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339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中腔体与谐振柱装配的夹具,尤其涉及一种CDUG腔体与谐振柱装配的夹具。背景技术
近些年射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射频新产品,诸 如各种型号的双工器、滤波器、合路器。为了提高市场的竟争力需求,各 大企业一方面竭力追求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各种途 径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怎样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一直是企业面对的大难题,最近我司成功的 开发出一种新的腔体,所述腔体上、下、左、右、四个表面封闭,前、后 表面敞开,所述上、下两表面开设有装配谐振柱的孔,这种结构的腔体从 制造工艺、原料利用方面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然而虽然这种腔体的生 产成本低,但却存在另外一个问题,腔体的谐振柱安装只能靠人力用钳子 来完成,这样不仅其装配效率及其低,而且装配质量也不能保证。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设计一种夹具来提高腔体的谐振柱装配效率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腔体的谐振柱装配效率和质量的夹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驱动装置; 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表面设有凸柱;第一导杆,其位于第一定 位板与驱动装置之间;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板的凸柱配合的 通孔;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板的凸柱 配合的导向孔,上表面开设有置放谐振柱的容納孔;第二导杆,其位于第 二定位板与底座之间;及定位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底板及置于底板上的汽缸,所述汽缸与第 一定位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为固定在底座上的定位板或定位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导向孔与容纳孔呈交错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导向孔及容纳孔都为盲孔。 第二定位板通常都非常薄,将第二定位板的导向孔及容纳孔设置为盲孔,并采用交错排列的方式布置导向孔及容纳孔,可以保证第二定位板的强度和刚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导向孔及底座的通孔与腔体的安装孔相 贯通,且自下而上排列顺序为底座的通孔、腔体的安装孔及第二定位板的 导向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板设有与第一导杆配合的第一导孔,第二定 位板设有与第二导杆配合的第二导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使用钳子相比,使用夹具,腔体的谐振柱装配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装配质量也得到较大地改善。经实验表明,使 用夹具的谐振柱装配效率为使用钳子的12. 5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具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具与腔体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第一定位板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底座的立体图;图5为图1所示第二定位板的正面图;图6为图1所示第二定位板的反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腔体的谐振柱装配效率和质量的 夹具。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如附图l和附图2所示, 用于将谐振柱8安装于腔体9上,如附图1所示,所述夹具包括第一定位 板l、第一导杆2、底座3、第二定位板4、第二导杆5、驱动装置6及 定位装置7。所述驱动装置6包括底板61及置于底板上的汽缸62,所迷底板61为 整套夹具提供支撑,所述汽缸62置于底板61上,且直接与第一定位板1 相连,为夹具提供驱动力。如附图3,所述第一定位板1的四周附近设有四个第一导孔11,其第 一导孔11贯通第一定位板1,所述在第一定位板11的中央两侧设有两组凸柱12,所述凸柱12用来传递汽缸62的动力,通过底座3推动第二定位 板4使谐振柱靠紧腔体9的安装孔(未图示)。所述第一导杆2为圓柱形的细长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孔ll,所述第一 定位板1可在第一导杆2上下滑动。如附图4,所述底座3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有框条,所述框条用 来定位腔体。在主体大致中央处设有两组通孔31,所述通孔31与第一定 位板的凸柱12相配合。所述在主体的一端设有两个导孔32。所述第二定位板4的厚度根据腔体9装上谐振柱8所剩下的空间来设 置,通常第二定位板4的厚度比这个空间薄1-1. 5mm,以确保装上谐振柱 后第二定位板能顺利从腔体中拔出。如附图5,所述第二定位板4的正面 设有置放谐振柱8的容纳孔41,所述容纳孔41的尺寸、数量及布置均可 按照腔体的结构来进行设置,本实施例第二定位板的容纳孔41为3组且 全为盲孔。如附图6,所述第二定位板4的反面设有与底座的通孔相贯通 的导向孔42,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导向孔42全为盲孔,且与底座的通孔结 构基本相同,功能相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容纳孔41及导向孔42全为盲 孔,以确保第二定位板4的强度和刚度。所述第二定位板4设有与底座的 导孔32相贯通的第二导孔43。所述第二导杆5穿过底座的导孔32及第二定位板的第二导孔43,腔 体在装配谐振柱的过程中,底座3及第二定位板4可在第二导杆5上下滑 动。所述定位装置为固定在底座上的定位板7,在腔体的谐振柱装配过程中,所述定位板7固定腔体9,防止腔体上下振动。如附图2,本实用新型腔体的谐振柱装配过程先把将谐振柱8放置 在第二定位板4的容纳孔41中,腔体9通过底座3推入第二定位板4,使 谐振柱8与腔体的安装孔(未图示)成对正状态,并在腔体9的上表面放 置螺钉(未图示),打开汽缸62的气动开关,推动第一定位板1,通过第 一定位板的凸柱12推动第二定位板4,第二定位板4带动谐振柱8靠紧腔 体9内表面安装孔(未图示)的上部,此时再锁紧螺钉(未图示)固定谐 振柱8;然后反方向打开汽缸62的气动开关,第一定位板1带动第二定位 板4一起落下,装配好的腔体9通过底座3推出,完成全部装配过程。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夹具,腔体的谐振柱装配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 高,装配质量也得到很大地改善。经实验表明,使用夹具的谐振柱装配效 率为使用钳子的12. 5倍。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 和详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若干改动或 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驱动装置;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表面设有凸柱;第一导杆,其位于第一定位板与驱动装置之间;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板的凸柱配合的通孔;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板的凸柱配合的导向孔,上表面开设有置放谐振柱的容纳孔;第二导杆,其位于第二定位板与底座之间;及定位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装置为底板及置于底板上的汽缸,所述汽缸与第一定位板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 装置为固定在底座上的定位板或定位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定位板的导向孔与容纳孔呈交错排列。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定位板的导向孔及容纳孔都为盲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迷的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定位板的导向孔及底座的通孔与腔体的安装孔相贯通,且自下而上排列顺序为底座的 通孔、腔体的安装孔及第二定位板的导向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定位板设有与第 一导杆配合的第 一导孔,第二定位板设有与第二导杆配合的第二导 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腔体的谐振柱装配夹具,所述夹具包括驱动装置;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表面设有凸柱;第一导杆,其位于第一定位板与驱动装置之间;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板的凸柱配合的通孔;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板的凸柱配合的导向孔,上表面开设有置放谐振柱的容纳孔;第二导杆,其位于第二定位板与底座之间;及定位装置。与使用钳子相比,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夹具,腔体的谐振柱装配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装配质量也得到很大地改善,经实验表明,使用夹具的谐振柱装配效率为使用钳子的12.5倍。
文档编号H01P7/00GK201117785SQ200720170609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7日
发明者飞 孙 申请人: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