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396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技术领域本专利涉及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属于微波通信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同轴腔体滤波器腔体之间都是交错排布,腔体之间通过飞杆来 进行感性或容性耦合,现实中往往由于空间的要求必须进行直腔排布,这 样采用传统的单飞杆在直腔之间是无法实现交叉耦合的。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要解决直腔交叉耦合难以实现的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涉及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为解决现有的直腔(l)、直腔(2)、直腔(3)之间需要交叉耦合而结 构难以实现的问题,选用一根同轴电缆线,同轴电缆线两端的裸露内导体(6) 伸入耦合腔直腔(1)和直腔(3)内,中间同轴电缆(5)通过卡座(4)固定在腔体(2) 的两壁上,根据同轴电缆的长度和耦合要求调节裸露内导体(6)的连接方式 实现容性耦合或感性耦合。本专利中,所述同轴电缆线可以连接到腔体底部上,也可以连接到腔 体的侧壁上。本专利中,所述同轴电缆线可以用光铜线代替,光铜线与腔壁的特性 阻抗等于同轴电缆线特性阻抗。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耦合同轴电缆线结构实现了直腔之间交叉耦合, 增加了传输零点,提高了带外抑制特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专利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图1中,1、 2、 3为三个直腔,4为卡座,5为中间同轴电缆,6为裸 露内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双工器的三个直腔1、 2、 3中,选用 一段特征阻抗为50Q 、长度为85mm的同轴电缆线,同轴电缆线两端的裸 露内导体6伸入耦合腔直腔1和直腔3内,中间完整的同轴电缆5通过卡 座4固定在直腔2的两壁上,根据计算A/4 = c/4 v =3*108/4(800*106)= 93.75mm,同轴电缆长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将同轴电缆裸露内导体6两端 悬空实现容性交叉耦合。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的 特点。1、 所述同轴电缆线两端裸露铜导体,中间不裸露。2、 所述同轴电缆线长度可调。3、 所述同轴电缆线裸露铜内导体连接在侧壁上。4、 所述同轴电缆线没有采用光铜线。
权利要求1、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一根同轴电缆线,同轴电缆线两端的裸露内导体(6)伸入耦合腔直腔(1)和直腔(3)内,中间同轴电缆(5)通过卡座(4)固定在直腔(2)的两壁上,根据同轴电缆的长度和耦合要求调节裸露内导体(6)的连接方式实现容性耦合或感性耦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其特征 在于,其中所述的同轴电缆线可以连接到腔体底部上,也可以连接到腔体 的侧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其特征 在于,其中所述的同轴电缆线可以用光铜线代替,光铜线与腔壁的特性阻 抗等于同轴电缆线特性阻抗。
专利摘要本专利涉及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属于微波通信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直腔1、直腔2、直腔3之间需要交叉耦合而结构难以实现的问题,本专利选用一根同轴电缆线,同轴电缆线两端的裸露内导体6伸入耦合腔直腔1和直腔3内,中间同轴电缆5通过卡座4固定在腔体2的两壁上,根据同轴电缆的长度和耦合要求调节裸露内导体6的连接方式实现容性耦合或感性耦合。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实现耦合腔直线排列的交叉耦合,适用于微波同轴腔体滤波器。
文档编号H01P5/12GK201084811SQ200720176219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4日
发明者孙尚传, 屈红军, 锋 李, 焱 王, 童恩东, 陈家林 申请人:深圳市配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