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952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高输出和高容量、且反复充放电寿命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可充放电的蓄电装置被用于使用汽油和电两者能源驱动的混合动力汽车、各种电子设备,特别是移动体通讯设备、便携电子设备等的电源、不间断电源等中。随着近来混合动力汽车、电子"i殳备的普及,对蓄电装置的高性能化方面的要求也正变得非常高。为了应对这种需求,针对作为蓄电装置之一的双电层电容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双电层电容器具有高输出且反复充放电寿命特性优异等特点,被期待主要用于高输出等用途,但是,与二次电池相比,其容量即能量密度较低。在双电层电容器的高容量化方面,例如,针对选择双电层电容器的正身的最优化、及其组合的最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各种研究。作为负极活性物质,针对例如石墨、多并苯等的结晶质或非晶质碳材料进行了研究。这些碳材料是能够通过充放电可逆地吸藏.放出锂离子的材料。关于这些碳材料的制造方法、活性炭等的双电层电容器的正极活性物质与包含这些碳材料的负极组合而成的蓄电装置等也有大量的现有技术被公开(参阅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另外,针对通过使用比碳材料容量密度大的负极活性物质来实现蓄电装置的高容量化也进行了尝试。作为这样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列举出通过对碳材料进行改性得到的负极活性物质、除碳材料以外的负极活性物质等。作为对碳材料进行改性得到的负极活性物质,公开了"除石墨以外的光5学各向异性碳物质进行活化处理了的负极活性物质、它们的表面的部分或全部被碳材料和/或硅材料覆盖的负极活性物质"(参阅例如专利文献2)。作为除碳材料以外的负极活性物质,公开了锡氧化物、硅氧化物等金属氧化物(参阅例如专利文献3和4)。在专利文献2~4中,公开了各个专利文献所公开的负极活性物质与作为活性炭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组合。特别地,在专利文献3和4中,通过作为硅氧化物、锡氧化物等非碳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与作为活性炭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组合,能够得到过放电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更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1中,公开了将粉碎、整粒至粒径44nm以下的一氧化珪粒子(负极活性物质)、石墨(导电剂)、聚丙烯酸(粘合剂)按重量比45:40:15的比例混合制备负极合剂。通过对该负极合剂进行加压成形,制作直径4mm、厚度0.19mm的片粒状负极。该片粒状负极通过同时还具有作为负极集电体的功能的导电性树脂粘合剂固定在负极壳体上。包含该片粒状负极的蓄电装置能够在包含2V放电终止电压0V的ii^t电区域的电压范围内工作,但是,其充放电速度为200小时率(0.005C速率(rate)),非常緩慢,输出特性低下。而在便携电子设备等电子设备中所广泛使用的锂二次电池通常具有10~0.5小时率(0.1C速率-2C速率)左右的充放电速度。因此,专利文献3和4的蓄电装置显然不能用于替代锂二次电池的用途。另外,能够瞬间大电流充放电的双电层电容器通常具有0.002~0.02小时率(500C速率50C速率)左右的充放电速度。因此,专利文献3和4的蓄电装置也不能用于替代双电层电容器的用途。如上所述,专利文献3和4所公开了的蓄电装置尽管具有高电压和高容量,但由于其充放电速度緩慢、输出特性低下,因此用途有限。另一方面,作为正极活性物质,针对具有比目前广泛使用的活性炭更高容量的可氧化还原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作为可氧化还原的有机化合物,公开了具有7T共辄电子云的有机化合物(参阅例如专利文献5和6)、具有自由基的有机化合物(参阅例如专利文献7)等。但是,在这些专利文献中,并未/>开作为可氧化还原的有机化合物的正极活性物质、与作为非碳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组合。专利文献l:国际公开第2003/003395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特开2005-093777号7〉才艮专利文献3:特开2000—195555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1-148242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4-111374号公报专利文献6:特开2004—342605号公报专利文献7:特开2004一193004号公报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非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也能够高速充放电,具有高输出、高容量以及优异的反复充放电寿命特性的蓄电装置。本发明者们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双电层电容器用正极活性物质、与作为能够可逆地吸藏和和放出锂离子的非碳材料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组合中,通过将负极形成特定的构成,能够实现充放电速度的高速化以及高输出化.即,通过不使用粘合剂,直接在负极集电体上形成非碳材料形成的负极,能够得到充放电速度快、高输出和高容量、且反复充放电寿命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有正极集电体、配置于上述正极集电体上并且含有至少能够可逆地吸附和解吸阴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集电体、以及配置于上述负极集电体上的并且实质上由能够可逆地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形成的负极,另外,上述负极活性物质是选自由硅、含硅的合金、硅化合物、锡、含锡的合金、以及锡化合物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负极M度10nm以下的薄膜。上述负极的单位面积的容量优选为0.2~2.0mAh/cm2。上述正极的厚度优选为上述负极的厚度的5倍以上。7上述负极的比表面积优选为5以上。上述负极集电体的比表面积优选为5以上。上迷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粗糙度Ra的值优选是与上述负极的厚度相同的值或者比上述负极的厚度更大的值。优选在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中预先吸藏有锂。锂向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中的吸藏优选是通过机械方式进行的。在上述蓄电装置的充放电时,上述负极的SOC优选为20。/。~95%。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为硅。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为硅氮化物或者硅氧氮化物。上述珪化合物优选是式SiOx(0<x<2)所表示的硅氧化物。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优选为活性碳。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优选为可氧化还原的有机化合物。上述有机化合物优选在分子内具有自由基。上述有机化合物优选在分子内具有7T共轭电子云。优选上述负极集电体具有电解质保持部,且上迷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为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30%以上。优选上述负极集电体具有电解质保持部,且上迷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为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50%以上。上述负极集电体优选是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的多孔质膜。上述负极集电体优选不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并且在表面具有多个突起,且上述突起的沿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准梯形。上述突起的高度优选为上述负极的厚度的2倍以上。优选在上述突起的顶端部的至少一部、形成有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被覆层。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高速充放电、且具有高输出、高容量以及优异的反复充放电寿命特性的蓄电装置。并可以提供即便在高输出时也不会引起容量的降低、能够在长时间内稳定地维持高输出的蓄电装置。是负极12与负极集电体13形成的负极层叠体的构成的纵截面示意图。是突起36的厚度方向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负极集电体35的构成的纵截面示意图。是具有突起高度不足的突起44的负极层叠体40的构成的纵截面示意图。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蓄电装置(B-l)中所使用的负极集电体53的厚度方向截面的显孩i镜照片。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蓄电装置(B-l)中所使用的负极52与负极集电体53所形成的负极层叠体的厚度方向截面的显微镜照片。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蓄电装置(C-l)、(C-3)、(C-6)以及(C-8)的反复充放电试验的结果图。<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4</column></row><table>由表l可知作为现有的蓄电装置的比较例1和2的蓄电装置,当电流值小,为0,5mA时,尽管能够以0.08mA的大致理论容量进行充放电,但是,随着充放电时的电流值增大到4mA、12mA时,发现充放电容量降低。特别是当电流值为12mA时,充放电电量极度降低。与之相比,使用不含粘合剂、在负极集电体上直接形成的厚度lOjun以下的负极的实施例1和2的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即使电流值增大到0.5mA、4mA、12mA,也能够维持大部分的充放电电量。即,能够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高输出的蓄电装置。另外,在比较例3的使用包含有机粘合剂的蓄电装置中,无法通过蒸镀法预先在负极中吸藏锂。与此相反,在实施例1和2的蓄电装置中,能够通过蒸镀法在組装之前在负极中吸藏锂,因此,从加工性的角度考虑也更优异。与实施例1(负极厚度9fim)相比,实施例2(负^Uf"度)的蓄电装置,电流值12mA时的放电容量增大,能够得到更高输出的蓄电装置。这可以被认为是由于实施例2的蓄电装置的负极厚度为4nm,比实施例134的蓄电装置的负极厚度更薄的缘故。因此,负极厚度优选为5fim以下。在实施例1和2的蓄电装置中,由于能够在操作电压(放电下限电压~充电上限电压)2.75~3.75V的高压范围内进行充放电,因此,与在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的两方中使用活性炭的现有的蓄电装置相比,能够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化。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中所使用的负极A;f度为10nm以下的薄膜。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同时实现蓄电装置的高容量化和小型化。除使用下述正极层叠层之外,通过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作蓄电装置。作为构成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作为化学结构式(4)所表示的单体单元的均聚物的具有7T共轭电子云的有机化合物聚合物(以下记为"7T共轭聚合物,,)。该7T共轭聚合物是通过聚乙烯醇、与在四硫富瓦烯(tetrathiofulvalene)中引入氣基的具有化学结构式(5)的分子结构的化合物脱水缩合而合成的。该7T共轭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约为15000、理论最大容量为200mA/g。将37.5mg的7T共轭聚合物与100mg乙炔黑混合均匀,进一步加入25mg聚四氟乙烯混合,调制正极合剂。将该正极合剂压结到铝制金属网制成的正极集电体上,真空干燥,将其冲裁成直径13.5mm的圆盘状,制作正极与正极集电体的层叠体。这时,正极活性物质的涂布重量为每正极单位面积0.5mg/cm2、正极厚度为90jun、正极理论容量为0.14mAh。除使用下述正极层叠层之外,通过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作蓄电装置。实施例3实施例4作为构成正极的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作为化学结构式(6)所表示的单体单元的均聚物的具有自由基的有机化合物聚合物(以下记为"自由基聚合物")。该自由基聚合物是通过使化学结构式(7)所表示的单体化合物进行自由基聚合后,使氮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氧化而合成的。该自由基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约为100000、理论最大容量为110mA/g。OH(5)将37.5mg的自由基聚合物与100mg乙炔黑混合均勻,进一步加入25mg聚四氟乙烯混合,调制正极合剂。将该正极合剂压结到铝制金属网制成的正极集电体上,真空干燥。将其冲裁成直径13.5mm的圓盘状,制作正极与正极集电体的层叠体。这时,正极活性物质的涂布重量为每正极单位面积0.5mg/cm2、正极厚度为90nm、正极理论容量为0.08mAh。针对实施例3~4的蓄电装置,进行充放电容量的评价。充放电容量的评价如下进4亍,即,以0.5mA、4mA或12mA的电流值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充电的上限电压为3.75V、放电下限电压为2.75V,充电休止时间与放电休止时间分别为l分钟。充电休止时间是指充电结束后到开始下一次放电为止的时间。放电休止时间是指放电结束后到开始下一次充电为止的时间。反复进行3次该充放电,以第3次放电容量为充放电容量。其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36[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7</column></row><table>由表2可知,实施例3和4的蓄电装置,即使电流值增大到0.5mA、4mA、12mA,也能够维持大部分的充放电电量。即,能够提供与现有技术相比高输出的蓄电装置。另外,在实施例3和4的蓄电装置中,能够通过蒸镀法在组装之前在负极中吸藏锂,因此,AUn工性的角度考虑是优异的。由该结果可知,即使在使用能够氧化还原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形中,也能够得到高输出的蓄电装置。另外,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可氧化还原的有机化合物比活性炭具有更高的容量,且能够进行高电压下的操作,因此能够得到具有更高容量的富有实用性的蓄电装置。实施例5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负极的厚度与正极的厚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如下方法制作负极。在负极集电体中使用铜箔(比表面积11.6、表面^L^度(Ra)2.0lim、厚度43Jim)。通过电子束加热蒸镀法,在该铜箔上形成硅氧化物(SiOx)薄膜形成的负极(厚度6iim、比表面积4.2)。这样得到包括负极集电体和负极的负极层叠体。负极厚度的调整可以通过调整蒸镀时间来进行。电子束加热蒸镀的条件如下所示。作为蒸镀源,使用纯度99.9999%的硅金属((林)高纯度化学研究所制造)、通过在真空腔内导入纯度99.7%的氧气(日本酸素(株)制造)将真空度调整到3x10—3P。另外,照射蒸镀源的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为8kV、放射为500mA。负极形成后,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来分析组成,结果是负极中Si与O的摩尔比例为1:0.6。由此可知,构成负极的氧化硅(SiOx)的x值为0.6。接着,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确认上述得到的负极的容量。将通过上述相同方法制作的负极层叠体沖裁得到直径13.5mm的圆盘状负极层叠体、与锂金属板(厚度300nm)组成的对极通过介由多孔质聚乙烯薄片组成的隔膜(厚度20nm)而相向配置,制作硬币型蓄电装置。对该蓄电装置进行3次充放电。这时,电流值为O.SmA、上限电压1.5V、以及下限电压OV。通过充放电,确认可充放电的可逆容量为1.8mAh(单位面积的容量1.3inAh/cm2)、对充放电没有贡献的不可逆容量为0.5mAh。最后,通过下述方法调整负极的SOC。即,对负极进行M充电,接着,通过电化学充电对负极的SOC进行微调节。具体来说,在上述得到的负极层叠体的负极表面通过蒸镀法形成相当于不可逆容量(0.5mAh)的厚度2.6pm的锂金属。另外,蒸镀在负^面的锂金属即使负极并未浸渍在电解质中也能够被吸收到负极中,在负极中,充电了不可逆容量相当的量。另外,将机械充电后的负极层叠体沖裁成直径13.5mm的圆盘状的负极层叠体、与锂金属(厚度300jLim)制成的对极通过夹持隔膜而对向,制得硬币型蓄电装置。并且,以0.5mA的恒定电流充电,直至负极的SOC达到50。/。(充电电量0.05mAh)。另外,其中所使用的隔膜和电解质与实施例l相同。这样,进4亍充电直至负极的SOC达到50%,然后将硬币型蓄电装置分解,得到SOC为50%的负极。这时得到的负极的厚度为9jim。蓄电装置构成时的正极的单位面积的活性物质重量、以及电极容量与实施例1相同,除了正极厚度变为表3所示的值以外,通过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作正极层叠体(A-1)~(A-7)。另外,当正^U"度为45、60、70、100、125、30以及35iim时,分别将作为电子传导辅助材料的乙炔黑相对于100mg活性炭粉末(比表面积1700m2/g、平均粒径2pm)的配合比例调整到20、30、35、50、62、15以及18mg。并且,使用上述得到的负极层叠体和正极层叠体(A-l)~(A-7),通过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作蓄电装置(A-l)~(A-7)。针对蓄电装置(A-l)~(A-7)进行充放电容量评价。充放电容量的评价如下进行,即,以4mA或12mA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充电的上限电压为3.75V、放电下限电压为2.75V,充电结束后到开始下一次放电为止的充电休止时间以及M电结束后到开始下一次充电为止的放电休止时间分别为1分钟。反复进行3次该充放电,以第3次放电容量为充放电容量。其评价结果如表l所示。同样地,在表1中,记载了各个蓄电装置中所使用的正极和负极的厚度、及其比例。[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9</column></row><table>如表3所示,当以4mA的电流值对蓄电装置进行充电时,在正M度为负极厚度5倍以上的蓄电装置(A-l)~(A-5)中,与正极厚度不足负极厚度的5倍的蓄电装置(A-6)和(A-7)相比,得到0.08mAh的高容量。由上可知,优选正极厚度为负极厚度的5倍以上。其中,蓄电装置(A-1)~(A-7)的正极容量为0.08mAh,负极容量具有相对于正极容量充分过剩的可逆容量,因此,理论上的充放电容量为0.08mAh。另外,当以12mA电流值对蓄电装置进行充放电时,在正极厚度为负极厚度10倍以上的蓄电装置(A-4)和(A-5)中,与正极厚度不足负极厚度的IO倍的蓄电装置(A-l)~(A-3)、(A-6)和(A-7)相比,得到更高的容量。即使在大电流充放电了的情形中也能够得到高容量,这意味着是具有高容量、且输出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即,可以认为由于能够在蓄电装置内部保持充分量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因此能够提供离子的传导性以及扩散性优异的蓄电装置。由上述内容可知,更优选正极的厚度为负极厚度的IO倍以上。实施例6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负极的比表面积进行了研究。使用下述负极集电体(B-l)~(B-3),通过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造蓄电装置(B-1)~(B-3)。通过下述方法制造负极层叠体(B-1)。在负极集电体中,使用电解铜箔(比表面积11.6、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1.8jim、厚度43|im)。在该铜箔上,通过RF溅射,形成硅薄膜制成的负极。这样,得到包括负极集电体和负极的负极层叠体。通过下述方法进行RF溅射。使用直径10英寸的熔融硅标靼(硅纯度99%),将标靶与^jtl之间的距离设为7cm,导入氩气50sccm。真空气氛压力1.1Pa、施加功率1kW、成膜时间1小时。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到的负极,结果是,负极是厚度为0.3jam的薄膜。图13为负极集电体53的厚度方向截面的显微镜照片。负极14为负极52和负极集电体53的层叠体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的显微镜照片。由图14可知,在负极集电体53的电解铜箔的表面(上表面),按照该电解铜箔表面的凹凸,形成作为负极52的薄膜。另外,负极52的表面的比表面积为11.4。负极52的表面基本正确地再现了负极集电体53表面的凹凸,因此,能够与得到负极集电体53的表面的比表面积近似的值。40接着,通过下述方法确认上述得到的负极的容量。通过上勤目同的方法所制造的负极层叠体冲裁成直径13.5mm的圆盘状负极层叠体、与锂金属板(厚度300nm)制成的对极,通过夹持多孔聚乙烯片制成的隔膜(厚度20ym)而对向,制得硬币型蓄电装置。将该蓄电装置进行3次充放电。此时电流值为0.1mA、上限电压1.5V、以及下限电压为OV。通过该充放电,可充放电的可逆容量为0.44mAh/cm2、对充放电没有贡献的不可逆容量为0.03mAh/cm2。接着,将负极的SOC调整到50%。即,通过蒸镀法在负^面形成厚度1.3pm的锂金属层。将其冲裁成直径13.5mm的圆盘状形成锂金属、负极和负极集电体的层叠体。另外,蒸镀于负^L^面的锂金属即使负极未浸渍在电解质中也能够被吸收到负极中,负极被充电(锂充电)。另外,该锂充电量相当于,负极的不可逆容量加上充电至SOC50。/Q的充电电量。SOC调整后的负极厚度为0.6jim。负极层叠体(B-2)是通过如下方法制作的。在负极集电体中,使用压延铜箔(比表面积7.0、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1.24jLim、厚度15)im)。在该铜箔上,在上i^目同条件下进行RF溅射,形成硅薄膜制成的负极。这样,得到包括负极集电体和负极的负极层叠体。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到的负极,结果是,负极是厚度为0.7pm的薄膜。负^面的比表面积为7.1。在负极表面基本正确地再现了负极集电体表面的凹凸,因此,得到与负极集电体表面的比表面积近似的值。另外,通过上述方法确认负极的容量,确认可充放电的可逆容量为0.53mAh/cm2、对充放电没有贡献的不可逆容量为0.04mAh/cm2。接着,通过蒸镀法在负极表面形成厚度1.6jam的锂金属层。由此,将负极的SOC调整到50%。SOC调整后的负极厚度是1.4jim。通过下述方法制作负极集电体(B-3)。在负极集电体上,使用压延铜箔(比表面积l.O、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0.12pm、厚度15|im)。在该铜箔上,在上勤目同条件下进行RF溅射,形成硅薄膜制成的负极。这样,得到包括负极集电体和负极的负极层叠体。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所得到的负极,结果是,负极是厚度为0.7jLim的薄膜。图15为负极集电体62的厚度方向截面的显微镜照片。图16为负极61和负极集电体62的层叠体的厚度方向的截面的显微镜照片。由图16可知,在作为负极集电体62的压延铜箔的表面上,按照该压延铜箔表面的凹凸,形成作为负极61的薄膜。另外,负极61的表面的比表面积为1.1。负极61表面基本正确地再现了负极集电体62表面的凹凸,因此,得到与负极集电体62表面的比表面积近似的值。另外,通过上述同样的方法确认负极的容量,确认可充放电的可逆容量为0.53mAh/cm2、对充放电没有贡献的不可逆容量为0.04mAh/cm2。接着,通过蒸镀法,在负极表面形成厚度1.6lim的锂金属层。这样,将负极的SOC调整到50%。SOC调整后的负极的厚度为1.4pm。针对蓄电装置(B-1)~(B-3),进行充放电容量评价。其中,蓄电装置(B-l)~(B-3)的正极容量为0.08mAh,使用具有相对于正极容量的充分过剩量的可逆容量的负极,负极容量比正极容量充分大。因此,这些蓄电装置的理论充放电容量为0.08mAh。充放电容量的评价如下进行,即,以0.6mA、1.8mA或3mA的电流值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充电上限电压为3.75V、放电下限电压为2.75V,充电休止时间以及放电休止时间分别为l分钟。充电休止时间是充电终止后到下一次放电开始的时间。放电休止时间是放电终止后到下一次充电开始的时间。反复进行3次该充放电,以第3次放电容量作为充放电容量。其评价结果如下表4所示。另外,在表4中,还同时记载了各个蓄电装置的负极比表面积。42[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3</column></row><table>由表4可知,当充放电时的电流值为0.6mA时,在蓄电装置(B-1)~(B-3)的任一者中,均能够得到0.08mAh的设计容量.另外,即使当充放电时的电流值为1.8mA或3mA时,蓄电装置(B-l)和(B-2)也显示出接近设计容量的良好容量。特别地,与蓄电装置(B-2)相比,蓄电装置(B-1)在3mA这样的大电流情形中,也显示出更优异的特性。这样,在蓄电装置(B-1)和(B-2)中,即使在以3mA这样的大电流进行充放电的情形中,也能够得到高容量。这意味着,这些蓄电装置是高容量的且输出特性优异。测定各个蓄电装置的阻抗,蓄电装置(B-3)的电阻值比蓄电装置(B-1)的电阻值大30n。蓄电装置(B-l)除负极外,结构与蓄电装置(B-3)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增加负极的比表面积,确认蓄电装置的阻抗降低。由上述结果可知,在使用包含作为单位材料能量非常大的负极活性物质的特定非碳材料、且厚度为lOnm的薄膜负极的情况下,负极的比表面积优选为5以上。这样,能够得到高容量且输出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即,高容量电容器。另外,由于蓄电装置的输出特性大幅提高,故负极的比表面积更优选为10以上。实施例7使用与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上述7T共轭聚合物的实施例3相同的正极层叠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的蓄电装置(B-1)—样制作蓄电装置(B-4)。使用与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上述自由基聚合物的实施例4相同的正极层叠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的蓄电装置(B-l)—样制作蓄电装置(B-5)。针对蓄电装置(B-4)和(B-5),进行充放电容量评价。充放电容量的评价是在如下条件下进行的,即,充放电电流4mA、充电上限电压4.2V、放电下限电压2.75V,充电休止时间以^Ot电休止时间分别为1分钟。充电休止时间是充电终止后到下一次放电开始的时间。反复进行3次该充放电,以第3次放电容量作为充放电容量。所得到的充放电容量,蓄电装置(B-4)为0.14mAh、蓄电装置(B-5)为0.0811^1,能够得到如设计容量的高容量。即,在任一种情形中,与正极活性物质使用活性炭的情形一样,都能够获得具有高容量且输出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另外,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可氧化还原的有机化合物,与活性炭相比具有高容量,且可以在高电压下进行操作,因此可以得到更高电容量且实用性优异的蓄电装置。实施例8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蓄电装置构成时的负极的SOC进行研究。负极集电体使用铜箔(算术平均表面粗糙度(Ra)2.0ilim、厚度43nm、比表面积11.6)。通过电子束加热蒸镀法,在该铜箔上形成硅氧化物(SiOj薄膜构成的负极(厚度7jim、比表面积4.0)。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到包括负极集电体和负极的负极层叠体。负极厚度的调整是通过调整蒸镀时间来进行的。电子束加热蒸镀的条件如下所示。作为蒸镀源,使用纯度99.9999%硅金属((株)高纯度化学研究所制造),在真空腔内导入纯度99.7%的氧气(日本酸素(株)制造),将真空度调整为3xl0-spa。另外,将照射照射源的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为8kV、放射设为500mA。负极形成后,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来分析组成,结果是,负极中Si与O的比例为Si:O-l:0.6(摩尔比)。由此可知,构成负极的氧化硅(SiOx)的x值为0.6。44接着,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确认上述得到的负极的容量。将通过上述相同方法制作的负极层叠体冲裁得到直径13.5mm的圆盘状负极层叠体、与锂金属板(厚度300nm)组成的对极通过介由多孔质聚乙烯薄片组成的隔膜(厚度20fim)对向配置,制作硬币型蓄电装置。对该蓄电装置进行3次充放电。这时,电流值为0.5mA、上限电压1.5V、以及下限电压OV。通过该充放电,确认可充放电的可逆容量为2.1mAh(单位面积的负极容量1.5mAh/cm2)、对充放电没有贡献的不可逆容量为0.5mAh。在本实施例中,对负极进行才城充电,然后通过电化学充电来对负极的SOC进行调节。负极SOC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求出。具体来说,通过蒸镀法在上述得到的负极层叠体的负M面上形成相当于不可逆容量(0.6mAh)的厚度3nm的锂金属层。另外,蒸镀在负极表面的锂金属即使负极并未浸渍在电解质中也能够被吸收到负极中,负极被充电(锂充电)了相当于不可逆容量的量。进而,将机械充电后的负极层叠体冲裁成直径13.5mm的圆盘状的负极层叠体、与锂金属板(厚度300nm)制成的对极通过夹持隔膜而对向,制得硬币型蓄电装置。并且,以0.5mA的恒定电流充电规定的时间,使得负极的SOC达到如表5所示的值。具体来说,调整充电时间,将负极的SOC分别变为20%、40%、50%、70%、80%、90%、0%、或10%,分别得到负极(C一l)~(C—8)。另外,用于将负极SOC控制在200/0、40%、50%、70%、80%、90%、0%、或10。/。的充电电量分别为0.42mAh、0.84mAh、1.05mAh、1.47mAh、1.68mAh、1.89mAh、0mAh、或0.21mAh。另外,上述SOC调整后的负极(C-l)~(C-8)的厚度分别为6.8jLim、7.6)im、8.1ym、8.7pm、9.2jim、9.6jnm、6.0fim和6.5nm,均为10Mm以下。另外,使用与实施例1的蓄电装置相同的隔膜和电解质。另外,使用包含未调整SOC的(未对负极进行机械充电和电化学充电)负极(厚度7jLim)的负极层叠体,除此之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蓄电装置(C-9)。其中,该负极未进行相当于可逆容量的30%的不可逆容量对应的量的充电处理,因此,为了方便而使蓄电装置构成时的负极的SOC为-30。/。。除了使用上述负极层叠体(C-l)~(C-9)之外,通过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作蓄电装置(C-1)~(C-9)。针对蓄电装置(C-1)~(C-9),进行充放电容量评价和阻抗的评价。充放电容量的评价,是通过在4mA的电流值下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充电上限电压为3.75V、放电下限电压为2.75V,充电休止时间以凡故电休止时间分别为l分钟。充电休止时间是充电终止后到下一次放电开始为止的时间,反复进行3次该充放电,以第3次放电容量作为充放电容量。另外,阻抗的评价是通过使用交流阻抗法,在充放电容量评价结束之后的放电状态下进行的。测定条件为从开路电压开始以振幅10mV、频率范围为1(^0.1Hz进行测试,读取频率10Hz的阻抗值。另夕卜,其中所述的蓄电装置的阻抗是显示蓄电装置的输出特性的指标。例如,当蓄电装置的阻抗小时,蓄电装置的电阻低,则意味着具有高输出特性,当阻抗大时,蓄电装置的电阻高,不具备高输出特性。上述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另外,在表5中还示出了装置构成时(制作刚完成时的放电时)的负极SOC(%)、以及装置充电时的负极的SOC(%)。[表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7</column></row><table>C_9一30—0-如表5所示,蓄电装置(C-1)~(C-8)显示出0.08-0.10mAh的充放电容量,能够确认作为蓄电装置的操作。该蓄电装置充放电时的电压为2.75~3.75V、大约3V以上,则能够得到比现有的双电层电容器更高的电压。即,能够得到可在高电压下操作、且具有高容量的蓄电装置。在蓄电装置(C-9)中不能得到充放电容量,这被认为是由于负极的不可逆容量引起的。即,这被认为是由于制作刚完成之后的充电电量的一部分作为负极的不可逆容量被消耗掉,无法进行放电。另外,在蓄电装置(C-l)~(C-8)中,在负极的SOC调整过程中,都进行了负极的不可逆容量相当的量的预充电处理,因此得到良好的充放电容量。另外,由于蓄电装置的负极的可逆容量为2.1mAh,因此负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为4~5%,即,蓄电装置中,充电时与放电时的负极的SOC的差为4~5%。因此可知,当蓄电装置中所使用的负极SOC为0~95%时,能够获得在操作电压为2.75~3.75V、大约3V以上的高电压下操作的高容量的蓄电装置。另外,由表5的结果可知,蓄电装置的阻抗很大程度地依赖于负极的SOC。在充放电时的负极SOC为20~95%的蓄电装置(01)~(C-6)中,阻抗降低到6,2Q以下。与此相对,在负极的SOC为20%以下的蓄电装置(C-7)和(C-8)中,阻抗增大到IOQ以上。由该结果可知,当蓄电装置的负极的SOC为20~95%时,能够得到阻抗小、高输出的蓄电装置。另外,对于不能确定充放电容量的蓄电装置(C-9),没有进行阻抗的测定。接着,1吏用蓄电装置(C-l)、(C一3)、(C-6)和(C—8),进4亍反复充放电试验。充》t电条件为充放电电流为4mA,充电的上限电压为3.75V、放电下限电压为2.75V。另外,充电结束后到开始下一次放电为止的充电休止时间、以及、M电结束后到开始下一次充电为止的放电休止时间分别为l分钟。反复进行500次该充放电。反复进行该充放电试验6次,即,反复进行试验直至总计循环数达到3000次。在上述反复试验中,每反复进行500次充放电,将充放电电流值设为0.5mA,除此以外,在上述相同M下进行3次充放电,求出第3次放电容量。该反复试验的结果如图17所示。图17中的容量维持率是各个循环时所求得的放电容量相对于初次放电容量的百分比率。由图17可知,蓄电装置的反复充放电特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蓄电装置的负极SOC。具体来说,在充放电时的负极SOC在2095。/。的范围内的蓄电装置(C-1)、(C-3)和(C-6)中,当反复次数为3000次时,容量维持率为50%以上,相对于此,在充放电时的负极SOC为10%的蓄电装置(C-8)中,在反复次数为3000次的时刻,容量维持率降低到20%,反复特性低下。由上述结果可知,为了得到具有高容量、且输出特性和反复充放电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的充放电时的负极的SOC优选为20~95%。实施例9使用与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上述7T共轭聚合物的实施例3相同的正极层叠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的蓄电装置(C-3)—样,制作蓄电装置(c-io)。48另外,使用与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上述自由基聚合物的实施例4相同的正极层叠体,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的蓄电装置(C-3)—样,制作蓄电装置(C-ll)。对蓄电装置(C-10)和(C-ll),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充放电容量评价。充放电条件为充放电电流值为4mA,充电的上限电压为4.2V、放电下限电压为2.75V,充电结束后到开始下一次放电的充电休止时间、以及、从故电结束后到开始下一次充电为止的放电休止时间分别为l分钟。反复进行3次该充放电,以第3次放电容量为充放电容量。其评价结果以及蓄电装置(C-3)的结果如表6所示。[表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9</column></row><table>在蓄电装置(C-10)和(C-ll)中,得到比蓄电装置(C-3)更高的容量。在这些蓄电装置中,能够在充放电时的电压2.75~4.2V、大约3V以上的高电压下操作。在蓄电装置(C-10)以及(C-11)中,与正极活性物质使用活性炭的情形一样,能够得到高容量、且优异的输出特性以;^良复充放电特性。另外,在蓄电装置(c-io)以及(C-11)中,虽然在负极soc为50~70%的范围内进行了充放电,但是,只要负极SOC为20~95%的范围内,就能够得到上述同样的结果。实施例10在本实施例中,针对负极集电体的形态进行研究。在层状负极集电体上,通过电子束加热蒸镀法,形成氧化硅(SiO,)薄膜制成的负极(厚度3.0jnm)。通过调整蒸镀时间来调整负极的厚度。电子束加热蒸镀的条件如下所示。作为蒸镀源,使用纯度99.9999%硅金属((林)高纯度化学研究所制造),在真空腔内导入纯度99.7%的氧气(日本酸素(林)制造),将真空度调整为3xl0—3Pa。另外,将照射照射源的电子束的加速电压设为8kV、放射设为500mA。负极形成后,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来分析组成的结果是,负极中Si与O的比例为Si:O-l:0.6(摩尔比)。由此可知,构成负极的氧化硅(SiOx)的x值为0.6。接着,通过如下所述的方法确认上述得到的负极的容量。将上述同样制作的负极、与作为锂金属(厚度300nm)的对极通过介由多孔质聚乙烯薄片组成的隔膜(厚度20jun)对向配置,制作硬币型蓄电装置。对该蓄电装置进行3次充放电。这时,电流值为O.lmA、上限电压L5V、以及下限电压OV。通过该充放电,可充放电的可逆容量为0.72mAh/cm2、对充放电没有贡献的不可逆容量为0.22mAh/cm2。上述得到负极,由于刚刚制作的负极中的负极活性物质不含锂,因此为完全放电状态,即,SOC为0。/。的状态。负极的SOC并非表示作为蓄电装置整体的充电状态的指标,而是表示负极单体的充电状态的指标,并以负极单体的满充电时的容量为100%,充电量相对于满充电量的比例以百分率来表示的值。因此,完全放电的状态的SOC为0。/n,满充电状态的SOC为100。/。。另外,负极活性物质的SOC是通过如下方法求得的。在以锂为基准的0~1.5V的电位范围内,将对负极容量以0.2CA(5小时率)充电了的情况下的负极的充电量定义为SOC100%(满充电),以该值作为基准求得SOC值。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蒸镀法在上述得到的负极表面上形成厚度3.0nm的锂金属层,将负极的SOC调整到50%。另外,蒸镀在负极表面的锂金属即使负极并未浸渍在电解质中也能够被吸收到负极中,负极被充电(锂充电)。另外,该锂充电量相当于,负极的不可逆容量加上充电至SOC50%的充电电量。这样得到的SOC50%的负极的厚度为4.5pm的成膜厚度。除了使用上述负极层叠体之外,通过与实施例l相同的方法制作蓄电装置。并且,在上述负极层叠体制作时,使用下述各种负极集电体(D-1)(D-7)。在负极集电体(D-1)中,使用在表面具有突起的铜箔(比表面积1.4)。该负极集电体是通过对压延铜箔进行图案镀敷制成的。图案镀敷是在厚度20jlim的压延铜箔上涂布负型光致抗蚀剂,使用按照10ym见方的图案占铜箔表面的92%那样配置的负型^^模,对铜箔上的抗蚀剂膜进行曝光、显影,通过电解法佳铜粒子在所形成的沟中析出,然后除去抗蚀剂,得到在表面具有有梯形形状的突起的铜箔。其中,图18为蓄电装置(D-1)中所使用的负极集电体70的厚度方向截面的主要部分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负极集电体70包含作为压延铜箔的集电膜71、形成于集电膜71表面的多个突起72。突起72形成于集电膜71的厚度方向的两面。突起72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准梯形,突起72的高度为15ym。另外,包含突起72的负极集电体70的厚度为50jum,突起72在集电体膜71表面的占有面积为8%、相对于负极集电体70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例为55%。其中,突起72的占有面积是指负极集电体70表面的形成有突起72的部分的总面积相对于负极集电体70表面的面积的比例。突起72的高度以及负极集电体70的厚度是通过集电体的截面电子显微镜观察测定的。另外,突起72在集电体71表面的占有面积是通过集电体的表面电子显孩i镜观察测定的。使用这些值计算出相对于负极集电体70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在负极集电体(D-2)中,使用在厚度方向的两面具有多个突起的铜箔(比表面积1.4)。该负极集电体是通过对压延铜箔进行图案镀敷制成的。图案镀敷是在厚度20jam的压延铜箔上涂布负型光致抗蚀剂,使用按照10|im见方的图案占到铜箔表面的85%那样配置的负型l^模,对铜箔上的抗蚀剂膜进行曝光、显影,通过电解法使铜粒子在所形成的沟中析出,然后除去抗蚀剂,得到在表面具有有梯形形状的突起的铜箔。突起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准梯形,突起的高度为15jum。另外,包含突起的负极集电体的厚度为50jam、突起在集电膜表面的占有面积为15%,相对于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为51%。在负极集电体(D-3)中,使用在厚度方向的两面具有多个突起的铜箔(比表面积1.4),该负极集电体是通过对压延铜箔进行图案镀敷制成的。图案镀敷是在厚度18Mm的压延铜箔上涂布负型光致抗蚀剂,使用按照10jum见方的图案占到铜箔表面的85%那样配置的负型掩模,对铜荡上的抗蚀剂膜进行曝光、显影,通过电解法使铜粒子在所形成的沟中析出,然后除去抗蚀剂,得到在表面具有有梯形形状的突起的铜箔。突起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准梯形,突起的高度为12ym。另外,包含突起的负极集电体的厚度为42nm、突起在集电膜表面的占有面积为15%,相对于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为49%。在负极集电体(D-4)中,使用在厚度方向的两面具有多个突起的铜箔(比表面积1.4)。该负极集电体是通过对压延铜箔进行图案镀敷制成的。图案镀敷是在厚度22jim的压延铜箔上涂布负型光致抗蚀剂,使用按照10mm见方的图案占到铜箔表面的92%那样配置的负型4^模,对铜箔上的抗蚀剂膜进行曝光、显影,通过电解法使铜粒子在所形成的沟中析出,然后除去抗蚀剂,得到在表面具有有梯形形状的突起的铜箔。突起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准梯形,突起的高度为10jam。另外,包含突起的负极集电体的厚度为42nm、突起在集电膜表面的占有面积为8%,相对于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为44%。在负极集电体(D-5)中,使用铜形成的发泡金属(厚度200jLim、平均孔径lOO卩m、气孔率(相当于负极集电体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容积比率)so%,三菱7亍u:r/k(林)制作)。在负极集电体(D-6)中,使用具有平滑表面的压延铜箔(算术平均粗糙度(Ra)0.12nrn、厚度25jim、比表面积l.O)。其中,图19是作为负极集电体(D-6)的负极集电体75的厚度方向截面的主要部分的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照片。负极集电体75在厚度方向表面不具有突起,另外,也不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因此,相对于负极集电体75的集电体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为0%。另外,使用负极集电体52(D-6)的情况下的负极的比表面积为1.1。在负极集电体(D-7)中,使用在厚度方向的两面具有多个突起的铜箔(比表面积1.4)。该负极集电体是通过对压延铜箔进行图案镀敷制成的。图案镀敷是在厚度26ym的压延铜箔上涂布负型光致抗蚀剂,使用按照10Hm见方的图案占铜箔表面的70%那样配置的负型掩模,对铜箔上的抗蚀剂膜进行膝光、显影,通过电解法使铜粒子在所形成的沟中析出,然后除去抗蚀剂,得到在表面具有有梯形形状的突起的铜箔。突起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准梯形,突起的高度为8jim。另外,包含突起的负极集电体的厚度为42ym、突起在集电膜表面的占有面积为30%,相对于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为27%。使用上述负极集电体(D-1)~(D-7),分别制造蓄电装置(D-1)~(D-7)。针对蓄电装置(D-1)~(D-7),进行充放电容量评价。其中,蓄电装置(D-1)~(D-7)的正极容量为0.08mAh。使用具有相对于正极容量的充分过剩量的可逆容量的负极,负极容量比正极容量充分大。因此,这些蓄电装置的理论充放电容量为0.08mAh。充放电容量的评价如下进行,即,以4mA的电流值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充电上限电压为3.75V、放电下限电压为2.75V,充电休止时间以及放电休止时间分别为l分钟。充电休止时间是充电终止后到下一次放电开始的时间。放电休止时间是放电终止后到下一次充电开始的时间。反复进行3次该充放电,以第3次放电容量作为充放电容量。其评价结果如下表7所示。另外,在表7中,还示出了各个蓄电装置的负极集电体的特性、负极集电体的突起高度或者贯通孔与负极成膜厚度(4.5Mm)的比(突起高度/负极成膜厚度、贯通孔径/负极成膜厚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4</column></row><table>在使用表面具有突起的负极集电体的蓄电装置(D-1)~(D-4)中,相对于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高达44~55%,能够在负极集电体表面保持电解质。因此,蓄电装置(D-1)~(D-4)能够得到设计值的高容量的放电容量。在使用由沿厚度方向具有贯通孔的多孔质膜制成的负极集电体(D—5)的蓄电装置(D-5)中,能够充分发挥负极集电体所产生的电解质保持效果,能够得到高容量。负极集电体(D-5)在表7中的各个负极集电体中,相对于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气孔率)为80%,是最高的,电解质保持特性最优异。在使用具有平滑表面的无孔质铜箔作为负极集电体的蓄电装置(D-6)中,负极集电体所产生的电解质保持效果几乎为0,放电容量低,为0.05mAh。负极集电体(D-7)与负极集电体(D-1)~(D-4)相比,相对于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低,为27%,由于突起高度不足((突起高度/负极成膜厚度)=1.8),因此不能得到充分的电解质保持效果。因此,与蓄电装置(D-6)相比,虽然蓄电装置(D-7)的发电容量有所改善,但是,得到与蓄电装置(D-1)~(D-4)相比较低的放电容量。由上述内容可知,为了提高蓄电装置的充放电特性,优选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为30%以上。实施例11除了使用与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上述71共轭聚合物的实施例3相同的正极层叠体之外,与实施例10的蓄电装置(D-l)—样,制作蓄电装置(D-8)。另外,除了使用与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上述自由基聚合物的实施例4相同的正极层叠体之外,与实施例10的蓄电装置(D-1)—样,制作蓄电装置(D-9)。针对蓄电装置(D-8)和(D-9),进行充放电容量评价。充放电容量的评价是在充放电电流值4mA、充电上限电压4.2V、以l故电下限电压2.75V、充电休止时间与放电休止时间分别为1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的。充电休止时间是充电终止后到下一次放电开始为止的时间。反复进行3次该充放电,以第3次放电容量作为充放电容量。所得到的充放电容量在蓄电装置(D-8)中为0.14mAh、在蓄电装置(D-9)中为0.08mAh,能够得到"^殳计容量的高容量。在任何情形下,相对于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比率高达55%,能够将电解质保持在负极集电体中。工业可利用性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有高输出、高容量以及优异的反复充放电特性,因此,适合用于运输设备、电电子设备等的电源、不间断电源等。在运^ri爻备中,可以列举出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等。在电电子设备中,可以列举出例如移动体通信设备、便携设备等。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装置,其包括正极集电体、配置于上述正极集电体上并且含有至少能够可逆地吸附和解吸阴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集电体、和配置于上述负极集电体上并且实质上由能够可逆地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形成的负极,其特征在于,上述负极活性物质是选自硅、含硅的合金、硅化合物、锡、含锡的合金以及锡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负极是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的单位面积的容量为0.2~2.0mAh/cm2。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正极的厚度为上述负极的厚度的5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的比表面积为5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集电体的比表面积为5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集电体的表面粗糙度Ra的值是与上述负极的厚度相同或者比其大的值。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在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中预先吸藏有锂。8.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向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中吸藏锂是通过机械方式进4亍的。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在上述蓄电装置充放电时,上述负极的SOC为20%~95%。10.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为硅。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活性物质为硅氮化物或者硅氧氮化物。1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i^:化合物是由式SiOx表示的硅氧化物,其中0<x<2。13.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为活性炭。1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为可氧化还原的有机化合物。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有机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自由基。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有机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7T共辄电子云。1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集电体具有电解质保持部,上述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为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30%以上。18.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集电体具有电解质保持部,上述电解质保持部的容积为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占有体积的50%以上。19.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集电体是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的多孔质膜。20.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述负极集电体不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并且在表面具有多个突起,上述突起的沿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准梯形。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蓄电装置,上迷突起的高度为上述负极的厚度的2倍以上。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蓄电装置,在上述突起的顶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_层。23.—种笔记本电脑,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24.—种混合动力汽车,其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25.—种便携电话,其具有权利要求l所述的蓄电装置。全文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使用非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也能够高速充放电,具有高输出、高容量以及优异的反复充放电寿命特性的蓄电装置。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其包括正极集电体、配置于正极集电体上并且含有至少能够可逆地吸附和解吸阴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集电体、和配置于负极集电体上并且实质上由能够可逆地吸藏和放出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形成的负极,其特征在于,上述负极活性物质是选自硅、含硅的合金、硅化合物、锡、含锡的合金以及锡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上述负极是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膜。文档编号H01M10/40GK101536243SQ20078004248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3日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6日发明者北条伸彦,大塚友,本田和义,渡边庄一郎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