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433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电气设备结构,特别涉及电气开关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开关 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的开关产品采用拨动开关结构,通过开关键拨动拨杆,控制活 动触片的动作,来完成电路的连通与断开。其主要的缺点在于,开关动作时,活动触片与端 子接触的触点容易产生粘连,由此造成开关动作不顺畅,另外,开关键在开关时产生的震动 也会对开关动作产生不良影响,并降低开关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触点强 脱、减少开关键的震动、使开关动作更为顺畅、有效延长开关使用寿命、结构简单实用、成本 低廉、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的开关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结构具有如下构成该开关结构,包括开关功能件,所述的开关功能件包括相互嵌合的上壳体与下壳 体以及扣设于所述上壳体上的开关键,所述的下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活动 触片,所述的活动触片包括中间下凹部分以及甲乙两端,所述的活动触片下凹部分的底部 与所述的第一端子接触,所述的活动触片的甲端设有触点,所述的触点活动接触到所述第 二端子,所述的上壳体上设置有中空的活动拨杆,所述的活动拨杆顶部连接所述的开关键, 所述的活动拨杆的摆动支点固定于上壳体上,所述的活动拨杆内设置有弹性复位部件以及 通过该弹性复位部件连接活动拨杆的拨嘴,所述的拨嘴底端的摆动路径与所述的活动触片 甲端相交,其主要特点是,活动触片乙端与活动拨杆底端的摆动路径相交于第一交点。该开关结构中的活动触片的乙端与拨嘴底端的摆动路径相交于第二交点。该开关结构中的活动拨杆底端摆动至所述的第一交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度小于拨 嘴底端摆动至所述的第二交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度。该开关结构中的弹性复位部件为弹簧。该开关结构中的活动触片中间下凹的底部为弧形。该开关结构中的上壳体上设置有减震机构。该减震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的上壳体的 与开关键相对的面上的凸点。该开关结构中的开关功能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的上壳体上的指示灯,以及设置于 开关键上的荧光条,所述的荧光条的位置与所述的指示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指示灯为 氖泡。该开关结构还包括面板以及与所述面板卡接的底板,所述的开关功能件通过设置 于所述下壳体外侧面上的卡接结构卡接固定于所述的底板内。所述的卡接结构为均勻设置 于下壳体各外侧面上的相互对称的卡接功能件。[0013]采用了该实用新型的开关结构,在关闭开关,即断开电路时,不同于现有技术中通 过拨嘴底端与活动触片的乙端接触,使活动触片甲端的触点与第二端子分离的方法,而是 通过活动拨杆底端与活动触片的乙端接触,使活动触片甲端的触点与第二端子分离。由于 拨嘴是通过弹性复位部件与拨杆连接的,因此与活动触片的接触时,弹性复位部件被压缩, 拨嘴作用于活动触片上的力相对减小。而拨杆与活动触片的接触为刚性接触,作用力就相 对较大,从而在拨杆与活动触片接触的瞬间可以使活动触片甲端的触点与第二端子快速分 离,实现强脱。同时,活动触片底部的弧形设计减少了活动触片与端子间的摩擦,使开关动 作更为顺畅。另外,设置于上壳体上的减震机构,可以有效减少开关键在动作时产生的震 动,进一步提升了开关动作的顺畅度,也增加了开关的使用寿命。该开关结构不仅结构简单 实用,成本低廉,而且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结构中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结构中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结构中的上壳体与开关键相对的一面的结构示 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结构中的开关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结构中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结构中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开关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该开关结构 包括开关功能件,该开关功能件包括相互嵌合的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以及扣设于所述上 壳体10上的开关键30。如图2所示,所述的下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一端子21、第二端子22和活动触片23, 所述的活动触片23包括中间下凹部分、甲端和乙端,所述的活动触片下凹部分的底部与所 述的第一端子21接触,所述的活动触片23的甲端设有触点24,所述的触点24活动接触到 第二端子22。如图3所示,所述的上壳体10上设置有中空的活动拨杆11,所述的活动拨杆11的 顶部连接所述的开关键30。所述的活动拨杆11的摆动支点固定于上壳体10上。所述的活 动拨杆11内设置有弹性复位部件13以及通过该弹性复位部件13连接活动拨杆11的拨嘴 12。所述的拨嘴12底端的摆动路径与所述的活动触片23的甲端相交。当活动触片23 的甲端的触点24接触到所述的第二端子22时,活动触片23的乙端所在的位置与活动拨杆 11底端的摆动路径相交于第一交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该开关结构中活动触片23的甲端的 触点24接触到所述的第二端子22时,活动触片23的乙端与拨嘴12底端的摆动路径相交于第二交点,并且活动拨杆11底端摆动至所述第一交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度小于拨嘴12底 端摆动至所述的第二交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度,即活动拨杆11底端比拨嘴12底端先接触到 活动触片23乙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弹性复位部件13为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的活动触片23中间下凹的底 部,即与第一端子21接触的部位,为弧形。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该开关结构中的上壳体10上设 置有减震机构。该减震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的上壳体的与开关键相对的面上的凸点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5所示,该开关结构中的开关功能 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的上壳体10上的指示灯15,以及设置于开关键30上的荧光条31,所 述的荧光条31的位置与所述的指示灯15的位置相对应。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指示灯15为氖泡。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及图7所示,该开关结构还包括面板40 以及与所述面板40卡接的底板50,所述的开关功能件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20外侧面上 的卡接结构卡接固定于所述的底板50内。如图2所示,所述的卡接结构为均勻设置于下壳 体20各外侧面上的相互对称的卡接功能件25。在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中,拨动开关键,即可通过活动拨杆及拨嘴的摆动控制活动 触片甲端的触点接触或脱离第二端子,从而控制电路的连通与断开。在关闭开关,即断开电 路时,由于活动拨杆底端的摆动路径与活动触片乙端位于离活动拨杆的摆动支点最近时所 在的位置相交,所以活动拨杆底端与活动触片的乙端接触,使活动触片甲端的触点与第二 端子分离,实现电路断开。而在现有技术中,电路断开是通过拨嘴与活动触片的接触实现 的,由于拨嘴是通过弹性复位部件与拨杆连接的,因此与活动触片的接触时,弹性复位部件 被压缩,拨嘴作用于活动触片上的力相对减小。而在本实用新型中,拨杆与活动触片的接触 为刚性接触,作用力就相对较大,从而在拨杆与活动触片接触的瞬间可以使活动触片甲端 的触点与第二端子快速分离,实现强脱。同时,活动触片底部的弧形设计减少了活动触片与 端子间的摩擦,使开关动作更为顺畅。另外,设置于上壳体上的减震机构,可以有效减少开 关键在动作时产生的震动,进一步提升了开关动作的顺畅度,也增加了开关的使用寿命。该 开关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廉,而且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 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 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一种开关结构,包括开关功能件,所述的开关功能件包括相互嵌合的上壳体与下壳体以及扣设于所述上壳体上的开关键,所述的下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活动触片,所述的活动触片包括中间下凹部分以及甲乙两端,所述的活动触片下凹部分的底部与所述的第一端子接触,所述的活动触片的甲端设有触点,所述的触点活动接触到所述的第二端子,所述的上壳体上设置有中空的活动拨杆,所述的活动拨杆顶部连接所述的开关键,所述的活动拨杆的摆动支点固定于上壳体上,所述的活动拨杆内设置有弹性复位部件以及通过该弹性复位部件连接活动拨杆的拨嘴,所述的拨嘴底端的摆动路径与所述的活动触片甲端相交,其特征在于,活动触片乙端与活动拨杆底端的摆动路径相交于第一交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触片乙端与所述的拨嘴 底端的摆动路径相交于第二交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拨杆底端摆动至所述的 第一交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度小于拨嘴底端摆动至所述的第二交点所经过的路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复位部件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触片中间下凹的底部为 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上设置有减震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的上 壳体的与开关键相对的面上的凸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功能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 的上壳体上的指示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功能件还包括设置于开关 键上的荧光条,所述的荧光条的位置与所述的指示灯的位置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指示灯为氖泡。
11.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结构还包 括面板以及与所述面板卡接的底板,所述的开关功能件通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外侧面上的 卡接结构卡接固定于所述的底板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结构为均勻设置于下 壳体各外侧面上的相互对称的卡接功能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开关键,下壳体内设置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触片,触片包括甲乙两端,触片底部与第一端子接触,甲端有触点,触点活动接触第二端子,上壳体上设置有拨杆,拨杆的摆动支点固定于上壳体,拨杆内设置有弹簧和通过弹簧连接拨杆的拨嘴,所述的拨嘴底端的摆动路径与所述的活动触片甲端相交,其中,活动触片乙端与活动拨杆底端的摆动路径相交于第一交点。采用该种结构的开关结构,通过拨杆底端与触片的乙端接触,使触片甲端的触点与第二端子分离。由于拨杆与触片的接触为刚性接触,作用力较大,从而在瞬间使触片甲端的触点与第二端子快速分离,实现强脱。
文档编号H01H3/54GK201667295SQ20102013438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
发明者王强, 范新征 申请人:西蒙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