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073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电池用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用壳体,更详细地说,涉及收纳燃料电池的燃料 电池用壳体。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车载的燃料电池用壳体,提出了在壳体主体上设置压 力释放孔(卸压孔),并用盖部件覆盖压力释放孔的方案。例如在特开
2002-367647所记载的燃料电池用壳体中,通过双面粘接胶带将盖部件粘接 在壳体主体上,以使在壳体内压达到所期望的压力时,盖部件由该压力施 加到盖部件上的力而打开,所以能够使壳体内的压力得到释放,由此能够 防止燃料电池用壳体的破损。

发明内容
但是,通常盖部件以及壳体主体是由树脂等制作而成的,所以在上述 的燃料电池用壳体中,盖部件和壳体主体是在双面粘接胶带的 一个面与盖 部件接触、在另 一个面与壳体主M触的状态下而坚固地粘接在一起的。 因此,为了在壳体内压达到所期望的压力时使盖部件从壳体主体离开,必 须改变壳体主体、盖部件的材质等,从而使壳体主体、盖部件的设计本身 改变,并不容易。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 池用壳体,其能够容易地设计成在燃料电池用壳体的内压达到所期望的压 力时盖部件4皮打开。
为达成上述目的的至少一部分,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方案。说明书第2/ll页
即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壳体,
是收纳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其包括 壳体主体;
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上,释放所述燃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的减压孔 (卸压孑L, depressuring hole); 覆盖所述减压孔的盖部件;
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 一个面沿着所述减压孔的周围粘接在所述壳 体主体上的第一双面粘接部件;
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 一个面与所述第一双面粘接部件相对向地粘 接在所述盖部件上的第二双面粘接部件;和
夹置部件,该夹置部件被所述第一双面粘接部件和所述第二双面粘接
部件所夹持,在所述燃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时,在所述 壳体主体与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以及所迷盖部件与所述第二双 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剥离之前,在该夹置部件与所述第一双面粘接部件或 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处被剥离。
在该燃料电池用壳体中,在壳体主体与盖部件之间,存在由第一双面 粘接部件、夹置部件和第二双面粘接部件构成的层叠构造。从而,在燃料 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时,通过该压力施加在盖部件上的力, 层叠构造中的笫一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与夹置部件的粘接面剥离,盖部件 打开,从而壳体内的压力从减压孑1#放。即,能够容易地设计成即使仅 通过规定的压力施加在盖部件上的力,壳体主体与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的粘 接面、盖部件与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没有剥离,通过不改变壳体主 体、盖部件的材质,而适当选择夹置部件的材质、夹置部件与第一双面粘 接部件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积,也能够通过规定的压力施加在盖 部件上的力从而使壳体主体与盖部件离开。因此,能够容易地设计成,在 燃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时,盖部件打开。另外,所谓规 定的压力,例如,作为判断为由于从燃料电池漏出的氢气的着火而造成燃 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变为异常压力的压力值,可以根据经验来确定(以
下相同)。另外,第一双面粘接部件优选为沿着减压孔的周围连续地形成, 但是也可以断续地形成。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壳体,还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上、进 行通气的通气孔;覆盖所述通气孔、仅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膜;和第三 双面粘接部件,该第三双面粘接部件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 一个面沿着 所述通气孔的周围粘接在所述壳体主体上,另一个面粘接在所述气体透过 膜上以在所述燃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变为与所述规定的压力大致相同时 剥离。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设计成当在壳体主体上具有减压孔和通气 孔时,通过不改变壳体主体、盖部件的材质,而适当选择夹置部件的材质、 夹置部件与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积,在壳体内 的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时,能够大致同时地使盖部件和气体透过膜从壳体 主体离开。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壳体,
是收纳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用壳体,还可以包括
壳体主体;
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上,释放所述燃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的减压孔; 覆盖所述减压孔的盖部件;
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 一个面沿着所迷减压孔的周围粘接在所迷壳 体主体上的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
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 一个面与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相对向地粘 接在所述盖部件上的第二双面粘接部件;和
夹置部件,该夹置部件被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和第二双面粘接部件 所夹持,与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粘接到所述壳体主体上的粘接力以及所 述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粘接到所述盖部件上的粘接力相比,以更弱的粘接力 粘接在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上。
在该燃料电池用壳体中,在壳体主体与盖部件之间,存在由第一双面 粘接部件、夹置部件和第二双面粘接部件构成的层叠构造。而且,第一或 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与夹置部件的粘接力,比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的与壳体
主体的粘接力以及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与盖部件的粘接力都弱。即,即使 在第一双面粘接部件与壳体主体的粘接力以及第二双面粘接部件与盖部件 的粘接力都较强时,不用改变壳体主体、盖部件的材质,适当选择夹置部 件的材质、夹置部件与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积, 也能够4吏第一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与夹置部件的粘接力减弱。因此,能够 容易地设计成,在燃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期望的压力时,盖部件打 开。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壳体,还可以包括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上、进 行通气的通气孔;覆盖所述通气孔、仅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膜;和第三 双面粘接部件,该第三双面粘接部件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 一个面沿着 所述通气孔的周围粘接在所述壳体主体上,另一个面以与所述夹置部件和 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力大致相同的粘接力粘 接在所述气体透过膜上。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设计成当在壳体主体上 具有减压孔和通气孔时,通过不改变壳体主体、盖部件的材质,而适当选 择夹置部件的材质、夹置部件与第一双面粘接部件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 粘接面积,能够使夹置部件与第 一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力和气体透 过膜与第三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力大致相同。
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壳体中,在具有覆盖通气孔、仅使气体透过的 气体透过膜时,所述夹置部件可以i史为与所述气体透itJ^大致相同的材质。 这样一来,壳体主体与盖部件的粘接强度(单位面积的粘接力)和壳体主 体与气体透过膜的粘接强度大致相同,所以更能够容易地设计成,在壳体 内的压力达到期望的压力时,盖部件与气体透过膜大致同时被剥落。
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壳体中,所述第一双面粘接部件、所述第二双 面粘接部件或所述第三双面粘接部件可以设为在基体材料的两面附着粘接 剂而成的双面粘接胶带。
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壳体中,所述盖部件可以开闭自由地固定在所 述壳体主体上。例如,可以用铰接件将盖部件的一部分与壳体主体固定, 由此使盖部件在壳体主体上开闭自如。这样一来,不会有在燃料电池用壳
体的内压达到期望压力时打开的盖部件从壳体主体离开并飞出的危险。另 外,在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具有气体透过膜时,该气体透过膜也可以 开闭自如地固定在壳体主体上。


图l是表示燃料电池用壳体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2是表示图1的燃料电池用壳体的A-A剖面的放大剖面图3是表示图1的燃料电池用壳体的B-B剖面的放大剖面图4是表示其他的图1的燃料电池用壳体的B-B剖面的放大剖面图5是表示其他的图l的燃料电池用壳体的B-B剖面的放大剖面图6是表示其他的图1的燃料电池用壳体的B-B剖面的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下来,根据附图i兌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l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 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用壳体2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另外,图2^^示 图1的燃料电池用壳体20的A-A剖面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B-B剖 面的放大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用壳体20,如图1所示,包括 作为燃料电池用壳体20的主体、保护燃料电池50的壳体主体22,形成在 壳体主体22上、使壳体内的压力释放的压力释放部30,和形成在壳体主 体22上、仅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部40,
壳体主体22由下述两部分构成在上部具有凸缘、形成壳体主体22 的下半部分的树脂制的下部壳体22a,和与下部壳体22a形状相同、形成 壳体主体22的上半部分的树脂制的上部壳体22b。下部壳体22a的凸缘与 上部壳体22b的凸缘,使各自的开口部以互相面对面的状态相触接,并使 螺栓24贯通设置在凸缘部分上的未图示的孔,并用螺母26紧固,由此将 上部壳体22b固定在下部壳体22a上,通过上部壳体22b将下部壳体22a 的上部的开口部密封起来。另外,下部壳体22a与上部壳体22b也可以不 是相同的形状。
压力释》欠部30,如图2所示,由下述部分构成形成在下部壳体22a 以及上部壳体22b上,用于使壳体内的压力释放的减压孔32;覆盖减压孔 32的树脂制的减压盖34; —个面沿着减压孔32的周围粘接在壳体主体22 上的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以与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相对向的方式粘 接在减压盖34上的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和以被夹持在第一双面粘接胶 带36a与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之间的状态粘接的夹置部件38。在本实施 方式中,其^L设置在壳体主体22的两个侧面上合计四处。这里,夹置部件 38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与后述的气体透过膜44相同的材料制作的膜。 另外,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以及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是在带状的树 脂基体材料的两面上涂布粘接材料而成的周知的胶带,与被粘接物的粘接 面积大致相同。该压力释放部30在通常的状态下,减压盖34经由第一双 面粘接胶带36a、夹置部件38以及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紧密粘接在壳体 主体22上,防止雨水从减压孔32进入、带电(感電)等。另一方面,当 在壳体内施加有规定的压力时,使减压盖34从壳体主体22离开,从而从 减压孔32使压力释放。此时,相对于壳体主体22、减压盖34是树脂制的, 夹置部件38是由与气体透过膜44相同的材料制作的膜,所以第一双面粘 接胶带36a或笫二双面粘接胶带36b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力,比第一双面 粘接胶带36a与壳体主体22的粘接力以及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与减压盖 34的粘接力都弱。因此,当在壳体内施加规定的压力时,即使^3Ut过规定 的压力施加在减压盖34上的力,壳体主体22与笫一双面粘接胶带36a的 粘接面、减压盖34与笫二双面粘接胶带36b的粘接面没有剥离,也能够在 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或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面上 使减压盖34从壳体主体22离开。这里,规定的压力,是在处于壳体主体 22的破坏压力以下的压力的情况下,根据构成壳体的材质等而由实验确定 的值,例如,可以设为大气压的数倍的压力,另外,减压孔32的开口面积, 是以在壳体内压达到规定的压力时,作用在减压盖34上的力超过(克服) 第 一双面粘接胶带36a或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力的 方式,由实验确定的值。
气体透过部40,如图3所示,由下述部分构成形成在壳体主体22 上的通气孔42;用与夹置部件38相同的材料覆盖通气孔42的气体透过膜 44;和一个面沿着通气孔42的周围粘接在壳体主体22上、另一个面粘接 在气体透过膜44上、由与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以及第二双面粘接胶带 36b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为大致相同的粘接面积的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壳体主体22的上面一处。这里,气体透过膜44 使用由水不能透过但氢气、空气等气体能够透过的多孔材料制作成的膜, 具体地说,可以使用住友电工公司(住友電工社)制造的商品名"求77 口y,,等。从而,该气体透过部40在通常的状态下,气体透过膜44通过 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与壳体主体22紧密粘接,防止雨水从通气孔42 i^v。 另外,在发生氢气从燃料电池50少量漏出的情况时,经由气体透过膜44 从而使氢气向大气放出,由此防止了氢气在壳体内着火。另一方面,在壳 体内压达到规定的压力时,使气体透过膜44从壳体主体22离开,从而使 压力从通气孔42释放。此时,相对于壳体主体22是树脂制的,气体透过 膜44是由多孔材料制作的膜,所以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与壳体主体22 的粘接力比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与气体透过膜44的粘接力大.因此,当 在壳体内施加规定的压力时,即使仅通过规定的压力施加在气体透过膜44 上的力,壳体主体22与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的粘接面没有剥离时,也能 够在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与气体透过膜44的粘接面上使气体透过膜44 从壳体主体离开。这样,气体透过部40不M到使壳体内的氢气排出的作 用,还起到当在壳体内施加规定的压力时使该压力释放的作用。另外,通 气孔42的开口面积,是以在壳体内压达到规定的压力时,作用在气体透过 膜44上的力超过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与气体透过膜44的粘接力的方式, 由实验确定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与减压孔32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 的开口面积。另外,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与气体透过膜44的粘接面积, 与第一双面粘接部件36a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面积、第二双面粘接部件 36b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面积大致相同;由于气体透过膜44与夹置部件 38为相同材质,所以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的粘接强度,维持在与第一双
面粘接胶带36a的粘接强度、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的粘接强度大致相同 的粘接强度,所以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与气体透过膜44的粘接力(-粘接 面积x粘结强度)与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力、第二 双面粘接胶带36b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力大致相同。
设想氢气从收纳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用壳体20中的 燃料电池50少量漏出,并由于某种原因而在该氢气中着火的情况。当氢气 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着火时,以很大的燃烧速度燃烧。在该燃烧时,壳体 内的压力急剧上升,该压力作用在使减压盖34和气体透过膜44从壳体主 体22离开的方向上。
从而,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时,在压力释放部30,第一双 面粘接胶带36a或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面剥离,从 而减压盖34打开,与此大致同时,在气体透过部40处第三双面粘接胶带 46与气体透过膜44的粘接面剥离,从而气体透过膜44被剥落。这样,两 者大致同时被剥落,这是因为减压孔32的开口面积与通气孔42的开口面 积大致相同,所以规定的压力施加在减压盖34上的力与施加在气体透itM 44的力大致相同,另外,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与气体透过膜44的粘接力, 与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力、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 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力大致相同。其结果,壳体内的压力不但&减压孔 32释放,而且M气孔42释放,所以壳体内的压力急速地下降。
另外,由于气体透过膜44是由具有很多微小的孔的多孔材料制作成 的,所以也可以设想压力从该孔释放,作用在气体透过膜44和减压盖34 上的压力产生不一致的情况,但由于从气体透过膜44的很多孔泄放的压力 是慢慢地从该孔泄放的,所以非常少,而与此相对,壳体内的压力伴随着 氢气的着火急剧地上升,所以壳体内的压力作用在气体透过膜44上的力与 作用在减压盖34上的力的差在误差的范围内,两者实质上相同.
根据上面详细叙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用壳体,能够容易地设计 成即使仅通过规定的压力施加在减压盖34上的力,壳体主体22与第一 双面粘接胶带36a的粘接面、减压盖34与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的粘接面
没有剥离,通过不改变壳体主体22、减压盖34的材质,而适当选择夹置 部件38的材质,由此也能够通过规定的压力施加在减压盖34上的力从而 使壳体主体22与减压盖34离开。
另外,能够容易地设计成通过使用与气体透过膜44相同的材料作为 夹置部件38,由此能够大致同时地使减压盖34和气体透过膜44从壳体主 体22离开。其结果,能够使压力从减压孔32和通气孔42充M放,所以 能够防止壳体主体22的破损。
另外,毋庸置言,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 术范围内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用壳体中,设置了兼具有仅使气 体透过的功能和使压力释放的功能的气体透过部40,但也可以代替气体透 过部40,设置兼具有本来所具有的功能和使压力释放的功能的其它的盖状 部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设置成了图3的结构的气体透过 部40,但也可以采用设置成图4 ~图6的结构的气体透过部140、 M0、 MO, 即,在图4的气体透过部140中,由下述的部分构成 一个面沿着通气孔 42的周围粘接在壳体主体22上的第三双面粘接部件146a,以与第三双面 粘接部件146a相对向的方式粘接在气体透过膜44上的第三双面粘接胶带 146b,和作为以被夹持在第三双面粘接胶带146a与第三双面粘接胶带 之间的状态粘接的夹置部件的气体透过膜144。从而,在壳体内的压力达 到规定的压力时,气体透it^ 44与第三双面粘接胶带146b的粘接面剥离, 从而气体透过膜44从壳体主体22离开。另外,在图5的气体透过部240 中,气体透过膜44,以在比气体透过膜44的外周边缘更靠内侧的位置与 通气孔42的周围相对向的方式,与第三双面粘接胶带246b的一个面fl相 粘接,在气体透过膜44中的没有粘接在第三双面粘接胶带246b上的一端 的部分上,以包围该第三双面粘接胶带246b的方式使该端部分折叠,从而 与该第三双面粘接胶带246b的另一个面f2相粘接。另外,第三双面粘接 胶带246a, 一个面沿着通气孔42的周围粘接在壳体主体22上,另一个面
粘接在气体透过膜44的折叠(折回)的部分上。从而,在壳体内的压力达 到规定的压力时,在气体透过膜44与第三双面粘接胶带246b的粘接面中 一个面fl被剥开,接下来气体透过膜44的折叠的部分与第三双面粘接胶 带246a的粘接面被剥开,从而气体透过膜44从壳体主体22离开。在图6 的气体透过部340中,与图5相比,在壳体主体22和第三双面粘接部件 246a之间进而包括 一个面与壳体主体22粘接的第三双面粘接部件346, 和被夹持在第三双面粘接部件346与第三双面粘接部件246a之间、沿着通 气孔42的周围的形状的树脂框52。这里,树脂框52用于保持气体透过膜 44的形状而使用。从而,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时,在气体透过 膜44与第三双面粘接胶带246b的粘接面中一个面fl被剥开,接下来气体 透过膜44的折叠的部分与第三双面粘接胶带246a的粘接面被剥开,从而 气体透过膜44从壳体主体22离开。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沿着减压孔32的周围粘接的双面粘接 胶带将减压盖34粘接在壳体主体22上,但也可以将减压盖34的一部分与 壳体主体22之间用铰接件固定,其余的部分用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夹 置部件38以及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粘接。同样在该情况下,在壳体内的 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时,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或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 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面剥离,以由铰接件固定的部分作为支点使减压盖 34打开,从而使壳体内的压力释放。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减压孔32的开口面积与通气孔42的 开口面积设为大致相同,将夹置部件38与气体透过膜44设为相同材料, 将所有的双面粘接胶带36a、 36b、 46设为相同材质、即具有相同粘接强度, 将各双面粘接胶带36a、 36b、 46与被粘接物的粘接面积设为大致相同,但 并不一定要这样构成。即,只要以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或第二双面粘接 胶带36b与夹置部件38的粘接力与规定的压力施加在减压盖34上的力Fl 大致一致,并且第三双面粘接胶带46与气体透过膜44的粘接力与规定的 压力施加在气体透过膜44上的力F2大致一致的方式,调节减压孔32、通 气孔42的开口面积,夹置部件38的材质,各双面粘接胶带36a、 36b、 46
的粘接强度、粘接面积即可。这样一来,例如,即使减压孔32、通气孔42 的开口面积不同,或者夹置部件38与气体透过膜44的材质不同,或者各 双面粘接胶带36a、 36b、 46的粘接强度、粘接面积各不相同,在壳体内的 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时,也能够与减压盖34打开大致同时地使气体透过膜 44剥开。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双面粘接部件使用了双面粘接胶带, 但也可以是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的其它的双面粘接部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压力释ii部30设置在壳体主体22的两 个侧面上合计四处,气体透过部40设置在壳体主体22的上(表)面一处, 但压力釋,放部30以及气体透过部40的数目可以比该数目多,也可以比该 数目少,另外也可以将压力释放部30设置在壳体主体22的上面、下面, 也可以将气体透过部40设置在壳体主体22的侧面、下面。
进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22设为树脂制的,但也可以是 铝制的。
本发明以2005年2月25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5-052024号 为优先权主张的^ftfe,通过引用,其内容的4^都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例如搭载了燃料电池的车辆、电子设备、住宅设备、 工厂设备等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电池用壳体,它是收纳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体;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上,释放所述燃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的减压孔;覆盖所述减压孔的盖部件;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一个面沿着所述减压孔的周围粘接在所述壳体主体上的第一双面粘接部件;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一个面与所述第一双面粘接部件相对地粘接在所述盖部件上的第二双面粘接部件;和夹置部件,该夹置部件被所述第一双面粘接部件和所述第二双面粘接部件所夹持,在所述燃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达到规定的压力时,在所述壳体主体与所述第一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以及所述盖部件与所述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剥离之前,该夹置部件在与所述第一双面粘接部件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面处被剥离。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上、进行通气的通气孔; 覆盖所述通气孔、仅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膜;和 第三双面粘接部件,该第三双面粘接部件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一个面沿着所述通气孔的周围粘接在所述壳体主体上,另一个面以在所述燃 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变为与所述规定的压力大致相同时剥离的方式粘接 在所述气体透过膜上。
3. —种燃料电池用壳体,它是收纳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其 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体;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上,^^放所述燃料电池用壳体内的压力的减压孔; 覆盖所迷减压孔的盖部件; 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 一个面沿着所述减压孔的周围粘接在所述壳体主体上的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 一个面与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相对地粘接 在所述盖部件上的第二双面粘接部件;和夹置部件,该夹置部件被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和第二双面粘接部件 所夹持,与所述第一双面粘接部件粘接到所述壳体主体上的粘接力以及所 述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粘接到所述盖部件上的粘接力相比,以更弱的粘接力 粘接在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上、进行通气的通气孔; 覆盖所述通气孔、仅使气体透过的气体透过膜;和 第三双面粘接部件,该第三双面粘接部件在两面上具有粘接功能,一个面沿着所述通气孔的周围粘接在所述壳体主体上,另 一个面以与所述夹 置部件和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或第二双面粘接部件的粘接力大致相同的 粘接力粘接在所述气体透过膜上,
5. 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夹 置部件是由与所述气体透过膜大致相同的材料制成的。
6.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或所述第二双面粘接部件是在基体材料的两面附着粘接剂 而成的双面粘接胶带。
7. 如权利要求2、 4或5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 一双面粘接部件、所述笫二双面粘接部件或所述第三双面粘接部件是 在基体材料的两面附着粘接剂而成的双面粘接胶带。
8. 如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用壳体,其特征在 于所述盖部件能够开闭地固定在所述壳体主体上。
全文摘要
在该燃料电池用壳体中,在壳体主体(22)与减压盖(34)之间,存在由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夹置部件(38)和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构成的层叠构造,所以能够容易地设计成即使仅通过规定的压力施加在减压盖(34)上的力,壳体主体(22)与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的粘接面、减压盖(34)与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的粘接面没有剥离,通过不改变壳体主体(22)、减压盖(34)的材质,而适当选择夹置部件(38)的材质、夹置部件(38)与第一双面粘接胶带(36a)或第二双面粘接胶带(36b)的粘接面积,也能够通过规定的压力施加在减压盖(34)上的力从而使壳体主体(22)与减压盖(34)离开。
文档编号H01M8/04GK101107744SQ20068000313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5日
发明者田中秀幸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