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55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属接触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朝小型化、微型化和智能化方向飞速发展,这就使得各种控制系统的空间受到严格限制,对用于信号控制系统的小型交流接触器不但在外形体积上要求更小,而且在负载功率上有更高的要求。
但是,受产品体积的限制,现有的接触器线圈能提供的电磁吸力有限,其工作行程大大受到限制,这就导致接触器接触系统的触点断开距离很小,无法保证触点间在断开大负载时能可靠灭弧,致使接触器的负载能力无法提高,不能满足整机向小型化、微型化方向发展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提供较大电磁吸力和工作行程的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它由盖板、拉杆、动铁心、压缩弹簧、套筒、启动线圈、保持线圈、骨架、壳体、推动盘、换接触片、辅助触头、线圈接线柱组成。
所述的壳体为筒状结构,启动线圈、保持线圈和线圈接线柱A均设置在骨架上,套筒设置在骨架内侧,启动线圈、保持线圈与壳体之间由盖板连接,动铁心、推动盘、拉杆三者之间相互连接,动铁心与壳体之间设置压缩弹簧,转换接触片连接在线圈接线柱B、C上,转换接触片上设置辅助触头,线圈接线柱E、F和产品激励线圈引脚通过导线连接。启动线圈一端连接在线圈接线柱E上,另一端与保持线圈的一端及线圈接线柱D相连,保持线圈的另一端与线圈接线柱B相连,线圈接线柱C、F之间由导线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能提供较大的电磁吸力和工作行程; 2、采用双线圈磁路机构,启动电流大,加快动作速度,同时减小吸合时的碰撞能量,并且可以缩小体积和重量。
3、可有效降低线圈功耗,减少线圈发热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板、2-拉杆、3-动铁心、4-压缩弹簧、5-套筒、6-启动线圈、7-保持线圈、8-骨架、9-壳体、10-推动盘、11-换接触片、12-辅助触头、13-线圈接线柱A。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中双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6-启动线圈、7-保持线圈。
图3是图2的左剖视图; 图中14-线圈接线柱B、15-线圈接线柱C、16-线圈接线柱D。
图4是图2的右剖面图; 图中17-线圈接线柱E、18-线圈接线柱F。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它由盖板1、拉杆2、动铁心3、压缩弹簧4、套筒5、启动线圈6、保持线圈7、骨架8、壳体9、推动盘10、换接触片11、辅助触头12、线圈接线柱A13、B14、C15、D16、E17、F18组成。
当给线圈施加激励电压时,动铁心3连同推动盘10、拉杆2一起运动,同时压缩压缩弹簧4。当线圈激励电压去除后,在压缩弹簧4的作用下,动铁心3连同推动盘10、拉杆2一起返回初始位置。通过动铁心3的运动去驱动接触器的接触系统,完成产品输出接口的功能转换。在初始位置时,转换接触片11上的辅助触头12将复位圈7屏蔽,此时给线圈施加激励电压时,只有启动线圈6发生作用,因启动线圈6阻值较小,所以能够提供较大的初始电磁吸力,驱动动铁心3运动。在动铁心3连同拉杆2、推动盘10运动的过程中,接近最终位置时,推动盘10推动转换接触片11,使辅助触点12与线圈接线柱A13断开,此时转换接触片11屏蔽保持线圈7失效,启动线圈6和保持线圈7均发生作用,致使线圈阻值增大,线圈电流减小,电磁吸力立即减小,但由于此时的动铁心3工作间隙已经很小,所以,此时产生的电磁吸力足以驱动动铁心3继续运动,最终达到终点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它由盖板(1)、拉杆(2)、动铁心(3)、压缩弹簧(4)、套筒(5)、启动线圈(6)、骨架(8)、壳体(9)、推动盘(10)、换接触片(11)、线圈接线柱A(13)、B(14)、C(15)、D(16)、E(17)、F(18)组成,其特征是启动线圈(6)、保持线圈(7)均设置在骨架(8)上,保持线圈(7)与壳体之间由盖板(1)连接,转换接触片(11)上设置辅助触头(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它由盖板(1)、拉杆(2)、动铁心(3)、压缩弹簧(4)、套筒(5)、启动线圈(6)、骨架(8)、壳体(9)、推动盘(10)、换接触片(11)、线圈接线柱A(13)、B(14)、C(15)、D(16)、E(17)、F(18)组成,其特征是启动线圈(6)、保持线圈(7)均设置在骨架(8)上,保持线圈(7)与壳体之间由盖板(1)连接,转换接触片(11)上设置辅助触头(12),其结构简单,能提供较大的电磁吸力和工作行程。
文档编号H01H50/16GK201038080SQ20072012286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8日
发明者余恩波 申请人: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