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3697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FP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或FFC (Flexible Flat Cable)等扁平形柔软电缆连接的连接器。本说明书中把扁平形柔软电缆 统称为FPC,本发明尤其涉及插拔FPC时几乎不需要力量的所谓ZIF (Zero Insertion Force)型FPC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近些年来的电子设备和便携型信息设备中安装的电子部件模块或 印刷基板之间的连接中应用了作为扁平形柔软电缆的FPC。作为电子设 备的例子可举出DVC (Digital Video Camera)和DSC (Digital Still Camera),作为便携型信息设备的例子可举出移动电话和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
安装在印刷基板表面上的FPC用连接器、即所谓的表面安装型FPC 用连接器例如具有形成有可插入FPC的开口的壳体,以及按照既定间 距横向排列固定安装在该壳体上的多个接头。该FPC用连接器为了使 FPC与这些接头接触,具有关闭接头接点的反锁(backlock)型盖。
为了提升安装在印刷基板表面上的FPC用连接器的安装密度,要求 降低安装高度(低背化),从而推进了排列在该连接器上的接头的多销化、 窄间距化。而今己经提出了涉及可实现这种低背化的FPC用连接器的发 明(例如参见日本特开2005-108464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05-108464号公报中提出的FPC用连接器具有绝缘 性壳体,其在前方具有可插入FPC的开口,在后方具有上表面开放的阶 梯;反锁型盖,其对阶梯迸行开闭;以及多个分叉接头,它们排列在壳 体内部。而且多个分叉接头可与FPC确立电连接。
该分叉接头具有基部、接头部和卡合臂。基部保持于壳体上,具有设有连接部的带板状结构。接头部通过上臂和下臂构成,下臂通过连接 部与基部连接,以可自由开闭的方式配置在开口内。卡合臂设置成在该
接头部的上臂的相反侧突出,具有形成有大致u字形状的槽的分叉结构。
另外,盖具有旋转轴、把持部和第1板凸轮。旋转轴的两个端部以 可自由转动的方式保持在壳体的两翼。把持部大致为方形的板状,与该 旋转轴构成为一体。第1板凸轮配置在旋转轴的周围,与卡合臂联动地 构成凸轮装置。进而,第1板凸轮包含轮廓形成得较厚、按压卡合臂的 一方的部分和轮廓形成得较薄、与卡合臂的一方相对的部分。
而且,在打开盖时,轮廓形成得较厚的部分按压卡合臂的一方,从 而上臂联动地向上方产生位移,可成为打开了接头部的状态。另一方面, 在关闭盖时,轮廓形成得较薄的部分与卡合臂的一方相对,从而上臂联 动地恢复,可恢复到关闭了接头部的状态。
日本特开2005-108464号公报中的FPC用连接器,提供了一种能够 提高接头的耐用性并且可靠地维持反锁式盖的开闭状态的FPC用ZIF连 接器。
日本特开2005-108464号公报的FPC用连接器中,设置在反锁式(也 称作后翻型)盖上的转动轴的两翼通过一对加强筋支撑。而且,通过把 一对加强筋焊锡接合到印刷基板上,从而加强了连接器的悍锡接合强度。
在此,如果可以在不使用一对加强筋的情况下构成后翻型FPC用连 接器,则可以削减部件数量,为降低成本做出贡献,因而属于优选方案。 另外,如果可以在不使用一对加强筋的情况下构成后翻型FPC用连接器, 则可以縮小壳体的横向宽度,因此,能够縮小印刷基板上的占有面积, 确保安装其他电子部件的空间。可实现所谓的电子部件在印刷基板上的 高密度安装。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对于FPC用连接器在低背化的要求上逐渐严格 起来。例如,如果FPC用连接器在印刷基板上的安装高度小于等于 "1.2mm"左右,则会产生后翻型盖从连接器主体上脱落(分离)的可能。 在这种状况下,更需要在不使用一对加强筋的情况下,可防止后翻型盖 从连接器主体上脱落并实现低背化的FPC用连接器。解决以上问题点可以说是本发明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翻型盖
不容易脱落的FPC用连接器,该连接器不需要通过两翼以可转动的方式 支撑后翻型盖的转动中心轴的一对加强筋。
为了满足上述目的,发明人对交替地并列配置在壳体上的第1和第 2接头的形状进行了研究设计,从而发现后翻型盖不容易脱落的方法,基 于此发明了如下的新型FPC用连接器。
(1) 一种连接器,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该壳体在一个端部上 形成插入FPC的开口,在另一个端部上形成阶梯;以及矩形板状的后翻 盖,该后翻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该壳体的阶梯,其中,上述壳体在内 部具有交替地并列配置的第1接头和第2接头,上述第1接头具有第1 固定臂,其固定于上述壳体;第1弹性臂,其与该第1固定臂相对;第1 连接脚,其把上述第1固定臂和上述第1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 第1卡合臂,其在与上述第1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向上述阶梯突 出;以及第1相对臂,其在与上述第1固定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与上 述第l卡合臂相对,上述第2接头具有第2固定臂,其固定于上述壳 体;第2弹性臂,其与该第2固定臂相对;第2连接脚,其把上述第2 固定臂和上述第2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2卡合臂,其在与上 述第2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以及第2相对臂,其在与上述第2固 定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与上述第2卡合臂相对,上述第1相对臂具有 朝上述第1卡合臂的前端部隆起的突起部,上述第2卡合臂在前端侧具 有朝向上述壳体的阶梯的底面的钩部,上述后翻盖具有第1凸轮部, 其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上述第1卡合臂和上述第1相对臂之间;以及 第2凸轮部,其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上述第2卡合臂和上述阶梯的底 面之间,上述第1凸轮部设置有第1凸轮面,在关闭上述后翻盖时,上 述第1凸轮面按压上述第1卡合臂,使上述第1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 上述第1固定臂闭合,在打开上述后翻盖时,上述第1卡合臂追随上述第1凸轮面,使上述第1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上述第1固定臂断开,
上述第2凸轮部设置有第2凸轮面,在关闭上述后翻盖时,上述第2凸 轮面按压上述第2卡合臂,使上述第2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上述第2 固定臂闭合,在打开上述后翻盖时,上述第2卡合臂追随上述第2凸轮 面,使上述第2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上述第2固定臂断开,上述突起 部阻止上述第1凸轮部使其难以离开,上述钩部阻止上述第2凸轮部使 其难以离开。
发明(1)的连接器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和矩形板状的后翻盖。壳 体在一个端部上形成有插入FPC的开口,在另一个端部上形成有阶梯。 后翻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壳体的阶梯。而且,壳体在内部具有交替地 并列配置的第1接头和第2接头。
第1接头具有第1固定臂、第1弹性臂、第1连接脚、第1卡合臂 和第1相对臂。第1固定臂固定于壳体上。第1弹性臂与第1固定臂相 对。第1连接脚把第1固定臂和第1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1 卡合臂在与第1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向阶梯突出。第1相对臂在
与第1固定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与第1卡合臂相对。
第2接头具有第2固定臂、第2弹性臂、第2连接脚、第2卡合臂 和第2相对臂。第2固定臂固定于壳体上。第2弹性臂与第2固定臂相 对。第2连接脚把第2固定臂和第2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2 卡合臂在与第2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2相对臂在与第2固定臂 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与第2卡合臂相对。
第1相对臂具有朝第1卡合臂的前端部隆起的突起部。另外,第2 卡合臂在前端侧具有朝向壳体的阶梯的底面的钩部。后翻盖具有第1凸 轮部和第2凸轮部。第1凸轮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第1卡合臂和第1 相对臂之间。第2凸轮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第2卡合臂和阶梯的底 面之间。
第1凸轮部设置有第1凸轮面。在关闭后翻盖时,第1凸轮面按压 第1卡合臂,使第1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第1固定臂闭合。另一方面, 在打开后翻盖时,第1卡合臂追随第1凸轮面,相对于第1固定臂断开第l弹性臂的前端部。
第2凸轮部设置有第2凸轮面。在关闭后翻盖时,第2凸轮面按压 第2卡合臂,使第2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第2固定臂闭合。另一方面, 在打开后翻盖时,第2卡合臂追随第2凸轮面,相对于第2固定臂断开 第2弹性臂的前端部。
而且,突起部阻止第1凸轮部使其难以离开,钩部阻止第2凸轮部 使其难以离开。
一般地,FPC在通过绝缘性的聚酯或聚酰亚胺形成的底膜上粘接有 作为导体图案的铜箔。导体图案被绝缘覆盖膜覆盖,FPC的端部例如为 了与连接器具备的接头进行导电接触而露出导体图案。在本发明的连接 器中,优选在底膜的单面上应用具有导体图案的单面FPC,但不限于此。 单面FPC的端部从底膜的单面露出导体图案。
壳体可以具有绝缘性,绝缘性的壳体可以是通过非导电性材料构成 的壳体,例如对合成树脂进行成型,可获得期望形状的绝缘性的壳体。
壳体可以在一个端部上具有用于插入FPC的长方形的开口。 FPC从 该开口插入到薄长方体形状的闭合凹部中。FPC也可以从凹部的开口侧 插向停止壁。形成该凹部的一对相对内壁限制FPC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可进行多个第1和第2接头与FPC的对位。插入到壳体凹部中的FPC与 停止壁抵接而停止,从而可以规定FPC的插入深度。可以在停止壁上配 置多个第1和第2连接脚,形成梳齿状的极间壁。
在壳体的凹部中,既可以是第1固定臂和第1弹性臂相对配置,也 可以是第2固定臂和第2弹性臂相对配置。如后所述,在打开后翻盖的 状态下,既可以断开第1固定臂和第1弹性臂,也可以断开第2固定臂 和第2弹性臂。如此,本发明的连接器在相对于开口插拔FPC时几乎不 需要力量,构成了ZIF连接器。
后翻盖可以具有绝缘性。绝缘性的后翻盖可以是由非导电性材料构 成的后翻盖,例如可以包含使用合成树脂成型为期望形状的绝缘性的后 翻盖。
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后翻盖,包含以可插入FPC的方式打开覆盖阶梯的后翻盖的情况。进而,还可以包含以多个第1和第2接头与FPC导 电接触的方式关闭后翻盖来覆盖阶梯的情况。当盖壳体关闭时,为了维 持关闭姿态,还可以在该连接器上设置锁定机构。
在壳体中,也可以从另一个端部的阶梯起朝一个端部的开口形成多 个梳齿状的纵向较长的第1矩形槽(缝),在该第1矩形槽上配置第1接 头。另外,也可以从一个端部的开口起朝另一个端部的阶梯形成多个梳 齿状的纵向较长的第2矩形槽(缝),从另一个端部的阶梯起朝一个端部 的开口形成的纵向较长的第3矩形槽(缝)与第2矩形槽连通,在该第2 矩形槽上配置第2接头。而且,第1接头和第2接头是交替地并列配置 的。
例如,为了易于在这些纵向较长的第1和第2矩形槽中插入第1和 第2接头,可以在插入侧形成略微倾斜的倒角。与倒角部分相连的矩形 槽的宽度略宽于第1和第2接头的板厚,除了第1和第2固定臂以外的 部位可以通过可倾斜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壳体上。在第1和第2接头的插 入端部上形成倒钩(刺),该倒钩可以嵌合压入到第1和第2矩形槽的末 端0
第1和第2接头可以具有导通。具有导通的接头可以是通过导电性 材料构成的接头,例如可以包含将铜合金板精密冲压加工成期望形状的 接头。第1和第2接头不限于举例表示的铜合金。
第1和第2固定臂与第1和第2弹性臂可以是通过2根臂在相向的 方向施加接触力的音叉形、即所谓的音叉形接头。音叉形接头也被称作 分叉接头。可以在第1和第2固定臂与第1和第2弹性臂上设置彼此相 向的突起。在这些突起上夹有FPC而作用有臂的弹性力,可以在突起和 FPC间施加接触力。而且,可以把任意一个突起作为与FPC连接的接点。
第1卡合臂可以在与第1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呈悬臂梁状向阶梯突 出。后翻盖的第1凸轮部可以是角部由圆弧形成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的第1 板凸轮。在该第1板凸轮上设有第1凸轮面(轮廓),在关闭后翻盖时, 该第1凸轮面按压第1卡合臂,在打开后翻盖时,第1卡合臂追随该第1 凸轮面。这里,第1卡合臂和后翻盖的第1凸轮部是指作为从动节的第1卡 合臂追随作为凸轮的第1板凸轮的轮廓而摇动的所谓摇臂凸轮装置(平 面凸轮)。
第2卡合臂可以在与第2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呈悬臂梁状向阶梯突 出。后翻盖的第2凸轮部可以是角部由圆弧形成的大致直角三角形的第2 板凸轮。在该第2板凸轮上设有第2凸轮面(轮廓),在关闭后翻盖时, 该第2凸轮面按压第2卡合臂,在打开后翻盖时,第2卡合臂追随该第2 凸轮面。
这里,第2卡合臂和后翻盖的第2凸轮部是指作为从动节的第2卡 合臂追随作为凸轮的第2板凸轮的轮廓而摇动的所谓摇臂凸轮装置(平 面凸轮)。
后翻盖的第1和第2凸轮可以具有假想的旋转中心。在打开后翻盖 时,第1和第2凸轮面追随第1和第2卡合臂的弹性恢复,使第1和第2 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第1和第2固定臂断开。由此,可以进行FPC的 无负荷插入。
在关闭后翻盖时,第1和第2凸轮面按压第1和第2卡合臂,可以 使第1和第2弹性臂倾斜。也就是说,第1和第2连接脚发生弹性变形, 第1和第2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第1和第2固定臂闭合,因此,可夹 住FPC。
这里,第1和第2弹性臂可与第1和第2卡合臂一体倾斜,以第1 和第2连接脚作为支点,以第1和第2卡合臂作为力点,以第1和第2 弹性臂的前端部作为作用点。在打开后翻盖时,第1和第2连接脚发生 弹性恢复,第1和第2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第1和第2固定臂断开, 因此,可以无负荷地插入FPC。
发明(1)的连接器通过第1接头和第2接头来交替保持设置在后翻 盖上的假想的开闭轴,因此,假想的开闭轴不容易在轴向中央部上产生 弹性变形。即,能够提供一种虽然是多极的连接器但锁定盖不易脱落的 后翻型FPC用连接器。
在打开了后翻盖的状态下,在把后翻盖拉向离心方向时,第1和第2凸轮部与第1和第2卡合臂抵接,可阻止后翻盖的脱离。在按压后翻盖 时,第1和第2凸轮部与第1相对臂和阶梯的底面抵接,可阻止后翻盖 的脱离。
在从打开后翻盖的状态到关闭的过程中,突起部阻止第1凸轮部使 其难以离开,钩部阻止第2凸轮部使其难以离开,因此,仅允许后翻盖 进行旋转运动。在关闭了后翻盖的状态下,在把后翻盖拉向离心方向时, 突起部阻止第1凸轮部使其难以离开,钩部阻止第2凸轮部使其难以离 开,因此,可阻止后翻盖的脱离。
发明(1)的连接器具有通过第1接头的突起部和第2接头的钩部交 替保持后翻盖使其难以离开的假想的开闭轴,因此,可以提供一种不需 要以往那样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后翻盖的转动中心两翼的一对加强部件 的连接器。
(2) 根据(1)所述的连接器,上述第1固定臂具有与上述第1弹 性臂相对的第3弹性臂,上述第2固定臂具有与上述第2弹性臂相对的 第4弹性臂。
发明(2)的连接器既可以在第3弹性臂的前端部上设置接点,也可 以在第4弹性臂的前端部上设置接点,只要适当地设计第3弹性臂或第4 弹性臂,即可获得既定的接触压力。
发明(1)的连接器主要提供一种设置于第1和第2弹性臂的前端部 上的接点与FPC的导体图案接触的单面FPC用连接器,与此相对,发明 (2)的连接器可以提供一种设置于第3和第4弹性臂的前端部上的接点 与FPC的导体图案接触的单面FPC用连接器。并且,设置于第3和第4 弹性臂的前端部上的可动接点也可以是从第1和第2固定臂向第1和第2 弹性臂的前端部隆起的固定接点。
(3) 根据(1)或(2)所述的连接器,上述第1接头具有第1导线 部,该第1导线部从上述壳体的阶梯向上述FPC的插入方向延伸,其底 面与印刷基板焊锡接合,上述第2接头具有第2导线部,该第2导线部 从上述壳体的开口在上述FPC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其底面与上 述印刷基板焊锡接合。
12发明(3)的连接器的第l接头具有第l导线部。第2接头具有第2 导线部。第1导线部从壳体的阶梯在FPC的插入方向延伸,第l导线部 的底面与印刷基板焊锡接合。第2导线部从壳体的开口在FPC的插入方 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第2导线部的底面与印刷基板焊锡接合。
在发明(3)的连接器中,通过把多个第1和第2导线部焊锡接合在 印刷基板上,从而可实现在印刷基板的表面上安装有该连接器的印刷基 板用连接器。
在发明(3)的连接器中,第1导线部和第2导线部分散于相反的方 向上,因此,相比第1和第2导线部在1个方向上延伸的情况,可以扩 大与第1和第2导线部连接的图案间的间距。在图案间的间距为0.2mm 左右的窄间距的情况下尤其奏效。
(4) 一种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连接器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 其在一个端部上形成插入FPC的开口,在另一个端部上形成阶梯;矩形 板状的后翻盖,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该壳体的阶梯;以及交替地并列 配置在上述壳体内部的第1接头和第2接头,其中,上述第l接头具有 第1固定臂,其固定于上述壳体;第1弹性臂,其与该第1固定臂相对; 第1连接脚,其把上述第1固定臂和上述第1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 来;第1卡合臂,其在与上述第1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向上述阶 梯突出;以及第1相对臂,其在与上述第1固定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 与上述第1卡合臂相对,上述第2接头具有第2固定臂,其固定于上 述壳体;第2弹性臂,其与该第2固定臂相对;第2连接脚,其把上述 第2固定臂和上述第2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2卡合臂,其在 与上述第2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以及第2相对臂,其在与上述第2 固定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与上述第2卡合臂相对,上述第1相对臂具 有朝上述第1卡合臂的前端部隆起的突起部,上述第2卡合臂在前端侧 具有朝向上述壳体的阶梯的底面的钩部,上述后翻盖具有第1凸轮部, 其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上述第1卡合臂和上述第1相对臂之间;以及 第2凸轮部,其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上述第2卡合臂和上述阶梯的底 面之间,该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具有第1工序,把上述第1固定臂从上述阶梯向上述FPC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插入,把该第1接头完全组装 到上述壳体上;第2工序,把上述第2相对臂从上述壳体的开口向上述 FPC的插入方向插入,将该第2接头虚插入上述壳体,达到上述第2卡 合臂略突出于上述阶梯的程度;第3工序,维持上述后翻盖相对于上述 壳体打开的状态,并且在上述第1凸轮部超越上述突起部的同时使上述 第1卡合臂发生弹性变形,把上述第1凸轮部卡合在上述第1接头上; 以及第4工序,维持上述后翻盖相对于上述壳体打开的状态,并且进一 步把上述第2接头从上述壳体的开口向上述FPC插入方向插入,上述第 2卡合臂发生弹性变形而上述钩部超越上述第2凸轮部,从而把上述第2 凸轮部卡合在上述第2接头上。
在发明(4)的组装方法中,连接器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矩形板 状的后翻盖以及多个第1接头和第2接头。在壳体的一个端部上形成插 入FPC的开口,在另一个端部上形成阶梯。后翻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 壳体的阶梯。在壳体的内部交替地并列配置有第1接头和第2接头。
第1接头具有第1固定臂、第1弹性臂、第1连接脚、第1卡合臂 和第1相对臂。第1固定臂固定于壳体上。第1弹性臂与第1固定臂相 对。第1连接脚把第1固定臂和第1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1 卡合臂在与第1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向阶梯突出。第1相对臂在 与第1固定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与第1卡合臂相对。
第2接头具有第2固定臂、第2弹性臂、第2连接脚、第2卡合臂 和第2相对臂。第2固定臂固定于壳体上。第2弹性臂与第2固定臂相 对。第2连接脚把第2固定臂和第2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2 卡合臂在与第2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2相对臂在与第2固定臂 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与第2卡合臂相对。
第1相对臂具有朝第1卡合臂的前端部隆起的突起部。另外,第2 卡合臂在前端侧具有朝向壳体的阶梯的底面的钩部。后翻盖具有第1凸 轮部和第2凸轮部。第1凸轮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第1卡合臂和第2 相对臂之间。第2凸轮部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第2卡合臂和阶梯的底 面之间。
14发明(4)的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包含第1工序至第4工序。在第1工 序中,从阶梯将第1固定臂从FPC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插入,把第1 接头完全装入壳体。在第2工序中,从壳体的开口把第2相对臂从FPC 的插入方向插入,将第2接头虚插入壳体,达到第2卡合臂略突出于阶 梯的程度。
在第3工序中,维持后翻盖相对于壳体打开的状态,并且在第1凸 轮部超越突起部的同时使第1卡合臂发生弹性变形,把第1凸轮部卡合 在第1接头上。在第4工序中,维持后翻盖相对于壳体打开的状态,并 且进一步把第2接头从壳体的开口向FPC插入方向插入,第2卡合臂发 生弹性变形而钩部超越第2凸轮部,从而把第2凸轮部卡合在第2接头 上。
发明(4)的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能够容易地组装具有通过第1接头的 突起部和第2接头的钩部交替保持后翻盖使其难以离开的假想的开闭轴 的连接器。发明(4)的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例如可应用于自动组装机中。
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通过第1接头的突起部和第2接头的钩部交替 保持后翻盖使其难以离开的假想的开闭轴,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 以往那样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后翻盖的转动中心两翼的一对加强部件的 连接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FPC用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外观图, 是从开口侧观察后翻盖打开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是从阶梯侧观察 后翻盖打开状态的图。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将第1接头的侧面作 为剖面。
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将第2接头的侧面作 为剖面。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是从不同于图3的方向观察第l接头的侧面的图。
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是从不同于图4的方 向观察第2接头的侧面的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是从开口侧观察 后翻盖关闭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是从阶梯侧观察 后翻盖关闭状态的图。
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IO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1接头的侧面 作为剖面、后翻盖打开的状态图。
图1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2接头的侧面 作为剖面、后翻盖打开的状态图。
图1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1接头的侧面 作为剖面、后翻盖关闭的状态图。
图1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2接头的侧面 作为剖面、后翻盖关闭的状态图。
图1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1接头的侧面 作为剖面、插入有FPC且后翻盖关闭的状态图。
图1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2接头的侧面 作为剖面、插入有FPC且后翻盖关闭的状态图。
图1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完全插入第1接头 的第l工序的状态图。
图1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虚插入第2接头的 第2工序的状态图。
图1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把第1凸轮部卡合 到第1接头上的第3工序前的状态图。
图2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把第1凸轮部卡合 到第1接头上的第3工序前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FPC用连接器(以下简称作连接器)的一个实 施方式的立体外观图,是从开口侧观察后翻盖打开状态的图。图2是表 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是从阶梯侧观察后翻盖打开状 态的图。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将第1接头的侧 面作为剖面。图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将第2接头 的侧面作为剖面。
图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是从不同于图3的方 向观察第1接头的侧面的图。图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 图,是从不同于图4的方向观察第2接头的侧面的图。图7是表示上述 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是从开口侧观察后翻盖关闭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剖面图,是从阶梯侧观察后翻 盖关闭状态的图。图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后视图。图10是上述 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1接头的侧面 作为剖面、后翻盖打开的状态图。图12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 剖面图,是以第2接头的侧面作为剖面、后翻盖打开的状态图。
图1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1接头的侧面 作为剖面、后翻盖关闭的状态图。图1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 剖面图,是以第2接头的侧面作为剖面、后翻盖关闭的状态图。
图15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1接头的侧面 作为剖面、插入有FPC且后翻盖关闭的状态图。图16是上述实施方式的 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以第2接头的侧面作为剖面、插入有FPC且后 翻盖关闭的状态图。
图17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完全插入第1接头 的第1工序的状态图。图18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 虚插入第2接头的第2工序的状态图。图19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把第1凸轮部卡合到第1接头上的第3工序前的状态图。 图20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是把第1凸轮部卡合到第 l接头上的第3工序前的状态图。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结构。在图1到图10中,连接器10具 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2和矩形板状的后翻盖(以下简称作盖)3。壳体2 在一个端部上形成有可插入FPC1的开口 21,在另一个端部上形成有阶 梯(台阶)22。壳体2在内部具有交替并列配置的第1接头4和第2接 头5。
第1接头4具有第1固定臂41、第1弹性臂42、第1连接脚43、 第i卡合臂44和第1相对臂45。第1固定臂41固定在壳体2上。第1 弹性臂42与第1固定臂41相对。第1连接脚43把第1固定臂41和第1 弹性臂42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1卡合臂44在与第1弹性臂42相反 的方向延伸。第1相对臂45在与第1固定臂41相反的方向延伸,与第1 卡合臂44相对。
第2接头5具有第2固定臂51、第2弹性臂52、第2连接脚53、 第2卡合臂54和第2相对臂55。第2固定臂51固定在壳体2上。第2 弹性臂52与第2固定臂51相对。第2连接脚53把第2固定臂51和第2 弹性臂52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2卡合臂54在与第2弹性臂52相反 的方向延伸。第2相对臂55在与第2固定臂51相反的方向延伸,与第2 卡合臂54相对。
第1相对臂45具有朝向第1卡合臂44的前端部隆起的突起部45b。 第2卡合臂54在前端侧具有朝向壳体2的阶梯22的底面22a的钩部54a。
另外,盖3具有第1凸轮部34和第2凸轮部35。第1凸轮部34以 可转动的方式保持于第1卡合臂44和第2相对臂45之间。第2凸轮部 35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于第2卡合臂44和阶梯22的底面22a之间。
如图3所示,在壳体2上从阶梯22向开口 21形成有多个呈梳齿状 的纵向较长的第1矩形槽(缝)sl。而且,在第1矩形槽sl上配置有第 l接头4。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壳体2上从开口 21向阶梯22形成有多个呈梳齿状的纵向较长的第2矩形槽(缝)s2。另外,在壳体2上从阶 梯22向开口21形成有多个呈梳齿状的纵向较长的第3矩形槽(缝)s3。 第3矩形槽s3与第2矩形槽s2连通。而且,在第2矩形槽s2上配置有 第2接头5。
另外,如图5所示,在盖3上形成有缝状的第1开口 31s。在第1 开口 31s中插入有第1卡合臂44。而且,在形成第1开口 31s的盖3的 端部上形成有第1凸轮部34 (参见图11)。如图11所示,第1凸轮部34 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于第1卡合臂44和第1相对臂45之间。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盖3上形成有缝状的第2开口 32s。在第 2开口 32s中插入有第2卡合臂54。而且,在形成第2开口 32s的盖3 的端部上形成有第2凸轮部35 (参见图12)。如图12所示,第2凸轮部 35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于第2卡合臂54和阶梯22的底面22a之间。
壳体2为了可插入FPC1而在一个端部上具有长方形的开口 21。而 且,FPC1插入到薄长方体状的封闭凹部23内。FPC1从凹部23的开口 21侧向停止壁24插入(参见图11和图12)。如图1所示,为了易于插 入FPC1,在开口21上设置有切口。
形成凹部23的相对的一对内壁引导FPC1的宽度方向,与多个第1 和第2接头4、 5进行对位。插入到壳体2的凹部23内的FPC1与停止壁 24抵接而停止,可规定FPC1的插入深度。停止壁24配置有多个第1连 接脚43和第2连接脚53,形成有梳齿状的极间壁(参见图11和图12)。
在图11和图12中,设置在第1固定臂41上的第3弹性臂46和第1 弹性臂42相对配置。另外,设置在第2固定臂51上的第4弹性臂56和 第2弹性臂52相对配置。在打开了盖3的状态下,第1弹性臂42相对 于第3弹性臂46断开,第2弹性臂52相对于第4弹性臂56断开。连接 器10在相对于开口 21插拔FPC1时几乎不需要力量,构成了 ZIF连接器 (参见图1)。
在图1到图6中,在壳体2上从阶梯22向开口 21,把第1接头4 压入到第1矩形槽sl中。另一方面,在壳体2上从开口 21向阶梯22, 把第2接头5压入到第2矩形槽s2中。第1接头4和第2接头5交替并
19列配置。
在图1到图6中,为了易于在这些第1矩形槽sl和第2矩形槽s2 中插入第1接头4和第2接头5,在插入侧形成有略微倾斜的倒角。倒角 之后的矩形槽的宽度略宽于第1接头4和第2接头5的板厚,除了第1 固定臂41和第2固定臂51以外的部位以可以倾斜移动的方式保持于壳 体2上。
在图3中,在第1固定臂41的前端部形成有倒钩(barb) 41v。倒 钩41v嵌合压入到第l矩形槽sl的末端。另外,在图4中,在第2相对 臂55的前端部形成有倒钩51v (参见图4)。倒钩51v嵌合压入到第3矩 形槽s3的起始端。
在图3或图4中,第l固定臂41和第1相对臂45卡合在壳体2的 底部。另外,第2固定臂51和第2相对臂55卡合在壳体2的底部。如 此,第1固定臂41和第2固定臂51的两端固定在壳体2上。
如图11或图12所示,第3弹性臂46和第1弹性臂42成为通过2
根臂而在相向的方向施加接触力的音叉形、即所谓的音叉形接头。同样 地,第4弹性臂56和第2弹性臂52成为通过2根臂而在相向的方向施
加接触力的音叉形、即所谓的音叉形接头。
在图11或图12中,在第1弹性臂42和第2弹性臂52的各前端部 上设置有作为接点的突起42s、 52s。另外,在第3弹性臂46和第4弹性 臂56的各前端部上设置有作为接点的突起46s、 56s。突起42s和突起46s 相对。突起52s和突起56s相对。
如图13所示,第1卡合臂44在与第1弹性臂42相反的方向上呈悬 臂梁状向阶梯22突出。第1凸轮部34是角部由圆弧形成的大致直角三 角形的板凸轮。第1凸轮部34设有第1凸轮面(轮廓),当关闭盖3时, 该第1凸轮面在离开第1相对臂45的方向按压第1卡合臂44,当打开盖 3吋(参见图ll),第1卡合臂44追随该第1凸轮面。
如图14所示,第2卡合臂54在与第2弹性臂52相反的方向上呈悬 臂梁状向阶梯22突出。第2凸轮部35是角部由圆弧形成的大致直角三 角形的板凸轮。第2凸轮部35设有第2凸轮面(轮廓),当关闭盖3时,该第2凸轮面在离开阶梯22的底面22a的方向按压第2卡合臂54,当打 开盖3时(参见图12),第2卡合臂54追随该第2凸轮面。
在图1到图4中,第1相对臂45在前端部具有第1导线部45a。第 2固定臂51在前端部具有第2导线部51a。第1导线部45a从壳体2的 阶梯22向FPC1的插入方向延伸。第1导线部41a的底面焊锡接合在印 刷基板lp上。第2导线部51a从壳体2的开口21向FPC1的插入方向的 反方向延伸。第2导线部51a的底面焊锡接合在印刷基板lp上。也就是 说,连接器10实现了安装在印刷基板lp表面上的印刷基板用连接器。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动作和作用。在图11和图12中,盖3 保持着打开姿态。盖3的第1凸轮部34具有假想的旋转中心Q。盖3的 第2凸轮部35具有假想的旋转中心R。假想的旋转中心Q和假想的旋转 中心R既可以一致,也可以由于盖3的转动而略微错开,成为彼此独立 的关系。
在图11中,第1凸轮部34的短边位于第1卡合臂44和第1相对臂 45之间。而且,当关闭盖3时,第1凸轮部34的长边位于第1卡合臂 44和第1相对臂45之间,其旋转中心Q几乎不会发生变动(参见图13)。 因此,第1凸轮部34使第1卡合臂44在远离第1相对臂45的方向移动 (参见图13)。
同样地,在图12中,第2凸轮部35的短边位于第2卡合臂54和阶 梯22的底面22a之间。而且,当关闭盖3时,第2凸轮部35的长边位 于第2卡合臂54和阶梯22的底面22a之间,其旋转中心R几乎不会发 生变动(参见图14)。因此,第2凸轮部35使第2卡合臂54在远离阶梯 22的底面22a的方向移动(参见图14)。
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打开盖3时,第1和第2凸轮面追随第1 卡合臂44和第2卡合臂54的弹性恢复,使第1弹性臂42和第2弹性臂 52的前端部相对于第3弹性臂46和第4弹性臂56断开(开放)。而且, 可以无负荷地插入FPC。
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关闭盖3时,第1和第2凸轮面按压第1 卡合臂44和第2卡合臂54,可以使第1弹性臂42和第2弹性臂52倾斜。
21也就是说,第1连接脚43和第2连接脚53发生弹性变形,可以使第1 弹性臂42和第2弹性臂52的前端部相对于第3弹性臂46和第4弹性臂 56闭合。而且,可以夹住FPC1 (参见图15和图16)。
在图13和图14中,第1弹性臂42和第2弹性臂52与第1卡合臂 44和第2卡合臂54 —体倾斜,以第1连接脚43和第2连接脚53为支点, 以第i卡合臂44和第2卡合臂54为力点,以第1弹性臂42和第2弹性 臂52的前端部为作用点。当打开盖3时,第1连接脚43和第2连接脚 53弹性恢复,可以使第1弹性臂42和第2弹性臂52的前端部相对于第 3弹性臂46和第4弹性臂56断开。而且,可以无负荷地插入FPC1 (参 见图1)。
如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中,通过第1接头4和第2 接头5交替保持第1凸轮部34和第2凸轮部35,因此,盖3的假想的开 闭轴不会轻易在轴向的中央部产生弹性变形。即,能够提供一种虽然是 多极的连接器但盖不易脱落的后翻型FPC用连接器。
另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打开了盖3的状态下,当把盖3拉 向离心方向时,第1凸轮部34和第2凸轮部35与第1卡合臂44和第2 卡合臂54抵接,可阻止盖3的脱离。另一方面,当按下盖3时,第l凸 轮部34和第2凸轮部35与第1相对臂45和阶梯22的底面22a抵接, 可阻止盖3的脱离。
在从打开盖3的状态到关闭的过程中,突起部45b阻止第1凸轮部 34使其难以离开,并且,钩部54a阻止第2凸轮部35使其难以离开,因 此,仅允许盖3进行旋转运动。
而且,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关闭了盖3的状态下,当把盖3拉 向离心方向时,突起部45b阻止第l凸轮部34使其难以离开,并且,钩 部54a阻止第2凸轮部35使其难以离开,因此,可阻止盖3的脱离。
如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具有假想的转动轴,通过第l 接头4的突起部45b和第2接头5的钩部54a交替保持盖3使其难以离 开,因此,可以提供不需要以往那样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后翻盖的转动 中心的两翼的一对加强部件的连接器。图15是插入FPC1且完全关闭了盖3的状态图。在图15中,FPC1 插入到第3弹性臂46和第1弹性臂42之间,当关闭盖3时,在顺时针 方向上旋转的力作用于第1弹性臂42上。在此,第1弹性臂42的形状 被确定成从基端部向前端部,其剖面2次力矩逐渐降低。因此,第1弹 性臂42的前端部弯曲,突起42s可以向FPC1赋予既定的压力(接触力)。
在图16中,FPC1插入到第4弹性臂56和第2弹性臂52之间,当 关闭盖3时,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的力作用于第2弹性臂52上。在此, 第2弹性臂52的形状被确定成从基端部向前端部,其剖面2次力矩逐渐 降低。因此,第2弹性臂52的前端部弯曲,突起52s可以向FPCl赋予
既定的压力(接触力)。
在图15和图16中,可以把突起42s和突起46s的任意一方作为与 FPC1连接的接点,将突起52s和突起56s的任意一方作为与FPC1连接 的接点。例如可以把突起42s和突起52s作为接点,把连接器10用作单 面FPC用连接器,也可以把突起46s和突起56s作为接点,把连接器IO 用作单面FPC用连接器。
本发明的连接器通过第1接头的第1卡合臂和第2接头的第2卡合 臂交替保持后翻盖的假想的开闭轴,因此,假想的开闭轴不会轻易在轴 向的中央部产生弹性变形。即,能够提供一种虽然是多极的连接器但锁 定盖不易脱落的后翻型FPC用连接器。
另外,本发明的连接器具有通过第1接头的突起部和第2接头的钩 部交替保持后翻盖的假想的转动轴,因此,能够提供不需要以往那样以 可转动的方式支撑锁定盖的转动中心的两翼的一对加强部件的连接器。
进而,本发明的连接器将多个第1和第2导线部焊锡接合在印刷基 板上,从而实现了把该连接器安装在印刷基板表面上的印刷基板用连接 器°
下面,说明如此构成的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连接器10可通过包 含如下的第1工序Kl至第4工序K4的步骤进行组装。
首先,在图17中,从阶梯22把第1固定臂41向FPC1的插入方向 的反方向插入,把多个第1接头4完全组装到壳体2内(第1工序K1)。在第1工序Kl中,将第1接头4从阶梯22侧向开口 21压入到第1矩形 槽sl (参见图3)。
接着,如图18所示,从壳体2的开口21把第2相对臂55向FPC1 的插入方向插入,以第2卡合臂54略突出于阶梯22的程度将第2接头5 虚插入壳体2 (第2工序K2)。
接着,在图19中,在维持盖3相对于壳体2打开的状态移动盖3时, 在第1凸轮部34超越突起部45b的同时使第1卡合臂44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20所示,把第1凸轮部34卡合在第1接头4上(第3工序K3)。
从图20所示的第3工序K3起,维持盖3相对于壳体2打开的状态, 进一步把第2接头5从壳体2的开口 21向FPC1的插入方向插入(第4 工序K4)。在第4工序K4中,第2卡合臂54发生弹性变形而钩部54a 超越第2凸轮部35,把第2凸轮部35卡合在第2接头5上(参见图12)。
根据如此组装的连接器10,能够容易地组装具有通过第1接头4的 突起部45b和第2接头5的钩部54a以难以离开的方式交替保持盖3的 假想的转动轴的连接器10。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该壳体在一个端部上形成插入FPC的开口,在另一个端部上形成阶梯;以及矩形板状的后翻盖,该后翻盖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该壳体的阶梯,其中,上述壳体在内部具有交替地并列配置的第1接头和第2接头,上述第1接头具有第1固定臂,其固定于上述壳体;第1弹性臂,其与该第1固定臂相对;第1连接脚,其把上述第1固定臂和上述第1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1卡合臂,其在与上述第1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向上述阶梯突出;以及第1相对臂,其在与上述第1固定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与上述第1卡合臂相对,上述第2接头具有第2固定臂,其固定于上述壳体;第2弹性臂,其与该第2固定臂相对;第2连接脚,其把上述第2固定臂和上述第2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2卡合臂,其在与上述第2弹性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以及第2相对臂,其在与上述第2固定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与上述第2卡合臂相对,上述第1相对臂具有朝上述第1卡合臂的前端部隆起的突起部,上述第2卡合臂在前端侧具有朝向上述壳体的阶梯的底面的钩部,上述后翻盖具有第1凸轮部,其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上述第1卡合臂和上述第1相对臂之间;以及第2凸轮部,其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上述第2卡合臂和上述阶梯的底面之间,上述第1凸轮部设置有第1凸轮面,在关闭上述后翻盖时,上述第1凸轮面按压上述第1卡合臂,使上述第1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上述第1固定臂闭合,在打开上述后翻盖时,上述第1卡合臂追随上述第1凸轮面,相对于上述第1固定臂断开上述第1弹性臂的前端部,上述第2凸轮部设置有第2凸轮面,在关闭上述后翻盖时,上述第2凸轮面按压上述第2卡合臂,使上述第2弹性臂的前端部相对于上述第2固定臂闭合,在打开上述后翻盖时,上述第2卡合臂追随上述第2凸轮面,相对于上述第2固定臂断开上述第2弹性臂的前端部,上述突起部阻止上述第1凸轮部使其难以离开,上述钩部阻止上述第2凸轮部使其难以离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上述第1固定臂具有与上 述第1弹性臂相对的第3弹性臂,上述第2固定臂具有与上述第2弹性 臂相对的第4弹性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上述第1接头具有第1导线部,该第1导线部从上述壳体的阶梯向 上述FPC的插入方向延伸,其底面与印刷基板焊锡接合,上述第2接头具有第2导线部,该第2导线部从上述壳体的开口向 上述FPC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其底面与上述印刷基板焊锡接合。
4. 一种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连接器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壳体,其 在一个端部上形成插入FPC的开口,在另一个端部上形成阶梯;矩形板 状的后翻盖,其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该壳体的阶梯;以及交替地并列配 置在上述壳体内部的第1接头和第2接头,其中,上述第1接头具有第1固定臂,其固定于上述壳体;第1弹性臂, 其与该第l固定臂相对;第1连接脚,其把上述第1固定臂和上述第1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1卡合臂,其在与上述第1弹性臂相反 的方向上延伸并向上述阶梯突出;以及第1相对臂,其在与上述第1固 定臂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并与上述第1卡合臂相对,上述第2接头具有第2固定臂,其固定于上述壳体;第2弹性臂, 其与该第2固定臂相对;第2连接脚,其把上述第2固定臂和上述第2 弹性臂的基端彼此连接起来;第2卡合臂,其在与上述第2弹性臂相反 的方向上延伸;以及第2相对臂,其在与上述第2固定臂相反的方向上 延伸并与上述第2卡合臂相对,上述第1相对臂具有朝上述第1卡合臂的前端部隆起的突起部, 上述第2卡合臂在前端侧具有朝向上述壳体的阶梯的底面的钩部, 上述后翻盖具有第1凸轮部,其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在上述第1 卡合臂和上述第1相对臂之间;以及第2凸轮部,其以可转动的方式保 持在上述第2卡合臂和上述阶梯的底面之间,该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具有-第1工序,把上述第1固定臂从上述阶梯向上述FPC的插入方向的 相反方向插入,把该第1接头完全组装到上述壳体上;第2工序,把上述第2相对臂从上述壳体的开口向上述FPC的插入 方向插入,将该第2接头虚插入上述壳体,达到上述第2卡合臂略突出 于上述阶梯的程度;第3工序,维持上述后翻盖相对于上述壳体打开的状态,并且在上 述第1凸轮部超越上述突起部的同时使上述第1卡合臂发生弹性变形, 把上述第1凸轮部卡合在上述第1接头上;以及第4工序,维持上述后翻盖相对于上述壳体打开的状态,并且进一 步把上述第2接头从上述壳体的开口向上述FPC插入方向插入,上述第 2卡合臂发生弹性变形而上述钩部超越上述第2凸轮部,从而把上述第2 凸轮部卡合在上述第2接头上。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10)具有壳体(2),其形成有插入FPC(1)的开口(21)和阶梯(22);以及后翻盖(3),其开闭阶梯(22)。壳体(2)将接头(4、5)交替地并列配置。接头具有固定臂(41、51);弹性臂(42、52);连接脚(43、53),其连接固定臂(41、51)和弹性臂(42、52);以及卡合臂(44、54),其在与弹性臂(42、52)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具有与卡合臂(44、54)相对的第1和第2相对臂(45、55)。后翻盖(3)具有凸轮部(34、35)。第1接头(4)的突起部(45b)阻止凸轮部(34)使其难以离开,第2接头(5)的钩部(54a)阻止第2凸轮部(35)使其难以离开。
文档编号H01R43/20GK101582543SQ20091013434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3日
发明者三浦一登 申请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