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天线倒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280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天线倒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的收放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载天线的机械式竖立及 倒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地面军用车辆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车载天线装置的适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为了充分发挥天线性能,天线须在车体顶部架设得较高,考考虑到地面军用车辆行驶时会 遇到的障碍物,天线在行军运输时需要呈倒伏状态,现有车辆上的天线通常都是可倒伏的, 一般采用螺栓的固定方式将天线基座在车顶固定牢靠,通过在基座上预设限位支座的方 式,实现竖直或倒伏两种固定状态,当天线需要由竖直状态转换到倒伏状态时,需要利用工 具将螺栓松开,人工将基座放到水平位置后,再将螺栓固定在定位孔上,使基座在倒伏状态 下固定;当天线需要由倒伏状态转换为竖直状态时,又要利用工具将螺栓松开,人工将基座 放到竖直位置后,再将螺栓固定在定位孔上,使基座在竖直状态下固定。不足的是此倒 伏一竖直一倒伏的循环过程实施时间长,操作难度较大,需要辅助工具,同时,所用螺栓因 操作频率大而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车载所使用的天线倒伏装置操作不便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 一种可快捷手动切换竖直和倒伏两种状态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包括基座和天线,基座上设置有可将天线定位在水平或 竖直方向的限位装置,所述天线连接在限位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一端与 其铰接的导向杆,所述天线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上套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 至少一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基座铰接,所述基座与导向杆的铰接处位于 基座与连杆的铰接处的斜上方,所述导向杆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导向杆固定连 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所述基座与导向杆的铰接处位于基座与连杆的铰接处斜上方30°至60°之间; 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利用压缩连接在摆杆滑块机构中滑块上的弹簧来实现的,导向杆及连杆 在基座上铰接点的连线与水平线夹角方向为导向杆在倒伏和竖直状态切换时角度上的阈 值,将铰接点连线的范围设置在30°至60°之间,使导向杆在实现倒伏与竖直状态间方便 切换的条件下,避免正常颤动时切换倒伏和竖直的状态。所述基座与导向杆的铰接处位于基座与连杆的铰接处斜上方45° ;采用这样的 结构,将导向杆在位置45°时作为竖直与倒伏状态的切换点,可有效避免正常颤动时状态 的误切换,同时,在需要改变状态时,导向杆从现有状态转动到45°角时弹簧阻力逐渐增 加,阻碍导向杆转动,当导向杆运动到45°时滑块运动到极点,此时弹簧压缩量最大,经过45°以后弹簧向外舒张,弹力逐渐减小,助推导向杆,达到后续行程省力的目的。所述基座顶部固定有筒状座体,所述筒状座体的侧壁设置有竖向割槽,所述筒状 座体上铰接有中空的支座,所述导向杆与支座固定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将导向杆限 定在水平及竖直间90°范围内,避免导向杆随意摆动,同时,设置中空的支座,可以安装高、 低频电缆以实现电气连接。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 端固定在滑块和基座之间的导向杆上;采用这样的结构,使装置结构更加简单,生产加工更 加容易。所述锁紧部件包括安装在支座上的带有手柄的轴,所述轴上设置套轴压力弹簧和 销钉,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轴对应的套筒,所述套筒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呈“L”形,所 述卡槽包括一个与轴平行的滑轨和一个垂直于滑轨的卡口,所述滑轨设置在卡口远离基座 的一端;采用这样的锁紧结构,导向杆在正常使用时,弹簧将销钉置于卡槽内,限定了导向 杆的随意摆动,当需要转动导向杆时,将把手推入后,销钉滑出卡槽后随导向杆转动沿滑轨 运动,并且在移动到下一个卡槽之前,都不会再次进入到限制导向杆的转动卡槽中。所述卡槽上还设置有一个垂直于滑轨的卡口,所述卡槽呈“η”形,所述滑轨在套筒 截面形状为90°圆弧;采用这样的结构,利用销轴卡式锁紧的方式,手动可操作地将导向 杆保持在倒伏和竖直两个状态并锁紧。所述筒状座体的内径等于导向杆的外径,所述支座与基座的铰接处到筒状柱体底 部的距离等于导向杆的半径。采用这样的结构,利用筒状座体与导向杆的结构干涉,自动地 限定导向杆的转动角度。所述支座为方形盒体,所述支座的一侧壁可拆卸;采用这样的结构,便于支座内部 的维修和装配。所述导向杆内设置有传输电缆,所述天线设置在导向杆顶部,所述传输电缆上设 置有防水橡胶堵头。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保证在水下潜渡时的水密要求,便于在野外恶劣环 境下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还可以是采用其他公知的限位方式,如采 用定位法兰、卡销,或其他类似配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摆杆滑块机构的原理,可以将滑块在机构中预设的 极点位置作为天线在倒伏、竖直状态切换时的临界点,当天线及导向杆转动到一定角度,使 滑块达到极点位置时,同时结合固定在滑块上弹簧的复位作用以及限位装置,天线即可在 倒伏和竖直两种状态间快捷、方便地进行切换。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构运动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电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倒伏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基座一 1 ;圆形底盘一2 ;筒状底座一3 ;导向杆一4 ;支座一5 ;连杆一6 ’防水橡胶堵头一 7 ;滑块一8 ;弹簧一9 ;把手一 10 ;轴一 11 ;套轴压力弹簧一 12 ;销钉一13 ;套 筒一 14 ;传输电缆一 15。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 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 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 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所示,基座1的底部为预设有螺纹连接孔的圆形底盘2,基座1顶部为筒状 座体3,使用时,圆形底盘2通过螺栓固定在车体顶部的平台上;基座1上方设置有用于铰 接支座5的通孔,基座1下方设置有用于铰接连杆6的通孔,支座5为底部不密封且内腔形 状比筒状座体3形状略大的中空腔体,优选的,支座5为一侧壁可拆卸的中空的盒体,可用 于安装高低频电缆,实现电气连接;支座5的顶部与导向杆4底端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 在一起,出于防水考虑,在支座5与导向杆4的连接处设置有防水橡胶堵头7,基座1上用 于铰接连杆6的通孔与用于铰接支座5的通孔之间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导向杆 4上方设置有传输电缆15,并与设置在导向杆4顶部的可拆装的天线连通,天线外部套装有 天线罩;导向杆4内的传输电缆15从支座5顶部接入贯穿后从底部穿出,最后通过设置在 支座5底部的电连接器将信号输出,出于防水考虑,在支座5与传输电缆15的连接处也设 置有防水橡胶堵头7 ;装配时,先将支座5内的防水橡胶堵头7固定好,再将传输电缆穿15 过防水橡胶堵头7,涂上防水胶待固化后,将传输电缆15和电连接器焊接,最后再将天线 和天线罩装配在导向杆4上。支座5从底部套装进筒状座体3以后,将位于筒状座体3上的通孔与支座5上的 通孔对齐后装入螺栓螺母铰接,实现支座5绕螺栓在基座1上的转动,筒状座体3的侧壁上 设置有形状比导向杆4截面形状略大的竖向割槽,因此导向杆4可向筒状座体3的竖向割 槽一侧倾倒;支座5与基座1的铰接点到筒状座体3底部的距离等于导向杆4的半径,在倾 倒至水平时,导向杆4的外侧会与筒状座体3的底面接触发生干涉,从而停止继续倾倒,达 到将导向杆4在0°角时限位的作用,同时,由于筒状座体3的筒壁竖立,导向杆4在90° 角时能受到筒壁的干涉,从而将导向杆4的转动限定在0°至90°角的范围内,两端通过干 涉限定导向杆转动,为了导向杆4能在竖立时停留并稳定地保持在竖直状态,筒状座体3的 内径等于导向杆4的外径,使得导向杆4在竖立时正好卡在筒状座体3内;此外,支座5的 一侧壁为可拆装的挡板,用以内窥及拆装方便。导向杆4上套装有滑块8,压缩弹簧9套装在滑块8下方的导向杆4上,压缩弹簧 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8及支座5固定连接,滑块8上预设有用于铰接连杆6的铰接孔,连杆 6的两端分别通过滑块8及基座1上的铰接孔并用螺栓完成铰接,构成以导向杆4为滑轨 的摆杆滑块机构;为了避免连杆6与支座5发生干涉,连杆6采用圆弧形的结构;为了节省 重量,连杆6的腹板上设置有多个开孔;为了力的平衡以及达到更好的推动效果,两根连杆 6分设在滑块8两侧;为了使导向杆4能在45°时受到最大阻力,以作为竖立或倾覆状态切 换的临界点,导向杆4和连杆6在基座1上铰接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当导向
5杆4正好位于与水平线45°夹角时,连杆6在基座1上的铰接点与导向杆4在基座1上铰 接点的连线与导向杆4的轴线共线,此时滑块8相对于支座5的位移最小,压缩弹簧9的形 变和弹力最大;当导向杆4从竖立倾倒至45°的过程中,压缩弹簧9作用在滑块8上的压 力逐渐增大,阻止导向杆4向下倾倒,使导向杆4在竖直状态下具有防倾倒的自锁及归位能 力;当导向杆4从45°角处倾倒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压缩弹簧9对滑块8的弹力逐渐减 小,因此将导向杆4放平所需的力逐渐减小,当导向杆4在倒伏时通过45°角以后,不需再 施加额外的力;同时,当压缩弹簧9的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小于滑块8及压缩弹簧9等物 的总重量以后,导向杆4不需外力即可自动倾倒;当导向杆4在倒伏状态时,压缩弹簧9的 弹力也可使导向杆4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震动等情况时起到自锁作用,防止导向杆4自 动升起。在支座5底部预设有用以安装轴11的通孔,一端设置有把手10的轴11安装在该 通孔内,轴11外侧设置有销钉13,轴11上套装有套轴压力弹簧13,对应的在基座1上设置 有套筒14,套筒14内壁设置有卡槽,卡槽为“L”形,卡槽的卡口走向与轴11平行,卡槽的滑 轨走向与轴11垂直,滑轨较卡口远离基座1,在不需改变导向杆4角度时,销钉13卡接在卡 口内,由于套轴压力弹簧13的反弹力,销钉13不会自由地从卡口内滑出,导向杆4转动的 自由度受到销钉13和卡口的限制;当需要将导向杆4从竖直状态倾倒时,只需握住把手10 将轴11向套筒14内推,使销钉13滑入卡槽的滑轨内,即可消除对导向杆4转动自由度的 限制,同时,当导向杆4倾倒到水平位置后,销钉13正好位于卡槽滑轨的端部,利用卡槽限 制销钉13的位置用以将导向杆4自锁。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摆杆滑块机构实现的,通过转动导向杆4时带动滑 块8向下运动以压紧滑块8内的弹簧9,被压缩后的弹簧9反作用于导向杆4,当导向杆4转 动到预设的切换角时,滑块运动到最低点,由于摆杆滑块机构中导向杆4运动到基座1与连 杆6的铰接处和基座1与导向杆4的铰接处之间连线与水平线夹角时,滑块8在导向杆4上 处于极点位置,此时弹簧9的压缩量最大,当导向杆4继续转动过了切换角以后,弹簧9开 始向外舒张,弹簧9的弹力推动滑块8向上运动,进而推动导向杆4沿运动方向继续转动, 以达到助推省力的目的,由于在竖直和水平倒伏时有锁紧装置,加上弹簧9的推力作用,使 导向杆4在这两个状态时都可保持不动,以达到锁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 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
I=I O
权利要求一种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包括基座和天线,基座上设置有可将天线定位在水平或竖直方向的限位装置,所述天线连接在限位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的导向杆,所述天线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上套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至少一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基座铰接,所述基座与导向杆的铰接处位于基座与连杆的铰接处的斜上方,所述导向杆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导向杆的铰接 处位于基座与连杆的铰接处斜上方30°至6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与导向杆的铰接 处位于基座与连杆的铰接处斜上方45°。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顶部固定 有筒状座体,所述筒状座体的侧壁设置有竖向割槽,所述筒状座体上铰接有中空的支座,所 述导向杆与支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压缩弹 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块和基座之间的 导向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安装在 支座上的带有手柄的轴,所述轴上设置套轴压力弹簧和销钉,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与轴对应 的套筒,所述套筒内壁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呈“L”形,所述卡槽包括一个与轴平行的滑轨 和一个垂直于滑轨的卡口,所述滑轨设置在卡口远离基座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座体的内径等于 导向杆的外径,所述支座与基座的铰接处到筒状柱体底部的距离等于导向杆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为方形盒体,所述 支座的一侧壁可拆卸。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内设置有传输 电缆,所述天线设置在导向杆顶部,所述传输电缆上设置有防水橡胶堵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天线倒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上还设置有一个 垂直于滑轨的卡口,所述卡槽呈“η”形,所述滑轨在套筒截面形状为90°圆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涉及一种车载天线倒伏装置,涉及车载天线的机械式竖立及倒伏装置,目的是克服现有车载所使用的天线倒伏装置操作不便的缺点,包括基座和天线,基座上设置有可将天线定位在水平或竖直方向的限位装置,所述天线连接在限位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一端与其铰接的导向杆,所述天线设置在导向杆上,所述导向杆上套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至少一根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基座铰接,所述基座与导向杆的铰接处位于基座与连杆的铰接处的斜上方,所述导向杆上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导向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利用摆杆滑块机构的原理,使天线在倒伏和竖直状态间快捷、方便地切换。
文档编号H01Q1/12GK201689975SQ20102027544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9日
发明者张庆军, 汪小林, 马金丰 申请人: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