷基板上软钎焊引线接线片210。也可以加大形成引线接线片210,而增加插座2和印刷基板4的接合强度,来提高安装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及图20所示,在成为上侧端子21A的前端的上侧的壳体20的部位上设置缺口701,以使在插入凸部500插入到凹部700时,上侧端子21A的前端不与壳体的内面接触。
如上所述,即使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组合件,连接器的制造或安装也容易。能够用1根焊丝一并软钎焊全部的同轴电缆3和电线接线片120。
下面,参照图22A及图22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本体11及第1端子阵列12的制造方法。首先,如图22A所示,利用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等,在金属制的卷材5上,梳齿状地形成第1端子阵列12。第1端子阵列12,接点122侧连结在卷材5上,电线接线片120侧是自由端。然后,将连接第1端子阵列12的2块卷材5中的1块翻转过来,如图22B所示,使2块卷材5在垂直方向上对向,以各第1端子阵列12的电线接线片120交替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且各卷材5的接点122为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2块卷材5。以在该状态下各电线接线片120和各接点122向外露出的方式,将2块卷材5嵌入成形在本体11上。最后,在由图22B的虚线所示的位置,切断卷材5,从第1端子阵列12分离卷材5。利用以上的方法,能够容易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本体11及第1端子阵列。
如上所述,不言而喻,能够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构成广泛不同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除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外,不受其特定实施方式的制约。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组合件,具有插头,其具有与多根电缆电连接的第1端子阵列;插座,其可结合所述插头,并具有在结合所述插头时与所述第1端子阵列相互接触的第2端子阵列,所述第1端子阵列的各端子包括连接电缆的各导线的电线接线片;与所述第2端子阵列的各端子接触的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1端子阵列的电线接线片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各第1端子阵列的接点,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各列的接点的间距大于所述电线接线片的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2端子阵列包括用于将插座安装在基板上的引线接线片;各引线接线片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插座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2端子阵列包括用于将插座安装在基板上的引线接线片;各引线接线片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插座的一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安装在印刷基板上;所述插头与印刷基板平行地连接在所述插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合件由连接多根同轴电缆(3)的插头(1)和安装在印刷基板(4)上且可装卸插头(1)的插座(2)构成。插头(1)具有与多根电缆电连接的第1端子阵列(12)。插座(2)具有在插头(1)与插座(2)结合时与第1端子阵列(12)相互接触的第2端子阵列(21)。第1端子阵列(12)的各端子包括连接电缆的各导线的电线接线片(120)和与第2端子阵列(21)的各端子接触的接点(122)。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各第1端子阵列的电线接线片(120)排列配置在一条直线上,所述各第1端子阵列的接点(122)以2列相互错开的方式配置,各列的接点(122)的间距大于所述电线接线片(120)的间距。
文档编号H01R13/40GK2781602SQ20052000413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日
发明者饭田满, 田中博久, 常念健二, 吉冈公辅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