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无源互调失真的可旋转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341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无源互调失真的可旋转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连接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当安装在电缆端上时 可旋转的实心外导体同轴电缆连接器,其显示出改善的无源互调失真(PIM:paSSiVe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电气性會邑。
背景技术
同轴电缆连接器例如被用于需要高水平的电气性能、精度和可靠性的通信系统 中。为了在电缆和连接器之间建立可靠的机械互连和优化的电气互连,期望在同轴电 缆外导体的前缘和连接器主体之间具有基本均勻的、周向的接触。可以通过联结螺母将外 导体的扩口端夹紧在连接器主体的环形楔状表面上。该技术的代表例是由Vaccaro普通拥 有的在2008年2月26日出版的美国专利7335059。在系统安装过程中,例如当附接的同轴电缆被朝向下一步的互连位置导弓丨、被操 作就位、和/或被弯曲以便与电缆支座和/或保持悬架对准时,转动力可施加至已安装的连 接器上。同轴电缆和电缆端夹紧型同轴连接器相对于彼此的旋转可能会损坏连接器、电缆 和/或电缆/连接器夹紧互连的完整性。同轴电缆连接器市场中的竞争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在改善电气性能和使包括材料 成本、安装人员的培训徐区域在内的全部成本最小化、减少专用安装工具和所需的安装步 骤和/或操作的总量方面。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的连接器。—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同轴连接器主体和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之间的联接装 置,包括在连接器主体的孔中设置提供的环形接触部槽;接触部槽具有槽底部、连接器端 侧壁和电缆端侧壁;连接器端侧壁是成角度的,从而以在小于槽顶部宽度的槽底部宽度之 间过渡;具有不未变形状态下的宽度的环形圆形弹簧接触部;该弹簧接触部固定座落在接 触部槽内部;所述不未变形状态下的宽度大于槽底部宽度并且小于槽顶部宽度;其中在不 未变形状态下,弹簧接触部接触连接器端侧壁而不接触槽接触部槽底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同轴连接器主体和实心外导体之间的联接装置,包 括在连接器主体的孔中提供设置的接触部槽;接触部槽具有槽底部、连接器端侧壁和电 缆端侧壁;连接器端侧壁是成角度的,从而以在小于槽顶部宽度的槽底部宽度之间过渡; 具有不未变形状态下的宽度的弹簧接触部;所述不未变形状态下的宽度大于槽底部宽度并 且小于槽顶部宽度;环形弹簧接触部固定在座落在环形槽内部;能够螺纹连接到连接器主 体的电缆端上的后部螺母;保持盘簧螺旋弹簧,形成其尺寸设置为以将其固定能座落在外 导体的环形波纹内部内;连接器主体和后部螺母一起形成环形保持槽;圆形保持盘簧螺旋 弹簧固定在保持槽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能够改善具有可旋转互连特性的连接器的PIM特性。


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的 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件或元件,并且可能不会针对包含它们的每个附图都对于它 们作出详细描述,附图结合在上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大体描述以及在下文中给出的实施方式 的详细描述,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图1是根据序列号为12/264,932的美国专利申请的同轴连接器的示例性实施方 式的示意性等轴后视图。图2是图1的同轴连接器的示意性横截面侧视图,附接有一段同轴电缆。图3是图2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同轴连接器的示意性横截面侧视图,附接有一段 同轴电缆。图5是图4的区域B的放大图。图6是同轴连接器的第二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横截面图,附接有一段同轴电缆。图7是图6的区域C的放大图。图8是同轴连接器的第三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横截面图,附接有一段同轴电缆。图9是图8的区域D的放大图。图10是同轴连接器的第二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横截面图,附接有一段同轴 电缆。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Jeffrey Paynter普通拥有的、于2008年11月5日申请的并以参考的方式 全部并入本文的序列号为12/264, 932的美国专利申请“Insertion CouplingCoaxial Connector (插入联接同轴连接器),,公开了几种同轴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器和同 轴电缆的外导体之间是箍紧(grip)机械互连而不是夹紧机械互连。如图1-3所示,根据12/264,932的同轴连接器1具有连接器主体3,其具有连接器 主体孔5。固定在连接器主体孔5内的绝缘体7支撑与连接器主体孔5同轴的内部接触部 9。同轴连接器1通过位于箍紧环19 (该箍紧环例如固定在箍紧环槽27中)的内径上的箍 紧表面17而机械地保持被插入到连接器主体孔5的电缆端15中的同轴电缆13的外导体 11。位于连接器主体孔5内的圆形弹簧接触部21 (例如螺旋形盘簧)与外导体11周向接 触,跨过连接器主体3将外导体11电联接至连接器端25上的连接器接口 23。连接器接口 23可以是任何期望的标准或专用接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电缆端15和连接器端25是这里用于在同轴连接器1的 不同元件之间明确纵向位置和相互接触关系的描述语。除了沿同轴连接器1的纵轴的与相 邻元件有关的经确认位置以外,每个单独的元件具有电缆端15侧和连接器端25侧,即各个 元件的面对同轴连接器1的各个电缆端15和连接器端25的那侧。
由位于最接近外导体11前缘的弹簧接触部21提供外导体11和连接器主体3之 间的电联接。用于圆形弹簧接触部21的座落区域——典型地是在孔5的侧壁中形成的矩 形接触部槽29——通常尺寸被设置为足够浅,从而当外导体11的前缘插入连接器主体孔5 时,促使弹簧接触部21与槽底部31可靠接触。典型地将接触部槽29的宽度尺寸设置为能 接收弹簧接触部21宽度的预期变化,并且能为因在组装过程中弹簧接触部21在槽底部31 和外导体11之间压缩/变形时而导致的横向变形提供空间。例如在12/264,932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外导体11箍紧的定向箍紧环19而单独 地提供连接器1至外导体11的主要机械保持,其中一旦同轴电缆13插入连接器1,则该定 向箍紧环19就可防止同轴电缆13从连接器1的纵向移走,但是没有刚性地将连接器1夹 紧至外导体11,从而使它们之间能够旋转。发明人已经意识到,尽管根据12/264,932的连接器使连接器1和同轴电缆13之 间能够旋转,但是例如当在组装过程中和/或在同轴电缆13和连接器1之间发生组装后旋 转时在弹簧接触部21和接触部槽29的一个或多个不同表面之间发生并不均勻的周向接触 时,这样的结构可能产生不可接受的PIM水平。在弹簧接触部21和连接器主体3之间存在 的这些多个非周向均勻的电路径被认为会促使PIM产生。在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中,弹簧接触部21和接触部槽29之间的主要的和/或 唯一的电接触配置为沿着接触部槽29的连接器端侧壁33发生。因此,在组装过程中和/ 或组装后的旋转过程中,弹簧接触部21的任何变形都不能引起沿着接触部槽29的连接器 端侧壁33的不均勻的圆周电互连。此外,通过相对于选择的弹簧接触部21的尺寸配置接触部槽29的深度和/或宽 度,联接装置可以配置为即使在由于组装和/或组装后的旋转所导致的弹簧接触部21的变 形状态下,弹簧接触部29和槽底部31之间也不形成接触。为了提供除槽底部31以外的弹簧接触部21座落表面,接触部槽29的连接器端侧 壁33可以是成角度的或者包括在小于槽顶部35宽度的槽底部31的宽度之间过渡的过渡 结构部。弹簧接触部21具有的未变形状态宽度大于槽底部31的宽度并且小于槽顶部35 的宽度。至少在未变形的状态下,弹簧接触部21座落在接触部槽29内并且与连接器端侧 壁33接触,而不接触槽底部31。连接器端侧壁33在槽底部31和槽顶部35之间可以是平坦的(见图9),或者替换 地包括肩部过渡段39,弹簧接触部21抵靠着该肩部过渡段39而就位。肩部过渡段39可以 形成为具有例如图4和5中所示的单个拐角,或者可选地具有如图6和7中所示的多个拐 角和/或弯曲。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图8-10中所示,可以在接触部槽29中在弹簧接触部21 和电缆端侧壁37之间设置偏压垫圈41。偏压垫圈41可以选择为具有弹性特性,和/或尺 寸设置为以使得当弹簧接触部21处于未变形的状态时将弹簧接触部21偏压抵靠连接器端 侧壁33。在该结构中,一旦在偏压垫圈41和电缆端侧壁37之间就位,偏压垫圈41提供弹 性箍紧特性,用于在同轴电缆13相对于连接器1旋转的过程中,啮合并保持弹簧接触部21 以抑制弹簧接触部21的进一步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不必要求箍紧环19型的机械互连。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 意识到,可以应用同样能够使互连结构进行旋转的其他类型的机械互连结构。例如图10中所示的,其中连接器1配置为用于与具有环形波纹状的外导体11的同轴电缆13 —起使用, 并且可以通过提供能够螺纹连接到连接器主体3的电缆端15上的后螺母(back nut)43而 形成机械互连,该后螺母43的尺寸设置为保持住在连接器主体3的电缆端15附近的保持 元件。该保持元件例如可以是多个弧形插入物、c形环、保持盘簧45等等,该元件尺寸设置 为能座落在外导体11的环形波纹部的凹槽47中。当联接在一起时,连接器主体3和后螺 母43—起形成环形保持槽49。保持元件座落在保持槽49内,保持被捕获在外导体11的经 选择的凹槽47中,从而将同轴电缆13纵向机械地保持在连接器主体3内,但是另一方面可 以使得同轴电缆13和连接器1之间旋转。通过确保沿着到连接接口 23的最短电路径的均勻周向主接触表面,根据本发明 的联接装置能够改善具有可旋转互连特性的连接器的PIM特性。部件表 其中,在上述描述中涉及已知的等效的材料、比例、整体或组件,这些等效物也如 同被单独阐述过的一样被并入本申请。尽管已经通过实施方式的描述而说明了本发明,并且尽管已经相当详细地描述了 实施方式,但是申请人的目的不是将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或以任何方式限制为这样的 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容易知晓其他的优点和改进。因此,本发明在其较宽的方面不限 于所显示的和描述的具体细节、典型设备、方法和示例性的实施例。因此,可以从这些细节 出发作出一些改变而不会偏离申请人的总体发明构思的精神或范围。此外,应该意识到,可 以对其进行改善和/或改进,而不会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
权利要求
一种在同轴连接器主体和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之间的联接装置,包括在连接器主体的孔中设置的环形接触部槽;接触部槽具有槽底部、连接器端侧壁和电缆端侧壁;连接器端侧壁是成角度的,以在小于槽顶部宽度的槽底部宽度之间过渡;具有未变形状态的宽度的圆形弹簧接触部;该弹簧接触部座落在接触部槽内;所述未变形状态的宽度大于槽底部宽度并且小于槽顶部宽度;其中在未变形状态下,弹簧接触部接触连接器端侧壁而不接触部槽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中,连接器端侧壁在肩部过渡段上是成角度的; 弹簧接触部接触该肩部过渡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还包括在接触部槽中、在弹簧接触部和电缆端侧 壁之间的环形偏压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还包括被保持在箍紧环槽内的箍紧环,该箍紧环 槽设置在孔中;箍紧环的内径设有箍紧表面;从而在外导体插入穿过箍紧环之后,箍紧环 箍紧外导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还包括能够螺纹连接到连接器主体的电缆端上的 后螺母,以及在连接器主体的电缆端附近的保持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接装置,其中,所述保持元件是保持盘簧,其尺寸设置为座 落在外导体的环形波纹部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接装置,其中,连接器主体和后螺母一起形成环形保持槽; 保持元件固定在保持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装置,其中,当外导体插入连接器孔中时,接触部槽纵向 地位于连接器主体上,以将弹簧接触部定位在外导体的前缘附近。
9.一种在同轴连接器主体和实心外导体之间的联接装置,包括在连接器主体的孔中设置的接触部槽;接触部槽具有槽底部、连接器端侧壁和电缆端 侧壁;连接器端侧壁是成角度的,以在小于槽顶部宽度的槽底部宽度之间过渡;具有未变形状态宽度的弹簧接触部;所述未变形状态宽度大于槽底部宽度并且小于槽 顶部宽度;环形弹簧接触部座落在环形槽内;能够螺纹连接到连接器主体的电缆端上的后螺母;保持盘簧,尺寸设置为能座落在外导体的环形波纹部内;连接器主体和后螺母一起形 成环形保持槽;圆形保持盘簧座落在保持槽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接装置,还包括在接触部槽中、在弹簧接触部和电缆端侧 壁之间的偏压垫圈;偏压垫圈的尺寸设置为当弹簧接触部处于未变形的状态时将弹簧接触 部偏压为抵靠连接器端侧壁。
全文摘要
一种同轴连接器主体和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之间的联接装置,包括在连接器主体的孔中设置的环形接触部槽。接触部槽具有槽底部、连接器端侧壁和电缆端侧壁。连接器端侧壁是成角度的,从而在小于槽顶部宽度的槽底部宽度之间过渡。弹簧接触部具有未变形状态宽度,该弹簧接触部座落在接触部槽内。未变形状态宽度大于槽底部宽度并且小于槽顶部宽度。在未变形的状态下,弹簧接触部接触连接器端侧壁,而不接触部槽底部。
文档编号H01R35/00GK101916926SQ201010148540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9日
发明者杰弗里·佩因特 申请人:安德鲁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