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1914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端子,尤其涉及用于夹持一焊球的电连接 器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例如用于CPU模块的数组式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和电路板的连接方式是采用穿孔式的焊接,即电连接器端子于末端部设有可穿 透过电路板的焊接脚,再于电路板背面将每一焊接脚焊接于电路板的电 路接点上。上述的连接方式占用电路板相对两侧的空间,使得电路板可 用的布线空间大受限制。因此,目前数组式电连接器有另一种采用表面焊接的方式,在电连 接器端子的末端预先植入一焊(锡)球,再将电连接器置设于电路板上相 对应的电路接点上,然而经过加热处理使焊球部份熔化而与电路板的电 路接点熔合连接,以达成电连接的目的,从而避免占用电路板可用的布 线空间。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573853所公开的一种电连接器端子植 球构造,请参阅图1所示,该端子1有接触部11、定位部12和夹持部 14,还有用以连接定位部12与夹持部14的连接部13。夹持部14包括两 夹持臂141,夹持臂141间形成一可收容焊球2的夹持空间,焊球2植入 夹持空间后与夹持臂141相互挤压,使夹持臂141相对向外张开而增大 夹持空间直至固持焊球2至既定位置,同时夹持臂141夹持该焊球2。然而,焊球2本身为一球形体,若要紧密地夹持住球形体的焊球2, 夹持位置需要夹持在焊球2的直径周缘,但是因为球形体的焊球2并不 容易稳定地夹持住,焊球2容易向上或向下脱落而掉球,而上述的专利, 并未提供有效稳定夹持住焊球2的设计,易使焊球2容易向上或向下脱 落,不能稳固地夹持住该焊球2,从而增高不良品的机率。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稳固地夹持一焊球而防止该焊球 滑落的电连接器端子。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基部, 具有相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 一夹持部,自该基部一侧端弯折延伸至该 基部底面下方; 一固定部,是和该夹持部反向地形成于该基部顶面之上; 以及至少一接触部,是和该夹持部反向地形成于该基部顶面之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利用该夹持部弯折于该基部底面下方,使得该夹持部夹持一焊球时,该 基部的底面可形成供该焊球定位用的一放球平面,可以控制植球时的高 度使植球的高度一致,进而防止该焊球滑落,而可稳固地夹持住该焊球, 从而避免产生有不良品的出现。


图l为现有的端子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中端子与焊球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中端子与焊球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中端子与焊球的平面组合图。 图5为图4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中端子与接脚的立体分解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端子1接触部 11定位部12连接部13夹持部14夹持臂141焊球2端子3基部 30 顶面 301底面 302TT平乂士 ,l'7i>卜Pd丄丄固定部32 连接臂34夹持部31 她n q i o接触部33第一弹性臂35第二弹性臂36 倒刺38导引部37 卡部39焊球4 接脚5 距离d 半径r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连器端子3,其包 括有一基部30、 一夹持部31、 一固定部32及至少一接触部33。该基部30为一横向板体,其具有相对的一顶面301及一底面302。该夹 持部31自该基部30 —侧端弯折延伸至该基部30的底面302下方,该固定 部32及接触部33是和该夹持部31反向地形成于该基部30的顶面301之上。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中,该端子3的夹持部31提供夹持一焊 球4,而该基部30的底面302可形成供焊球4定位用的一放球平面,并且利 用夹持部31及基部30的底面302的配合,能确实地防止焊球4滑落,稳固 地夹持住焊球4。另,请再配合参阅图4及图5所示,为使该夹持部31可最稳固地夹持 住该焊球4的效果,较佳地,该夹持部31对应该焊球4的夹持位置至该基 部30底面302的垂直距离d大于等于该焊球4的半径r,换而言之,夹持部 31夹持焊球4的位置位于焊球4的直径周缘或是低于直径的位置时,能够配 合基部30的底面,使焊球4稳固地夹持在夹持部31与基部30的底面间。 此外,较佳地是该端子3的夹持部31为一具有缺口 312的环形体311,通过 该缺口 312使得该环形体311具弹性地夹持该焊球4,进一步地说,当该焊 球4植入该环形体311时,通过缺口 312使环形体311可弹性地向外张开直 至固持该焊球4的位置后,环形体311能紧密夹持住该焊球4。请再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的电连接器端子具体实施例中,该端子3包含有一连接臂34、 一第一弹性臂35及一第二弹性臂36,以及多 个导引部37、多个倒刺38及多个卡部39。上述的固定部32是和该夹持部 31相对地自该基部30另一侧端向上弯折延伸而成型,呈一直立板体状。该连接臂34是自上述的固定部32—侧边弯折延伸而成型,较佳地,该 连接臂34是自该固定部32 —侧边部份撕裂及相对该基部30弯折延伸而成 型。该第一弹性臂35是自该连接臂34末端部朝远离该基部30方向向上延 伸而成型,该第二弹性臂36是先自该连接臂34末端部朝接近该基部30方 向向下弯折延伸及反折后再朝远离该基部30方向向上延伸而成型,使该第 一弹性臂35与该第二弹性臂36大致呈U型状。两个接触部33分别互相相对地设在该第一弹性臂35及该第二弹性臂36 末端,两个导引部37是分别自两个接触部33 —侧端朝远离该固定部32方 向并且相对地外张延伸而成型。两个倒刺38分别突设于该固定部32两侧端, 并且接近于该基部30。两个卡部39是分别自该固定部32两侧端部撕裂弯折 而成型,并且朝远离该基部30,而连接臂34位于一侧边的倒刺38及卡部 39的位置之间。该端子3设置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端子槽(未图示)中,通过固定部 32的倒刺38及卡部39能干涉卡固于端子槽的壁面而固定。另,如图6所示, 该端子3的两接触部33可提供接触一外部电子组件(如CPU)的接脚5,该接 脚5可沿着该端子3的两导引部37的导引作用而插入至两接触部33及第一 弹性臂35、第二弹性臂36之间,并通过第一弹性臂35及第二弹性臂36所 具有的弹性力,使两接触部33能弹性夹持住接脚5以达成电连接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是利用该夹持部31弯折于该基 部30底面302下方,使得夹持部31夹持焊球4时,基部30的底面302可 形成供焊球4定位用的放球平面,可以控制植球时的高度使植球的高度一致, 进而防止焊球4滑落,而可稳固地夹持住焊球4,从而可避免产生不良品。其次,夹持部31对应焊球4的夹持位置至该基部30底面302的垂直距 离d是大于等于该焊球4的半径r,可以达成将焊球4最稳固地夹持在夹持 部31与基部30的底面之间。另,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所述及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 的方向用语并非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 的专利范围,故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 化,均包含于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部,具有相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一夹持部,自该基部一侧端弯折延伸至该基部底面下方;一固定部,是和该夹持部反向地形成于该基部顶面之上;以及至少一接触部,是和该夹持部反向地形成于该基部顶面之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供夹持 一焊球,该夹持部对应该焊球的夹持位置至该基部底面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 该焊球的半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夹持部为一具 有缺口的环形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是和该 夹持部相对地自该基部另一侧端向上弯折延伸成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连接臂,其是自该固定部一侧边弯折延伸成型;一第一弹性臂,其是自该连接臂末端部朝远离该基部方向向上延伸成 型;及一第二弹性臂,其是自该连接臂末端部朝接近该基部方向向下弯折延伸 及反折后再朝远离该基部方向向上延伸成型;其中,在该第一弹性臂及该第二弹性臂末端分别互相相对地延伸成型一 接触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在两个接触部的 一侧端分别朝远离该固定部方向并且相对地外张延伸两个导引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倒刺,分别突设于该固定部两侧端;及多个卡部,是分别自该固定部两侧端部撕裂弯折成型。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包括一基部、一夹持部、一固定部及至少一接触部,基部具有相对的一顶面及一底面,夹持部自基部一侧端弯折延伸至基部底面下方,固定部及接触部是和夹持部反向地形成基部顶面之上。因此,利用夹持部夹持一焊球,并且基部的底面可形成供焊球定位用的一放球平面,可防止焊球滑落而可稳固地夹持住焊球。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112714SQ20072012849
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2日
发明者曾尚秀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