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961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灭弧室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组件。
背景技术
真空灭弧室,又名真空开关管,是中高压电力开关的核心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通 过管内真空优良的绝缘性使中高压电路切断电源后能迅速熄弧并抑制电流,避免事故和 意外的发生,主要应用于电力的输配电控制系统,还应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铁路、广 播、通讯、工业高频加热等配电系统。具有节能、节材、防火、防爆、体积小等优点。动触头组件式真空灭弧室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图1和图2显示了一种传统的动 触头组件的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一种传统的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种传统动触头组件包括动导电杆(1)、设置在 动导电杆(1)末端的动触头(2)、套设在动导电杆(1)上的波纹管(3)、套设在动导电杆(1) 上的铜过渡环(5)和套设在波纹管(3)的接近所述动触头(2) —端上的波纹管屏蔽罩(4); 具体的固定连接方式是铜过渡环(5)外壁与波纹管(3)内壁的接触面通过钎焊固定连接, 所述波纹管(3)接近动触头(2)的一端与所述铜过渡环(5)的接触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图2中的粗黑线所标记部分即为铜过渡环(5)与波纹管(3)管壁之间的焊接区域。这种传 统动触头组件的缺点在于零部件较多,工艺难度增加,尤其过渡环采用铜材制成,从而导 致成本较高。另外,铜过渡环(5)与波纹管(3)之间的焊接区域为垂直的环形面,所述焊料 在溶化后为液态,在重力作用下具有向下方流出焊接区的趋势,导致该种传统动触头组件 容易发生漏气的弊病,也即具有较高的废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节省材料、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以及提高 成品率的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包括 动导电杆、设置在动导电杆末端的动触头、套设在动导电杆上的波纹管、和套设在波纹管的 接近所述动触头一端上的波纹管屏蔽罩;所述波纹管包括多个凸部和凹部;所述波纹管屏 蔽罩的基本形状为凸字形管状,沿着距离所述动触头从远到近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屏蔽管 区、连接壁区、第二屏蔽管区、和阻挡壁区;所述第一屏蔽管区的内径大于第二屏蔽管区的 内径;所述波纹管的凸部与所述连接壁区焊接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与所述连接壁区焊接固定连接的波纹管凸部是所述波纹管的最 接近动触头的一个凸部,且该凸部的接近所述动触头的一端面与所述屏蔽罩的连接壁区焊 接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波纹管的凹部与所述屏蔽罩的第二屏蔽管区焊接固定连 接。[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与所述第二屏蔽管区焊接固定连接的波纹管凹部是所述波纹管 的最接近动触头的一个凹部,且该凹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屏蔽罩第二屏蔽管区的内壁焊接固 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波纹 管屏蔽罩的第一屏蔽管区、第二屏蔽管区和动导电杆 同轴心线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壁区与所述阻挡壁区平行设置,且所述连接壁区与所 述阻挡壁区的设置方向垂直所述动导电杆的轴心线。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所述波纹管屏蔽罩的基本形 状改成凸字形管状,从而达到将屏蔽罩与波纹管直接钎焊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与传统产 品相比,省掉一个铜材的过渡环,既精简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又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把把波纹管的固定焊接区由传统的垂直环面改成水平面,也即把传 统的套封钎焊结构改为平面钎焊,焊料在熔化成液态后,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焊接区,故 有效提高了钎焊气密性和可靠性,从而也提高了成品率。

图1为一种传统的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导电杆1,动触头2,波纹管3,凸部31,端面311,凹部32,外表面 321,波纹管屏蔽罩4,第一屏蔽管区41,连接壁区42,第二屏蔽管区43,阻挡壁区44,铜过渡 环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3和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 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见图2和图3,包括动导电杆1、 设置在动导电杆1末端的动触头2、套设在动导电杆1上的波纹管3、和套设在波纹管3的 接近所述动触头2 —端上的波纹管屏蔽罩4 ;所述波纹管3包括多个凸部31和凹部32 ;所 述波纹管屏蔽罩4的基本形状为凸字形管状,沿着距离所述动触头2从远到近的方向依次 包括第一屏蔽管区41、连接壁区42、第二屏蔽管区43、和阻挡壁区44 ;所述第一屏蔽管区 41的内径大于第二屏蔽管区43的内径;所述波纹管3的凸部31与所述连接壁区42钎焊 固定连接。与所述连接壁区42钎焊固定连接的波纹管3凸部31是所述波纹管3的最接近动 触头2的一个凸部31,且该凸部31的接近所述动触头2的一端面311与所述屏蔽罩4的连 接壁区42钎焊固定连接。所述波纹管屏蔽罩4的第一屏蔽管区41、第二屏蔽管区43和动导电杆1同轴心线设置。所述连接壁区42与所述阻挡壁区44平行设置,且所述连接壁区42与所述阻挡壁区44的设置方向垂直所述动导电杆1的轴心线。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钎焊部位是图3中的粗黑线所标记部分。(实施例2)图5为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具体实施 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波纹管3的凹部32也与所述 屏蔽罩4的第二屏蔽管区43钎焊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屏蔽管区43钎焊固定连接的波纹 管3凹部32是所述波纹管3的最接近动触头2的一个凹部32,且该凹部32的外表面321 与所述屏蔽罩4第二屏蔽管区43的内壁钎焊固定连接。见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钎焊部位是图3中的粗黑线所标记部分。实施例1和实施例2具有以下优点⑴实施例1和实施例2通过把所述波纹管 屏蔽罩的基本形状改成凸字形管状,从而达到将屏蔽罩与波纹管直接钎焊固定连接。本实 施例1和实施例2与传统产品相比,省掉一个铜材的过渡环,既精简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 又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2)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通过把把波纹管的固定焊接区由传统 的垂直环面改成水平面,也即把传统的套封钎焊结构改为平面钎焊,焊料在熔化成液态后, 不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焊接区,故有效提高了钎焊气密性和可靠性,从而也提高了成品率。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 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包括动导电杆(1)、设置在动导电杆(1)末端的动触头(2)、套设在动导电杆(1)上的波纹管(3)、和套设在波纹管(3)的接近所述动触头(2)一端上的波纹管屏蔽罩(4);所述波纹管(3)包括多个凸部(31)和凹部(32);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屏蔽罩(4)的基本形状为凸字形管状,沿着距离所述动触头(2)从远到近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屏蔽管区(41)、连接壁区(42)、第二屏蔽管区(43)、和阻挡壁区(44);所述第一屏蔽管区(41)的内径大于第二屏蔽管区(43)的内径;所述波纹管(3)的凸部(31)与所述连接壁区(42)焊接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连接 壁区(42)焊接固定连接的波纹管(3)凸部(31)是所述波纹管(3)的最接近动触头(2)的 一个凸部(31),且该凸部(31)的接近所述动触头(2)的一端面(311)与所述波纹管屏蔽罩(4)的连接壁区(42)焊接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 (3)的凹部(32)与所述波纹管屏蔽罩(4)的第二屏蔽管区(43)焊接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 屏蔽管区(43)焊接固定连接的波纹管(3)凹部(32)是所述波纹管(3)的最接近动触头 (2)的一个凹部(32),且该凹部(32)的外表面(321)与所述波纹管屏蔽罩(4)第二屏蔽管 区(43)的内壁焊接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波纹管屏蔽罩(4)的第一屏蔽管区(41)、第二屏蔽管区(43)和动导电杆(1)同轴心线设 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连接壁区(42)与所述阻挡壁区(44)平行设置,且所述连接壁区(42)与所述阻挡壁区(44) 的设置方向垂直所述动导电杆(1)的轴心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真空灭弧室中的动触头组件,包括动导电杆、设置在动导电杆末端的动触头、套设在动导电杆上的波纹管、和套设在波纹管的接近所述动触头一端上的波纹管屏蔽罩;所述波纹管包括多个凸部和凹部;所述波纹管屏蔽罩的基本形状为凸字形管状,沿着距离所述动触头从远到近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屏蔽管区、连接壁区、第二屏蔽管区、和阻挡壁区;所述第一屏蔽管区的内径大于第二屏蔽管区的内径;所述波纹管的凸部与所述连接壁区钎焊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与传统产品相比,省掉一个铜材的过渡环,从而既精简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又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1H33/664GK201741631SQ201020224170
公开日2011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2日
发明者揭兴文 申请人:温州浙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