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066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特别是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
背景技术
蓄电池较重,往往需要人双手托住甚至抱住,才能将其移动,十分费力,不便于搬 运。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蓄电池上, 以便于蓄电池的搬运。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电池壳盖结 构,包括壳盖,壳盖上设有提手。搬运蓄电池的时候,只需用手拎住提手即可移动蓄电池,相对于背景技术,更为便 利。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提手呈“门”形;提手两端分别设有扣件;壳盖中部 两侧分别设有与扣件配合的扣孔。提手与壳盖铰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呈“门”形的提手由一根横条及两根分别与横条两端 一体连接的侧条组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扣件由与侧条一体连接且与侧条垂直的支撑条及与 支撑条一体连接且与支撑条垂直的扣片组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扣孔呈椭圆状;所述扣片呈椭圆状。扣片的尺寸应略大于扣孔的尺寸,使扣片受力挤入扣孔后,不易脱离。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壳盖上设有与提手形状吻合的“门”形凹槽。提手可嵌于“门”形凹槽中,使提手的设置不会影响到蓄电池的叠放。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蓄电池上,不仅便 于蓄电池的搬动,且不影响蓄电池的叠放。

图1是实施例中被提手拎起时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提手嵌于“门”形凹槽中是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提手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壳盖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盖,2、提手,11、扣孔,22、横条,23、侧条,211、支撑条,212、扣片,3、“门”
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如图1至4所示,包括壳盖1,壳盖1上设有极柱孔及提手 2。提手2呈“门”形;提手2两端分别设有扣件;壳盖1中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扣件配 合的扣孔11。呈“门”形的提手2由一根横条22及两根分别与横条22两端一体连接的侧条23 组成。扣件由与侧条23 —体连接且与侧条23垂直的支撑条211及与支撑条211 —体连 接且与支撑条211垂直的扣片212组成。扣孔11呈椭圆状;扣片212呈椭圆状;扣片212的尺寸应略大于扣孔11的尺寸。提手2通过扣件、扣孔11的配合连接与壳盖1相铰接。壳盖1上设有与提手2形状吻合的“门”形凹槽3,提手2可嵌于“门”形凹槽3中。
权利要求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包括壳盖(1),其特征在于,壳盖(1)上设有提手(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2)呈“门”形; 提手(2)两端分别设有扣件;壳盖(1)中部两侧分别设有与扣件配合的扣孔(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呈“门”形的提手(2) 由一根横条(22)及两根分别与横条(22)两端一体连接的侧条(23)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由与侧条(23) 一体连接且与侧条(23)垂直的支撑条(211)及与支撑条(211) —体连接且与支撑条(211) 垂直的扣片(212)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孔(11)呈椭圆状; 所述扣片(212)呈椭圆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1)上设有与提 手(2)形状吻合的“门”形凹槽(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特别是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电池壳盖结构,包括壳盖,壳盖上设有提手。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蓄电池,方便了蓄电池的搬运。
文档编号H01M2/04GK201725821SQ201020242268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吴玲, 杨新明, 钱亚明 申请人: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