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2676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退卡装置的电子卡
连接器。
背景4支术
随着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盛行,因空间有限,难以在该狭小的空间内装配众 多功能组件,因此通常均配备有收容导接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以组接诸如 记忆卡、扩充卡及硬式-兹盘驱动器等组件。然而该等电子卡在组接于装设有电 子卡连接器的电子装置上时,通常完全或大部分没入电子装置内,且电子卡与 电子卡连接器相对接的端子连接,在退出该等电子卡时常需要较大的力,同时 也常因电子卡仅露出极少一部分,难有着力处而使得施力困难,导致实施退卡 时相当不便且容易损伤端子。因此现有电子卡连接器上都设置有退卡机构,以 将电子卡从电子卡连接器内顺利退出。早期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为一段式 构造,亦即退卡动作是经过推动一次推杆即可达成,相关的现有技术如中国台
湾专利申请第83215629号、第85107204号等案所揭示。在电子卡插入时,由 于前述此类一段式退卡机构必须使推杆末端延伸出电子装置外相当长度,很容 易受不当外力的触碰而折断损坏。为改善此一现象,以一段式退卡机构为基础 产生了所谓「两段式」退卡机构的设计,相关前案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 83111731、 90202955、 94214063、 94204696号、美国专利公告第696250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公告CN2793973号以及日本特许公开第2005-209575 号等等,该等专利案退卡机构的退卡动作主要包含两个阶段(即退卡阶段及复 位阶段),而在退卡阶段及复位阶段间,退卡机构的推杆大部分收容在电子卡 连接器的壳体内,而能免除遭触碰折断的风险。由于两段式退卡机构具有节省 操作空间及操作便利等特点,目前已有广泛采用的趋势。如图7所示, 一种现有两段式退卡机构的设计,该退卡机构6包括推杆 610、基板611、滑块612、连动杆620及设于连动杆另端的退卡件(未图示) 等构件。当推杆610受外力推顶而相对于基板611运动时,推杆可带动滑块 612沿设于基板611上的心型导引槽6110走向滑移,并藉由该滑块612滑移 过程中使滑块612与连动杆620的抵触端6200相抵顶,使连动杆620滑移并 带动退卡件(未图示)产生退卡动作。然而该等两段式退卡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仍然存在一些缺失。亦即在退卡机构6完成退卡阶段后,推杆610最为理想 的状态是停留在该中间位置而不是经由复位阶段回到起始位置,以使推杆610 露出于电子装置的长度较小。而当再次插入电子卡并需要进行退卡动作时,才 按压推杆610经由复位阶段回到起始位置,再经由退卡阶段而将电子卡退出。
由于现有退卡机构6并未设有特殊的锁固装置以提供推杆610于完成退卡 阶段而停留在中间位置的正确定位,因此推杆610将有可能因不当按压进而弹 出并经复位阶段而回到起始位置,如此将因为推杆露出的长度较长而无法达成 节约空间的效果,两段式退卡机构优于一段式退卡机构的特点将无以显现。另 外,当推杆遭到误压而弹至起始位置时,若电子卡连接器中已插有电子卡(图 未示)且处于工作状态下,露出于电子装置以外太长的推杆610极易受到不当 的外力触碰而产生意外退卡的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退卡装置的电子卡连接器,在电子卡未插入该 电子连接器中时可将退卡装置的推杆定位于适当位置,使推杆露出的长度较短 防止推杆遭外力触碰而损坏,且可避免因误压推杆而导致意外退卡等缺失现象。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 一连接器本体; 一遮蔽壳, 一端遮覆在该连接器本体上,另端则设有供电子卡插入的插槽; 一退卡装置, 设于前述该遮蔽壳内的一侧边,该退卡装置进一步包括有 一顶退机构,乃包 括一从动件、 一连动件及一退卡件所构成的连动机构,以用于推出电子卡;一 推入机构,包括用于承接外力以提供驱动作用的推杆,以及随该推杆运动并能 在该运动行程中产生相对于推杆的位置变化的滑动块,该推杆的旁侧邻近处设有一掣动件,该掣动件与推杆形成一间隙距离且拟制抵顶该推杆。
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可操作方便地借由电子卡的插入与 否控制退卡机构的推杆定位,达成在电子卡未插入该电子连接器中时将退卡机 构的推杆定位于适当位置,使推杆露出的长度较短,以防止推杆遭外力触碰而 损坏,且可避免因误压推杆而导致意外退卡等缺失现象。


图l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并显示一种实际运用的状

心o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 一较佳实施例的退卡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退卡装置推入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專支佳实施例的循环作动情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部分作动情形比较示意图。
图7是一种习用电子卡连接器退卡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l)包括有 一遮蔽壳(2)、 一导引座(3)、 一连接器本体(4)以及一退卡装置(5)。该遮蔽壳(2)是由金属薄 板冲压弯折而成,因此呈现出如图1及图2所示的预定型式态样,该遮蔽壳(2) 一端遮覆于连接器本体(4)上,而相对另端则设有可供电子卡(图未示)插入的 插槽(10)。另该遮蔽壳(2)进一步可在内面设有导引座(3)以引导电子卡顺畅地 插入该连接器本体(4)进而相互连接导通。
该连接器本体(4)是与该遮蔽壳(2)相互配合设置,该连接器本体(4)具有 一绝缘部(41)以及一端子部(42)。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本体(4)一端可连 接有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 (8)并固定在垫板(9)上, 而在软性电路板(8)另端则连接有一可与电子装置的主机板(未标号)电性连接 的板对板连接器(20),以供达成电子卡与电子装置间的电性连接。
该退卡装置(5)设于前述该遮蔽壳(2)内的一侧边,并借由一组接框架(30) 将一顶退机构(51)以及一推入机构(52)相组装固定。该顶退机构(51)为由一从动件(511)、 一连动件(512)及一退卡件(513)依序连结所构成的连动杆机制, 以供用于推出电子卡。而该推入机构(52)则是由一轨道座(521)、 一滑动块 (522)、 一推杆(523)、 一弹性构件(524)以及一掣动件(525)所构成;又该从动 件(511)位于掣动件(525)与推杆(523)之间。
该轨道座(521)与该推杆(523)分别概呈一长板体型,且也呈能相互契合组 接的态样,该轨道座(521)自身形成有非对称形状的循环滑道(5211),该循环 滑道(5211)依循环位置的顺序定义有A、 B、 C、 D等四点位置;而该推杆(523) 的一端形成有一柱状部(5231),另一端则是形成有一头部(5232),该柱状部 (5231)上可套设有一弹性构件(524),而在推杆(523)上则设置有一容置槽
(5233) 以供滑动块(522)设置在内。该滑动块(522)对应于的循环滑道(5211) 的一面设置有一凸肋(5221)以供于该轨道座(521)的循环滑道(5211)内活动, 该循环滑道(5211)是概呈心形状以与该滑动块(522)配合作动,且此概呈心形 状的循环滑道(5211)依前述A、 B、 C、 D四点位置形成有四个作动行程,此四 个作动行程则有以下所阐述的定义。该滑动块的凸肋(5221)位于循环滑道 (5211)的心形状起始位置(A点位置)移动至心形状一侧突出位置(B点位置)为 第一行程;滑动块(522)的凸肋(5221)位于循环滑道(5211)的心形状一侧突出 位置(B点位置)移动至心形状底部位置(C点位置)为第二行程,滑动块(522) 的凸肋(5221)位于循环滑道(5211)的心形状底部位置(C点位置)移动至心形状 另一侧突出位置(D点位置)为第三行程,滑动块(522)的位凸肋(5221)于循环 滑道(5211)的心形状另一侧突出位置(D点位置)移动至心形状起始位置(A点 位置)为第四行程。
此外该推杆(523)概略于自身端侧部位形成有一顶掣部(5234),而一掣动 件(525)约略置于推杆(523)的柱状部(5231)旁侧,并具有概呈片状的一顶部 (5251),于组装时该掣动件(525)的顶部(5251)则与该推杆(523)的顶掣部
(5234) 形成一间隙距离(L2)(图6参照),促使组装后,该掣动件(525)的顶部 (5251)拟制抵顶该推杆(523)的顶掣部(5234)。
接着再请参阅图5至图6并配合图3所示,本发明电子卡连接器(l)是依 下列行程达成退卡动作当电子卡未插入电子卡连接器(1)的插槽(10)时,推入机构(52)的推杆(523)是被收置遮掩于该遮蔽壳(2)内(如图5所示),仅推杆 (523)的头部(5232)露出以供使用者按压,且该滑动块(522)的凸肋(5"1)是 位于该轨道座(521)的循环滑道(5211)的A点位置上,此时该掣动件(525)的顶 部(5251)会拟制抵顶该推杆(523)的顶掣部(5234),使得该推杆(523)的头部 (5232)即使受使用者按压,该推杆(523)即受该掣动件(525)抵顶无法向前推行 作动,促使该推杆(523)得以定位且收置遮掩于遮蔽壳(2)内的保护状态下,以 防止该推杆(523)过度露出而遭外力损坏。
当电子卡插入电子卡连接器的插槽(10)时,电子卡先抵顶退卡件(513)进 而带动连动件(512),然后连动件(512)驱动顶退机构的从动件(511)进而作动 于推入机构的掣动件(525),促使掣动件(525)的顶部(5251)会翘起产生位移不 再拟制抵顶该推杆(523)的顶掣部(5234)。此时电子卡置于电子卡连接器的插 槽(IO),推杆(523)仍被收置于遮蔽壳(2)中。
欲退卡时,使用者可按压该推杆(523)的头部(5232),使该推杆("3)能向 前作动并带动该滑动块(522)移动,并促使该滑动块(522)的凸肋(5221)可依序 移位至该轨道座(521)的循环滑道(5211)的B点位置以及C点位置上,且当该 滑动块(522)的凸肋(5221)移位于该轨道座(521)的循环滑道(5211)的C点位 置时,此时推杆(523)则会伸出于该遮蔽壳(2)外,使用者可施力按压推杆(523) 的头部(5232),使推杆(523)可向前作动并带动滑动块(522)移动,促使滑动块
(522) 的凸肋(5221)由该轨道座(521)的循环滑道(5211)的C点位置移位至D点 位置上,此时退卡装置(5)的掣动件(525)的顶部(5251)仍不会拟制4氏顶该推杆
(523) 的顶掣部(5234),使得推杆(523)可向前推动而得以收置于该遮蔽壳(2)
子卡退出该插槽(IO)。
当电子卡退出该插槽(10)完成退卡动作时,此时该推入机构(52)的推杆 (523)将再次被收置遮掩于该遮蔽壳(2)内,且该推杆(523)将带动该滑动块 (522)作动使得该滑动块(522)的凸肋(5221)再次移位于该轨道座(521)的循环 滑道(5211)的A点位置(图式标号A)上。借此,即能达成使该推杆(523)露出 于电子装置的长度较短,以防止推杆遭外力触碰而损坏,且也可避免因误压推杆(523)而导致意外退卡等缺失现象。
在此需特别强调的是(如图6所示),在该滑动块(522)的凸肋(5221)分别 位于该轨道座(521)的循环滑道(5211)的B点位置以及D点位置的二个作动行 程间(即第一作动行程与第四作动行程间)是形成有一行程差(Ll),而前述该掣 动件(525)的顶部(5251)与该推杆(523)的顶掣部(5234)所形成的间隙距离(L2) 必须小于该行程差(L1);当然,该掣动件(525)的顶部(5251)与该推杆(523) 的顶掣部(5234)所形成的间隙距离可以为零,亦即该掣动件(525)的顶部(5251) 是直接抵顶于该推杆(523)的顶掣部(5234),同样也能达成相同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包括有一连接器本体;一遮蔽壳之一端遮覆在前述连接器本体上,另端则设有供电子卡插入的插槽;一退卡装置设于前述该遮蔽壳内的一侧边,更包括有一顶退机构用于推出电子卡;一推入机构包括用于承接外力以提供驱动作用的一推杆及套设于该推杆的一弹性构件以与该顶退机构配合作动,一轨道座具有的循环滑道,一滑动块乃活动设于该轨道座的循环滑道并能随该推杆运动而能在该运动行程中产生相对于推杆的位置变化,其特征在于该推杆于旁侧邻近处设有一掣动件,该掣动件与该推杆形成有间隙距离以拟制抵顶于该推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块与该循 环滑道的配合作动是构成有数个作动行程,该数个作动行程中的二个作 动行程间是形成有一行程差,而前述的该掣动件与该推杆所形成的间隙 距离必须小于该4亍程差,或该间隙距离可以为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循环滑道是 概呈心形状,与该滑动块配合作动形成有四个作动行程,该滑动块位于 循环滑道的心形状起始位置移动至心形状一侧突出位置为第一行程,滑动块位于循环滑道的心形状一侧突出位置移动至心形状底部位置为第二 行程,滑动块位于循环滑道的心形状底部位置移动至心形状另一侧突出位置为第三行程,滑动块位于循环滑道的心形状另一侧突出位置移动至 心形状起始位置为第四行程,前述二个作动行程间形成的行程差是指第 一作动行程与第四作动行程间的行程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掣动件具有 一顶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推杆概略于 自身端侧部位形成有一顶掣部以供掣动件的顶部抵顶。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推杆一端形 成有 一柱状部以供弹性构件套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推杆上设置有一容置槽。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退卡装置包括有 固定组装该顶退机构以及该推入机构相互配合设置的 一组接框架。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遮蔽壳内设有一 导引座。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顶退机构包括 有一从动件、 一连动件及一退卡件,该从动件位于掣动件与推杆之间,该掣 动件具有一顶部,该推杆概略于自身端侧部位形成有一顶掣部以供掣动件的 顶部抵顶。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用于收容一电子卡,包括遮蔽壳,定义有一卡插入方向或卡退出方向;一退卡装置,包括一从动件、一推杆及一退卡件所构成的顶退机构;该电子卡连接器还包括一掣动件,当电子卡退出后,推杆与掣动件配合使掣动件扣持推杆于一工作位置。这样,就能可靠的固持推杆于所述电子卡连接器的遮蔽壳中。
文档编号H01R12/16GK101295825SQ20071002202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4日
发明者郑永昌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