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93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结构简单且易于客制化设计产生跳线功能的连接器模块。
背景技术
各式电子设备之间,为达自动控制或传输互动等目的,皆需仰赖相对应的连接器做为讯号传递的媒介, 一般连接器是为两端点设有接头,或一端点接头一端点为控制电路板等态样,且视情况所需,部分连接器上则需要有跳线的设计。
习用的连接器,诸如本案申请人先前所设计的申请案号96206538,『电连接器结构』、96216379,『电连接器结构』等,其主要皆是利用一排线与设置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端点子连接而成,该金属端点子则与绝缘本体的嵌合部露出而形成对接端点;秉持着精益求精实用新型发明的精神,欲对目前习用的设计提出改善-,
因为该端点子仅具有导通的功能,但却无法提供跳线的功效,因此习用连接器在需要有跳线设计时,是透过错置排在线的一部分连接线来达成,意即针对各种不同的跳线需求,就必需将排在线的部分连接线采用各种不同的错置方
式,以合乎此连接器所欲连接电子设备的跳线需求;目前的连接器大都采用上述排线与端点子结合的设计方式,然而,此种设计方式因端点子与排线间的连接结构过于复杂,排在线的每一连接线皆需各自与一端点子连接导通,如此不仅组装不易且良率亦较难掌控;
再者,目前的连接器设计方式,其无法有效针对各种不同的跳线需求,而快速的制作出连接器,仅能采用错置排线的跳线方式,如此不仅制作较为麻烦,且更增组装与良率上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模块,其可改善习用的连接器结构复杂,且跳线方式不便等缺失。
为达成前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包括电路板单元、连接器以及软性电路单元,其中电路板单元上设有复数的第一导接端点与相对于第一导接端点的第二导接端点,第一导接端点是经由电路板单元上的电路布局而与第二导接端点相连通,并且可透过改变电路板单元的电路布局,令第一导接端点的位置与第二导接端点的对应导通位置错置,形成跳线效果。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单元上,其中连接器是电性连接第一导接端点。软性电路单元可卸除地安装于连接器上,其中软性电路单元的一端设有复数的接脚端点,接脚端点经由连接器与第一导接端点接续导通,而第二导接端点则可供后续连接一连接件的用。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模块,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其是在排在线安装有一电
路板单元,利用该电路板单元的不同的电路布局设计,令电路板的第一导接端点与第二导接端点具有跳线效果,取代习知采用排线连接线错置的跳线方式,所以在简化整体结构的同时,亦可兼顾大量快速客制化跳线的效益。此外,软性排线是藉由连接器可卸除地安装于电路板单元上,藉以达到跳线的效果,当 软性排线不需要跳线效果时,可直接把电路板单元从软性排在线卸除分离,如 此不仅可有效简化具有跳线功能的连接器的整体结构,还可增加生产速度以及 提高良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分解图。
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
连接器模块10 电路板单元20 第一导接端点22 第二导接端点24 第一连接器30 导电端子32 软性电路单元40 第一接脚端点42 第二接脚端点44 绝缘本体46
连接件50 绝缘本体60嵌合部62 平板部64 胶层66 压板70 卡勾单元80
盖体9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模块,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是绘示本 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与分解示意图。此连接器 模块10是包括电路板单元20、第一连接器30以及软性电路单元40,其中电 路板单元20上设有复数的第一导接端点22与第二导接端点24,此些第一导接 端点22是相对于第二导接端点24设置于电路板单元20的另一侧上。第一导 接端点22是经由电路板单元20上的电路布局(未绘示)而与第二导接端点24 相连通,并且可透过改变电路板单元20的电路布局,令第一导接端点22的位 置与第—导接端点24的对应导通位置错置,形成跳线效果。在本实施例中, 此电路板单元20是为印刷电路板,然不限于此,亦可为软性电路板。第一连 接器30设置于电路板单元20上,且第一连接器30电性连接第一导接端点 22,于本实施例中,此第一连接器30上设有导电端子32利用焊接的方式与第 一导接端点22连接在一起。软性电路单元40可卸除地安装于第一连接器30 上,其中软性电路单元40的--端设有复数的第一接脚端点42,第一接脚端点 42经由第一连接器30与第一3接端点22接续导通,且第—导接端点24则可 供后续连接一连接件50的用,而软性电路单元40的另---端则设有相对于第- 接脚端点42的复数个第二接脚端点44,其为了可供低压差分讯号(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 LVDS)的连接结构的用,所以将第二接脚 端点44安装于绝缘本体46上,并利用此绝缘本体46的卡勾单元(未绘示) 扣合一低压差分讯号连接器。在本实施例中,此第一连接器30是为一排线连 接器,软性电路单元40是为一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 FFC),然 不在此限,此软性电路单元40亦可为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只要其为可挠曲的软性材料且其中设有对应的电路即可。此 外,第一连接器30亦可为低压差分讯号(LVDS)的连接器,但此时则需将软性 电路单元40 —端的复数第一接脚端点42安装固定于绝缘本体(未绘示)上, 其结构如前述的绝缘本体46,故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配合连接件50的接头型式,例如是低压差分讯号 (LVDS)的接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选择是,请参阅图4所示,可将电 路板单元20设置于绝缘本体60内,此绝缘本体60设有嵌合部62,第二导接 端点24是外露于嵌合部62,以供后续连接该连接件50的用。在本实施例中, 更可安装一压板70于绝缘本体60上,用以压迫稳固电路板单元20,并且在绝 缘本体60上设有卡勾单元80用以扣合该连接件50,以及组设盖体90于绝缘 本体60的外侧。此外,绝缘本体60具有平板部64,该电路板单元20是经由 一胶层66贴设于平板部64上,第一导接端点22与第二导接端点24是位于电 路板单元20的同侧,然不限于此,也可将第一导接端点22与第二导接端点24 是设置于电路板单元20的不同侧。
同样地,为了配合另一种型式的连接件50的接头,也可直接将一对应接 合于连接件50的第二连接器(未绘示)直接设置于电路板单元20上,且其是电性连接于第二导接端点。
由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 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做有关本 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模块,包其特征在于括一电路板单元,该电路板单元上设有复数的第一导接端点与相对于该第一导接端点的第二导接端点,其中该第一导接端点是经由该电路板单元上的电路布局而与该第二导接端点相连通,并且可透过改变电路板单元的电路布局,令该第一导接端点的位置与第二导接端点的对应导通位置错置;一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电路板单元上,其中该第一连接器是电性连接该第一导接端点;以及一软性电路单元,可卸除地安装于该第一连接器上,其中该软性电路单元的一端设有复数的第一接脚端点,该第一接脚端点经由该第一连接器与该第一导接端点接续导通,而该第二导接端点则可供后续连接一连接件之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模块,更包括-一第-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单元是设置于该第一绝缘本体内,该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一嵌合端,该第二导接端点是外露于该第一嵌合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压板,安装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上;一第一卡勾单元,设置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上;以及一第一盖体,组设于该第一绝缘本体的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平板部,该电路板单元是贴设于该第一平板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电路板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接端点与该第二导接端点是位于该电路板单元的同侧。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接端点与该第二导接端点是位于该电路板单元的不同侧。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块,更包括一第二连接器,设置于该电路板单元上,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器是电性连接该第二导接端点。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连接器模块,更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该软性电路单元的该第一接脚端点是设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内,该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二嵌合端,该第一接脚端点是外露于该第二嵌合端,以供后续连接该第一连接器之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二压板,安装于该第二绝缘本体上,用以压迫稳固该软性电路单元;一第二卡勾单元,设置于该第二绝缘本体上,用以扣合该第一连接器;以及一第二盖体,组设于该第二绝缘本体的外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模块,更包括一第三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该软性电路单元的另一端设有复数的第二接脚端点,该第二接脚端点是设于该第三绝缘本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旨在揭示一种连接器模块,包括电路板单元、连接器以及软性电路单元,其中电路板单元上设有复数的第一导接端点与相对于第一导接端点的第二导接端点,第一导接端点是经由电路板单元上的电路布局而与第二导接端点相连通,并且可透过改变电路板单元的电路布局,令第一导接端点的位置与第二导接端点的对应导通位置错置,形成跳线效果。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单元上,其中连接器是电性连接第一导接端点。软性电路单元可卸除地安装于连接器上,其中软性电路单元的一端设有复数的接脚端点,接脚端点经由连接器与第一导接端点接续导通,而第二导接端点则可供后续连接一连接件的用。
文档编号H01R31/00GK201285834SQ200820138610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9日
发明者王建淳, 王文伦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