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333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尤其涉及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
板的电连接器端子。背景技术
—种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 板,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位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间的弹性件。第一端子包括平板状 的基部,基部顶端形成有第一接触部与芯片模块电性连接;第二端子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 及自主体部向上延伸形成的对接部,该对接部是一对臂部,主体部底端形成有与印刷电路 板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部。基部位于一对臂部之间并与臂部接触,当芯片模块下压第一端 子时,臂部与基部相对移动并一直保持接触状态,使芯片模块与印刷电路板之间实现良好 的电性连接。 但是上述电连接器端子的基部厚度有限,为了保证臂部与基部接触,一对臂部间 的距离也非常小,给制造带来困难。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端子,以克服前述电连接器端子存在的 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第二端子的对接部 容易加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
块至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位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间的弹性件,第一端
子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对接部;第二端子设有第二对接部,该第二对接部
形成有可供第一对接部插入的通道,其中,该第一对接部由至少两层接触片结合在一起。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端子的第一对
接部由至少两层接触片结合在一起而形成,可使第二对接部的通道增大,有利于第二对接
部的加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中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第一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1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未 图示)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第一端子10、第二端子12及位于第一端子10与第 二端子12间的弹性件14。 第一端子10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基部100、自基部100 —侧垂直向外延伸的连 接部102、自连接部102 —侧向上弯曲延伸而成的第一接触部104、与基部100下端相连的 固持部106以及连接于固持部106上的第一对接部108。基部100大致呈板条状;连接部 102呈一平板状,其自基部IOO下端的一侧垂直于基部100向外延伸;第一接触部104自连 接部102自由末端倾斜向上弯曲延伸而成,以与芯片模块上的导电部位(未图示)电性接 触,其具有一定的弹力且与第一对接部108在垂直方向上相偏离;所述固持部106用于将第 一端子10安装于绝缘本体2中;所述第一对接部108位于第一端子10的下端且沿竖直方向 延伸,包括与固持部106连接的结合部1080,以及贴附于结合部1080 —侧的叠加部1082。 结合部1080及叠加部1082均是片状结构,二者互相叠加于一起,使得第一对接部108形成 一多层结构特征。结合部1080及叠加部1082于相互背离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突起1084,可 与第二端子12接触。 第二端子12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120及自主体部120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形成 的第二对接部122,第二对接部122是一对相对设置且中间形成有间隙的臂部。主体部120 底端向下延伸形成可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第二接触部124且主体部120两侧沿水平方 向延伸出一对抵压部1200。这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抵压部1200亦可以设置于 一对臂部上。请参考图3,第二接触部124与第一接触部104相互偏离即不位于同一垂直 方向,故,当芯片模块的导电部位及印刷电路板的导电部位(未图示)不位于同一垂直方向 时,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1亦可满足使用要求。 所述弹性件14为一弹簧,其套设于第一端子10的第一对接部108与第二端子12 的抵压部1200之间,一端抵靠于上本体21内的台阶上(如图3所示),另一端抵靠于第二 端子12的抵压部1200上,其提供第二端子12弹力使第二接触部124与印刷电路板的导电 部分之间有一定的压力,从而能实现良好的电性连接。 结合部1080及叠加部1082之间有多种叠加组合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 器端子1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二端子12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 端子10的第一对接部108结构不同而已。 如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结合部1080及叠加 部1082是一个整体,叠加部1082是自结合部1080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某一侧边延伸而出, 然后朝向另一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侧边所在方向弯折180度后紧贴在前述两个侧边所限定 的侧面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一端子10'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基部 100'、自基部100'—侧垂直向外延伸的连接部102'、自连接部102'—侧向上弯曲延伸而成 的第一接触部104'、与基部100'下端相连的固持部106'以及连接于固持部106'上的第一 对接部108'。其中叠加部1082'是自结合部1080'底部反方向向上弯折180度后贴附在结 合部1080,上。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第一端子IO"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基部100"、自基部100"—侧垂直向外延伸的连接部102"、自连接部102"—侧向上弯曲延伸而成 的第一接触部104"、与基部IOO"下端相连的固持部106"以及连接于固持部106"上的第一 对接部108"。其中结合部1080"与叠加部1082"是可分离的两个接触片,二者可通过互相 扣合的方式叠加,亦可以通过一种被称为激光焊接的方法结合在一起。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端子1组装完成后,第一端子IO和第二端 子12分别容置于绝缘本体2的上本体21和下本体22中;其中第一端子10的第一对接部 108插入到第二端子12的一对臂部所形成的通道(即与第一对接部108配合的间隙)中以 与一对臂部接触。由于第一端子10的第一对接部108由至少两个接触片叠加而成,且两个 接触片分别与第二端子12的两臂部接触;相当于使第一端子10的第一对接部108厚度增 大,相应地第二端子12的一对臂部之间的通道可以做得较大,因此,使得第二端子12的第 二对接部122加工方便。
权利要求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可电性连接芯片模块及印刷电路板,其包括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对接部的第一端子,以及设有第二对接部的第二端子,其中第二对接部形成有可供第一对接部插入的通道,其特征在于第一对接部由至少两层接触片结合在一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定位于第一端子和第二 端子之间的弹性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两层接触片。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接触片与第一接触部连 接,另一接触片自前述接触片底部弯折180度形成。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接触片是可互相分离的 两部分,二者互相扣合在一起。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自第二对接部竖直 向下延伸出一第二接触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 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在垂直方向上错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端子,用于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位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间之弹性件,第一端子一端设有第一接触部,另一端设有第一对接部;第二端子设有第二对接部,该第二对接部形成有可供第一对接部插入之通道,其中,该第一对接部由至少两层接触片结合在一起。
文档编号H01R12/55GK201478545SQ200920306359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
发明者林俊甫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