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897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解质层的两侧配备氧化剂极及燃料极而构成膜-电极 接合体的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而且由发电反应不产生有害物质,因此, 作为各种电设备的能源受到瞩目。
图1表示构成燃料电池的单位电池单元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在
电解质层11的两侧配置氧化剂极12及燃料极13,构成膜-电极接合体 (MEA) 1。
配置有覆盖构成膜-电极接合体1的氧化剂极12的表面,并形成有多 条凹状空气供给槽19的氧化剂极侧导电性板14。进而,在氧化剂极侧导 电性板14的外侧配置有气体隔板16。另外,配置有覆盖构成膜-电极接合 体1的燃料极13的表面,并形成有多条凹状燃料气体供给槽18的燃料极 侧导电性板17。
在上述燃料电池中,向氧化剂极侧导电性板14的空气供给槽19送入 空气,并且,向燃料极侧导电性板17的燃料气体供给槽18送入燃料气体, 由此进行发电。
还有,近年来,探讨了在小型电子设备搭载作为电源的燃料电池的技 术,例如,期望能够薄型化的直接甲醇型燃料电池(DMFC)。在DMFC 中,将空气或氧等氧化性气体向氧化剂极12供给,将甲醇等燃料以气体 或液体的状态向燃料极13供给,由此进行发电。
然而,为了在小型的电子设备搭载燃料电池,在向氧化剂极12或燃 料极13供给空气或燃料气体的情况下,需要将供给这些的气体供给装置 小型化。
以往,作为小型的气体供给装置,公开了通过使燃料电池振动而供给气体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 使用由振动体形成的多个腔室并喷出气体的气体喷出装置。专利文献2中 提出了具备使氧化剂极、燃料极、隔板等振动的励振机构的燃料电池。
专利文献l:特开2005—2434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2—203585号公报
在此,在燃料电池的氧化剂极侧,供给的氧和氢离子发生反应,由此 生成水。在上述以往技术中,没有确立该生成水的除去路径,导致在燃料 电池内残留生成水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容易地除去生成的水的 燃料电池。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在电解质层的两侧配备氧化剂极及燃料极,构
成膜-电极接合体,其特征在于,具备振动的振动板,其配置为从所述氧 化剂极夹着气体的流路而对置,所述振动板为具有一个以上孔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的燃料电池可知,通过使水从在振动板形成的孔蒸 发,能够容易地除去生成的水。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的特征的燃料电池中,所述振动板的氧化剂极侧 表面为亲水性,所述氧化剂极的振动板侧表面为疏水性。
根据该燃料电池可知,生成的水容易从氧化剂极侧向振动板侧移动, 并且,容易将振动的能量向水滴传递。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除去生成水。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的特征的燃料电池中,振动板具有夹着孔,梳齿 形状相互相对的形状。
根据该燃料电池可知,作为振动的波腹的部分的振幅变大,振动的能 量变大,能够除去更大量的生成水。
另外,在本发明的特征的燃料电池中,利用通过在振动板的振动及对 置的氧化剂极表面的反射,在气体的流路内产生的声波流移送气体也可。
根据该燃料电池可知,能够利用声波流向氧化剂极效率良好地送入氧。
另外,优选在本发明的特征的燃料电池中,振动板的孔的形状相对于振动板的中心线对称。
根据该燃料电池可知,相对于中心线对称,由此能够均匀地振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特征的燃料电池中,振动板具有多个孔,并具有夹
着各孔,梳齿形状相互组合地相对的形状,各梳齿的长度从振动板的一方
朝向另 一方阶段性地变长也可。
根据该燃料电池可知,能够在气体流路内形成声压梯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特征的燃料电池中,也可以还具备控制振动板的
振动,赋予振动板的共振频率的回路。
根据该燃料电池可知,即使水滴附着于振动板,共振频率变化,也能
够赋予其状态的共振频率。


图1是以往的燃料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剖面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板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振动板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板及氧化剂极的表面特性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元件的频率变动的图(其一)。
图8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元件的频率变动的图(其二)。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另一剖面图。
图IO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系统的功能方框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元件的频率变动的图(其三)。
图13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作用及效果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声波流的产生原理的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振动板的俯视图。
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剖面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中,振动板在气体的移 送方向上共振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立体图。 图19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剖面图。
图20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立体图。
图21是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其次,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 对于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但是,应注意附图为示意 性,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物体不同。从而,具体的尺寸等应参照以下 的说明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间也当然包括相互的尺寸或关系或比率 不同的部分。
<第一实施方式>
(燃料电池)
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100如图2所示,具备膜-电极接合体l、
燃料供给机构2、和空气供给机构3。膜-电极接合体1在电解质层11的两 侧配置氧化剂极12及燃料极13而构成。燃料供给机构2覆盖燃料极13 的表面而设置。空气供给机构3覆盖氧化剂极12的表面而设置。在此, 电解质层11为固体高分子膜等电解质膜也无妨。
另外,在空气供给机构3形成有用于取入空气的孔34。孔34还具有 向外部排出生成水的功能。在图2中,在空气供给机构3的上部或侧部形 成有孔34。在此,孔34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状,也可以为四边形状。
其次,使用图3,详细说明空气供给机构3。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 100具备平板状的振动板32。振动板32配置为与氧化剂极12 (膜-电极接 合体1 )夹着流路30而对置,并产生声波。振动板32利用压电元件33 (参 照图4)来振动。
作为压电元件33,优选压电常数大的材质、例如,钛酸锆酸铅(PZT)。 或者,作为压电元件33也可使用所谓钽酸锂(LiTa03)、铌酸锂(LiNb03)、 四硼酸锂(Li2B407)的压电陶瓷、或水晶(Si02)。
作为振动板32,优选轻量且杨氏模量高的材质、例如,氧化铝。或者, 在金属的情况下,可以将硬铝、不锈钢、钛用作振动板32。在陶瓷的情况
6下,可以将氧化铝、钛酸钡、铁素体、二氧化硅、氧化锌、碳化硅、氮化 硅用作振动板32。在塑料的情况下,可以将氟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醚
砜树脂、聚酰亚胺、聚缩醛、乙烯乙烯基醇共聚树脂(EVOH)用作振动 板32。另外,振动板32的厚度优选l.Omm以下。
在此,气体通过振动板32的振动、或在外部配置的气体供给装置来 移送。另外,由氧化剂极12生成的水经由振动板32的孔34成为水蒸气 40,并向外部排出。另外,振动板32和氧化剂极12之间作为与生成水接 触的范围,优选0.1 5.0mm以内。还有,膜-电极接合体l、燃料供给机 构2、空气供给机构3配置于框体10内。
另外,如图3所示,振动板32为具有一个以上孔34的形状。另外, 如图4 (a)所示,振动板32具有夹着孔34,梳齿形状相互组合地相对的 形状。若使用压电元件33使振动板32振动,则振动板32如图4 (b)所 示地振动。
在此,基于压电元件33的振动的频率包括超声波域、可听声频域、 低频率域的全部。可听声频域及低频率域与超声波域相比,具有能量损失 少的优点。另外,超声波域及低频率域与可听声频域相比,具有不易作为 噪音被利用人识别的优点。
进而,如图5所示,振动板也可32不是梳齿,而是具有多个分支的 分支的形状。图5 (a)表示振动板32的变形例1。图5 (b)表示振动板 32的变形例2。另外,图5 (c)表示图5 (a)所示的振动板32的基端部 的详细情况。图5 (d)表示图5 (b)所示的振动板32的基端部的详细情 况。
另外,振动板32的氧化剂极12侧表面为亲水性。氧化剂极12的振 动板32侧表面为疏水性。振动板32表面例如可以利用氧化钛覆膜等进行 具有亲水性的表面处理。作为亲水性的覆膜,不限于氧化钛,可以为氮化 硅或氧化铁。
另外,氧化剂极12表面例如可以利用PTFE (聚四氟乙烯)覆膜等进 行具有疏水性的表面处理。作为疏水性的覆膜,不限于PTFE,可以为FEP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或PFA (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
聚物)。这样,如图6所示,由疏水性的氧化剂极12生成的水附着于亲水性
的振动板32。从氧化剂极12向振动板32移动的生成水由于表面张力,不 易向外部漏出。还有,通过利用利用超声波使振动板32振动,附着于振 动板32的水成为水蒸气40,沿空气的流动而蒸发而去。
另外,燃料电池100还具备控制振动板32的振动,并给予振动板32 的共振频率的控制回路300 (参照图10)也可。关于该控制方法,在后详 述,但在振动板32附着了生成水的情况下,振动板32的共振频率变化。 例如,振动板32的共振频率通常为60kHz的振动板在附着后成为50kHz。
此时,如图7所示,控制回路300控制为追踪附着后的共振频率。例 如,作为控制回路300使用压电元件33的情况下,输入电流最大的频率 成为共振频率。因此,如图8所示,求出输入电流最大的频率的极大值, 并将求出的频率作为共振频率。还有,在上述中,作为使振动板32振动 的机构,使用了压电元件33,但此外使用磁致伸縮元件等也可。另外,压 电元件或磁致伸縮元件期望利用涂敷来防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生成水直接蒸发也可。另外,如图9所示, 设置吸收水蒸气的吸收剂50也可。或者,设置集中并冷却空气而液化的 冷凝管也可。
另外,在移动电话等上配置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100的情况下,在 发电时,通过声音或振动、光等显示功能来告知水滴除去状态,以免放入 移动电话等的口袋或提包润湿也可。 (燃料电池的控制方法)
其次,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100的控制方法。
图10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系统的功能方框图。在此,作为 控制燃料电池100的辅机300,搭载微机-升压回路35、压电元件33。也 可形成为将辅机300装入燃料电池100内的结构。
微机-升压回路35通过电压、及电压的频率的调节,将控制振动板32 的振动模式、振动速度的控制信号向压电元件33供给。压电元件33使在 燃料电池100内配置的振动板32振动,进行氧供给或生成水的除去。因 此,能够提高燃料电池100的发电效率。
另外,如图10所示,微机-升压回路35也可从燃料电池100供给电力,
8也可从未图示的外部的电源供给电力。
另外,从燃料电池100向微机-升压回路35通知发电量信息也可。在
此,微机-升压回路35在发电量比期望量多的情况下,降低电压,减小氧
的供给量及生成水的除去量,由此减少发电量。另一方面,在发电量少于 期望量的情况下,提高电压,增大氧的供给量及生成水的除去量,由此增 加发电量。
另外,微机-升压回路35也可调节氧化剂极12和振动板32的距离, 改变水滴状生成水的蒸发量、空气供给量,调节发电效率。微机-升压回路 35向压电元件33施加的电压波形为超声波域的正弦波、矩形波、三角波、 锯齿波等。另外,振动板32的共振频率存在多个的情况下,通过频率调 节,改变振动模式,调节氧化剂供给量、生成水蒸发量也可。为了减少消 耗电力,仅在必要时间歇驱动也可。
其次,使用图11及图12,说明压电元件33的振动板32的控制方法。 以下所示的处理通过控制压电元件33的微机-升压回路35来执行。
首先,在图ll (a)的步骤S101中,微机-升压回路35设定频率的初 始值。例如,微机-升压回路35设定60kHz作为频率(f)。另外,微机-升压回路35测定该状态的电流值,并带入电流值(Ii)及电流值(Iold)。 还有,电流值(Ii)表示每次更新的电流值,电流值(Iold)表示前次测定 的电流值。关于最初的测定,保存与电流值(Ii)及电流值(Iold)相同的 值。
首先,微机-升压回路35前进到步骤S103中的上升模式。还有,在此, 将频率比前一次检测的频率提高的情况定义为上升模式,将频率比前一次 检测的频率降低的情况定义为降低模式。
其次,微机-升压回路35在步骤S104中,判断电流值(Ii)是否为前 次的电流值Gold)以上。在电流值(Ii)为前次的电流值(Iold)以上的 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微机-升压回路35判断当前频率(f)是否比最大频 率(fmax)小。在此,最大频率(fmax)为预先设定的值。
在当前的频率(f)比最大频率小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107,微机-升压回路35增加频率。在当前的频率(f)为最大频率以上的情况下,前
9进到步骤S106即图11 (b),进行降低模式的处理。
在步骤S107中,增加了频率后,前进到步骤S108,微机-升压回路35 将本次的电流值(Ii)带入前次的电流值(Iold),并且,将增加后的电流 值带入电流值(Ii),并返回步骤S104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图11 (b)的步骤S201中为降低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 S202中,判断电流值(10是否比前次的电流值(Iold)大。在大的情况 下,前进到步骤S203,微机-升压回路35判断当前的频率(f)是否比最 小频率(fmin)大。在此,最小频率(fmin)为预先设定的值。
在当前的频率(f)比最小频率大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205,微机-升压回路35增加频率。在当前的频率(f)为最小频率以下的情况下,向 步骤S204即图11 (a)的步骤S103前进,微机-升压回路35进行上升模 式的处理。
在步骤S205中,减少频率'后,向步骤S206进展,微机-升压回路35 将本次的电流值(Ii)带入前次的电流值(Iold),并且,将减少的电流值 带入电流值(10,返回步骤S202的处理。
这样,微机-升压回路35将前一次检测的频率及电流值作为基础,向 上升模式或降低模式转移,反复进行这些处理。 (作用及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100可知,通过具备具有一个以上孔34 的振动板32,水从在振动板32形成的孔34蒸发,从而能够容易地除去生 成的水。从而,能够提高燃料电池100的发电效率。
另外,振动板32的氧化剂极12侧表面为亲水性,氧化剂极12的振 动板32侧表面为疏水性。因此,生成的水容易从氧化剂极12侧向振动板 32侧移动,生成水和振动板32接触的面积变大。其结果,容易传递能量, 能够更有效地除去生成水。
另外,振动板32具有夹着孔34,梳齿形状相互相对的形状。因此, 作为振动的波腹的部分的振动变大,振动的能量变大,从而能够除去更多 的生成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100还具备控制振动板32的振动,赋 予振动板32的共振频率的回路也可。因此,即使水滴附着于振动板32,导致共振频率变化,也能够赋予该状态的共振频率。
另外,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振动板32的振动,能够
使MEA膜(膜-电极接合体l)的内部共振。因此,通过MEA膜的振动, 能够使附着于MEA膜的氧化剂极12表面的水、或MEA膜的氧化剂极表 面膜的燃料极表面上附着的二氧化碳向流路扩散。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振动板32的振动或气体供给装置来 移送气体的情况。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通过利用振动板32的振动及 对置的氧化剂极12表面的反射而在气体的流路30内产生的声波流移送气 体的情况。
在此,说明声波流。声波流是由声场形成的恒定的流体的流动。
如图14所示,将振动板32和反射板(在此为氧化剂极12表面)对 置配备,向振动板32施加振动,产生超声波域的驻波的情况下,在振动 板32和反射板之间产生气柱共振。伴随气柱共振的发生,在振动板32和 反射板之间发生涡旋状流动。在发生气柱共振时,通过形成声压的梯度, 流路内的流体从声压高的一方向低的一方流动。将该流动称作声波流。通 过这样产生的声波流,在燃料电池100中移送气体。
这样,送入氧化剂极12的气体通过在气体的流路30内产生的声波流 被移送,由此能够向氧化剂极12效率良好地送入氧。
在本实施方式中,声压梯度如下所述地制作。
振动板32如图15所示,具有多个孔34,并具有夹着各孔34且以梳 齿形状相互相对的形状。所述各梳齿的长度从振动板32的一方朝向另一 方,阶段性地变长。另外,振动板32的孔34的形状优选相对于所述振动 板32的中心线C (参照图4 (a))对称。在此,通过具备长度在气体流动 的方向上阶段性地变长的梳齿形状,能够形成声压的梯度。通过使振动板 32的孔34的形状相对于中心线C对称,能够均等地振动。
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具有孔34的振动板32、和氧化剂极12表面 不平行地配置的情况。
ii如图16所示,氧化剂极12及振动板32分别具有约50mm的长度Ll、 L2、约lmm的厚度U、 t2。另外,振动板32配置为与氧化剂极12的间 隔(以下,称为流路30的高度)在长度Ll方向上逐渐变大。振动板32 以在吸气口 la侧为约2mm的间隔dl,在排气口 lb侧为约4mm的间隔 d2的方式倾斜约2。的角度e而配置。另夕卜,压电元件33具有约3mm的长度L3、约30mm的宽度W2及约 lmm的厚度t3的短条状形状。压电元件33在振动板32上形成于从振动 板32的排气口 lb侧的端部隔开约7mm的距离L4处。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IOO中,首先,使用交流电源(未图示), 向压电元件33施加约70kHz的交流电压,由此使压电元件33在长度L3 方向上收缩,从而能够使振动板32振动。由此,由振动板32产生声波。 产生的声波在氧化剂极12和振动板32之间的流路30内多重反射,因此, 流路30内的声压变大。其结果,在流路30内产生声波流,产生使流路30内的空气移动的力。 在此,流路30构成为排气口 lb侧的高度比吸气口 la侧高,因此,与流 路30内的空气朝向吸气口 la侧移动的情况相比,朝向排气口 lb侧移动 的情况下压力损失小。由此,空气从流路30的高度高的排气口 lb侧排出, 并且,从流路30的高度小的吸气口 la向流路30内供给空气。另外,由振动板32产生的声波如图17所示,在氧化剂极12和振动 板32之间的流路30内多重反射,因此,在流路30的高度和声波的波长 满足共振条件的情况下,声波能够共振。认为在流路30的高度在长度Ll方向上变大的条件下,声波在流路30 的高度为约3mm的流路30的吸气口 la侧共振。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 流路30的吸气口 la侧的区域产生声波的驻波。由于声波的驻波,流路30 的吸气口 la侧的声压进而变大。其结果,能够进而效率良好地将空气沿 流路30,从吸气口 la朝向排气口 lb移送。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四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具有孔34的振动板32的厚度沿流路方向变 化的情况。12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100中,如图18所示,在流路30的两侧,以与膜-电极接合体1的表面垂直的姿势设置沿流路30伸展的一对流路壁 31。横跨两个流路壁31,设置覆盖流路30的振动板32。在振动板32的 上表面设置压电元件33。如图19所示,振动板32和膜-电极接合体1的表面隔着间隔相互对置。 利用振动板32的振动产生的声波在膜-电极接合体1的表面和振动板32 之间的流路30内反射。在此,振动板32在流路30的入口侧的端部32a (图19的左方端部) 具有最小厚度T1,并且,在流路30的出口侧的端部32b (图19的右方端 部)具有最大厚度T2。目卩,振动板32的剖面形成为楔状。在空气供给机构3中,将振动板32和膜-电极接合体1的表面的间隔 设定为产生气柱共振的共振高度(例如为0.1 5mm),利用压电元件33 使振动板32产生超声波域的驻波,由此在振动板32和膜-电极接合体1 的表面之间产生气柱共振。在此,振动板32在流路30的入口侧厚度小,因此,抗弯曲强度小, 在出口侧厚度厚,因此,抗弯曲强度大。因此,如图19中虚线的箭头所 示,在流路30的入口侧以大的振幅,在流路30的出口侧以小的振幅振动。 由此,流路30内的声压在入口侧高,在出口侧低。形成从流路30的入口朝向出口降低的声压梯度。由于声压梯度,在 流路30内,从入口朝向出口产生声波流。流路30内的空气从入口朝向出 口均匀地流动。其结果,向膜-电极接合体1供给空气,在膜-电极接合体1发生发电 反应。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具有孔34的振动板32比流路30突出而形 成的情况。如图20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100在流路30的两侧,以与 膜-电极接合体1的表面垂直的姿势设置沿流路30伸展的一对流路壁31 。 横跨两个流路壁31,设置覆盖流路30的振动板32。在振动板32的上表面设置压电元件33。由此,如图21所示,振动板32和膜-电极接合体1的表面隔着规定间 隔H相互对置。由振动板32的振动的声波在膜-电极接合体1的表面和振 动板32之间的流路30内反射。在此,在流路30的出口侧(图21的右侧),振动板32具有比膜-电极接合体l向外侧(图21的右方)突出规定距离S程度,并不与膜-电 极接合体1的表面对置的区域38。在上述空气供给机构3中,将振动板32和膜-电极接合体1的表面的 间隔H设定为气柱共振产生的共振高度(例如0.1 5mm),利用压电元件 33使振动板32产生超声波域的驻波。由此,在振动板32和膜-电极接合 体1的表面之间产生气柱共振。另外,通过将振动板32的端部区域38的突出距离S设定为例如在振 动板32产生的驻波的二分之一波长左右的适当的距离(例如0.5 5mm), 形成从流路30的入口朝向出口降低的声压梯度。由此,在流路30内,从 入口朝向出口,产生声波流,如箭头A所示,流路30内的空气从入口朝 向出口均匀地流动。其结果,向膜-电极接合体1供给空气,在膜-电极接合体1发生发电 反应。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其他实施方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来记载了本发明,但不应理解为构成该公开的一部 分的论述及附图限定本发明。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根据该公开, 进行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孔34的形状,但孔34的形状例如可 以为圆形状。这样,本发明当然包括在此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从而,本发 明的技术范围仅由在上述说明中妥当的专利请求的范围中的发明特定事 项来规定。还有,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70097号(2006年9月29日)及曰本 专利申请第2007—234622号(2007年9月10日申请)的所有内容作为参照,装入本申请说明书中。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可知,能够容易地除去生成的水,因此,有用于在电解质层的两侧配备氧化剂极及燃料极,构成膜 电极接合体的燃料电池中。
权利要求
1. 一种燃料电池,其在电解质层的两侧配备氧化剂极及燃料极而构成膜-电极接合体,其特征在于,具备振动的振动板,其配置为与所述氧化剂极夹着气体的流路而对置,所述振动板为具有一个以上的孔的形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的氧化剂极侧表面为亲水性,所述氧化剂极的振动板侧表 面为疏水性。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板具有夹着所述孔以梳齿形状相互相对的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利用通过所述振动板的振动及所述对置的氧化剂极表面的反射而在所述气体的流路内产生的声波流来移送所述气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的孔的形状相对于所述振动板的中心线对称。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板具有多个孔,并具有夹着各孔且以梳齿形状相互组合的方式相对的形状,所述各梳齿的长度从所述振动板的一方朝向另一方阶段性地变长。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电池还具备控制所述振动板的振动,并给予所述振动板的共振频率的回路。
全文摘要
燃料电池在电解质层的两侧配备氧化剂极及燃料极,构成膜·电极接合体(1)。燃料电池具备配置为从氧化剂极夹着流路(30)而对置的、产生声波的振动板(32)。振动板(32)为具有一个以上孔(34)的形状。另外,利用通过振动板(32)的振动及对置的氧化剂极表面的反射,在气体的流路(30)内产生的声波流移送气体。
文档编号H01M8/02GK101523646SQ20078003649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中川龙幸, 木原均, 西川诚人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