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8874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揭露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尤其是指一种电连接器壳体 藉由各壁面间之弯折而达成焊锡脚延长之目的。
背景技术
按,由于电子装置的不断小型化,HDMI(High Definition Digitalcontent Copy Protection)协会提出新一代的规格-miniHDMI,即迷你型高解板多媒体数位传输介面。 MiniHDMI系为HDMI C Type,主要用在携带型装置上。由上述之资料可知,HDMI介面必定为未来视听产业发展之一大趋势,因此,HDMI 之一连接器需要具备强固的结构,以符合高速数位传输之需求。现有之连接器为配合一印 刷电路板(PCB)的结构,该连接器之一金属罩壳与该印刷电路板之结合方式大致上可分成 插板式与粘着式两种,其中插板式系利用该金属罩壳之至少一焊锡脚与印刷电路板之至少 一插孔间以立体结构互相嵌合,并且利用焊锡方式加强连接关系,因此插板式之连接方式 较为稳固。然而,请参阅如图IA所示,系一习知之电连接器与一外部线路之连接情形剖视 图,由图中可见,该外部线路A4插入电连接器Al后,外部线路A4之外壳A41将会有一部分 面积与该视听设备之外壳A3互相接触,由于视听设备之外壳A3与设置电连接器Al之外壳 A2通常并非位于同一平面,因此常造成外部线路A4无法与电连接器Al有良好的插接关系。 这是由于电连接器Al之壳体藉由焊锡脚A11、A12插入印刷电路板A5时,系以焊锡脚All、 A12之间之停止面A13与印出电路板接触而固定于其上,然而,习知之电连接器Al壳体之 停止面A13皆有高度不足之现象,使得电连接器Al壳体与印刷电路板A5之间距离太近所 致。然而,若能增加连接器壳体之停止面A13高度,便可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如图IB所 示,系理想中电连接器Al'与外部线路A4'之插接情形剖视图,由于连接器Al'壳体之停 止面A13'增高,因此便能增加连接器Al'壳体与印刷电路板A5'之间之距离,当外部线 路A4'插接于电连接器Al'时,外部线路A4'之外壳A41'便不会与视听设备之外壳A3‘ 相接触,使得外部线路A4'与电连接器Al'间有良好且稳固的插接情形。另外,电连接器壳体在实际使用上,若是焊锡脚的长度越长,其插入印刷电路板的 部分越多,也越能增加焊锡后的稳固程度。但在习知之电连接器壳体中,增加焊锡脚的长度 是不易实现的。请参阅如图2所示,四个焊锡脚Bi、B2、B3、B4系由壁面切割而形成,若要 增加焊锡脚Bl、B2、B3、B4之长度,便会破坏其他壁面之结构,不但影响电连接器Al壳体之 稳固性,更可能影响其遮蔽效果及导电效果。具以,乃需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以达到电连接器壳体焊锡脚延长 之目的,增加外部线路插接之稳定度。

实用新型内容故,有鉴于前述之问题与缺失,创作人以多年之经验累积,并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在不断度作与修改之后,始有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目的系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由于停止面系设置 于额外之壁面上,并非由壳体本身之壁面切割形成,因此可任意增加停止面之高度,达成电 连接器壳体架高之目的。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目的系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由于焊锡脚设置于 额外之壁面上,并非由壳体本身之壁面切割形成,因此可任意增加焊锡脚之长度,使电边境 器壳体与印刷电路板间之连接更加稳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目的系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该电连接器壳体系 为一体成型之结构,并且为金属材质,因此可有效的导除杂讯,增加使用上之品质。本实用新型之第四目的系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该电连接器壳体含 有一后盖,该后盖系覆盖于电连接器壳体之其中一开口上,有助于增加电连接器之遮蔽效果。本实用新型之第五目的系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设有焊锡脚之两侧 壁与内侧之壁面间藉由卡合孔与卡合片之卡合关系,可增加壳体本身之稳固程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两种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一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包括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该第二壁面连接于第三壁面与第一壁面结合之相对侧 边;一第四壁面及一第五壁面,该第四壁面连接于第二壁面与第一壁面结合之相对侧 边,该第五壁面连接于第三壁面与第一壁面结合之相对侧边;一第六壁面,该第六壁面之其中一侧边连接于第四壁面与第二壁面结合之相对侧 边,而第六壁面之另一侧边连接于第五壁面与第三壁面结合之相对侧边,由第一壁面与第 六壁面相互连接后所形成之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 ;一第七壁面,该第七壁面与第一壁面中位于该第二开口之边缘相连接,并且第七 壁面朝向第六壁面之方向弯折延伸,以将第二开口覆盖;一第八壁面,该第八壁面与第七壁面中靠近第二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八壁面 朝向该第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八壁面含有一第一焊锡脚、一第二焊锡脚及一第一停 止面,该第一焊锡脚及该第二焊锡脚系向第六壁面之外侧延伸,该第一停止面系设置于第 一焊锡脚及第二焊锡脚之间;及一第九壁面,该第九壁面与第七壁面中靠近第三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九壁面 朝向第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九壁面含有一第三焊锡脚、一第四焊锡脚及一第二停止 面,该第三焊锡脚及该第四焊锡脚系向第六壁面之外侧延伸,该第二停止面系设置于第三 焊锡脚及第四焊锡脚之间。优选的,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系为一体成型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壁面更含有两个弹片。优选的,所述第二壁面及该第三壁面更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片及一第二卡合片, 该第八壁面及该第九壁面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孔及一第二卡合孔,该第一卡合片及该第二卡合片可藉由挤压延展之方式而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孔及该第二卡合孔中。优选的,所述第六壁面系由两个半平面所组成,该两个半平面间之连接处系为一 接合界线。技术方案二 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系包含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该第二壁面及该第三壁面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壁面之两 侧边;一第四壁面,该第四壁面之其中一侧边连接于第二壁面与第一壁面结合之相对侧 边,而第四壁面之另一侧边连接于第三壁与第一劈面结合之相对侧边,由第一壁面至第四 壁面相互连接后所形成之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 ;一第五壁面,该第五壁面与第一壁面中位于该第二开口之边缘相连接,并且第五 壁面朝向第四壁面之方向弯折延伸,以将第二开口覆盖;一第六壁面,该第六壁面与第五壁面中靠近第二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六壁面 朝向该第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六壁面含有一第一焊锡脚及一第一停止面,该第一焊 锡脚系向第四壁面之外侧延伸;及第七壁面,该第七壁面与第五壁面中靠近第三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七壁面朝 向第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七壁面含有一第二焊锡脚及一第二停止面,该第二焊锡脚 系向第四壁面之外侧延伸。优选的,所述电连接器壳体系为一体成型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壁面含有复数个第一弹片,第二壁面及该第三壁面分别含有一 第二弹片及一第三弹片,第四壁面含有复数个第四弹片。优选的,所述第二壁面及该第三壁面更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片及一第二卡合片, 该第六壁面及该第七壁面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孔及一第二卡合孔,该第一卡合片及该第二 卡合片可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孔及该第二卡合孔中。优选的,所述第四壁面系由两个半平面所组成,该两个半平面间之连接处系为一 接合界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具体归纳如下1、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可依需求而调整停止面之高度,达到 电连接器壳体架高之效果,使外部线路与电连接器之插接关系能更密合及稳固。2、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可依照不同需求及不同使用情形而调 整四个焊锡脚之长度,使电连接器壳体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焊锡更加稳固。3、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由于是一体成型结构,因此有非常良好的杂讯导除 效率,可增加使用上之品质。4、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第七壁面,其在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中为覆盖于 第二开口上,此种结构有助于增加电连接器壳体之遮蔽效果。5、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在第二壁面与第八壁面之间,以及第三壁面与第 九壁面之间,分别藉由卡合片与卡合孔之卡合关系,可增加壳体之稳固程度,使壳体在使用过程不易产生摇动、变形及接触不良的情况。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IA是一习知之电连接器与一外部线路之连接情形剖视图;图IB是一理想之电连接器与一外部线路之接接情形剖视图;图2是一习知之电连接器壳体之平面展开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立体外观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另一视角之立体外观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一平面展开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立体外观结构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另一视角之立体外观结构图。附图标识说明Al、Al'电连接器All、All'、A12、A12'连接器壳体之焊锡脚A13、A13'停止面A2、A2'设置电连接器之外壳A3、A3'视听设备之外壳A4、A4'外部线路A4UA41'外部线路之外壳A5、A5'印刷电路板B习知之电连接器壳体之平面 展开图Bl B4习知之电连接器壳体之焊锡 脚100、300电连接器壳体101,301第一开口102,302第二开口110,210,310第一壁面111、112、211、212弹片120,220,320第二壁面121、221、322第一"^合片130,230,330第三壁面131、231、332第二卡合片140,240,340第四壁面150,250,350第五壁面160,360第六壁面161、162、261、262第六壁之半平面[0078]163、263、347接合界线170,270,370第七壁面180,280第八壁面181、281、361第一焊锡脚182、282、371第二焊锡脚183、283、363第一"^合孔184、284、362第一停止面190,290第九壁面191、291第三焊锡脚192,292第四焊锡脚193、293、373第二卡合孔194、294、372第二停止面200电连接器壳体之平面展 开图201第一转折线202第二转折线203第三转折线204第四转折线205第五转折线206第六转折线207a、207b第七转折线208第八转折线209第九转折线311、312、313、314第一弹片321第二弹片331第三弹片341、342、343、344第四弹片345,346第四壁面之半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前述之目的与功效,创作人利用创新之折叠方式,并配合外部结构之改良,在 不断的修正与调整之下,始得到本创作之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兹以本创作之一 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结构及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结构,对本创作 之结构特征做详细之介绍。首先,请参照如图3和图4所示,系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 器壳体之立体外观结构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另一视角之立 体外观结构图。电连接器壳体100系为一体成型之结构,包含一第一壁面110,该第一壁面110更含有两个弹片111、112。一第二壁面120及一第三壁面130,该第二壁面120及该第三壁面130分别连接于第一壁面110之两侧边。一第四壁面140及一第五壁面150,该第四壁面140连接于第二壁面120与第一壁 面110结合之相对侧边,该第五壁面150连接于第三壁面130与第一壁面110结合之相对 侧边。一第六壁面160,该第六壁面160之其中一侧边连接于第四壁面140与第二壁面 120结合之相对侧边,而第六壁面160之另一侧边连接于第五壁面150与第三壁面130结合 之相对侧边,第六壁面160与由两个半平面所组成,该两个半平面间之连接处系为一接合 界线,由第一壁面110至第六壁面160相互连接后形成之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开口 101及一 第二开口 102。一第七壁面170,该第七壁面170与第一壁面110中位于该第二开口 101之边缘相 连接,并且第七壁面170朝向第六壁面160之方向弯折延伸,以将第二开口 102覆盖。一第八壁面180,该第八壁面180与第七壁面170中靠近第二壁面120之侧边连 接,并且第八壁面180朝向该第一开口 101之方向弯折延伸,第八壁面180含有一第一焊锡 脚181、一第二焊锡脚182及一第一停止面184,该第一焊锡脚181及该第二焊锡脚182系 向第六壁面160之外侧延伸,该第一停止面184系设置于第一焊锡脚181及第二焊锡脚182 之间。及一第九壁面190,该第九壁面190与第七壁面170中靠近第三壁面130这侧边连 接,并且第九壁面190朝向第一开口 101之方向弯折延伸,第九壁面190含有一第三焊锡脚 191、一第四焊锡脚192及一第二停止面194,该第三焊锡脚191及该第四焊锡脚192系向第 六壁面160之外侧延伸,该第二停止面194系设置于第三焊锡脚191及第四焊锡脚192之 间。其中,第二壁面120及第三壁面130更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片121及一第二卡合 片131,第八壁面180及第九壁面190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孔183及一第二卡合孔193,该第 一卡合片183及该第二卡合片193可藉由挤压延展之方式而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孔183 及该第二卡合孔193中,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接着,请参照如图5所示,系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一平 面展开图。在一平面基板上经切割而形成该平面展开图200后,藉由以下动作而形成本实 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将两个弹片211、212进行立体化之动作,以一第一转 折线201及一第二转折线202进行弯折,形成第一壁面210,以一第三转折线203及一第四 转折线204进行弯折,形成第二壁面220及第三壁面230。以一第五转折线205及一第六转 折线206进行弯折,形成第四壁240而及第五壁面250 ;将第六壁面之两个半平面261、262 以该接合界线263进行镶嵌接合;以一第七转折线207a、207b进行弯折;以一第八转折线 208及一第九转折线209进行弯折,形成第七壁面270、第八壁面280及第九壁面290,第八 壁面280含有第一焊锡脚281、第二焊锡脚282及第一停止面284,第九壁面290含有第三 焊锡脚291、第四焊锡脚292及第二停止面294 ;及藉由挤压延展之方式分别将第一卡合片 221及第二卡合片231卡合于第一卡合孔283及上二卡合孔293中。接着,请同时参阅如图6和图7所示,系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电 连接器壳体之立体外观结构图以及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电连接器壳体另一视角 之立体外观结构图。电连接器壳体300系为一体成型之结构,包含[0117]一第一壁面310,该第一壁面310含有复数个第一弹片311、312、313、314。一第二壁面320,及一第三壁面330,该第二壁面320及该第三壁面330分别连接 于该第一壁面310之两侧边,第二壁面320及第三壁面330分别含有一第二弹片321及一 第三弹片331。一第四壁面340,该第四壁面340之其中一侧边连接于第二壁面320与第一壁面 310结合之相对侧边,而第四壁面340之另一侧边连接于第三壁面330与第一壁面310结合 之相对侧边,第四壁面340含有复数个第四弹片341、34 2、343、344,第四壁面340系由两个 半平面345、346所组成,该两个半平面345、346间之连接处系为一接合界线47,由第一壁面 310至第四壁面340相互连接后所形成之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开口 301及一第二开口 302。一第五壁面350,该第五壁面350与第一壁面310中位于该第二开口 302之边缘相 连接,并且第五壁面350朝向第四壁面340之方向弯折延伸,以将第二开口 302覆盖。一第六壁面360,该第六壁面360与第五壁面350中靠近第二壁面320之侧边连 接,并且第六壁面360朝向该第一开口 301之方向延伸,第六壁面360含有一第一焊锡脚 361及一第一停止面362,该第一焊锡脚361系向第四壁面340之外侧延伸。及一第七壁面370,该第七劈面370与第五壁面350中靠近第三壁面330之侧边连 接,并且第七壁面370朝向第一开口 301之方向弯折延伸,第七壁面370含有一第二焊锡脚 371及一第二停止面372,该第二焊锡脚371系向第四壁面340之外侧延伸。其中,第二壁面320及第三壁面330更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片322及一第二卡合 片332,第六壁面360及第七壁面370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孔363及一第二卡合孔373,该 第一卡合片322及该第二卡合片332可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孔363及该第二卡合孔373 中,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固。由上述对于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结构改良之详细说明如下,可以对于本实 用新型归纳出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可依需求而调整停止面之高度,达到 电连接器壳体架高之效果,使外部线路与电连接器之插接关系能更密合及稳固。2、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可依照不同需求及不同使用情形而调 整四个焊锡脚之长度,使电连接器壳体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焊锡更加稳固。3、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由于是一体成型结构,因此有非常良好的杂讯导除 效率,可增加使用上之品质。4、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之第七壁面,其在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中为覆盖于 第二开口上,此种结构有助于增加电连接器壳体之遮蔽效果。5、本实用新型之电连接器壳体,在第二壁面与第八壁面之间,以及第三壁面与第 九壁面之间,分别藉由卡合片与卡合孔之卡合关系,可增加壳体之稳固程度,使壳体在使用 过程不易产生摇动、变形及接触不良的情况。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系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思想与特点,其目的在于使熟识此 项技术之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之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之专利 范围,若依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之精神作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 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该第二壁面连接于第三壁面与第一壁面结合之相对侧边;一第四壁面及一第五壁面,该第四壁面连接于第二壁面与第一壁面结合之相对侧边,该第五壁面连接于第三壁面与第一壁面结合之相对侧边;一第六壁面,该第六壁面之其中一侧边连接于第四壁面与第二壁面结合之相对侧边,而第六壁面之另一侧边连接于第五壁面与第三壁面结合之相对侧边,由第一壁面与第六壁面相互连接后所形成之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一第七壁面,该第七壁面与第一壁面中位于该第二开口之边缘相连接,并且第七壁面朝向第六壁面之方向弯折延伸,以将第二开口覆盖;一第八壁面,该第八壁面与第七壁面中靠近第二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八壁面朝向该第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八壁面含有一第一焊锡脚、一第二焊锡脚及一第一停止面,该第一焊锡脚及该第二焊锡脚系向第六壁面之外侧延伸,该第一停止面系设置于第一焊锡脚及第二焊锡脚之间;及一第九壁面,该第九壁面与第七壁面中靠近第三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九壁面朝向第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九壁面含有一第三焊锡脚、一第四焊锡脚及一第二停止面,该第三焊锡脚及该第四焊锡脚系向第六壁面之外侧延伸,该第二停止面系设置于第三焊锡脚及第四焊锡脚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 壳体系为一体成型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 更含有两个弹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面 及该第三壁面更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片及一第二卡合片,该第八壁面及该第九壁面分别含 有一第一卡合孔及一第二卡合孔,该第一卡合片及该第二卡合片可藉由挤压延展之方式而 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卡合孔及该第二卡合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壁面 系由两个半平面所组成,该两个半平面间之连接处系为一接合界线。
6.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系包含 一第一壁面;一第二壁面及一第三壁面,该第二壁面及该第三壁面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壁面之两侧边;一第四壁面,该第四壁面之其中一侧边连接于第二壁面与第一壁面结合之相对侧边, 而第四壁面之另一侧边连接于第三壁与第一劈面结合之相对侧边,由第一壁面至第四壁面 相互连接后所形成之结构,其包含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 ;一第五壁面,该第五壁面与第一壁面中位于该第二开口之边缘相连接,并且第五壁面 朝向第四壁面之方向弯折延伸,以将第二开口覆盖;一第六壁面,该第六壁面与第五壁面中靠近第二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六壁面朝向 该第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六壁面含有一第一焊锡脚及一第一停止面,该第一焊锡脚系向第四壁面之外侧延伸;及第七壁面,该第七壁面与第五壁面中靠近第三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七壁面朝向第 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七壁面含有一第二焊锡脚及一第二停止面,该第二焊锡脚系向 第四壁面之外侧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 壳体系为一体成型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 含有复数个第一弹片,第二壁面及该第三壁面分别含有一第二弹片及一第三弹片,第四壁 面含有复数个第四弹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面 及该第三壁面更分别含有一第一卡合片及一第二卡合片,该第六壁面及该第七壁面分别含 有一第一卡合孔及一第二卡合孔,该第一卡合片及该第二卡合片可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卡合 孔及该第二卡合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壁面 系由两个半平面所组成,该两个半平面间之连接处系为一接合界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壳体之结构改良,包含有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第四壁面、第五壁面、第六壁面、第七壁面、第八壁面和第九壁面,该第一壁面至该第六壁面相互连接后形成之结构包含一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该第七壁面与第一壁面中位于第二开口之边缘相连接,并且第七壁面朝向第六壁面之方向弯折延伸,以将第二开口覆盖;该第八壁面与第七壁面中靠近第二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八壁面朝向第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八壁面含有一第一焊锡脚、一第二焊锡脚及一第一停止面;及该第九壁面与第七壁面中靠近第三壁面之侧边连接,并且第九壁面朝向第一开口之方向弯折延伸,第九壁面含有一第三焊锡脚、一第四焊锡脚及一第二停止面。
文档编号H01R13/73GK201562812SQ200920062510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8日
发明者何佳南 申请人: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