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174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用的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直插式快速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设备逐步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留给各种通信接口的安装位置和操作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国内生产的许多高密度连接器体积相对还是较大,不能满足整机厂的要求,许多整机厂纷纷采用国外公司(如法国雷谟公司)生产的小型连接器。虽然暂时解决了整机厂的燃眉之急,但潜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国外公司生产的连接器供货周期长且价格昂贵;另一方面,由于当今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恶劣,一旦战争爆发国外的供货渠道就可能中断;另外,由于通信设备所处的环境相当恶劣,为了能适应需要,要求通信设备必须具有抗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的能力,现有技术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虽然能满足整机的小型化需要,但由于其抗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的能力较差,而且防水压性能也不是很好,已经不能适用于有电磁兼容需要和防水性能要求较高的通信设备上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连接方便快捷的前提下,使电连接器具有电磁兼容和防水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具有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连接环、连接环内的插头壳体,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外缘处包络有屏蔽环,插头壳体内沿周向设有第二密封圈,插头插入插座后,插头壳体内表面与插座壳体外表面通过第二密封圈形成径向液密封连接,插头壳体内表面与插座壳体外表面通过屏蔽环形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壳体外缘处开有槽,屏蔽环设置在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环铆接在插座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环呈环形开口状,其外缘沿周向设有若干带弹性的突起,弹性突起的两端与屏蔽环的端部成一体,中间沿径向向外呈弧形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壳体内沿周向开有密封槽,第二密封圈设置在密封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壳体在插入口一端开有一窗口,窗口外侧有一凸起,凸起嵌入锁紧块中部的凹槽,锁紧块的一端伸进窗内,其端部外圆周设有环形弹簧,另一端与连接环的内锥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壳体尾部螺纹处有一环形槽,槽内设有第四密封圈,插头与插头尾部附件连接后,插头与插头尾部附件通过第四密封圈形成径向液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是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插座壳体的插座一端外形具有平行的铣面,插座壳体一端插入插头壳体接口的内孔。
本实用新型的插头壳体接口内径为12.5~12.6毫米,插座壳体两铣面距离为12.6~12.7毫米,孔位为14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插座壳体外缘处包络有屏蔽环,插头壳体内沿周向设有第二密封圈,插头插入插座后,插头壳体内表面与插座壳体外表面通过第二密封圈形成径向液密封连接,插头壳体内表面与插座壳体外表面通过屏蔽环形成电连接,满足电连接器具有较高的电磁兼容和防水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屏蔽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如图1所示,插头由连接环1、连接环1内的插头壳体6、设置在插头壳体6内周密封槽内的第二密封圈2、连接环1与插头壳体6之间的压缩弹簧3、插头壳体6外缘密封槽内的第四密封圈4、插头壳体6中设置的绝缘体7、绝缘体7上插入的插针5、插头壳体6外缘处的环形弹簧8、连接环1与插头壳体6之间的锁紧块9组成。插头壳体6在插入口一端开有一窗口,窗口外侧有一凸起,凸起嵌入锁紧块9中部的凹槽,锁紧块9的一端伸进窗内,其端部外圆周设有环形弹簧8,将锁紧块9一端压住,另一端与连接环1的内锥面接触,形成以凸起为支点的杠杆式锁紧结构。如图2所示,插座由插座壳体12、插座壳体12外缘的屏蔽环10、插座壳体12外缘端部的密封圈13和锁紧螺母11、插座壳体12中的绝缘体14、绝缘体14中插入的线簧插孔15组成。
如图3所示,插座壳体12的插座一端外形具有平行的铣面,插座壳体12一端插入插头壳体6接口的内孔,插头的插针5插入插座的插孔15内,插头的连接环1、锁紧块9锁紧插座。插头壳体6接口内径为12.5~12.6毫米,插座壳体12两铣面距离为12.6~12.7毫米。
如图4和图5所示,屏蔽环10呈环形开口状,开口环形屏蔽环10外缘沿周向设有若干带弹性的突起,弹性突起的两端与屏蔽环10的端部成一体,中间沿径向向外呈弧形突出,由冲压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壳体12外壁有一凹槽,插头与插座插合时推动插头尾部,由于环形弹簧8的作用使得插头中的锁紧块9进入插座壳体12的凹槽内卡合锁紧,插头与插座分离时拉连接环1,依靠连接环1内壁的锥面迫使锁紧块9离开插座壳体12的凹槽缩进插头壳体6的窗口内,解除锁定,再将整个插头往插合反方向拉动,即可实现插头与插座分离。
插头壳体6内周有一环形槽,O型第二密封圈2置于其中,当插座壳体12进入插头壳体6内时,O型第二密封圈2从插座壳体12口部套入,紧紧包络在插座壳体12外圆上,实现插头与插座间的径向液密封。插头壳体6的尾部螺纹根部有一退刀槽,O型第四密封圈4置于其中,当插头尾部附件与插头壳体6连接时,O型第四密封圈4被挤进尾部直管里,实现插头与插头尾部附件间的径向液密封。
插座壳体12中部有一环形槽,开口屏蔽环10内径包络在环形槽外径上,在距插座壳体12螺纹端屏蔽环10开口附近区域铆接将屏蔽环固定在插座壳体12上。当插座壳体12进入插头壳体6时,屏蔽环周缘的弹性凸起紧贴在插头壳体6的内壁形成弹性接触,从而大大降低了插头壳体6与插座壳体12之间的接触电阻,即提高了外壳间的电连续性,使得整个连接器的电磁兼容性得到了保证。
由于推拉式连接器一般用于操作空间有限的场合,且用于传输信号,承载电流较小,因此接触件用22#,φ0.8毫米,由于目前通信设备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而功能却越来越多,对连接器的要求当然也就是芯数也要越来越多,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根据接触件和壳体大小设计孔位为14芯,这是同等尺寸条件下的最高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将具有较高电磁兼容和防水性能的结构用于推拉式连接器中。该结构采用了带弹性突起的屏蔽环,其中一处或几处突起损坏,整个屏蔽环还可以继续使用,还可以发挥其作用。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1、插头与插座采用推拉式结构可实现快速可靠连接与分离;2、由于接触件固有可靠性高,其他运动零件磨损小,因此,该连接器机械寿命较高。
权利要求1.一种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具有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连接环(1)、连接环(1)内的插头壳体(6),插座包括插座壳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12)外缘处包络有屏蔽环(10),插头壳体(6)内沿周向设有第二密封圈(2),插头插入插座后,插头壳体(6)内表面与插座壳体(12)外表面通过第二密封圈(2)形成径向液密封连接,插头壳体(6)内表面与插座壳体(12)外表面通过屏蔽环(10)形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12)外缘处开有槽,屏蔽环(10)设置在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环(10)铆接在插座壳体(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环(10)呈环形开口状,其外缘沿周向设有若干带弹性的突起,弹性突起的两端与屏蔽环(10)的端部成一体,中间沿径向向外呈弧形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6)内沿周向开有密封槽,第二密封圈(2)设置在密封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6)在插入口一端开有一窗口,窗口外侧有一凸起,凸起嵌入锁紧块(9)中部的凹槽,锁紧块(9)的一端伸进窗内,其端部外圆周设有环形弹簧(8),另一端与连接环(1)的内锥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6)尾部螺纹处有一环形槽,槽内设有第四密封圈(4),插头与插头尾部附件连接后,插头与插头尾部附件通过第四密封圈(4)形成径向液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圈(2)和第四密封圈(4)是O型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12)的插座一端外形具有平行的铣面,插座壳体(12)一端插入插头壳体(6)接口的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壳体(6)接口内径为12.5~12.6毫米,插座壳体(12)两铣面距离为12.6~12.7毫米,孔位为14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连接方便快捷的前提下,使电连接器具有电磁兼容和防水的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推拉式圆形电连接器,具有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连接环、连接环内的插头壳体,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外缘处包络有屏蔽环,插头壳体内沿周向设有第二密封圈,插头插入插座后,插头壳体内表面与插座壳体外表面通过第二密封圈形成径向液密封连接,插头壳体内表面与插座壳体外表面通过屏蔽环形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满足电连接器具有较高的电磁兼容和防水性能。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842793SQ20052006738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4日
发明者胥进道, 李玉龙, 康乐, 王丽霞 申请人:深圳市通茂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