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783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毫米波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毫米波连接器。
背景技术
毫米波系统方向性好、天线增益高、体积小、重量轻,与红外线及光波相 比,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有良好的穿透力,因而在军事和民用两方面都有广泛的 用途。由于毫米波技术有着独特的优点,它为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了 有效的手段,加之毫米波技术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因而各国都十分重视毫米波 技术的研究,并将发展毫米波技术看成是国防现代化的一项战略问题。为了满 足国防现代化对于毫米波系统的需要,在微波信号传输中起桥梁作用的毫米波 连接器的研制生产迫在眉睫,但是因为设计理论、材料、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原 因,我国的毫米波连接器性能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波导系统因为其功率容量大、衰减小等优点,在早期的毫米波段用来实现 微波传输的元器件主要是波导,但是波导频带较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在所 给定的频带内,在其边缘还会出现重叠的现象。并且由于同轴系统能够传输从 直流到超高频频谱的电磁波信号,同轴器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同轴器 件组装的系统具有不受物理位置限制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同轴毫米波的发展被
逐渐重视,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的发展。随着同轴系统毫米波产 品的发展,作为同时用来传输毫米波的元器件,波导和同轴毫米波产品,其相 互间的转换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波导BJ320和同轴K(2.92)的转换迫在眉睫。
综合分析国内各生产厂家目前推出的毫米波连接器(毫米波转接器)和波 导同轴毫米波转接器在结构和工艺上基本相同。
1、在结构设计上对于国内、外目前生产的毫米波连接器,其结构基本采
用了空气填充的界面结构加高强度薄介质支撑的结构方法,因为空气填充的界面已经形成标准没有什么设计技巧存在,而对于毫米波连接器性能产生影响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介质支撑的引入,根据电磁场理论,任何给定尺寸的介质支撑 都会激发一定频率的高阶模。毫米波连接器的使用频率接近其空气介质时的上 限截止频率,介质支撑激发的高阶模往往落在使用频率的范围之内。高阶模的 产生表示传输能量的损耗,反映在连接器上即影响了连接器的电压驻波比、插 入损耗、使用频率等电气性能。所以必须在介质支撑处进行补偿,国内生产的 毫米波连接器,在结构上大多采用共面补偿与纵向开盲孔相结合的方法,但采 用纵向开盲孔的方法具有两方面的缺陷a、介质支撑处微波理论计算变的更复 杂,很难进行精确的计算;b、纵向开盲孔增加了加工的难度,必须要依靠高精 度模具来保证,增加了加工成本,而且加工精度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
2、在工艺上国内厂家生产的毫米波连接器,因为结构采用纵向开盲孔的
结构,决定了介质支撑只能采用绝缘粉料模压成型的加工工艺,将内导体和绝 缘介质压在一起,因为模压工艺固有的缺陷,所以采用模压工艺加工的产品存 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模压较难保证每只介质支撑的密度达到一致,介 质支撑的密度产生变化,又会导致的介电常数产生变化,所以在介质支撑处的 阻抗一致性波动较大,影响了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大多数厂家只能采用装成成 品后进行性能筛选的方法,合格率很低,且性能相对较差。其次,因为模具尺 寸较难调整,所以在研制生产阶段因为绝缘介质尺寸的细微变动就会引起模具 的报废,成本太高、造价昂贵。第三,因为模压产品的结构强度差,导致同轴 连接器的力学性能变差,降低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毫米波连接器,其解决了现有毫米波连接器 产品合格率低、无法提供优良的电气性能要求、无法满足特殊环境下的力学性 能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毫米波连接器,包括内导体5、外导体4、介质支撑以及分别设置在外 导体4两端部的左连接头9和右连接头8,所述内导体5外表面设置有内导体槽 7,所述外导体4内表面设置有外导体槽6,所述介质支撑设置在内导体槽7和外导体槽6之间,所述介质支撑的两个侧面各对称设置一个环形槽,其特殊之 处是,所述介质支撑由上介质支撑11和下介质支撑12构成,所述环形槽相应 由上环形槽21和下环形槽22构成。
上述的左连接头9可与同轴系统连接;所述的右连接头8可与波导系统连接。
上述的左连接头9可与同轴系统连接;所述的右连接头8可与同轴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产品和生产方法的优点是
1、 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力学性能符合特殊工作环境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介 质支撑采用挤制成型的绝缘棒料经机械加工而成,相对模压加工的介质支撑而 言,机械强度大幅度提高,可满足连接器在高低温、强振动等恶劣力学环境下
的可靠工作。
2、 可以提高毫米波连接器的电气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介质支撑采用共面补 偿的结构设计方法,省掉了纵向开盲孔,使介质支撑的计算变的更简单、更精 确,同时也使加工精度更易保证,而且提高了毫米波连接器的电气性能。
3、 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加工方法,降低了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介质支撑 的加工采用挤制成型的绝缘棒料车削成型的方法,与模压相比加工简单、方便。 同时,因为模具的尺寸较难调整,在研制生产时若介质支撑的尺寸变动,就需 要引起模具的报废,成本很高, 一般厂家无力承担,而车削时尺寸更容易调整, 与模压相比加工成本更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毫米波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毫米波连接器的介质支撑的结构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毫米波波导同轴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上介质支撑,12-下介质支撑,21-上环形槽,22-下环形槽,4-外导体,5-内导体,6-外导体槽,7-内导体槽,8-右连接头,9-左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 一种毫米波同轴连接器(毫米波同轴连接器),包括内导 体、外导体、介质支撑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导体两端部的左连接头和右连接头,
内导体外表面设置有内导体槽,外导体内表面设置有外导体槽,外导体槽和内 导体槽是用于固定上介质支撑和下介质支撑的固定槽;介质支撑设置在内导体 槽和外导体槽之间,介质支撑的两个侧面各对称设置一个环形槽,介质支撑由 上介质支撑和下介质支撑构成,环形槽相应由设置在上介质支撑侧面的上环形 槽和设置在下介质支撑侧面的下环形槽构成;左连接头可与同轴系统连接,右 连接头可与同轴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可用于K(2. 92)/SMP-KK毫米波同轴连接 器或K(2. 92)/SMP-KJ毫米波同轴连接器。
参见图3和图2, 一种毫米波波导同轴转接器,包括内导体、外导体、介质 支撑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导体两端部的左连接头和右连接头,内导体外表面设置 有内导体槽,外导体内表面设置有外导体槽,介质支撑设置在内导体槽和外导 体槽之间,介质支撑的两个侧面各对称设置一个环形槽,介质支撑由上介质支 撑和下介质支撑构成,环形槽相应由设置在上介质支撑侧面的上环形槽和设置 在下介质支撑侧面的下环形槽构成;左连接头可与同轴系统连接,右连接头可 与波导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可用于BJ320/K(2.92)-K波导同轴毫米波转接器
本实用新型毫米波连接器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l]加工外导体并在外导体的内表面加工外导体槽;加工内导体并在内导体 的外表面加工内导体槽;
2]取挤制成型的绝缘棒料机械加工圆环形介质支撑以及介质支撑两侧面的 环形槽-,
3]沿直径方向将加工好的介质支撑分割为上介质支撑和下介质支撑; 4]将上介质支撑和下介质支撑扣合并置于内导体的内导体槽内,再将扣合 好的上介质支撑和下介质支撑压配在外导体的外导体槽内。
权利要求1、一种毫米波连接器,包括内导体(5)、外导体(4)、介质支撑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导体(4)两端部的左连接头(9)和右连接头(8),所述内导体(5)外表面设置有内导体槽(7),所述外导体(4)内表面设置有外导体槽(6),所述介质支撑设置在内导体槽(7)和外导体槽(6)之间,所述介质支撑的两个侧面各对称设置一个环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支撑由上介质支撑(11)和下介质支撑(12)构成,所述环形槽相应由上环形槽(21)和下环形槽(22)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连接头(9) 可与同轴系统连接;所述的右连接头(8)可与波导系统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毫米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连接头(9) 可与同轴系统连接;所述的右连接头(8)可与同轴系统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毫米波连接器,包括内导体、外导体、介质支撑以及左连接头和右连接头,介质支撑的两个侧面各对称设置一个环形槽,介质支撑由上介质支撑和下介质支撑构成,环形槽相应由上环形槽和下环形槽构成。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毫米波连接器产品合格率低、无法提供优良的电气性能要求、无法满足特殊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要求的技术问题,具有力学性能好、电气性能高、加工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R31/06GK201243152SQ20082002872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日
发明者何亚平, 健 王 申请人:西安金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