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286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FPC(柔性印刷电路)或FFC(柔性扁平电缆)等具有挠性的扁平 电缆(flat cable)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FPC或FFC等具有挠性的扁平电缆用的电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安装在印 刷布线板上。在连接器的壳体(housing)内设有多个电连接于印刷布线板上的接触件。通 过将这些接触件电连接于扁平电缆的导体部上,从而扁平电缆连接于印刷布线板上。
在连接器中,为了维持接触件与扁平电缆的导体的电连接状态,通常做成如下状 态,即,用接触件夹紧(clamp)扁平电缆,利用接触件自身的弹性使接触件按压于扁平电缆 的导体上。这里,存在一种ZIF(Zero Insertion Force :零阻力插座)型的连接器,其在将 扁平电缆插入连接器时预先使接触件为开放状态,以便不使扁平电缆的插入因接触件产生 的阻力而被阻碍。 在这样的ZIF型的连接器中,处于开放状态的接触件通过被称为致动器 (actuator)的部件进行变形动作,以被按压在扁平电缆的导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4)。这里,专利文献1 4作为整体都具有相同的形状。以专利文献1为例,如图5所示,接 触件1做成由接触部2、3、连结弹簧部4、弹簧部5、6构成的扁平的大致H字形状。而且,当 致动器7在图中右旋旋转时,弹簧部5通过凸轮(cam)部8向上方位移,接触件1的连结弹 簧部4发生弹性变形。于是,扁平电缆9在接触部2和3之间被夹压,与接触件1电连接。
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2-2702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4-71160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4-3424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4-3193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这样的现有的接触件存在如下所示这样的问题。 在接触件1中,接触部2与弹簧部5形成一根梁(beam),接触部3与弹簧部6也形 成一根梁。因此,为了在接触部2、3之间可靠地夹入扁平电缆9,需要将通过致动器7的操 作使连结弹簧部4发生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弹簧部5的位移有效地传递到接触部2。但是,在 这样的形状的接触件1中,在操作致动器7使弹簧部5向上方位移时,接触部2的位移由于 接触部2与扁平电缆9接触而受到限制。于是,接触部2从扁平电缆9受到反作用力,连结 弹簧部4的下部隆起,并从印刷布线板100凸起。于是,接触部2、弹簧部5上产生的弹性 变形也相结合,接触部2的位移量比通过致动器7的操作量原本应产生于接触部2的位移 量变少。其结果是,也有时会由于扁平电缆9的厚度而使用于将接触部2推压于扁平电缆 9的力(将其称为接触压力)不足。
因此,通常考虑加长弹簧部5而增大从连结弹簧部4到致动器7的力的作用点的 距离,以增大接触部2、3间的扁平电缆9的夹压力,或者提高弹簧部5的刚性。但是在这样 的手法中,会导致接触件l的大型化、向前后方向的长大化。随着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类的 小型化,特别是在印刷布线板100上需要较大安装面积的连接器中,也一直要求小型化。接 触件l的大型化、高刚性化由于会成为阻碍连接器小型化的要因所以不优选。此外,在提高 弹簧部5的刚性的情况下,也有时致动器7的操作所需的力会增大,会使致动器7的操作性 降低。 在连接器中,优选尽量减小在印刷布线板100上安装的状态下的高度(将其称为 低厚度化)。现有的扁平的大致H字状的接触件也形成为满足该要求。但是,当弹簧部5 加长时,在通过致动器7使弹簧部5动作时的弹簧部5后端侧的位移会增大,会妨碍低厚度 化。 此外,接触件1、致动器7的凸轮部8、扁平电缆9存在尺寸偏差。由于接触件1的 弹簧部5、6的间隔的偏差、凸轮部8的长径方向的尺寸偏差,会使操作致动器7时的弹簧部 5向上方的位移量产生偏差。此外,由于接触件1的接触部2、3的间隔的偏差,会使伴随弹 簧部5的位移的接触部2的位移量产生偏差。进而,扁平电缆9的厚度偏差也会导致接触 部2对扁平电缆9的相对位移量的偏差。这些尺寸偏差对应于接触部2、3、弹簧部5的长度 (杠杆比(lever ratio))而放大。其结果是,会导致每个接触件1或者每个连接器的接触 部2对扁平电缆9的接触压力的偏差。有时如果接触压力不足则不能进行通过接触件1的 扁平电缆9的可靠夹紧。此外,有时如果接触压力过大则可能会使接触件1的触点表面粗 糙而损害电导通性。在接触压力过大的情况下进而有时还会使接触部2、弹簧部5超过弹性 变形区域而发生了塑性变形。于是,在维护时等情况下在操作致动器7而使接触件1引起 的扁平电缆9的夹紧开放时,接触部2、3的间隔不会充分地伸展。其结果是,有时即使想再 次插入扁平电缆9也会与接触部2、3发生干涉。此外,也有时当弹簧部5发生了塑性变形 时,在使扁平电缆9的夹紧开放后再次将扁平电缆9插入接触部2、3间而操作致动器7对 扁平电缆9进行夹紧时,无法通过接触部2、3对扁平电缆9发挥充分的夹压力。
本发明是根据上述这样的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连接 器的低厚度化并同时对扁平电缆发挥必要充分的夹压力以可靠地实现电导通的电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基于上述目的做出的本发明中,电连接器是安装于印刷布线板的表面,将具有挠 性的扁平电缆电连接于印刷布线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具备壳体,由绝缘材料形成,从一端 侧向另一端侧插入扁平电缆的端部;接触件,收纳于壳体内,将插入壳体的扁平电缆的端部 夹紧,并电连接于印刷布线板上;以及致动器,具有凸轮,该凸轮用于将接触件切换操作为 开放状态或夹紧扁平电缆的夹紧状态。而且,接触件具有基础部,固定于壳体上,电连接于 印刷布线板上;变形部,从基础部延伸出来,在利用致动器操作接触件时发生弹性变形;以 及接触件梁。该接触件梁具备通过变形部支承的支承部、从支承部向壳体的另一端侧延伸 并在进行接触件向夹紧状态的切换操作时通过致动器的凸轮被按压向远离印刷布线板的 方向的杠杆部、以及从支承部向壳体的一端侧延伸并电连接于扁平电缆上的触点部。进而 接触件具备被按压部,该被按压部从基础部向致动器的凸轮突出,在进行接触件向夹紧状 态的切换操作时,通过致动器的凸轮被按压向接近印刷布线板的方向。
5
通过在进行接触件向夹紧状态的切换操作时,被按压部由致动器的凸轮被按压向 接近印刷布线板的方向,从而能够防止基础部从壳体凸起。 被按压部虽然可以成为从基础部向致动器的凸轮突出的固定状态的凸部,但是优 选在被凸轮按压时能发生弹性变形。通过被按压部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容许壳体、接触 件、凸轮的制造尺寸偏差。 在通过致动器操作接触件梁将触点部推压于扁平电缆上时,利用来自接触件梁的 反作用力向下方按压凸轮。在扁平电缆的厚度过大的情况下,可以是在通过接触件梁按压 时,设置有凸轮的凸轮轴自身在与凸轮轴正交的方向上弹性变形而使凸轮位移。由此,能够 降低接触件梁的触点部处对扁平电缆的接触压力。 壳体还具备限制被按压部的弹性变形量的止挡(stopper)部。由此,抑制被按压 变部的弹性变形量变得过大。由此,能够使致动器的凸轮的按压力不仅作用于被按压部还 分散作用于止挡部上。虽然在被按压部的弹性变形量过大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使被按压部 塑性变形,但是通过设置止挡部就能够防止其发生。 虽然被按压部可以为任意形状,但是优选形成为包括从基础部向凸轮延伸的柱 状部、以及与柱状部连续形成并向壳体的另一端侧延伸的梁部。 优选接触件梁与基础部相比不向壳体的另一端侧突出,而且触点部形成为比杠杆 部长。能够避免接触件成为在壳体的另一端侧较大延伸的形状,实现接触件的小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备通过致动器的凸轮被按压向接近印刷布线板的方向的被按压 部,并在进行接触件向夹紧状态的切换操作时按压被按压部,由此,能够防止基础部从壳体 凸起。此外,由于能够在不使杠杆部长大化的情况下防止基础部的凸起,所以也不会妨碍连 接器的低厚度化。其结果是,能够实现连接器的低厚度化,并同时能够对扁平电缆发挥充分 的夹压力以可靠地实现电导通。 此外,通过使被按压部能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容许壳体、接触件、凸轮的制造尺寸 的偏差。换言之,能够在不严格要求各部分的尺寸公差的情况下容许扁平电缆的厚度偏差。
通过在壳体上还具备限制被按压部的弹性变形量的止挡部,从而能够抑制被按压 部的弹性变形量变得过大,并且能够使致动器的凸轮的按压力不仅作用于被按压部还分散 作用于止挡部上,能够防止被按压部的塑性变形。 通过使接触件梁与基础部相比不向壳体的另一端侧突出,而且将触点部形成为比 杠杆部长,从而能够避免接触件成为在壳体的另一端侧较大延伸的形状。由此,能够实现 接触件的小型化,此外由于通过致动器操作杠杆部时的杠杆部的前端部的位移量也较小即 可,所以能够有助于连接器的低厚度化。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俯视图、正视图、侧视图。 图2 (a)是图1的2-2剖视图,图2 (b)是通过致动器进行的接触件变形结束而夹 紧扁平电缆的状态图。 图3(a)是表示被按压部的变形量比图2(b)所示情况小的情况的图,图3(b)表示 被按压部的变形量比图2(b)所示情况大的情况的图。
图4是表示被按压部的形状的其它例的图。
图5是表示现有电连接器的构成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连接器(电连接器);11 :壳体;12 :致动器;12a :销;20 :接触件;30 :腔;40 : 凸轮;52 :止挡部;61 :基础部;62 :接触件梁;62a :支承部;62b :杠杆部;62c :触点部;63 : 弹簧部(变形部);64 :被按压部;64a :柱状部;64b :梁部;100 :印刷布线板;200 :扁平电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基于所附附图1 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对该发明进行说明。
这里,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构成的图,图l(a)是使连接器开 放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l(b)是正视图、图l(c)是侧视图。图2(a)是图1的2-2剖视图, 图2(b)是表示在杠杆部与被按压部的间隙以及凸轮的尺寸按设计值的情况下,由致动器 引起的接触件的变形结束并夹紧扁平电缆的状态的图。图3(a)是表示被按压部的变形量 比图2(b)所示情况小的情况的图,图3(b)是表示被按压部的变形量比图2(b)所示情况大 的情况的图。图4是表示被按压部的形状的其它例的图。 如图1所示,连接器(电连接器)10安装于印刷布线板100上,通过插入有扁平电 缆200的端部从而将扁平电缆200与印刷布线板100电连接。另外,以下为了说明方便,在 连接器10中,将安装于印刷布线板100的一侧(在图l(c)中为下侧)作为下方,将插入有 扁平电缆200的一侧(在图1 (c)中为左侧)作为前方。 如图1所示,连接器10具备壳体11、多个收纳于壳体11中的接触件20、以及用于 操作这些接触件20的致动器12。 壳体11和致动器12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接触件20通过对铜合金等导电性 材料制成的薄板进行冲压加工(stamping)而形成。 在壳体11的前表面形成有呈切口状开口的腔(cavity) 30,在该腔30中插入有扁 平电缆200的端部。在腔30中,将用于与扁平电缆200端部的各导体成为电连接的多个接 触件20,在切口状的腔30连续的方向(壳体ll的长尺寸方向)上配置成一列状。各个接 触件20相对于壳体11被压入。 致动器12与壳体11同样地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设置在壳体11上表面的后端 侧。致动器12在壳体11的长尺寸方向(宽度方向)上延伸,其两端部上设置的销12a轴 支承于壳体11上,与印刷布线板100的表面正交,而且能够在包含壳体11前后方向的面内 旋转。 如图2所示,该致动器12具有沿着其旋转轴延伸的凸轮轴12b,在凸轮轴12b上 在与各接触件2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凸轮40。凸轮40相对于致动器12的转动中心C(即 销12a)偏心设置。如图2(a)所示,凸轮40在使致动器12的杠杆部41相对于壳体11竖 立的状态下,做成为在前后方向上稍微较长的大致四边形的剖面。在该状态下接触件20成 为开放的状态,在将扁平电缆200插入壳体11时,会抑制相对于扁平电缆200的摩擦产生 的插入阻力。如图2(b)所示,当对致动器12进行转动操作时,凸轮40转动而按压接触件 20,能够将接触件20从开放状态切换操作为用接触件20夹紧扁平电缆200的夹紧状态。
如图2所示,腔30为了插入扁平电缆200而连续形成至壳体11前后方向的中间
7部。腔30的后方向上方开放,成为收放接触件20和致动器12的空间31。在腔30后端部 的下方形成有与接触件20嵌合而用于将其固定的凹部32。而且,在凹部32的内周面形成 有用于卡止接触件20的卡止凹部32a。 接触件20具有在装接于壳体11上的状态下从壳体11的前方向后方延伸的基础 部61、电连接于扁平电缆200上的接触件梁62、以及在基础部61与接触件梁62之间形成 的弹簧部(变形部)63,是通过接触件梁62和基础部61夹入扁平电缆200并进行夹紧的音 叉型。 基础部61的后端部61a插入到壳体11的凹部32中。在该后端部61a中设有与 形成于凹部32的卡止凹部32a对应的突起61b。通过突起61b与卡止凹部32a卡合,从而 能够防止接触件20向前方脱落。 在基础部61的前端部61c的底面侧,为了在将基础部61的后端部61a插入凹部 32的状态下限制接触件20向后方位移,形成有与壳体11的底面lib侧的前端部啮合的止 挡爪61d。而且,在相对于该止挡爪61d的前方侧,基础部61的前端部61c的底面,成为电 连接于印刷布线板100的导电部上的齿(tine)部6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挡爪61d与 齿部65连续形成。因此,在将基础部61的后端部61a插入凹部32,使止挡爪61d与壳体 11的底面11b侧的前端部啮合的状态下,齿部65与壳体11的底面llb处于大致同一面,或 者比壳体11的底面llb稍微向下方突出。 弹簧部63在比基础部61的后端部61a和前端部61c的中间地点靠近后端部61a 的位置,形成为从基础部61向上方延伸。 接触件梁62形成为包括通过弹簧部63支承的支承部62a、从支承部62a向壳体 11后方延伸的杠杆部62b、以及从支承部62a向壳体11前方延伸并电连接于扁平电缆200 上的触点部62c。 支承部62a是指弹簧部63汇合到接触件梁62上的部分。 杠杆部62b配置在致动器12的凸轮40的上方。另外,杠杆部62b形成为比触点 部62c短而且与基础部61的后端部61a相比不向后方突出。
触点部62c形成为从支承部62a向斜下方延伸。 当操作致动器12的杠杆部41并将致动器12按图中右旋方向放倒时,凸轮40与 接触件梁62的杠杆部62b的下表面相碰并将其向上方按压。这里,弹簧部63的截面积比 接触件梁62小,弹簧部63弹性变形成向前方倾倒,接触件梁62的触点部62c向下方位移。 当向下方位移的触点部62c推压于插入腔30的扁平电缆200上时,触点部62c电连接于扁 平电缆200上。 当触点部62c推压于插入腔30的扁平电缆200上时,触点部62c向下方的位移被 限制。当从该状态起继续致动器12的旋转操作时,接触件梁62发生弹性变形。通过欲使 该弹性变形复原的力,接触件梁62的触点部62c按压于扁平电缆200上。由此,扁平电缆 200夹紧于接触件梁62的触点部62c和基础部61之间。而且,当将致动器12的杠杆部41 放倒至成为与印刷布线板100的表面大致平行的状态时,通过凸轮40锁定致动器12。
在接触件20上进而在致动器12的凸轮40的下方,形成有从致动器12的凸轮40 接受向下方的按压力的被按压部64。被按压部64设置在基础部61和弹簧部63的汇合部 分的附近。被按压部64例如为大致倒L字状,其包括从相对于基础部61和弹簧部63的汇合部分的后方位置向上方延伸的柱状部64a、以及从柱状部64a的前端向后方延伸的梁 部64b 。 在壳体11上,在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下方,形成有用于限制梁部64b向下方的 一定程度以上的位移的止挡部52。止挡部52的上表面52a形成为与梁部64b的间隙成为 预定的尺寸。而且,当从致动器12的凸轮40向下方按压时,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向下 方弹性变形。当该弹性变形引起的位移量成为预定尺寸以上时,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碰 到止挡部52,限制进一步的位移。在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碰到止挡部52的状态下,致动 器12的凸轮40的按压力,不仅作用于梁部64b还分散作用于止挡部52上。由此,降低了 作用于梁部64b的力。虽然在没有设置止挡部52的情况下,当梁部64b的位移量过大时也 可能导致梁部64b塑性变形,但是通过设置止挡部52就能够防止其发生。
致动器12的凸轮40如上所述在将接触件梁62的杠杆部62b向上方按压的同时, 凸轮40引起的按压力的一部分传递到被按压部64,将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向下方按压。 虽然当将接触件梁62的杠杆部62b向上方按压时弹簧部63如上所述发生弹性变形,但是 此时在基础部61上在与弹簧部63的汇合部作用了向上方提升基础部61这样的力。另一 方面,由于接触件20的基础部61经由被按压部64被致动器12的凸轮40向下方按压,所 以会防止基础部61的凸起。其结果是,接触件20的位移量因致动器12的操作量而成为本 来应产生的位移量,能够可靠地夹压扁平电缆200。而且,通过经由被按压部64按压基础部 61,从而能够在不使接触件梁62长大化的情况下防止基础部61的凸起,还不会妨碍连接器 10的低厚度化。 此时,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的变形情况,根据扁平电缆200的厚度S 1、接触件 20中的接触件梁62的杠杆部62b与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的间隙S2、以及致动器12的 凸轮40的长径方向的尺寸S3而不同。 如图3(a)所示,在与图2(b)所示情况相比厚度Sl较小的情况下、间隙S2较大的 情况下、尺寸S3较小的情况下,致动器12的凸轮40有时不与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接触。 在这些情况下,也不会产生梁部64b的位移。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凸轮40引起的按压力全 部传递到接触件梁62的杠杆部62b,能够可靠地夹压扁平电缆200。 在通过致动器12操作接触件梁62以将触点部62c推压于扁平电缆200上时,通 过来自接触件梁62的反作用力向下方按压凸轮40。如图3(b)所示,当与图2(b)所示各部 按设计值的情况相比厚度Sl较大的情况、间隙S2较小的情况、尺寸S3较大的情况下,在通 过接触件梁62进行按压时,致动器12的凸轮轴12b自身在与凸轮轴12b正交的方向上弹 性变形而使凸轮40位移。由此,由于减少了凸轮40引起的杠杆部62b的位移量,所以能够 降低接触件梁62的触点部62c对扁平电缆200的接触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位移至梁 部64b与止挡部52接触,则也能够使作用于梁部64b的力分散到壳体11上。
此外,在相对于凸轮40的旋转中心的被按压部64侧的尺寸S4、凸轮40的旋转中 心与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的间隔S5比图2(b)所示各部按设计值的情况小的情况下,存 在致动器12的凸轮40引起的按压力变得过大的倾向。在这些情况下,通过致动器12的 凸轮40引起的按压力使被按压部64的梁部64b向下方变形,从而能够降低向接触件梁62 的杠杆部62b传递的按压力,能够减低触点部62c处的接触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梁部 64b位移至与止挡部52接触,则也能够将作用于梁部64b的力分散到壳体11上。
这样,通过在接触件20上设置被按压部64,从而能够将致动器12的凸轮40的按压力经由被按压部64向基础部61传递。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腔30的底面30a凸起这样的基础部61的变形,能够通过接触件20可靠地夹压扁平电缆200以可靠地实现接触件20与扁平电缆200的电导通。 此外,通过被按压部64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减小由于厚度Sl 、间隙S2、尺寸S3等的偏差而产生的接触件梁62的触点部62c的接触压力的偏差范围。S卩,能够容许厚度Sl、间隙S2、尺寸S3等的偏差。特别是由于在扁平电缆200的厚度Sl过大的情况等情况下,也能够有效防止触点部62c的接触压力变得过大,所以能够防止因接触压力变得过大的结果而能产生的接触件20的塑性变形。其结果是,能够可靠地夹紧扁平电缆200,同时能够提高接触件20的耐久性。 而且,接触件20为能够使连接器10低厚度化的音叉型。而且,杠杆部62b设定为比触点部62c短而且与基础部61的后端部61a相比不向后方突出的长度。由于能够在不使杠杆部62b长大化的情况下通过接触件20可靠地夹压扁平电缆200,所以通过致动器12操作杠杆部62b时的位移量也较小即可,还不会妨碍连接器10的低厚度化。此外,也无需为了防止基础部61的凸起而使杠杆部62b高刚性化,也不会增大操作致动器12所需的力而降低致动器12的操作性。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被按压部64的具体形状的例子,但是并无否定其它形状的采用的意图。 例如,若仅以防止基础部61的凸起为目的,被按压部64也可以做成不会因致动器12的操作而弹性变形的块状的凸部。 此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使梁部64b'成为相对于被按压部64'的柱状部64a'向壳体11的前方延伸的形状。进而,也可以使按压部64'的柱状部64a'为从基础部61向斜后方延伸的形状。在这样的形状的被按压部64'上,经由被按压部64'作用于基础部61的凸轮40的按压力所产生的力矩,成为将基础部61和弹簧部63的汇合部分向下方推压的方向。因此,能够期待有效地抑制基础部61的凸起。 除此以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致动器12为相对于扁平电缆200的插入方向在后方侧转动的所谓后翻转型(back flip type),但是当然也可以使其为相对于扁平电缆200的插入方向在前方侧转动的前翻转型(front flip type)。此外,致动器12的位置也不限于壳体11的后端侧,可以设置于前端侧等。 此外,对于壳体11或接触件20等各部的详细构成,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除此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主旨,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构成进行取舍选择或者适宜变更为其它构成。
10
权利要求
一种电连接器,安装于印刷布线板的表面,将具有挠性的扁平电缆电连接于上述印刷布线板上,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由绝缘材料形成,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插入上述扁平电缆的端部;接触件,收纳于上述壳体内,将插入上述壳体的上述扁平电缆的端部夹紧,并电连接于上述印刷布线板上;以及致动器,具有凸轮,该凸轮用于将上述接触件切换操作为开放状态或夹紧上述扁平电缆的夹紧状态,上述接触件具有基础部,固定于上述壳体上,电连接于上述印刷布线板上;变形部,从上述基础部延伸出来,在利用上述致动器操作上述接触件时发生弹性变形;接触件梁,具备通过上述变形部支承的支承部、从上述支承部向上述壳体的上述另一端侧延伸并在进行上述接触件向上述夹紧状态的切换操作时通过上述致动器的上述凸轮被按压向远离上述印刷布线板的方向的杠杆部、以及从上述支承部向上述壳体的上述一端侧延伸并电连接于上述扁平电缆上的触点部;以及被按压部,从上述基础部向上述致动器的上述凸轮突出,在进行上述接触件向上述夹紧状态的切换操作时,通过上述致动器的上述凸轮被按压向接近上述印刷布线板的方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按压部在被上述凸轮按压时能发生弹性变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还具备限制上述被按压部的弹性变形量的止挡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按压部形成为包括从上述基础部向上述凸轮延伸的柱状部、以及与上述柱状部连续形成并向上述壳体的上述另一端侧延伸的梁部。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按压部形成为包括从上述基础部向上述凸轮延伸的柱状部、以及与上述柱状部连续形成并向上述壳体的上述另一端侧延伸的梁部,而且上述壳体还具备限制上述被按压部的弹性变形量的止挡部,上述梁部配置在上述凸轮和上述止挡部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凸轮配置在上述杠杆部和上述被按压部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件梁与上述基础部相比不向上述壳体的上述另一端侧突出,而且上述触点部形成为比上述杠杆部长。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件为通过上述接触件梁和上述基础部夹入上述扁平电缆并进行夹紧的音叉型。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基础部的上述一端侧的端部形成有与上述壳体的上述一端侧的端部啮合的爪、以及电连接于上述印刷布线板的导电部上的齿部,上述齿部与上述爪连续形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形部在跟上述基础部的上述另一端侧的端部与上述一端侧的端部的中间地点相比靠近上述另一端侧的位置形成。
11.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是上述变形部汇合到上述接触件梁上的部分,上述触点部从上述支承部向斜下方延伸形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被按压部设置于上述基础部与上述变形部的汇合部分附近。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扁平电缆为柔性印刷电路或者柔性扁平电缆。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连接器为零阻力插座ZIF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连接器的低厚度化并同时对扁平电缆发挥充分的夹压力以可靠地实现电导通的电连接器。在接触件(20)上设置被按压部(64),将致动器(12)的凸轮(40)的按压力经由被按压部(64)传递给基础部(61)。由此抑制基础部(61)的凸起,可靠地夹压扁平电缆(200)以实现电导通。此外,通过使被按压部(64)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减小由于厚度(S1)、间隙(S2)、尺寸(S3)等的偏差产生的接触件梁(62)的触点部(62c)的接触压力的偏差范围。
文档编号H01R24/00GK101711442SQ20088001933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8日
发明者古平善彦 申请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