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34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特别指一种变形程度受限制的电连接器
端子及使用该种端子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在电连接器使用的端子中有一种依靠端子本身的压縮提供回复力的端子,这种端 子一般设有弯折的部分,该弯折的部分为端子的应力集中区,当该弯折的部分受力超过其 变形范围时,该弯折的部分弹性容易失效。 如公告号为CN 201230087Y的中国专利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使用的 端子呈S型,该端子的弯折部均自由变形。 再如美国专利公告第US 5306163号揭示的另一种电连接器,在该专利的FIG. 2中 揭露一种端子的悬臂前端延伸出一个辅助支臂的结构,利用该结构可提高端子的弹力。 在上述专利文献揭示的内容中,端子均存在超过变形范围的可能。如CN 201230087Y揭示的结构中,不存在任何限制变形结构;而在US 5306163号中由于辅助支臂 位于弯折部的相对一侧,当端子受力变形时弯折部随端子不断变形,存在超过弹性变形极 限的问题。 鉴于以上缺失,特设计一种变形程度受限制的端子以及使用该种端子的电连接器 从而提高的电连接器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形程度受限制的端子以及使用该 种端子的电连接器,从而提高的电连接器品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端子,包括固持区、邻
接固持区的变形区,变形区包括邻接固持区的第一变形区和与固持区相对的第二变形区,
所述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中间设有一个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选择性支撑部将变形区分为第一、第二变形区两部分,当端子变
形达到预定程度时,支撑部与固持区接触,此时随着端子变形程度的进一步增大仅有第二
变形区变形,而第一变形区的变形固定在支撑部与固持区接触时的变形程度不再增大,这
样,第二变形区的变形不会超过范围,有效防止端子应力集中处的断裂失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二技术方案为一种端子,包括固持区、邻
接固持区的变形区,变形区包括邻接固持区的第一变形区和与固持区相对的第二变形区,
所述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中间设有一个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第一变形区、
第二变形区以及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之间的支撑部整体呈悬臂型结构,悬臂包括相对
应的自由端及限制端,第二变形区位于自由端,第一变形区位于限制端,这样,在解决上述
问题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如下效果第一变形区可随端子受力变形进一步变形从而不会降低
端子整体的回弹力。[0011]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三技术方案为一种端子,包括固持区、邻 接固持区的变形区,变形区包括邻接固持区的第一变形区和与固持区相对的第二变形区, 所述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中间设有一个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第一变形区、 第二变形区以及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之间的支撑部整体呈悬臂型结构,悬臂包括相对
应的自由端及限制端,第二变形区位于自由端,第一变形区位于限制端,第一变形区为u型
弯折,第二变形区为臂状弹片,这样,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如下效果由于U 型弯折较臂状弹片的变形程度大,因此应力集中程度高,将U型弯折与臂状弹片合理布置 可限制端子中的应力集中程度高的部分的变形,提高端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四技术方案在前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于臂状弹片上突出设置接触区,这样,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如下效果接触区
位置高于其他位置可方便臂状弹片接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五技术方案在前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所述臂状弹片的接触区受压时,变形区整体挠曲变形,当变形区 挠曲至一预定的变形程度时,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与固持区接触,该支撑部将变 形区分成两部分,自支撑部至自由端的第二变形区随接触区受压变形而继续变形,自支撑 部至限制端随接触区受压变形而保持不变,U型弯折间的变形程度保持不变,其间的弹力保 持不变。这样,该端子为一种受压縮产生弹性回复力的端子结构,只需撤除外力端子即可回 复原状,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六技术方案为一种端子,包括固持区、邻 接固持区的变形区,变形区包括邻接固持区的第一变形区和与固持区相对的第二变形区, 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中间设有一个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固持区与变形区连 接处为弯曲过渡的第一变形区,第二变形区的可挠曲变形角度大于第一变形区的变形角 度,其中在支撑部接触固持区及接触以前第一、第二变形区的挠曲角度相同。这样,在支撑 部接触固持区及接触以前第一、第二变形区同时提供端子回复的弹力亦即端子的压紧力, 两部分同时变形减轻只由其中任一部分变形时的负担,同时在支撑部接触以前两部分变形 挠曲角度相同可精确计算第二变形区所负担的弹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七技术方案在前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第二变形区突出设有接触区,在支撑部与接触区之间的变形区 内,支撑部与固持区间的距离最小。这样,在端子受压縮过程中,支撑部最先与固持区接触 以将第二变形区的变形程度进行限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八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个设 有安装槽的绝缘本体,该安装槽可从相反两个方向插入并固定端子,该端子包括固持区、邻 接固持区的变形区,变形区包括邻接固持区的第一变形区和与固持区相对的第二变形区, 所述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中间设有一个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这样,可以从 相反的两个方向组装端子,提高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九技术方案在前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插入方向相反的两种安装槽逐一交替排列。这样,当端子在横向 尺寸不一致时,可提高端子的组装密度,在组装一定数量端子的前提下降低电连接器的体 积。所提供的、解决上述问题的第十技术方案在前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进一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固持区延伸设有焊接脚,所述绝缘本体有一个安装面,该焊接脚 与安装面平齐。这样,焊接脚与安装面平齐方便进行焊接,提高组装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沿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受压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各个视图。 电连接器100包括一个设有安装槽11的绝缘本体1 ,该安装槽11包括两种可沿相 反方向插入的安装槽ll,若干端子2可藉该安装槽11插入并固定。 绝缘本体1大致呈扁平方形体,在相反的两个方向延伸形成上述安装槽ll,并且 设有一个安装面12,该等安装槽11向外设有插入口 lll,插入口 111与外部连通开放设置 且相反插入方向的安装槽ll逐一交替排列。该插入口 lll为中间设有缺口的槽体,安装槽 11的上方向上贯穿绝缘本体1而形成两个天窗112。 固定于安装槽ll内的端子2整体呈夹子状,包括固持区21、邻接固持区21的变 形区,该变形区包括邻接固持区21的第一变形区22和与固持区21相对设置的第二变形区 24,第一变形区22和第二变形区24中间设有一个选择性与固持区21接触的支撑部23。 固持区21延伸设有焊接脚211,该焊接脚211与安装面12平齐。 端子2的第一变形区22、第二变形区24以及第一变形区22和第二变形区24之间 的支撑部23整体呈悬臂型结构,悬臂包括相对应的自由端及限制端,第二变形区24位于自 由端,第一变形区22位于限制端。第一变形区22为U型弯折,第二变形区24为臂状弹片。 端子2可与一个匹配的电气元件3对接,臂状弹片突出设有接触区241,该接触区241用以 与匹配的电气元件3接触。固持区21与变形区连接处为弯曲过渡的第一变形区22,第二 变形区24的可挠曲变形量大于第一变形区22的变形量。第二变形区24突出设有接触区 241,在支撑部23与接触区241之间的变形区内,支撑部23与固持区21间的距离最小。 臂状弹片的接触区241受压时,变形区整体挠曲变形,当变形区挠曲至一预定的 变形程度时,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23与固持区21接触,该支撑部23将变形区分 成两部分,自支撑部23至自由端的第二变形区24随接触区241受压变形而继续变形,自支 撑部23至限制端随接触区241受压变形而保持不变,U型弯折间的变形程度保持不变,其 间的弹力保持不变。在支撑部23接触固持区21及接触以前第一、第二变形区22、24的挠 曲角度相同。 以上为电连接器100的结构,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组装以便进一 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绝缘本体1由成型模具注塑成型而成,形成有相反的两个插入方向的安装槽11, 该安装槽11自然形成有上述插入口 111和天窗112,绝缘本体1同时具有安装面12。
5[0032] 端子2有金属材料冲压、弯折、剪切形成,该夹子状的端子2可通过插入口 111安 装至安装槽11内,焊接脚211延伸出绝缘本体1外并与安装面12平齐。端子2的第二变 形区24冲出一个突出的接触区241。该接触区241露出天窗112外以与匹配的电气元件3 接触。 至此,整个电连接器100组装完毕。 在本实用新型中,选择性的支撑部23将变形区分为第一、第二变形区22、24两部 分,当端子2变形达到预定程度时,支撑部23与固持区21接触,此时随着端子2变形程度 的进一步增大仅有第二变形区24变形,而第一变形区22的变形固定在支撑部23与固持区 21接触时的变形程度不再增大,这样,第二变形区24的变形不会超过范围,有效防止端子 2应力集中处的断裂失效。第一变形区22、第二变形区24以及第一变形区22和第二变形 区24之间的支撑部23整体呈悬臂型结构,悬臂包括相对应的自由端及限制端,第二变形区 24位于自由端,第一变形区22位于限制端,这样,第一变形区22可随端子2受力变形进一 步变形从而不会降低端子2整体的回弹力。第一变形区22为U型弯折,第二变形区24为 臂状弹片,这样,由于U型弯折较臂状弹片的变形程度大,因此应力集中程度高,将U型弯折 与臂状弹片合理布置可限制端子2中的应力集中程度高的部分的变形,提高端子2的使用 寿命。臂状弹片上突出设置接触区241,这样,接触区241位置高于其他位置可方便臂状弹 片接触匹配电气元件3。端子2为一种受压縮产生弹性回复力的结构,只需撤除外力端子2 即可回复原状,结构简单。在支撑部23接触固持区21及接触以前第一、第二变形区22、24 同时提供端子2回复的弹力,两部分同时变形减轻只由其中任一部分变形时的负担,同时 在支撑部23接触固持区21以前第一、第二变形区22、24两部分变形挠曲角度相同可精确 计算第二变形区24所负担的弹力,从而对第二变形区的弹力进行精确限制。电连接器100 包括可从相反两个方向插入安装槽11提高了电连接器100的组装效率。插入方向相反的 两种安装槽11逐一交替排列,当端子2在横向尺寸不一致时,可提高端子2的组装密度,在 组装一定数量端子2的前提下降低电连接器100的体积,满足业界电连接器轻薄短小的发 展趋势。焊接脚211与安装面12平齐可方便进行SMT (Surface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 装技术)组装,从而提高生产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 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端子,包括固持区、邻接固持区的变形区,变形区包括邻接固持区的第一变形区和与固持区对应的第二变形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中间设有一个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第一变形区、第二变形区以及第 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之间的支撑部整体呈悬臂型结构,悬臂包括相对应的自由端及限制 端,第二变形区位于自由端,第一变形区位于限制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区为U型弯折,第二变形区为臂状弹片。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可与一个匹配的电气元件对接,臂 状弹片突出设有接触区,该接触区用以与匹配的电气元件接触。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臂状弹片的接触区受压时,变形区整体 挠曲变形,当变形区挠曲至一预定的变形程度时,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与固持区 接触,该支撑部将变形区分成两部分,自支撑部至自由端的第二变形区随接触区受压变形 而继续变形,自支撑部至限制端随接触区受压变形而保持不变,U型弯折间的变形程度保持 不变,其间的弹力保持不变。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区与变形区连接处为弯曲过渡的 第一变形区,第二变形区的可挠曲变形角度大于第一变形区的变形角度,其中在支撑部接 触固持区及接触以前第一、第二变形区的挠曲角度相同。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区突出设有接触区,在支撑部 与接触区之间的变形区内,支撑部与固持区间的距离最小。
8. —种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的电连接器,包括一个设有安装槽的绝缘本 体,其特征在于该安装槽包括两种可沿相反方向插入的安装槽,端子藉该安装槽固定。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两种安装槽逐一 交替排列。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区延伸设有焊接脚,所述绝 缘本体有一个安装面,该焊接脚与安装面平齐。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包括固持区、邻接固持区的变形区,变形区包括邻接固持区的第一变形区和与固持区相对的第二变形区,所述第一变形区和第二变形区中间设有一个选择性与固持区接触的支撑部,通过该支撑部将第一变形区的变形程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降低电连接器端子的变形超范围的风险。一种使用上述电连接器端子的电连接器,由于电连接器端子的变形程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降低了电连接器损坏的可能,提高了电连接器的品质。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498708SQ20092030647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0日
发明者朱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