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5909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尤其是指一种设置于移动通讯产品内电池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讯产品中,通常需要在移动手机主体内设置于电池连接器以实现电池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而某些电池连接器在长期使用后会导致不良因素产生,影响连接器电性传输,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见如图1所示,该图所显示的电池连接器100包含有一端子座体10及设置于端子座体10内的数支电性端子20,将该电池连接器100组合后连接于电路基板上时,其通过端子座体10定位柱110定位于电路板后,通过电性端子20的焊接部40达到与电路板牢固接合,其在使用过程中不难发现,该电池连接器100存在如下所述缺陷1.当电池与连接器抵接时提供电路电性连接,其因具有一种向后支撑力量,又因该电池连接器与电路板牢固只凭借端子的焊接力量,时间稍长,该电池连接器与电路板经发生翘起、松脱现象,影响连接器使用效果。
2.所述电池连接器100电性端子20受力后,电性端子20便向内压缩,而端子双向“U”型部悬空于端子收容空间,没有支撑结构部位,长期可导致电性端子失去弹性而不能恢复形变,影响连接器正常力设计范值,使电性端子变形,有损连接器的使用效果。
3.该等电池连接器100的端子座体收纳电性端子20端子槽其中一端为封闭状态,在连接器受力时,受到臂面反力作用,端子收缩效果不佳影响连接器节省空间。
针对上述电池连接器所存在的缺陷,实有必要对现行电池连接器进行改良设计,以提供于一种使用效果优越的电池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以使该电池连接器与电路板接合更为稳定、提高连接器使用机率,且该电池连接器其在每一导电端子弹性部最前端边缘具有凸片防止受力的后弹性部最前端不超出绝缘本体端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若干个导电端子和一对接地片构成,所述的绝缘本体呈矩形结构态样,导电端子于其一端成型有弹性部,于其另一端成型有焊接部,在弹性部与焊接部之间成型有连续弯折的双向悬壁;自绝缘本体底表面凹入并贯穿前表面置设有供若干导电端子搁置相平行的端子容纳槽,一开口贯穿绝缘本体后表面及上表面并与端子容纳槽相连通;于导电端子弹性部上具有抵接电池的弧长状接触部,在弹性部最前端二侧向外形成凸片;该等接地片插接在位于绝缘本体二侧的端子收纳槽外臂面插置槽内以与端子焊接部共同提供于电池连接器稳固衔接及持久而耐用功效。
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中绝缘本体的端子收纳槽底部形成一滑槽,在端子收纳槽滑槽上方具有一宽部,该等宽部包含有抵接导电端子凸片的顶面边缘。
所述的电池连接器,其中所述接地片呈“L”型态样,设有主体及自主体一端弯折形成的焊接片,在主体上向外冲制有与插置槽外臂卡扣开口固置的卡置点及主体二侧与插置槽相干涉的齿部。
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当电池抵接于电池连接器时,其导电端子受力后向内压缩,当电池连接器失去受力后,其导电端子弹性部回弹时使最前端成型凸片勾扣在端子容纳槽的宽部二顶面边缘上,防止导电端子超出绝缘本体端面;接地片呈“L”型式样,其插接在绝缘本体二侧插置槽内,通过接地片卡置点与插置槽侧面卡扣开口达到固定,与电路板连接则通过导电端子焊接脚与接地片同时达到连接器稳固,以提供电路电性连接。


图1为先前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组合后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安装于电路板的后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与结构特征,下面配合附图,以一具体实施力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请参示图2及图3所示,该电池连接器50由绝缘本体1、若干导电端子2及一对插置于绝缘本体1二侧接地片3构成;其中绝缘本体1为矩形结构态样,自该绝缘本体1底表面11凹入并贯通前表面12形成供若干导电端子2收容相互平行的端子容纳槽13,该等端子容纳槽13则与贯穿绝缘本体1后表面14及上表面15的开口16相连通,在该等端子容纳槽13内于底部设有一固定滑槽18作为导电端子2的固定部25卡设容置机构,于每一端子容纳槽13内具有一宽部17,该等宽部17顶面边缘171其可防止导电端子2在受力的后回弹时端子最前端超出绝缘本体1端面,位于在绝缘本体1二侧方向的端子容纳槽外臂内设有接地片3插接的插置槽19,该插置槽19外臂面设有卡扣开口191,用以与接地片3卡置点33卡制达到固定,以增加整个连接器稳定性。
所述导电端子2,于其每一端子的一端成型有弹性部21,在该弹性部21上设有与电池抵接的弧长状接触部211,于该弹性部21最前端向二侧外各形成凸片212;于导电端子2的另一端成型有一用于焊接在电路基板上的焊接脚22,在弹性部21和焊接脚22之间成型有可使弹性部21于受力后具有良好弹性的双向设置呈连续弯折的第一悬壁23和第二悬壁24,以保持导电端子2具有良好的弹性作用,另于第一悬壁23底部具有固定部26。
接地片3的作用是提供电池连接器50与电路板间形成更加牢固接合和使用频率,其结构较为简单,该接地片3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其呈一“L”型态样,该接地片3含有一主体31及向主体31外侧弯折的焊接片32于主体31上向外冲制出卡置点33,于主体31二侧设有与插置槽19达到干涉稳固的齿部34。
请参示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器50其将若干个导电端子2从绝缘本体1底表面11导入至端子容纳槽13内,导电端子2固定部25与滑槽18卡置,以使每一导电端子2得以固定于端绝缘本体1的端子容纳槽13中,其第一悬臂23则穿露于开口16,导电端子2第二悬壁24停留在端子容纳槽13的宽部17中,弹性部21则浮露出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12,此时弹性部21最前端二侧凸片212则勾扣于宽部17的顶面边缘171,当电池退出的时失去外力作用,因该等导电端子2具有较强的弹性作用,可避免弹性部21最前端回弹时超出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12;当电池抵接于连接器时,导电端子2向内压缩,第一悬臂23不会受到绝缘本体1内臂面反力作用,收缩效果较好,可节省连接器使用空间;接地片3插接在绝缘本体1二侧的插置槽19内,通过卡置点33与插置槽19对应卡扣开口191及主体31二侧齿部34与插置槽19达到干涉固定;该连接器50籍由圆柱定位后由一对接地片3的焊接片32和每一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双向与电路板达到固定,这样可避免电池多次抵接连接器时向一方倾向造成连接器与电路板松动,以提供于一种更为持久耐用的电池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改进或变形,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显而易见的等效改变或改进均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包括有绝缘本体、若干个导电端子和一对接地片构成,所述的绝缘本体呈矩形结构态样,导电端子于其一端成型有弹性部,于其另一端成型有焊接部,在弹性部与焊接部之间成型有连续弯折的双向悬壁,其特征在于自绝缘本体底表面凹入并贯穿前表面置设有供若干导电端子搁置相平行的端子容纳槽,一开口贯穿绝缘本体后表面及上表面并与端子容纳槽相连通;于导电端子弹性部上具有抵接电池的弧长状接触部,在弹性部最前端二侧向外形成凸片;该等接地片插接在位于绝缘本体二侧的端子收纳槽外臂面插置槽内与端子焊接部共同形成电池连接器稳固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绝缘本体的端子收纳槽底部形成一滑槽,在端子收纳槽滑槽上方具有一宽部,该等宽部包含有抵接导电端子凸片的顶面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接地片呈“L”型态样,设有主体及自主体一端弯折形成的焊接片,在主体上向外冲制有与插置槽外臂卡扣开口固置的卡置点及主体二侧与插置槽相干涉的齿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器改良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一对接地片构成;一组收容导电端子的端子容纳槽自绝缘本体底表面凹入贯穿至前表面,一开口贯穿于绝缘本体后表面及上表面并与端子容纳槽相连通,在每一端子容纳槽底部具有一固定滑槽,在端子容纳槽的滑槽的上方设有提供导电端子弹性部活动的宽部,每一宽部与前表面形成卡合边缘,可在于导电端子在受外力之后失去外力作用时导电端子弹性部最前端不外露于绝缘本体端面,一对接地片插接在位于绝缘本体二侧的插置槽内,通过接地片的焊接片与若干导电端子焊接部达到固定,从而实现电池与电路板间的信号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42GK2904385SQ20062000764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简敏隆, 郑凯睿, 陈剑, 杜常春 申请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