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781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 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是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内部以实现两电路板之间信号传 输的连接器。
请参阅图8,它揭示了一种现有连接器100,的结构。该连接器IOO,包括
一插座r及一插头2'。其中,该插座r的插座端子10'与插头2'的插头端子
20,的焊接端分别焊接于两相应的电路板(图未示)上,当插头2'的插头本
体2i'插入插座r的插座本体ir所开设的收容槽12'内时,即可通过该等插
头端子20'和插座端子10'的导接而实现两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但是,当连接器ioo,应用于传输高频信号(如于传输手机中的通信信
号)时,由于相应电子产品的工作频率较高,因此导致电路中的电磁辐射较
大,从而会千扰信号在连接器ioo'的插座r及插头2'之间的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电磁屏 蔽功能的板对板连接器,以有效屏蔽高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 扰,提高信号的传输品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座连, 及一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第
一端子容置信道;若干第一端子,收容于第一本体相应的第一端子容置信道 内;及一包覆第一本体的屏蔽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一侧板及连接在第 一侧板两端的两第二侧板,且该第一侧板的底沿两端处向外弯折延伸出一焊 接脚以与一印刷电路板焊接,第二侧板的内侧中部向内延伸出一弹性部,弹
性部末端呈弧形向下弯折成呈钩状的导接钩。该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 该第二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二端子容置信道;若干第二端子,收容于第二本
体的相应的第二端子容置信道内;及电连接件,具有一可与屏蔽壳体的导接
钩抵顶接触的板状体。该板状体插置于第二本体的两端,且其一端向外弯折 延伸有一焊接板,该焊接板与另一印刷电路板焊接。
当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组合时,电连接件的焊接板与屏蔽壳体的导 接钩相抵顶并导通,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在传输高频、高速信号 时,可将产生的电磁干扰导入印刷电路板中,以达成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确保印刷电路板间稳定的信号传输。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中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一现有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连接器旨插座1,
插座端子10,插座本体11,
收容槽12,插头2,
插头端子20,插头本体21,
板对板连接器1插座连接器10
第一本体11突起部110
容置空间111第一端子槽1110
第一侧墙112第一端子孔腦
卡合部1121嵌合部1122
卡块1123第二侧墙113 凸肋 1131
限位槽 1133
屏蔽壳体 13
焊接脚 1300
嵌合孔 1302
卡臂 1311
导接钩 1313
电连接件 21
开槽 2111
焊接板 212
接合槽 220
第二端子孔 2211
凸耳 2213
第二侧壁 222
端子槽 224
凹口1132
第一端子12
第一侧板130
卡合槽1301
第二侧板131
弹性部1312
插头连接器20
板状体211
凸点2112
第二本体22
第一侧壁221
弟一兩"t"惜2212
卡槽2214
容置槽2221
第—端子2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 下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包括一插座连接器10及一插 头连接器20。该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分别焊接在相应的两电路 板(图未示)上。通过该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之间的电性连接, 从而达成两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请参阅图2,该插座连接器10包括第一本体11、收容于第一本体11 内的若干第一端子12及包覆该第一本体11的屏蔽壳体13。
该第一本体ll具有一大致呈矩形的扁平板状的主体,该主体前、后两
端分别向上凸伸出一对沿主体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墙112,该主体的左、 右两端向上凸伸出一对略低于该等第一侧墙112的第二侧墙113。该主体底 部中央位置垂直向上延伸出一纵向延伸的突起部110,该突起部110平行于 该两第一侧墙112延伸,且其高度略低于第二侧墙113的高度。该突起部 110与两侧墙112、 113之间形成一呈环状的容置空间111,用以收容该插头
连接器20。两第一侧墙112的上表面垂直向下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 端子孔1120,该第一本体11的底部及突起部110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与 该等第一端子孔1120对应的第一端子槽1110。该等端子孔1120及端子槽 1110配合形成第一端子容置信道,用于收容该等第一端子12。该第一侧墙 112的外侧壁两端各凸设有一呈楔形的嵌合部1122,并于外侧壁的大致中部 凸设有一矩形的卡合部1121。该第一侧墙112的内侧壁在对应该嵌合部1122 的位置分别凸设有一呈楔形的卡块1123。该两第二侧墙113的内侧两端分 别向上凸伸出两与两第一侧墙112齐平的凸肋1131。在两凸肋1131之间形 成一凹口 1132。第二侧墙113在该凹口 1132内侧处垂直向下开设有一贯穿 该第二侧墙113并与该容置空间111连通的限位槽1133。
屏蔽壳体13大致呈矩形环状,其由金属冲制而成。该屏蔽壳体13具有 两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呈竖直长条状的第一侧板130及连接两第一侧板130 顶并沿两端呈水平板状设置的第二侧板131。第一侧板130底沿的中部向上 凹设一呈"凸"字形的卡合槽1301。第一侧板130两端在靠近相应第二侧 板131处分别开设有一呈方形的嵌合孔1302,并于该底沿两端处分别向外 弯折延伸出一焊接脚1300,用以将该屏蔽壳体13焊接在相应电路板上以与 该电路板的接地电路连接。该两第二侧板131于中部外侧向下弯折延伸出一 卡臂1311,且其中部内侧向内延伸出一弹性部1312,弹性部1312的末端呈 弧形向下弯折成一呈钩状的导接钩313。
请参阅图1至图3,当组装该插座连接器10时,该等第一端子12卡固 于第一本体11的相应第一端子孔1120及第一端子槽1110内,该屏蔽壳体 13包覆于该第一本体11外部。其中,屏蔽壳体13的第一侧板130包覆于 第一本体11的第一侧墙112的外侧面,卡合槽1301卡在第一本体11的卡 合部1121上,嵌合孔1302卡在第一本体11的嵌合部1122上。屏蔽壳体 13的第二侧板131包覆于第一本体11的第二侧墙13的顶面,卡臂1311卡 固在该第一本体11的第二侧墙113外侧面上,以实现插座连接器IO稳固的 组装。
请参阅图4,插头连接器20包括第二本体22、收容于第二本体22内的 若干第二端子23及一对分别插设于第二本体22左、右两端的电连接件21。
请参阅图4至图6,该第二本体22具有大致呈矩形板状的主体,该主 体的下表面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矩形的接合槽220,其大小恰能容纳插座连接器10的突起部110。该接合槽220的前后两侧分别形成两较长的第一侧 壁221,左右两端分别形成两较短的第二侧壁222。该等第一侧壁221底面 垂直向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端子孔2210,且该第一侧壁221的相 对内侧对应每一第二端子孔2210分别开设一与接合槽220连通的第二端子 槽2211。该第二本体22的顶面相对设置两排并列设置的水平端子槽224, 端子槽224与相应第二端子孔2210和第二端子槽2211连通。该等端子槽 224与第二端子孔2210、第二端子槽2211配合形成第二端子容置信道,用 于收容该等第二端子23。该第一侧壁221于两端向外侧延伸形成两个矩形 的凸耳2213,该两凸耳2213的前、后两侧由顶端竖直向下各凹陷形成一大 致呈矩形的卡槽2214。两凸耳2213靠近第二侧壁222处向下开设置一容置 槽2221。
请再参阅图4,电连接件21由金属冲制而成,其具有一呈平板状的板 状体2U,该板状体211的顶端于中部向上延伸并向外弯折形成一舌形的焊 接板212,焊接板212的顶面用于焊接在相应的电路板上并与该电路板的接 地电路电性连接。板状体211与焊接板212连接处向下开设有开槽2111, 从而在板状体211上形成一肩部,且该板状体211的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向 外凸出设置一凸点2112。
请结合参阅图5及图6,该插头连接器20组装时,该等第二端子23由 上向下卡固于第二本体22相应的第二端子容置信道中。电连接件21的板状 体由下端插卡于第二本体22两侧的容置槽2221中,且两开槽2111分别卡 嵌于一凸耳2213的容置槽2221的外边缘,凸点2112卡在第二本体22上, 从而使得该焊接板212由两凸耳2213之间向上伸出于该插头连接器20的上 表面并向外侧弯折。
请结合参阅图1及图7,当插头连接器20与插座连接器10插接时,插 头连接器20插入插座连接器10的容置空间111内,插座连接器10的突起 部110插入插头连接器20的接合槽220内,且插座连接器10内壁的卡块 1123卡嵌入插头连接器20的卡槽2214内,从而达成该板对板连接器1的 第一端子12和第二端子23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该插座连接器10的焊接 脚1300与插头连接器20之电连接件21的焊接板212分别焊接于相应的电 路板上并与对应电路板的接地电路相导接。当本插头连接器20插入插座连 接器10时,插头连接器20的电连接件21的板状体211抵顶屏蔽壳体13
的导接钩1313,从而屏蔽壳体13的弹性部1312向下弯曲变形以实现屏蔽 壳体13和电连接件21稳定的接触,进而实现插头连接器20的电连接件21 与插座连接器10的屏蔽壳体13之间的导通,从而导通对应两电路板上的接 地电路以消除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
由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传输高频高速信号时,可将产 生的电磁干扰导入印刷电路板中,从而消除电磁干扰,达成良好的电磁屏蔽 效果,确保印刷电路板间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
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安装在两印刷电路板上,包括一插座连接器及一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第一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一端子容置信道,且该等第一端子容置信道内收容若干第一端子;该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二端子容置信道,且该等第二端子容置信道内收容若干第二端子,其特征是该插座连接器还包括一包覆第一本体的屏蔽壳体,该屏蔽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一侧板及连接在第一侧板两端的两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的底沿两端处向外弯折延伸出一与一印刷电路板焊接的焊接脚,第二侧板的内侧中部向内延伸出一弹性部,该弹性部的末端呈弧形向下弯折成一导接钩;该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电连接件,该电连接件具有一可与该屏蔽壳体的导接钩抵顶接触的板状体,该板状体插置于第二本体的两端,该板状体一端向外弯折延伸有一与另一印刷电路板焊接的焊接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电连接件的板 状体在焊接板的两侧基部开设有开槽,该板状体左右两侧的中部分别向外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屏蔽壳体的第 一侧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二侧板水平设置,该第一侧板包覆于第一本体前后 两侧面上,该第二侧板包覆于第一本体左右两端的顶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屏蔽壳体的第 一侧板底沿的中部向上凹设有一呈"凸"字形的卡合槽,第一侧板两端在靠 近相应第二侧板处分别开设有一呈方形的嵌合孔,该第一本体的外侧壁两端 各设置一凸出的嵌合部,并于外侧壁中部设置一凸出的卡合部,该卡合部与 嵌合部分别卡嵌于卡合槽与嵌合孔内。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屏蔽壳体的第 二侧板于中部外侧向下弯折延伸有一纵长延伸的卡臂,该卡臂卡扣固定于该 第一本体的外侧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本体的内 侧壁两端分别凸出设置一卡块,该第二本体的前后相对两端各水平延伸设置一凸耳,该凸耳前后两侧分别形成凹陷的与卡块卡合的卡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内部收容若干第一端子,外部套设一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具有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的两端各延伸出一焊接脚以与一印刷电路板焊接,第二侧板的内侧中部各设置一导接钩。该插头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内部收容若干第二端子,两端分别插置一电连接件。该电连接件具有一板状体以与遮蔽壳体的导接钩抵接,该板状体一端向外弯折延伸一焊接板,该焊接板与另一印刷电路板焊接。通过该板对板连接器中焊接板与导接钩的抵接,可将连接器内部产生的电磁干扰导入印刷电路板的接地电路中。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060978SQ20072005147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1日
发明者杨美娟, 陈忠佑, 黄仲信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