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783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波导同轴电缆组件。
背景技术
波导系统因为其功率容量大、衰减小等优点,在毫米波段应用较为广泛, 但波导系统一般体积较大、较难弯曲。波导同轴电缆组件的出现,恰恰弥补了
这种缺陷,波导同轴电缆组件两端口为波导BJ320输出口,中间用毫米波同轴 电缆连接。实际上也是波导系统与同轴系统的一种转接,具有弯曲方便,重量 轻、体积小。
综合分析国内各生产厂家目前推出的波导同轴电缆组件在结构上基本相 同。基本上都采用了波导腔体与同轴实现转换后再与电缆相连的方法,具体参 见图1,包括同轴电缆以及连接在同轴电缆两端的左转接器和右转接器,左连接 器和右连接器分别包括波导腔体、外导体、探针以及设置在外导体和探针之间 的介质支撑。该结构必须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波导腔体与同轴之间的 转换问题,第二,同轴部分与同轴电缆之间的连接问题。所以,结构相对比较 复杂,无论从电性能方面还是从机械性能方面,都增加了一次失效的几率,所 以相对来说结构不够完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出一种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组件,其解决了现有波导 同轴电缆组件合格率低、无法提供优良的电气性能要求、无法满足特殊环境下 的力学性能要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组件,包括其特殊之处是所述左转接器10包括
波导腔体2、外导体4和探针5,所述同轴电缆13的屏蔽层12伸入外导体4内 并与外导体4固连,所述探针5是伸入波导腔1内的同轴电缆13的芯线11。 上述右转接器20包括波导腔体2、外导体4和探针5,所述同轴电缆13的
屏蔽层12伸入外导体4内并与外导体4固连,所述探针5是伸入波导腔1内的 同轴电缆13的芯线11。
上述左转接器10和右转接器20是波导BJ320输出口 。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力学性能符合特殊工作环境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结 构省掉了同轴部分与同轴电缆之间的转换,相对传统结构而言,机械强度大幅 度提高,可满足连接器或转接器在高低温、强振动等恶劣力学环境下的可靠工作。
2、 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波导同轴电缆组件的电气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省掉了同轴部分与同轴电缆之间的转换,使理论计算变的更简单、更精确,同 时也使加工精度更易保证,而且提高了波导同轴电缆组件的电气性能。
3、 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加工方法,降低了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省掉 了同轴部分与同轴电缆之间的转换,与传统结构方法相比少了一个机构,使加 工简单、方便、降低了加工成本。


图1是传统波导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实用新型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其中1-波导腔,2-波导腔体,3-介质支撑,4-外导体,5-探针,6-外导 体槽,7-内导体槽,10-左转接器,11-芯线,12-屏蔽层,13-同轴电缆,20-右 转接器,22-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BJ320/BJ320-L 8mm波导电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 同轴电缆以及连接在同轴电缆两端的左转接器和右转接器,左转接器或/和右转 接器包括波导腔体、外导体和探针,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伸入外导体内并与外导 体固连,探针是由伸入波导腔内的同轴电缆的芯线构成。
本实用新型根据同轴电缆与波导同轴部分相同的原理,直接用同轴电缆的 芯线做为波导的探针,省掉了同轴部分与同轴电缆之间的连接问题,降低了失 效的几率、同时使电性能更容易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组件,包括同轴电缆(13)以及连接在同轴电缆(13)两端的左转接器(10)和右转接器(2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接器(10)包括波导腔体(2)、外导体(4)和探针(5),所述同轴电缆(13)的屏蔽层(12)伸入外导体(4)内并与外导体(4)固连,所述探针(5)是伸入波导腔(1)内的同轴电缆(13)的芯线(11)。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右 转接器(20)包括波导腔体(2)、外导体(4)和探针(5),所述同轴电缆(13)的屏蔽 层(12)伸入外导体(4)内并与外导体(4)固连,所述探针(5)是伸入波导腔(1)内 的同轴电缆(13)的芯线(11)。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左转接器(10)和右转接器(20)是波导BJ320输出口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毫米波波导同轴电缆组件,包括同轴电缆以及连接在同轴电缆两端的左转接器和右转接器,左转接器和右转接器分别包括波导腔体、外导体和探针,同轴电缆的屏蔽层伸入外导体内并与外导体固连,探针是伸入波导腔内的同轴电缆的芯线。本实用新型根据同轴电缆与波导同轴部分相同的原理,直接用同轴电缆的芯线做为波导的探针,省掉了同轴部分与同轴电缆之间的连接问题,降低了失效的几率,同时使电性能更容易实现,力学性能符合特殊工作环境的要求,降低了加工成本。
文档编号H01P5/103GK201185221SQ200820028720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日
发明者何亚平, 健 王 申请人:西安金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