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爬越端子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583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爬越端子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表面安装的连接器,更特别地,涉及具有改良防爬越特性的表 面安装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一对连接器来将包括多根导线的电缆连接至例如印刷电路板这样的电 路组件中。第一类电缆连接器设有多个端子,这些端子设置成与所述电缆中的导线接触。第 二类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电路组件上,并具有带有焊脚的端子,通过回流焊接,每个焊脚与设 置在所述电路板表面上的接触衬垫连接。在回流过程中,由于焊脚与所述电路板的衬垫连 接,因此焊料可能会爬越(wick)到所述端子的侧表面上并污染所述端子的接触部。为了避 免这样的焊料爬越,人们已经提出一种端子,其中在端子的表面上形成通道或者凹槽以减 少这样的焊料爬越。参考图15(以及日本公开专利申请(Kokai) 6-13145),通过将这样的端子压配到 形成在底部组件811中的压配凹槽812中,集成电路插座的端子851被安装。端子851是 大致为U形的整体成形组件,并包括接触部851a和主体部851b,所述接触部851a和主体 部851b沿着底部组件811的垂直方向相互隔开。所述主体部851b包括固定部852、倾斜 部853以及焊脚854,所述固定部852的一端与所述接触部851a的耦合部分连接;所述倾 斜部853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焊脚854与所述倾斜部853连接。压配突出部 855形成在所述固定部852的两侧。所述压配突出件855的末端间的距离bl大于所述压配凹槽812中的第一凹槽813 的宽度b2,其中所述固定部852压配在所述压配凹槽812中。当所述压配突出件855与所 述第一凹槽813的侧表面接合时,它们将所述端子851紧固在所述底部组件811上。所述 倾斜部853的宽度cl大于在所述压配凹槽812中的第二凹槽814的宽度c2。因此,当所述 固定部852被压配入所述第一凹槽813中时,所述倾斜部853被压配入所述第二凹槽814 中,从而进一步将端子851紧固到所述底部组件811中。凹槽851c被构造为能减少焊料爬越,其形成在位于所述主体部851b的中点处的 部分中。在焊脚854被焊接到电路板(未示出)的接触衬垫的过程中,当焊料爬越到所述 倾斜部853上时,所述凹槽851c将焊料阻挡从而防止焊料进一步爬越。然而,在实践中,所述传统的端子851可能会受到被称作助焊剂爬越 (flux-wicking)的损害,其中,当所述焊脚854通过回流焊接被焊接到板表面上的接触衬 垫时,包含在所述焊料中的助焊剂会爬越到所述端子851的侧表面上。在熔融状态时,助焊 剂比焊料流动性更强,因此,单靠形成凹槽851c只能够防止焊料爬越的产生,但难以防止 助焊剂爬越。如果产生了助焊剂爬越并且所述助焊剂与接触部851a接触,那么所述接触部 851a就可能会被污染从而无法在所述接触部851a与配对端子(未示出)之间形成可靠的 接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通过使用简单、可靠的端子来解决上述传统端子和连接器所 遇到的问题,该端子适于在连接器中使用并且构造为能通过多个形成在端子主体中的非平 行凹槽或通道来减少发生助焊剂爬越的可能性。所述主体具有从其延伸的焊脚,所述焊脚 被焊接到接触衬垫上,还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受到保护而免于被穿过所述非平行通道 的助焊剂污染。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所述主体的强度不会因为所述通道而明显降低。本 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其中结合上述可靠端子的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其适于在连接器中使用,其包括将被 焊接的焊脚;至少一个接触臂,其构造为能接触配对端子;以及主体,其设置在所述焊脚和 所述接触臂之间,其中,所述主体具有相对的侧表面,每个侧表面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多个非 平行通道。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端子,其中,每个通道沿着横向于焊脚和接触臂之 间路径的方向延伸。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端子,其中,至少形成一个通道,从而 能从所述端子的一侧边缘延伸到另一侧边缘。如果需要,所述端子可以在两个通道之间形 成加厚部。在另一方面,所述端子根据本发明,多个通道成形为在端子主体中彼此不平行,而焊脚和接触臂从所述 端子主体开始延伸。通过适当地定位所述通道,能够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防爬越端子, 其中所述端子的接触部不会被助焊剂污染,并且其移动部分不会被助焊剂粘结到端子容纳 腔,也不会降低主体的强度,从而增强了可靠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该端子被构造为能在连接器中使用,该 端子包括焊脚,该焊脚构造为能被焊接到电路组件的接触衬垫上;以及至少一个弯曲的 接触臂。所述接触臂构造为能与相配的电组件的配对端子接合。主体设置在焊脚和接触臂 之间并将两者连接起来,所述主体具有一对侧部边缘并相对地朝向侧表面。每个侧表面在 其中具有非平行通道对,所述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成对的侧部边缘之间延伸。如果需要,所述端子可以包括弯曲接触臂对,并且每个通道沿着横向于从焊脚到 接触部中一个的路径的方向延伸。如果需要,所述焊脚可以被构造成能被表面安装焊接到 电路组件的接触衬垫上。如果需要,两个通道都可以在成对的侧部边缘之间延伸。如果需 要,所述端子可以由金属片冲压而成,并形成为平面状。如果需要,至少一个通道可以是线 形。如果需要,底部的侧部边缘彼此可以大致垂直。如果需要,所述端子可以包括非平行线 性相交通道对。如果需要,成对的非平行线性相交通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延伸到所述侧部 边缘中的一个。如果需要,非平行线性相交通道对可以被构造为能与线性通道相交。如果 需要,所述通道可以被构造为K形。如果需要,可以在外壳中提供多个所述端子,所述外壳 具有插入开口和多个隔开的端子容纳腔,其中相配的电组件可以插入所述插入开口中,多 个所述端子可以插入到所述端子容纳腔中。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本发明可以被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的组件并不一定是按照 比例绘制,其主要是为了能够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大体上从其配对侧方向观察;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透视图,但是从其后侧方向观察;图3是图1所示连接器连同配对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与图3的视图相似的分解透视图,但其是根据图2的透视方向图5A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俯视5B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主视5C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仰视5D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侧视6A是图1所示连接器中包含的一个端子沿着第一视角的透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端子沿着不同视角的透视图;图7是图6A所示端子的侧视图;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端子和壳体大体上沿图5B中的线Z-Z的放大剖视 图,其中所述端子定位在端子容纳腔中;图9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一个端子沿着第一视角的透视图;图9B是图9A中所示端子沿着不同视角的透视图;图10是图9A所示端子的侧视图;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的透视图;图12是图11所示连接器沿着不同视角的透视图;图13A是图11所示连接器中包含的一个端子沿着第一视角的透视图;图13B是图13A所示端子沿着不同视角的透视图;图14是图13A所示端子的侧视图;以及图15是根据现有技术的端子和容纳该端子的主体组件片段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多个 附图中所对应的元件。参考图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板连接器1安装在电路组件或电路板91 的表面上。作为典型的板连接器,板连接器1被构造为能与对应的电缆连接器101配合。如 图3-4中清楚所示,电缆连接器101容纳多个终端电缆191。举例来说,板91可以是在例如电脑等电子设备或家用端子产品等电器中使用的 印刷电路板,也可以是任何其它已知形式的板。多个接触衬垫(未示出)以预定的节距 (pitch)和间距并排设置,并被暴露在板91的表面上。每个接触衬垫与板91的导电线迹线 (未示出)连接。电缆191即可以是任何形式的电路组件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电缆,例如,可以是 刚性电路板、FPC(柔性印刷电路)或通常被当作FFC(柔性扁平电缆)的扁平柔性电路、带 状电缆或单个电缆。如图所示,电缆191包括多根电缆,每根电缆包括具有基本圆形横截面 的导线192,并且包括设置在其中心的中心导线(未示出)以及覆盖所述中心导线周缘的绝
缘外敷层。出于本发明的目的,方向的表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被用来说明板连接器1、电缆连接器101和其它组件的各部件的结构和运动。当 板连接器1、电缆连接器101和其它组件的各部件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方向的表示 是适当的。如果板连接器1、电缆连接器101或其它组件的方位发生变化,那么这些方向的 表示也会根据所述方位的变化而变化。优选地,板连接器1是插座连接器,其包括由绝缘材料整体成形的外壳11。外壳11 被构造为能容纳多个金属端子61,并包括尺寸适于容纳电缆连接器101的插座开口或插入 开口 13。顶壁18、底壁14和侧壁15垂直地和水平地限定出插入开口 13。插入开口 13延 伸通过外壳11的前表面19a。电缆连接器101的装配突出部112插入到所述插入开口 13 中。平坦的隔板12定位在插入开口 13的内部并在横向方向上延伸。隔板12和底壁14间 的空间被称作插入空间13a ;隔板12和顶壁18间的空间是上部空间13b ;隔板12与侧板 15间的空间是侧部空间13c。电缆连接器101的锁定部115插入锁定插入空间13d中,该 锁定插入空间13d与上部空间13b连通。顶壁18包括锁定肩18a,锁定部115的接合凸出 部115a与该锁定肩18a接合。多个槽型端子容纳腔16从外壳11的后表面19b延伸到外壳11的前表面19a,并 容纳和保持端子61。端子容纳腔16以预定的节距(例如1. 2mm)在外壳11的宽度方向上 并排设置。每个端子容纳腔16包括上端子容纳腔16a和下端子容纳腔16b,所述上端子容 纳腔16a形成在所述隔板12的下表面上,所述下端子容纳腔16b形成在所述隔板12的上 表面上。优选地,每个端子容纳腔16的宽度大于其各自端子61的厚度,从而所述端子61 可以被安装并且基本上不会产生边边(side-to-side)移动或运动。在此实施方式中,优选地,通过对金属片冲压(stamping)或压印(blanking out) 整体成型端子61,每个端子61基本上都是沟型或U型,并且其厚度大致等同于被冲压的金 属片。端子61包括主体部69 ;焊脚63,其作为焊接部从所述主体部69的下侧延伸到主体 部69的后侧;上臂部64,其作为第一接触臂部从所述主体部69的前上端开始延伸;下臂部 65,其作为第二接触臂部从所述主体部69的前下端开始延伸。主体部69中相对刚性的基 部62被构造为能将端子61固定在外壳11中。上臂部64的一部分被容纳在上端子容纳腔 16a中,其另一部分向下伸出超过隔板12的下表面并定位在插入空间13a中。下臂部65的 一部分被容纳在下端子容纳腔16b中,其另一部分从所述底壁14的上表面开始向上伸出并 定位在所述端子插入空间13a中。焊脚63的一部分被容纳在端子容纳腔16中,其另一部 分从外壳11的后表面19b的下端开始向后伸出。如图1-4所示,优选地,板连接器1是直角型连接器。如图5C所示,板连接器1横 向(laterally)安装在板91上,外壳11的下表面对着或朝向板91的表面。插入开口 13平 行于板91而延伸,并且外壳11的前表面19a和后表面19b基本垂直于板91。端子61的焊 脚63被焊接到板91的表面上的各个接触衬垫,其中焊脚63的下表面对着所述接触衬垫。 用作金属辅助托架的装配钉或焊接钉81与外壳11的两个侧面相连。每个焊接钉81都被 焊接到裸露在板91表面上的固定衬垫中,其中每个焊接钉81的下表面都对着所述固定衬 垫。由此,板连接器1被固定到板91上。在此实施方式中,焊脚63和焊接钉81被描述为回流焊接的方式,然而该焊接过程 也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焊接方式来完成。在该加工过程中,包含助焊剂的焊膏施加在所述 板91的表面上的接触衬垫表面和固定衬垫表面上。之后,板连接器1被放置在板91的表
7面上,从而焊脚63和焊接钉81的下表面分别对着接触衬垫和固定衬垫的表面。带有板连 接器1的板91被送入炉子中,在这里焊膏被加热并熔化,以焊接焊脚63和焊接钉81。电缆连接器101包括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整体成型的外壳或主体部111。 配对突出部112从外壳111的前表面119a开始延伸。多个孔型端子容纳腔113从后表面 119b延伸穿过外壳111直到前表面119a,并且其容纳和保持住配对端子161,每个配对端子 161连接到电缆191组件中每根电线192的末端。端子161由例如金属片这样的导体材料整体成型。端子161包括接触部162,其 构造为能与端子61接合;芯线连接部163,其从接触部162的后端开始向后延伸并与每个 电线192的芯线末端连接;以及接合部164,其从接触部162的上表面开始向上伸出并紧固 在外壳111上。每个端子161从外壳111的后方插入到端子容纳腔113中,并且接合部164 与外壳111接合以将端子161紧固在外壳111中。配对突出部112包括连接突出部118,其构造为能保持住端子161的接触部162 ; 以及突出覆盖部114,其构造为能覆盖连接突出部118的上部和侧部。当电缆连接器101与 板连接器1配对时,连接突出部118与配对的接触部分162 —起插入到端子插入空间13a 中,并且突出覆盖部114插入到上部空间13b和侧部空间13c中。接触部162与伸入端子 插入空间13a中的端子61的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接合。这就使得端子61能与端子161 电连接。成对的锁定臂115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并整体成型在突出覆盖部114的上表面 上。锁定臂115是悬臂形组件,其前端与突出覆盖部114的上表面前端连接,而其后端是自 由的。锁定臂115在其上表面包括整体成型并向上伸出的接合突出部115a。当电缆连接 器101与板连接器1配对时,锁定臂115插入到锁定插入空间13d中,接合突出部115a接 合顶壁18的锁定肩18a,并且电缆连接器101被锁定在板连接器1中。在此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包括板连接器1的顶壁18和电缆连接器101的锁定臂 115,该锁定机构是强制锁(positive lock)。在锁定操作中,不必对顶壁18或锁定臂115 进行操作。然而,在解锁操作中,操作人员必须拉下(d印ress)锁定臂115。耦合组件116 被整体地连接到锁定臂115的自由端以耦合锁定臂115,从而使得锁定臂115的操作与耦合 组件116的单一运动能同时发生。现在参照图6-8,端子61被从外壳11的后方(即图8中所示的右方)压配进它 们各自的端子容纳腔16中。上臂部64被容纳在上端子容纳腔16a中,下臂部65被容纳在 下端子容纳腔16b中。上接触部64a向下伸出并且在上臂部64的自由端处成型,其靠近上 臂部64的末端。下接触部65a向上伸出并在下臂部65的自由端处成型,其靠近下臂部65 的末端。如图8中清楚所示,上接触部64a向下伸到隔板12下表面的下方,并定位在端子 插入空间13a中。下接触部65a的上端向上伸到底壁14上表面的上方,并定位在端子插入 空间13a中。当电缆连接器101与板连接器1配对时,插入到端子插入空间13a中的配对 接触部162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上臂部64的上接触部64a和下臂部65的下接触部65a之 间。配对接触部162的上表面接触上接触部64a,而接触部162的下表面接触下接触部65a。 通过这种结构,配对接触部162和端子61形成接触并且通过冗余的(redundant)接触点来 形成彼此间的电连接。也就是说,在端子161和端子61之间设有多点连接(multi-point connection),由此稳定并改良了端子161和端子61之间的接触。
焊脚63具有细长形状,其向后伸出并超过外壳11后表面19b的下端。下表面63a 构造为对着板91的表面上的接触衬垫,并且长于后表面63b的高度。下表面63a定位在外 壳11下表面的下方。这使得焊脚63能通过焊接与板91的表面上的接触衬垫紧固连接。余留突出部67是保留在来自承载组件(未示出)的端子61上的耦合部的余留部 分,该承载组件被构造为能在各个端子61的制造过程中保持住多个端子61。所以,余留突 出部67是在端子61的制造过程中形成的伴生物,其并非必要。如果希望的话,余留突出部 67可以被移除或被减小尺寸。如图8所示,外壳11包括端子支撑部17,其在容纳腔内被设置在隔板12和底壁 14之间。端子支撑部17在前后方向上(即图8中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隔板12或底壁 14的尺寸的一半,并且其被设置在靠近后表面19b的端子容纳腔16中。当端子61被压配入它们的端子容纳腔16中时,从接近于连接部的端子61的基部 62的上端62c向上伸到下臂部65的接合突出部66被接合到或割入(skive)端子支撑部 17的下表面,并且该接合突出部66受该下表面的限制。底部62的上端62c和下端62b分 别被压抵端子支撑部17的下表面和底壁14的上表面。换而言之,底部62在垂直方向上设 置在端子支撑部17和底壁14之间,从而其被紧固地保持在端子容纳腔16中。当端子61被压配在端子容纳腔16中,底部62的前端62a邻接端子支撑部17的 后端表面17b,以在前后方向或插入方向上定位端子61。端子支撑部17的前端表面17a邻 近连接突出部118或配对接触部162的末端,从而提供停止表面以限定出一深度,其中连接 突出部118和配对接触部162可以被插入到端子插入空间13a中至该深度处。如图8所示,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受到限制,从而在一范围中 它们是能垂直移动的,在该范围中,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既不抵靠隔板12的下表面,也不 抵靠底壁14的上表面。每个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分别起到悬臂状弹簧组件的作用,其后 端受到底部62的限制。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的末端都形成为自由端,由此使得上接触部 64a和下接触部65a能够通过作为弹簧组件的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而弹性垂直移动。因 此,上接触部64a和下接触部65a被压抵配对接触部16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保持它们之 间的良好接触。上臂部64、下臂部65与底部62整体成型,从而所述元件间的界线没有很明确地限 定。近似地,图7中的线A能够基本上被看作是下臂部65和底部62间的界线,线B能够基 本上被看作是上臂部64和底部62间的界线。换而言之,线A左侧的部分是用作下弹簧组 件的下臂部65,而线B上方的部分是用作上弹簧组件的上臂部64。附图标记68表示底部 62的上后端,其是底部62和上臂部64间的界线。特别地,当端子61的焊脚63被焊接到板91的表面上的接触衬垫时,助焊剂爬越 产生,其中包含在焊膏中的助焊剂被熔化并沿着端子61的表面上升。由于助焊剂具有绝缘 的性质,如果其粘附在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的表面中,那么与配对接触部162的电连续性 将会被降低或中断。所以,助焊剂在其上上升的端子61的表面主要是侧表面。如果助焊剂 粘附到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的侧表面以及上端子容纳腔16a和下端子容纳腔16b的侧表 面上,那么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可能会被隔板12和底壁14所限制,并且臂部的垂直移动 可能会被减少。通过在底部62的侧表面中包含第一凹槽或通道71a、第二凹槽或通道71b以
9及第三凹槽或通道71c,助焊剂爬越被防止或最小化。助焊剂爬越主要通过毛细管作用 (capillary action)产生。该毛细管作用在端子61的侧表面和端子容纳腔16的侧表面之 间的狭小间隙中产生。由于有凹槽(即第一凹槽71a、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槽71c),所述 端子的侧表面(即第一凹槽71a、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槽71c)和所述端子容纳腔16的 侧表面间的间隙被放大,以抑制可归结于毛细管作用的助焊剂爬越。即使当熔化的助焊剂 在焊接过程中从焊脚63的侧表面处开始上升,该毛细管作用也不太可能出现在第一凹槽 71a,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槽71c的每一个中,从而抑制了助焊剂的进一步运动。S卩,第一 凹槽71a,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槽71c阻止或防止了由毛细管作用导致的助焊剂的移动。 如图6A和6B所示,第一凹槽71a,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槽71c同等地形成在底部62的两 个侧面中。第一凹槽71a,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槽71c可以被单独地或共同地描述为凹槽 71。为了将由毛细管作用引起的助焊剂移动降到最低,需要扩大端子61的侧表面和 端子容纳腔16的侧表面间的空隙。一个可选择的方式是在端子容纳腔16的侧表面中形成 凹口部来替代凹槽71。然而,对于现今元件的尺寸,这不是一个可选择的方式。外壳11由 例如合成树脂这样的材料形成,其强度低于由金属片形成的端子61。在外壳11中形成类似 于凹槽71的凹口会显著降低在相邻端子容纳腔16之间的部分的强度。特别地,当端子容 纳腔16之间的节距或空间较小时,相邻端子容纳腔16之间的部分会比较薄。在其中形成 凹口会将已经很薄的部分变得更薄,并显著降低了强度。此外,所述凹口会进一步使得用于 模制外壳11的模具结构复杂化,由此增加了外壳11的制作成本。由于这些原因,优先选择 在端子61中形成凹槽71。在冲压端子的过程中,通过挤压成形或冲压的方式将底部62的侧表面做成凹形, 从而如所希望的一样形成凹槽71。凹槽71旨在防止或减少从焊脚63流经底部62并达到 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的助焊剂的量。因此,所述凹槽71在与从焊脚63到上臂部64和下 臂部65的流径相交的方向上延伸,横过底部62的侧表面的整个宽度。即,在底部62的侧 表面中形成凹槽71,以连接底部62的下端62b和后端62d。凹槽71的宽度和深度根据因 数(例如底部62的强度)的要求来确定。在底部62的每个侧面上,每个凹槽71 (即,第一凹槽71a、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 槽71c)彼此非平行地形成。在一个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凹槽71a、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槽 71c分别是线性凹槽,沿着彼此之间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延伸。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槽71c 各具有一端被连接到第一凹槽71a,并且与第一凹槽成不同夹角。这整体上形成了大致呈K 形的凹槽71。通过形成彼此不平行的多个凹槽71,底部62的强度没有明显下降。由于厚度方向 中的尺寸在凹槽71处被减少,形成凹槽71会些许降低底部62的强度。如果多个凹槽彼此 平行地形成,底部62的强度就会显著降低。如果施加一个将底部62沿着垂直于多个平行 凹槽的方向而弯曲的力,该底部可以被很容易地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凹槽71a,71b 和71c沿着彼此成一定角度的方向延伸,而不是沿着相互平行的方向延伸。因此,如果在底 部62上施加一个将底部62向垂直于多个凹槽71的方向弯曲的力,底部62不太可能会被 弯曲。因此底部62的强度以及进一步地端子61的强度能够被充分地保持住。三角形的加厚部73形成在第一凹槽71a和第二凹槽71b之间,以及第一凹槽71a和第三凹槽71c之间。加厚部73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71a、第二凹槽71b或 第三凹槽71c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尽管其大致等同于端子61的余留区域(即厚度方向中 没有形成凹槽71的部分)的尺寸。加厚部73存在于相邻的凹槽71之间。当考虑到在端 子61的侧表面和端子容纳腔16的侧表面之间的间隙关于从焊脚63到上臂部64和下臂部 65的流径方向的变化时,较窄的部分和较宽的部分交替出现,其显示出与迷宫式密封机构 (labyrinth seal mechanism)相似的作用。由此,从焊脚63到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的助 焊剂流动通过迷宫效应(labyrinth effect)被有效地避开或防止。人们希望,凹槽只形成在底部62的侧表面中,而不形成在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 上。在图7中,凹槽71根据要求不形成在线A的左侧以及线B的上方。凹槽71具有在其 中容纳助焊剂并将助焊剂圈闭的功能,以此防止并最小化助焊剂爬越。如果凹槽71定位在 上臂部64或下臂部65上,被圈闭在凹槽71中的助焊剂凝固物可以限制上臂部64或下臂 部65与隔板12和底壁14相抵,由此防止了上臂部64或下臂部65无阻挡地垂直移动。底 部62的强度由于凹槽71而有些许降低,但是上臂部64或下臂部65上凹槽71的存在潜在 地降低了上臂部64或下臂部65作为弹性组件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多个凹槽71或成对的通道彼此非平行地形成在端子61的焊脚63 与上臂部64、下臂部65之间的底部62的侧表面中。这样的结构有效地降低了从焊脚63到 上臂部64和下臂部65的助焊剂爬越,同时也充分保持了具有简单结构的端子61的强度。凹槽71通常形成有成对的阻挡件,它们沿着横穿从焊脚63到上臂部64和下臂部 65之间的路径的方向分别延伸。凹槽71横穿一路径,沿着该路径,助焊剂从焊脚63流到上 臂部64和下臂部65,从而降低了助焊剂爬越的可能性。至少形成一个凹槽71,以连接底部 62的一端(即下端62b)和另一端(即后端62d)。除了如上所述能防止助焊剂爬越外,特别地,也能防止焊锡爬越。熔化的助焊剂相 比于熔化的焊锡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因此相比于熔化的焊锡,其沿着端子61的表面上升得 更快。因此,如果提供了足够的结构以防止助焊剂爬越,那么这样的结构也应该能防止焊锡 爬越。参考图9-10,其揭示了另一个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限定了凹槽71组件的 第四凹槽71d和第五凹槽71e形成在底部62的每个侧表面中。第四凹槽71d是线性延伸 凹槽,其形成为线性连接底部62的下端62b和后端62d,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凹 槽71a。第五凹槽71e是具有多变形线段形状的凹槽,该多边形线段通过连接两个直线节 段来形成。第五凹槽71e形成为连接紧靠焊脚63的底部62的下端62b和后端62d。任何 与第五凹槽71e的两个线节段对应的部分相对于第四凹槽71d倾斜。换而言之,第五凹槽 71e形成为不平行于在其任何节段中的第四凹槽71d。加厚部73形成在第四凹槽71d和第 五凹槽71e之间。通过这一结构,第四凹槽71d和第五凹槽71e彼此非平行地形成,由此具 有了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71a、第二凹槽71b和第三凹槽71c —样的优点。虽然在此实施方式中的两个凹槽71中的一个是线性延伸凹槽而另一个是多边形 线段凹槽,然而两个凹槽也可以都是线性延伸凹槽或都是多边形线段凹槽,只要这些凹槽 彼此基本不平行即可。两个凹槽71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具有曲线形状。虽然在此实施方 式中,凹槽71的数量是两个,但凹槽7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或更多。图11-1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在此实施方式中,板连接器1的结构被设置为所谓的直型连接器或垂直连接器。在此方式中,板连接器1安装为插入开口 13面朝 上方;外壳11的前表面19a面朝上方并且与板91的表面平行;以及外壳11的后表面19b 面朝下方并且与板91的表面相对。图13-14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端子61。该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于, 焊脚63形成为从底部62的下后端开始向下延伸。当端子61被安装在外壳11上时,焊脚 63从外壳11的后表面19b的侧部开始伸出并暴露在外。焊脚63基本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实 施方式中的成直角。然而,外壳11和端子容纳腔16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也是 成直角。后表面63b定位在从外壳11的后表面19b向后。在此实施方式中,板连接器1安装在板91上,外壳11的后表面19b面朝下方。因 此,焊脚63的后表面63b被焊接到板91的表面上的接触衬垫上,并且与其相对。除了焊脚63,端子6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61相同,因此它们的特征在 此不再赘述。另外,板连接器1的其余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所以也不再赘述。上述描述是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该描述并不是全面的,也不是想要将本发明 限定在所述的具体形式中。根据上述的教示,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然而,所讨论的实施方 式被选出和描述是为了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进行最佳的阐述,以由此使本领域技 术人员能够以各种实施方式和适用于特定使用目的的修改方案来实施本发明。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包括焊脚,其构造为能被焊接到电路组件的接触衬垫上;至少一个弯曲的接触臂,每个接触臂构造为能与相配的电元件的配对端子接合;以及主体,其设置在所述焊脚和所述接触臂之间,并连接所述焊脚和所述接触臂,所述主体具有侧部边缘对并相对地朝向侧部表面;其中,每个侧部表面在其中具有成对的非平行通道,所述非平行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侧部边缘对之间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成对的所述弯曲接触臂,其中每 个通道沿着横向于从焊脚到所述接触臂中一个的路径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焊脚被构造成能以表面安装的方 式焊接到电路组件的接触衬垫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都在所述侧部边缘对之间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由金属片冲压而成,并且是平 面状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通道是线性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边缘基本上相互垂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非平行的交叉线性通道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平行的交叉线性通道对中的每 个延伸到所述侧部边缘中的一个。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平行的交叉线性通道对与所述 线性通道交叉。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构造为K形。
12.—种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其具有插入开口和多个隔开的端子容纳腔,其中相配的电元件能够插入到所述 插入开口中;以及多个平面状金属导电端子,其由金属片冲压而成,每个导电端子定位在所述端子容纳 腔的一个中,并且构造为能与所述相配的电元件的配对端子电接合,每个端子包括焊脚,其构造为能被焊接到电路组件的接触衬垫上;至少一个弯曲的接触臂,每个接触臂构造为能与相配的电元件的配对端子接合;以及主体,其设置在所述焊脚和所述接触臂之间,并连接所述焊脚和所述接触臂,所述主体 具有侧部边缘对并相对地朝向侧部表面;其中,每个侧部表面在其中具有成对的非平行通道,所述非平行通道中的每一个延伸 至所述成对侧部边缘中的至少一个。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还包括成对的所述弯曲接 触臂,其中每个通道沿着横向于从焊脚到所述接触臂中一个的路径的方向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端子的焊脚被构造成能以 表面安装的方式焊接到所述电路组件的所述接触衬垫上。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的所述通道中的至少一个是线性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的所述侧部边缘基本上相互垂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子还包括非平行的交叉线性 通道对。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平行的交叉线性通道对中的 每个延伸到所述侧部边缘中的一个。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平行的交叉线性通道对与所 述线性通道交叉。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端子的所述通道构造为K形。
全文摘要
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焊脚以及至少一个可弯曲的接触臂,该焊脚构造为能被焊接到电路组件的接触衬垫上。每个可弯曲的臂构造为能与相配的电元件的配对端子接合。主体部设置在所述焊脚和所述接触臂之间,并将它们相连,所述主体具有侧部边缘对并相对地朝向侧部表面。每个侧部表面在其中具有成对的非平行通道,所述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侧部边缘对之间延伸。
文档编号H01R4/02GK101946367SQ200880127369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0日
发明者浅川和重, 西纪宽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