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改善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019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谐振改善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2008年12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 61/122,216的优先权。该 临时申请被整体结合于此作为本申请的参考。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大致涉及一种适于高数据速率通信的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改 善的谐振特性的连接器。虽然存在很多不同的高数据速率连接器结构,一种通常的结构是将多个端子排成 一排,这样各个端子与相邻的端子平行。这样的端子也通常间隔地很紧密,例如以0. 8mm的 间距排列在一起。这样,高数据速率连接器趋向于包括很多间隔紧密并且排列相似的端子。高数据速率通信通道趋向于利用差分信号或单端信号两种方式中的一种。通常 来说,差分信号对干扰具有更高的抗性,因此在更高频率处更加有用。因此,小封装可插拔 (SFP)型连接器等高数据速率连接器(例如高频连接器)倾向于使用差分信号结构。一个 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是,随着信号频率的增加(从而可以增加有效数据速率),连接器的尺寸 对连接器的性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尤其是,连接器中端子的电长度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即 如果端子的电长度和信号的波长匹配,那么连接器中可发生谐振的情况。这样,即使设置为 使用差分信号对的连接器系统,也会在操作频率增加时产生性能的下降。在现有连接器中 潜在的谐振情况使得它们不适合用于更高速的应用。相应地,人们希望对高数据速率连接 器组件的功能、设计和结构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 支撑多个接地和信号端子的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卡容纳槽。端子可具有触头部分、尾部和在 触头部分和尾部之间延伸的主体部。端子可以位于薄片状针座(wafer)中,薄片状第一针 座位于所述壳体中,并支撑第一接地端子;薄片状第二针座位于所述壳体中,并支撑第二接 地端子;薄片状第三和第四针座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针座之间,各个所述第三和第四针座 支撑信号端子,信号端子可被设置为在相邻针座中的用作差分信号对的信号端子对,所述 差分对位于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之间。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以及信号端子的每一个都 具有触头,所述触头定位在水平直线中以在所述卡容纳槽中提供接地-信号-信号-接地 设置。所述连接器还包括桥,其在相邻的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延伸,所述桥电连接 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并且与所述信号端子电绝缘,所述桥被设置为提供具有最大有 效电长度的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根据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其具有第一和第二侧壁;接地端子对,其位于所述壳体中;信号端子对,其位于所述壳体中并且在构成所述接地端子对 的接地端子之间,其中各个端子包括在一端设置用于与配对部件形成电连接的触头段,在 相反端的尾部和位于所述触头段和所述尾部之间的主体段,所述接地端子对和所述信号端 子对的触头段形成呈现接地-信号-信号-接地设置的一排触头段;以及所述电连接器还 包括桥,其将所述接地端子对电连接在一起,其中各个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信号端子的主 体直线对准使得所述桥相对于位于接地端子之间的信号端子横向延伸并不与其接触。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多个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桥可以是插针,其插入并穿过多 个针座,并且可横向延伸通过多对差分信号对。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桥可以是位于针座中 的一系列夹子,从而允许各个夹子与在相邻针座中的夹子接合。如果桥是插针,该插针可以 插入并穿过连接器的第一侧边,穿过多个针座并且延伸至连接器的第二侧边。虽然单个桥 可以耦合三个或更多的接地端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桥可用于耦合第一对接地端子, 第二桥可用于耦合第二对接地端子,即使第一对和第二对接地端子共用端子。接地端子可 包括可移动的臂,该臂当桥接合接地端子时会偏置。连接器可包括由壳体支撑的光导管结 构。连接器可包括具有接地元件和与其相邻的信号端子的第一开口,从而提供第一对接面。 连接器可包括具有接地元件和与其相邻的信号端子的第二开口,从而提供第二对接面。壳 体可以设置为安装在电路板上,电路板的上表面形成平面,并且电路板的该平面位于第一 和第二对接面之间。可替代地,连接器可设置为使得两对接面在支撑电路板的同一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导电桥或共用元件可用于连接多个接地端子,从而 缩短在断点之间的距离,由此减小电长度并增加谐振频率。这一减小的电长度允许最大有 效电长度建立在希望的水平之下,并且允许在连接器上传输更高的频率,而不会在连接器 运行范围中遭遇谐振。

参考下列附图,将能够更加清楚地想到并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其它目的、特征 和随之产生的优点,其中在几种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部件,其中图1是电连接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前透视图;图2是如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其中为了显示清楚而移除了某些部 件;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前透视图,其中为了显示清楚而移除了前壳体部件;图4是类似于图1所示连接器的前透视图,但是为了显示内部的针座组件而移除 了前壳体部件和后壳体部件;图5是类似于图4的前透视图,但是为了显示清楚而移除了接地针座中的一个针 座周围的绝缘件;图6是类似于图4所示连接器的前透视图,但是为了显示清楚而移除了最端部处 的接地针座;图7是类似于图6的透视图,但是从位于针座组件下方一定距离的方向看去;图8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后透视图,但是移除了后壳体部件;图9是图4所示的针座组件的透视图,但是为了显示清楚而移除了所有的绝缘部 件;[0020]图10显示了图9所示的组件,但是为了显示清楚而移除了部分端子;图11是图10所示组件的前视图;图12是大致沿着图1中线12-12的图1的截面透视图;图13是图12中的接地端子对的侧视图;图14是图13中所示接地端子的一替代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5是图14中所示接地端子的另一替代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16是四对信号端子和与各排信号端子相关联的一个接地端子的透视图;图17是图16中所示端子的侧视图,显示了信号端子的主体段与接地端子的主体 段相比的相对宽度;图18是类似于图9的透视图,但是仅显示了接地端子和前桥接结构;图18A是图18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显示了接地端子和前桥接结构之间的配 合;图19是前桥接结构的俯视图;图2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其中移除了后壳体部件,并且仅在前壳体部 件中插入了两个接地针座和两个信号针座;图21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后透视图,但是为了清楚显示而移除了后壳体部件和 针座周围的绝缘件;图21A是图21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22是类似于图21的后透视图,但是插入了桥接插针;图22A是图22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23是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前透视图;图M是图2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图25是图2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透视图,结合有光导管组件;图沈是图2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前透视图,但是移除了前、后壳体部件,以显示内 部的针座组件;图27是类似于图沈的前透视图,但是从一些针座上移除了绝缘件;图观是图27的侧视图;图四是采用接地夹子的替代形式的针座组件的透视图;图30是图四的截面透视图,但是为了显示清楚而移除了图四中线30-30之上的 绝缘件;图30A是图30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31是类似于图四的透视图,但是为了清楚显示而从针座中的四个针座移除了 绝缘件;图32是类似于图30A的透视图,但是为了显示清楚仅显示了两个接地针座和两个 信号针座,并且从针座上移除了绝缘件;图33是类似于图32的透视图,是接地夹子的一替代实施方式;图34是类似于图32的透视图,是接地插针的另一种替代实施方式;图35是接地端子桥接结构的一替代实施方式的前透视图,但是为了显示清楚而 仅显示了一些接地端子;[0050]图36是图35中所示的接地桥接结构和接地端子的后透视图;图36A是图36的一部分的放大透视图;以及图37是类似于图36A的放大透视图,但是显示了用于桥接结构的触头臂的一替代 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要求,下面将公开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仅 仅是解释性的,所述的特征可以以多种形式实现。因此,下文所公开的特定细节不应当被解 释为限制性的,而仅仅是权利要求书的基础和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本质上任何合适的方 式,以各种方法实施所公开的特征的代表性基础,包括应用在此公开的各种特征和没有明 确公开的特征。小封装插拔(SFP)型连接器经常使用于需要输入/输出(I/O)数据通信通道的系 统中。存在很多对SFP型连接器的改进,不同的连接器设置为满足不同的规格,例如通常所 知的SFP、XFP、QSFP, SFP+等规格。通常来说,SFP型连接器设置为与其中包括电路卡的模 块或组件对接,并且包括端子,该端子在一端与电路卡上的垫盘(pad)可移除地对接,在相 反一端向SFP型连接器安装在其上的电路板的迹线延伸。这里所讨论的细节是基于适于与 上述SFP型连接器一起使用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并且这些细节不是限定性的,而是也能 广泛地应用于其它连接器类型和结构。例如,在不加限定的情况下,所公开的特征可用于竖 直型连接器和倾斜型连接器,以及所述的水平型连接器。换句话说,除非有相反的标示,否 则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端子和壳体构造。在电连接器中,当相邻端子被用于形成高数据速率差分对时,它们电耦合在一起 以形成所谓的第一或主要模式。这一模式用于沿着形成差分对的端子传输信号。但是,如 果其它信号端子也靠近这一差分信号对,差分对中的一个(或两个)端子就有可能也和其 它端子中的一个或更多端子电耦合,因而形成附加模式。人们通常并不希望有这些附加模 式,因为它们能引起相对于第一模式成为噪音的串扰。因此为了防止这些串扰,众所周知地 需要将差分对与其它信号屏蔽。由于上述将端子相互之间相对紧密设置的趋势,差分信号端子对经常通过接地端 子或屏蔽层而与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对分开。例如,可以使用循环的接地端子-信号端 子-信号端子的排布方式,使得当排布成直线对准时(例如G、S+、S_、G),差分信号对在各侧 边被接地端子包围。由于使用接地端子作为屏蔽,引起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即通过在各接地 端子和成对的信号端子之间的耦合,会生成另一个模式。此外,当瞬态信号通过连接器时, 在两个不同接地之间电压的差异也能导致它们被耦合在一起。这些不同的耦合建立了额外 的模式(以及相应的电磁场),并且产生了如要通信系统有效操作,就应当与第一模式区别 开的噪音。附加模式在数据速率较低时通常不会导致问题,因为这些附加模式一般作用于较 高频率,并且与第一模式相比具有较低能量,因此假如连接器在其它方面设计合适的话,不 会导致严重的噪音问题。但是,当数据传输频率增加,信号的波长变得更加接近于接地端子 的电长度。因此,在较高频率处,传输频率可能会足够高,并且因此波长足够短,从而在连接 器中产生不希望的谐振。这些谐振可以将通常是噪音的第二模式放大到足够将噪音的振幅增加到与信号振幅相当,这样变得难以区分信号和噪音。相应地,人们希望连接器的运行范 围能足够低于连接器的谐振频率。在此使用的术语谐振频率表示连接器的最低谐振频率或基本频率。被称为谐波的 附加谐振频率存在于最低谐振频率之上,但是通常可以被忽略,因为连接器运行在最低谐 振频率之下的范围中,也就会运行在谐波之下,而连接器运行在包括最低谐振频率的范围 中将很可能会有噪音的问题(如果不采取其它步骤来消除或降低噪音的话),无论运行范 围是否还与任意谐波重叠。连接器的谐振频率取决于沿着包括接地端子在内的导电路径的阻抗突变或明显 改变的点之间的最长有效电长度。换句话说,谐振频率决定于两相邻接地路径电连接之处 的点之间的有效电长度。此连接的一个非限定性的例子是在电路板或电路卡中的接地平 面,两相邻接地端子都连接至该接地平面。应当注意的是,有效电长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包 括在抵达断点(discontinuity)或交叉点之前的端子的物理长度、端子的物理特性(例如 其几何形状和围绕的绝缘材料,它们都影响其阻抗)以及端子之外(例如在电路板中)的 物理长度和特性。作为一个例子,尾部安装在电路板中并且触头端与电路板上的导电垫盘相接合的 一对接地端子的断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将等于接地端子的物理长度(定义为从端子到达其 上安装端子的电路板中的共同接地或参照平面的点,到端子与电路卡的导电垫盘接合的触 头端的距离)加上从电路卡上的接地垫盘到电路卡中的共同接地平面的物理长度。为了确 定在断点之间的用微微秒测量的有效电长度,人们还需要考虑影响电路路径的阻抗的各种 特性,包括导体的物理几何形状和围绕路径的电介质。能够在信号的相关频率范围中将谐振最小化的连接器可以提供特定优点。已经确 定的是,减小接地端子的有效电长度会有效减小断点之间的长度,从而能在这方面提供显 著的改善。尤其是,减小端子的电长度,使其不多于与特定频率相关联的电长度的一半(例 如在断点之间的电长度大约是与在3/2NyqUist频率处的波长相关联的电长度的一半),已 经被确定能显著改善连接器的性能。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端子的实际电 长度并不是连接器的有效电长度,因为在遇到断点之前存在有在连接器之外延伸的额外距 离。例如,从端子触头的边缘沿着触头垫盘并穿过电路板直到到达公共的接地平面的距离 是在断点之间电长度的一部分。因此,一旦电路板和触头垫盘被考虑在内,具有电长度大约 是40微微秒的接地端子的连接器在运行过程中可在断点之间提供大约50微微秒的有效电 长度。如可以想到的,这一区别在较高频率处会非常显著,因为相对适用于大约30(ibpS性 能的连接器,电长度中10微微秒的差别能导致连接器适用于大约20(ibpS的性能。因为缩短或减小整个连接器的尺寸通常并不可行,因此在提供多排端子的差分连 接器中的谐振问题已经证明是很难用比较经济的方法予以解决的。但是对于这个问题,已 经确定的是,一个或多个导电桥或共用元件可用于连接多个接地端子,从而缩短在断点之 间的距离,由此减小电长度并增加谐振频率。这一减小的电长度允许最大有效电长度建立 在希望的水平之下,并且允许在连接器上传输更高的频率,而不会在连接器运行范围中遭 遇谐振。例如,放置导电桥或共用元件,使其将两接地端子在物理中点耦合在一起,这样可 以将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的有效电长度减小大致一半,并且因此将谐振频率大约提高一 倍。在实践中,由于桥在两接地端子之间延伸时具有物理长度,在物理中点或其附近设置桥
8可能不会将电长度减小正好一半,但是减小的量可以相对接近原电长度的一半。下面描述的特征因此显示了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某些特征用于提供减小的电长 度。如果需要的话,连接器可被提供为具有绝缘壳体、位于绝缘壳体中并且支撑第一导电接 地端子的薄片状第一针座,以及位于绝缘壳体中并且支撑第二导电接地端子的薄片状第二 针座。信号端子对可位于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之间,至少一个导电桥可在第一接地端子和 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延伸,并且该导电桥将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并且设置为提供减 小的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如果需要,导电桥可以是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二针座的导电插针。各个第一和第二 导电接地端子可以在一端包括用于与对接部件接合的触头段,在相反一端包括用于安装至 电路元件的尾部,以及它们之间大致板状的主体段。导电桥可位于合适的位置,在一种实施 方式中可定位为使得在大致朝向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的触头端和尾部之间的中点的位置 将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电连接。在一种设置中,减小的接地端子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可以小 于大约38微微秒。在另一种设置中,减小的接地端子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可以小于大约33 微微秒。在另一种设置中,减小的接地端子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可以小于大约沈微微秒。导 电桥可以横向延伸通过多对差分耦合的高数据速率信号端子。如果需要,可以采用一种将电连接器的谐振频率增加到连接器的所需运行频率范 围之上的方法。这一方法包括确定连接器的所需运行频率范围,并且提供间隔开的第一和 第二接地元件,其中第一接地元件形成至少部分的第一导电路径,第二接地元件形成至少 部分的第二导电路径。差分信号对可被提供在第一和第二接地元件之间,并且在沿着第一 和第二导电路径的断点之间的近似最大有效电长度是确定的。初始谐振频率基于沿着第一 和第二导电路径的断点之间的近似最长有效长度而确定,并且确定了断点之间的最大所需 有效电长度,以将电连接器的谐振频率增加到所需运行频率范围之上。至少一个导电桥连 接在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之间,以将沿着第一和第二接地元件的断点之间的有效电长度减 小至小于最大所需有效电长度。如果需要,确定沿着第一和第二导电路径的断点之间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可包括对 电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的步骤可包括分析接地元件的物理特性,包括它们的长度、几何形状 和围绕接地元件的电介质。仿真步骤可包括分析形成至少部分第一和第二导电路径的附加 电路部件。确定沿着第一和第二导电路径的断点之间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可包括对电连接器 进行测试。现在参照图1-13,其显示了包括第一壳体部件510和第二壳体部件520的连接器 500的实施方式。第一壳体部件510包括第一突起530和第二突起532,二者都具有设置为 容纳被对应装配模块(图中未显示)支撑的电路卡(图中未显示)的卡槽534。如图所示, 各个卡槽534包括沿着其顶部和底部内表面延伸的端子容纳槽536。插针容纳孔512可被提供在第一壳体部件510的第一侧514中,并且与插针容纳 孔512对准的插针容纳孔516可被提供在第一壳体部件510的第二侧518中。类似地,插针 容纳孔522可被提供在第二壳体部件520的第一侧524中,并且与插针容纳孔522对准的 插针容纳孔5 可被提供在第二壳体部件520的第二侧528中。根据所使用的组装过程, 孔可能不需要在第一壳体部件510的两侧上,也不需要在壳体部件520的两侧上。在某些 情况下,在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中的孔可能根本不需要。[0069]如图所示,前壳体部件510包括腔体M0,多个嵌入模压形成的薄片状端子针座 550、570、580可被插入其中。如图所示,各个针座包括两对导电端子,具有嵌入模压而形成 于端子周围的塑料绝缘主体。各个端子具有用于与配对电路卡上的垫盘(图中未显示)对 接的触头端,用于与其上安装连接器500的电路板中的电镀孔接合的至少一个尾部,以及 连接所述触头端和所述至少一个尾部的主体部。特别是,参照图5、9、10、12,接地针座550包括四个接地端子552、554、556、558, 每个接地端子具有对接端 552a、554a、556a、558a 和尾部 552b,552b\554b,556b,556b\ 558b,对接端显示为在一端的可偏置的接触梁或弹簧臂,用于接合配对部件(图中未显 示),尾部显示为顺应针,用于接合其上安装有连接器500的电路元件(图中未显示)。相 对较大或较宽的主体段552c、5Mc、556c、558c在各个端子的对接端55^i、5Ma、556a、558a 和尾部552b、5Mb、556b、558b之间分别延伸。此外,各个接地端子552、554、556、558包括 从其延伸的多个可偏置的垂片部(tab)或指形部560,以及与对接端55h、5Ma、556a、558a 大致相邻的单个相对较宽的垂片部562。如果需要的话,指形部560可稍微向壳体部件510、 520的侧边之一倾斜。第一连接元件564可被提供在较长的两接地端子552、5M之间,并且 第二连接元件566可被提供在较短的两接地端子556、558之间。信号针座570、580能够以互相大致相似的方式设置,并且可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 接地针座550。如图16、17所示,各个第一信号针座570包括具有对接端57加、574&、576^ 578a和尾部572b、574b、576b、578b的四个信号端子572、574、576、578,对接端显示为在一 端的可偏置的接触梁或弹簧臂,用于接合配对部件(图中未显示),尾部显示为顺应针,用 于接合安装有连接器500的电路元件(图中未显示)。相对较小或较窄的主体段572c、 574c、576c、578c 在各个端子的对接端 572a、574a、576a、578a 和尾部 572b、574b、576b、578b 之间分别延伸。从图17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接地端子552、554、556、558的主体段552c、 554c、556c、558c 和信号端子 572、574、576、578 的主体段572c、574c、576c、578c 之间的宽度 差。信号端子572、574、576、578进一步包括在主体段572c、574c、576c、578c和尾部572b、 574b,576b,578b之间的过渡段572d、574d、576d、578d,以使尾部与主体段偏离开。第二信号针座580包括四个信号端子582、584、586、588,除了下文中特别指出之 处以外,它们大致与第一信号针座570的信号端子572、574、576、578相同,因此这里不再重 复相关描述。但是,如图11中可以看出,第一针座570的尾部57沘、57仙、57乩、57汕和第 二针座580的尾部582b、584b、586b、588b与它们各自的主体段的平面沿着相反方向朝向另 一针座偏离开,这样两针座的信号端子的尾部就排成一排。在针座550、570、580插入到壳 体空腔510a的过程中,端子的触头段定位于端子容纳槽536中并可被其支撑,从而形成一 排触头端。在运行过程中,成排的触头段有助于连接器和可被插入到卡槽534中的电路卡 上的垫盘之间的对接。如图所示,针座以循环的式样被定位在空腔510a中,即两个信号针座570、580互 相相邻定位,以形成水平对准的差分耦合信号端子对。所示端子是宽边耦合的,其好处是在 形成差分对的端子之间提供了更强的连接,但是除非特别指出,否则宽边耦合并不是必须 的。接地针座550定位在各对信号针座的两侧,以实现信号端子所需的电特性并且建立循 环的接地端子-信号端子-信号端子的式样(例如G、S+、S_、G、S\ S\ G)。如果需要,也 可以利用其它的针座式样,例如增加额外的接地针座(例如G、S+、S—、G、G、S+、S—、G)以进一步隔绝信号端子,和/或增加额外的信号针座,其中额外的信号端子将典型地用于“较低 速”的信号(例如G、S+、S_、G、S、S、S、G、S+、S_、G)。此外,如果需要,除了模制两个单独的 信号针座570、580然后在组装过程中将它们互相邻接放置以外,还可以将两个信号针座结 合,从而提供围绕全部端子的单个模制针座。此外,如果需要,针座不需要通过嵌入模压形 成。例如,针座壳体可以在第一操作中模制而成,而端子在接下来的第二操作中插入到针座 壳体中。但是,采用嵌入模压形成的针座有利于准确控制被针座支撑的端子的方位。为了获得所希望的电特性,所示实施方式显示了具有插针600的连接器(例如提 供了导电桥的插针),一旦针座550、570、580装载入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510、520中,插针 将被插入。插针600接合并偏置接地端子的指形部560以将多个接地端子耦合在一起,并 且因此形成导电桥。更特别地,如图9中清楚所示,第一插针600a接合接地端子552的第 一套对准的指形部560’,第二插针600b接合接地端子552的第二套对准的指形部560”,这 可以通过额外的插针而重复,这样接地端子552在多个位置被互相连接或共用。应当注意 的是,指形部560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偏置出各个接地端子的主体段的平面,但是为了清楚 显示,这样的偏置没有显示在附图中。导电桥(在图H8中显示为插针600)耦合从接地端子552、554、556、558的主体 部552C、5MC、556C、558C延伸的指形部560。已经确定的是,对于多排连接器设计,连接器 的高度和接地端子的长度使得包括所需的多个导电桥,从而确保有效电长度足够短。插针 600可以由导电性能足够的材料制成,例如具有所需直径(例如在0. 4mm和0. 9mm之间)的 铜合金。已经确定的是,这样的结构允许插针600具有足够的插入强度,同时避免了连接器 尺寸的显著增加。可以理解的是,更短的连接器能够仅使用一个导电桥而提供具有所需电 长度的接地端子。但是,人们预计多个导电桥将在许多连接器结构中都是有益的。对于具有多排触头的连接器(例如图中所示的连接器)来说,端子具有不同的长 度,取决于端子位于哪一排上。因此,各排接地端子可以使用不同数目的导电桥,以确保对 应排的接地端子具有所需的最大电长度。例如在图4中,在第一突起530中的顶排接地端 子552耦合至七个插针600,而相对的一排接地端子5M耦合至五个插针600。在第二突起 532中的顶排接地端子556耦合至三个插针600,而相对一排的接地端子558耦合至一个插 针600。因此,在所示实施方式中,在后的下排的插针数目与在前的上排相比减少两个。这 有助于在确保所需的性能的同时降低复杂程度和成本。导电桥横向延伸穿过信号端子,例如形成差分对MO的端子572、582(如图11所 示)。为了将电干扰和阻抗变化最小化,各个导电桥可以位于相距信号端子572、582的上表 面为距离588的位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导电桥和形成差分对MO的端子572、582之 间有足够的距离,这样在桥和差分对540之间具有比形成差分对的两端子之间更大的电分
1 O如上文所述,在第一突起530中的成对的上下接地端子552、5M可通过靠近接地 尾部552b、5Mb的第一连接元件564耦合,在第二突起532中的成对的上下接地端子556、 558可通过靠近接地尾部55mK558b的第二连接元件566耦合。这些连接元件可以进一步 有助于降低在接地端子之间潜在的差别,并且改善连接器500的总体性能。如从图13-15 中可以看出,接地端子的可选实施方式可以被设置为例如封闭在接地端子552、554的主体 段552c、55k之间的空间,以建立单个接地端子主体552c’来屏蔽在第一突起530中上下排的两个信号端子572、574。这样的端子可以包括从主体段的上下边缘延伸的指形部560 或者仅从一侧延伸的指形部560”’(例如图14中所示),或者可以包括以紧配合延伸穿过 接地端子中部的插针600(如图15中所示)。参照图19,显示了桥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桥被设置为一夹子630,该夹子在针座 550,570,580插入之前被插进第一壳体部件510中。夹子630可导电,并且可为如图所示的 单片元件。夹子630可包括与在第一壳体部件510上的突起相接合的多个间隔开的接合凹 口 631,这样第一壳体部件510通过压配型接合而将夹子630固定在其中。夹子630包括多 个间隔开的容纳通道632,它们可位于与凹口 631相反一边上,各个通道中具有一对相对的 弹簧臂633。如图所示,在弹簧臂633之间的距离小于较宽垂片部562的厚度,以在较宽垂 片部562插入弹簧臂633之间的过程中,在弹簧臂633和较宽垂片部562之间建立良好的 电连接。如果需要,在各个弹簧臂633上可提供凸点或突起634,以增加在弹簧臂和较宽垂 片部之间接触的可靠性。夹子630优选地由具有足够弹性和强度特性的合适导电材料形成,以将夹子630 可靠地固定在前壳体部件510中,并维持在弹簧臂633和较宽垂片部562之间的可靠连接。 在一些难以在接地端子552、554、556、558的对接端55^i、5Ma、556a、558a附近插入插针 600的情况下,利用夹子630可能是合意的。根据在连接器500中可获取的空间,通道632 可以从夹子630的侧面外边缘省略,并被单个弹簧臂633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外侧接地针 座的较宽垂片部将仅仅被单个弹簧臂633接合。尽管夹子630在图1- 中显示为单片元 件,但是如果需要的话,夹子630可以由固定在前壳体部件510中的多个部件890形成(如 图29-34所示)。在组装过程中,支撑端子的针座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被插进壳体中。组装过程 的一些例子包括1)将针座按照它们在壳体中的排列顺序(例如G、S+、S_、G、S\ S_、G) 一 个个地装载或装订在壳体中;幻将所有第一类的针座(例如所有的接地针座550)插进腔 体MO中,将所有第二类的针座(例如所有的第一信号针座570)插进腔体MO中,并且反 复这一过程直到腔体被装满;幻将针座设置为承载信号端子,这样首先将两信号针座570、 580耦合在一起,然后将耦合的针座对插进壳体中;或者4)将所有的针座以所希望的式样 耦合或定位在一起,然后在单次装载操作中将耦合的针座组件插进腔体MO中。对于上面列出的前三种组装过程,在针座550、570、580已经被插入第一壳体510 中后,插针600可以被插进连接器500中。如果指形部560均与主体段552c、5Mc、556c、 558c共面,那么插针600可从连接器的任一侧被插入。更明确地,插针600可以穿过在第一 壳体部件510的任一侧中的插针容纳孔和在第二壳体部件520的任一侧中的插针容纳孔而 被插入。如果需要,插针600可以实质上在连接器50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且穿过在第一 壳体部件510和第二壳体部件520两侧的插针容纳孔。如上文所述,指形部560可略向各个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510、520的一侧倾斜,并 且倾斜离开插针600的插入方向,以方便插针的插入。就像能想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最好 指形部560都沿着相同的方向(例如朝向同一侧)倾斜,并且插针600可从与指形部倾斜 指向那侧的相反一侧插入。换句话说,指形部560可以弯出它们各自接地端子的主体段平 面,并且插针600可以沿着指形部延伸出主体段平面的相同方向插入。如果如上述第四种组装过程所述的,针座550、570、580以所需的式样被耦合或定位在一起,并且然后作为针座组件在单次装载操作中插进腔体MO中,那么一旦针座组件 已经被插进空腔510a中并且第二壳体部件520与第一壳体部件510固定,插针600就可以 像上文所述地被插入。可选地,仅在针座组件的相对两侧之间延伸而并不穿过第一和第二 壳体部件510、520的侧壁的较短插针可以在组件插进第一壳体部件510中之前被插进针座 组件中。换句话说,针座组件可以由插针相连接,并且整个组件作为一个组插入空腔510a 中。在这种情况中,将不再需要第一和第二壳体部件510、520中的孔。与采用哪种组装过程无关,如果第一壳体部件510包括夹子630,那么在接地针座 550的插入过程中,各个接地端子552、554、556、558的较宽垂片部562将滑进容纳通道632 并在弹簧臂633之间滑动,以在夹子630和接地端子552、554、556、558之一之间建立良好 的电连接。换句话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夹子可以首先被插进壳体部件510中,然后针座 可以被插进壳体部件510中,这样接地端子与夹子630接合。参照图23-28,显示了连接器700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与图1-22A中的连接器相似, 但是基座平面702(即其上安装连接器的电路板的平面)已经被向上移动,这样电路卡槽中 的一个卡槽(图中所示的下槽73 的平面位于电路板50的上表面52的平面之下。连接 器700包括具有第一表面712、第一侧面716和第二侧面718的壳体710。在第一侧中的孔 714允许插针740被插进连接器700中。包括第一表面727和第二表面728的突起7 包 括两个之间竖直间隔开的卡槽730、732。卡槽730、732可以被倒斜角,并且包括用于支撑插 入其中的端子750的端子容纳槽734。连接器700的侧面可包括设置来固定光导管的弧形壁713,并且可进一步包括肩 部720以帮助支撑光导管。如果需要,突起726的前表面7 可包括孔,例如孔736,以支撑 光导管组件738。槽740可用于支撑屏蔽元件(图中未显示)。所示壳体710包括延伸超过电路板50的边缘M的块状体722,而电路板50的上 表面52支撑住连接器。可以看出的是,在提供关于电路板的压配(或通孔)安装界面的同 时,所示连接器也允许下电路卡槽732被定位在电路板的上表面52之下。因此,所示实施 方式提供了有利的紧凑和薄形的(low profile)封装。和连接器500 —样,连接器700包括交互排列的针座745、746、747。针座745、746、 747在结构上与针座550、570、580相似,但是与连接器500的基座平面相比,连接器700的 基座平面702已经被移动了。此外,接地针座745与接地针座550不同,其同时包括接地端 子和信号端子。更明确地,如图27、28中所示,接地针座745包括四个端子,并且最顶端和 最底端的端子751、752被设置为接地端子,具有较宽主体段751c、752c和具有从其延伸的 弹性垂片部或指形部756。中间两端子762、764以类似于信号端子755的方式设置,其主体 段762c、76k大致窄于接地端子的主体段751c、752c。如图所示,第一排端子770包括多对差分耦合高数据速率信号端子771,而接地端 子751在各对差分端子的相对两侧。插针780接合接地端子751的指形部756以如上文所 述共用接地端子,以提供所需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在第一卡槽730中的端子762的第二排 772具有相似的设置,但是不包括高数据速率端子和共用的接地端子,因此上卡槽730(其 包括第一排770和第二排772)设置用于SFP型连接器的高数据速率形式(因为SFP型连 接器在两排中的一排中包括两个高数据速率通道)。第二卡槽732通过与第一卡槽730相 似的方法设置,其具有不包括共用接地端子在内的端子764的第三排774,而端子的第四排776包括一对差分耦合高数据速率信号端子778,共用接地端子752在各对的相对两侧。因 此,第一和第二卡槽730、732都适于用于SFP连接器的高数据速率变型,但是第二卡槽相对 于被共用接地端子围绕的高数据速率端子的朝向旋转180°。中间两排端子的端子762、 764可如所希望的用于低速信号和/或动力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高数据速率端子排可设 置为适于17(ibpS的性能或者甚至20或25(ibpS。如能想到的,从密集封装中的信号隔离的 角度来说将第二卡槽相对于第一卡槽的朝向反转是有益的,但是并不是必须的。图四-32显示了类似于图1-22A的针座组件,但是其包括用于桥接针座中的接地 端子的结构的替代实施方式。相应地,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相似的元件,并且这些元件的描 述被省略。针座850、870、880包括从中穿过的孔810,形状相同的各个导电弹性接地夹子 812,814被定位于其中。接地夹子812、814可在针座850、870、880周围的绝缘塑料模塑完 成之前或之后被插进孔810中。接地夹子812、814设置为稍微延伸超出其对应针座的至少 一个侧面,这样各个夹子与在其相对两侧上的夹子接合。此外,与各个接地针座850相关联 的接地夹子812也和延伸离开接地端子552、554、556、558的主体段552c、5Mc、556c、558c 的垂片部816接合。包括高数据速率信号端子的针座870、880被定位在两接地针座850之 间,这样信号针座的接地夹子814接合接地针座的接地夹子812,并且形成连续的导电桥, 该导电桥在接地端子之间延伸,并且横向于高数据速率信号端子的边缘且与其间隔开。由于移除了针座850、870、880的绝缘塑料,因而从图32中可清楚看出,固定在各 个接地针座850中的各个接地夹子812与各个接地端子552、554、556、558相关联的垂片部 816导电接合。但是,固定在各个信号针座870、880中的各个接地夹子814与最近的信号端 子的边缘隔开足够的距离(类似于图11中的距离588),从而避免对信号端子产生电干扰和 阻抗影响。接地夹子可由金属板或其它弹性导电材料形成,并且如图所示,通常是U形或椭 圆形。当针座850、870、880被组装时,接地夹子812、814组合而与插针600发挥同样的 作用,即将相邻的接地端子沿着其长度互相连接,以减小沿着接地端子的断点之间的电长 度。因此,如图四-32中的实施方式一样,接地夹子812、814允许接地端子552、554、556、 558具有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大致小于端子的有效电长度。参照图33,其公开了各个接地夹子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像上文中公开的接地夹子 812、814 —样,接地夹子820、822是形状相同的弹性导电元件,并且可由导电金属片形成。 接地夹子820、822与接地夹子812、814形状相似,但是它们包括相对较小的内部弹性U形 段,这样夹子820可弹性地和导电地与接地端子的垂片部拟4接合。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接地夹子812、814可被固定在各个针座850、870、880 中的筒形柱830代替(如图34所示)。在将针座侧面相接地组合过程中,柱830将结合为 类似于插针600。换句话说,如果需要,插针600可以由多个元件形成而不是采用单片的结 构。图35-36A显示了接地端子组件,其采用了用于将这些端子导电桥接的结构的替 代实施方式。接地端子与图10中所示的端子相似,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代表相似的元件, 并且这些元件的描述被省略。将图35与图10相比,可以看出所有的信号端子和除了少量 接地端子以外的所有接地端子都已经为了显示清楚而被移除。更明确地,除了在端子阵列 外端面上的端子以外,图10中的全部端子都已经被移除。板状的桥接结构与各排接地端子
14相关联。接地端子阳2的上排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第一板状桥接结构952,第二排接地端子 554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第二板状桥接结构954,第三排接地端子556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第三 板状桥接结构956,并且下排接地端子558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第四板状桥接结构958。三个 上桥接结构952、卯4、956中的每一个的形状设置为由互相连接的多个大致平坦的部分形 成的弯曲板状,而第四桥接结构958大致平坦。各个桥接结构包括多对间隔开的相对的弹性弹簧臂970,它们以三维阵列的形式 定位,并且与各个接地端子的指形部560对准。各个弹簧臂970通过冲压而形成,并且形成 金属片,从而生成向下悬垂的弹性臂和生成在金属片中的窗972。虽然没有显示,但是各个 信号触头大致与窗972的边缘974中的一边缘对准,其中该边缘与弹簧臂从其悬垂的边缘 976相对。各个弹簧臂970的形状设置为朝向其相对的臂而逐渐向内收缩,以生成放大的入 口 978,从而有助于指形部560插入并与各对臂接合。在指形部560的插入过程中,弹簧臂 970沿着大致垂直于接地端子的主体段平面的方向向外偏置。图37显示了板状桥接结构980的代替实施方式,其中各对弹簧臂970被单个弹簧 臂982代替,其中弹簧臂982可沿着大致垂直于桥接结构的部分平面的方向偏置,并且从该 平面悬垂。换句话说,单个弹簧臂982设置为并且定位为与指形部560对准,并且沿着各个 指形部560延伸离开其接地端子的方向偏置。如图所示,桥接结构952、954、956、958、980由金属片形成,从而具有所需的导电 和机械特性。应当注意的是,关于图35-3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指形部560形成为具有弹性, 并且在用插针600接合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偏置。既然板状桥接结构的弹簧臂970、 982具有弹性,那么当采用这里所示的板状桥接结构时,指形部560不需要是弹性的。应当注意的是,通常来说,在断点之间的接地路径的最长片段将倾向于控制所产 生的谐振频率。因此,导电路径具有多个靠近并间隔的桥,以在断点之间生成一系列较短的 电长度,同时也在断点之间具有更长的片段,这样的导电路径将具有由断点之间更长的片 段决定的有效电长度。相应地,确保断点之间的最大或最长有效电长度小于或短于预定长 度是较为有利的。当设计高数据速率连接器时,所需的连接器运行频率范围通常是已知的。一旦设 计师设计好了连接器(或获得一种预先存在的连接器),可以分析连接器以确定在沿着连 接器将被使用的相邻接地路径的断点之间的最大有效电长度。这一长度主要地是接地端子 的电长度,但是其它因素也会对有效电长度产生影响,包括在到达断点之前的连接器之外 的沿着电路路径的距离,以及影响导体特性的其它因素。根据断点之间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可以确定初始的或未改善的谐振频率。如果初 始或未改善的谐振频率太低(意味着连接器的运行范围将与谐振频率重叠),所需的最大 有效电长度被确定为使这一有效电长度的谐振频率要足够高于所需的连接器运行频率范 围。在这点上,一个或更多的导电桥,例如结合了本文所公开的结构的导电桥,可被用于将 相邻接地元件互相连接,并且将断点之间的有效电长度减小至小于所需最大有效长度,并 且因此增加连接器的接地结构的谐振频率。在替代方案中,所需的最大有效长度可以在确 定断点之间的最大有效电长度之前确定(基于所需的谐振频率)。应当注意的是,分析连接 器以确定断点之间的最长有效电长度以及所需的最大电长度,这可以通过电路的模拟或者 如果存在连接器的实际样品的话通过实际测量来实现。[0103]已经确定的是,接地端子的有效电长度大约小于38微微秒的堆叠式SFP型连接器 适用于大约8. 5GHz的信号频率,当采用不归零制(NRZ)信号方法时,其将提供每个差分信 号对大约17Gbps的连接器。小心地设置桥能允许接地端子的有效电长度被降低至大约33微微秒,其可以适 用于大约IOGHz的信号频率(并且因此可适用于大约20(ibpS的性能)。如果桥被设置为 物理上更加靠近在一起,那么有效电长度可以被减小到大约沈微微秒,其可适用于以大约 13GHz传输信号或25(ibpS的性能(假设采用NRZ信号方法学)。因此如可以想到的,让桥 间隔得更加靠近在一起(并且因此增加桥的数量),这将产生减小接地端子的有效电长度 的趋势,并且必然地有助于使得连接器更适用于更高的频率和更高的数据速率。根据应用 状况和所传输的频率,所需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将改变。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可以设置为减小多个接地端子的有效电长度,从而充 分改变谐振频率,由此提供在Nyquist频率之下基本不受谐振影响的连接器,其频率是分 离的信号处理系统的采样频率的一半。例如,在一个采用NRZ信号模式的10(ibpS的系统中, Nyquist频率大约是5GHz。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接地连接器的最大电长度可设置为 基于Nyquist频率的1. 5倍(3/2),即对10(ibps的系统来说是大约7. 5GHz,对于17(ibps的 系统来说是大约13GHz,对于25(ibpS的系统来说是大约19GHz。如果最大电长度设置为使 得谐振频率变为超出了 1. 5倍Nyquist频率的范围,那么所传输的功率的很大一部分,可能 超过90%将低于谐振频率,因此传输的大部分功率将不会导致可能在系统中增加噪音的谐 振情况的发生。应当注意的是,根据连接器中所使用的材料以及采用的信号方法的类型,实际频 率和有效电长度将会变化。上文给出的例子都是用于NRZ方法的,这是一种通常使用的高 数据速率信号方法。但是就像人们想到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两个或更多的接地端子可以 通过桥而在预定的最大电长度的位置耦合在一起,这样连接器能够很有效地为了其它所需 信号方法而改变谐振频率。此外,如人们所知的,电长度除了基于物理长度以外还会基于传 输线路的电感和电容,并且还会根据端子的几何形状和用于形成连接器的材料而变化。因 此,由于结构的不同,具有相同的基本外部尺寸的相似连接器可能不具有相同的有效电长 度。应当理解的是,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具有很多变型方案,这些方案对本领域技术 人员来说是相当显而易见的,例如谐振改善的连接器组件和/或其部件的很多变型和修 改,包括在文中分别公开或要求的本文所公开的特征的结合,明确地包括这些特征的额外 结合,或者可选地其它类型的信号和接地触头。例如,桥结构可以使用于信号和接地端子阵 列,而不管这些端子定位在被插进壳体里的针座中,还是端子被直接插进壳体中。此外,如 果信号端子被设置为差分对,它们可以是宽边或边缘耦合。同样地,在材料上和结构上存在 许多可能的变型。例如,由金属形成的部件可以由电镀塑料形成,如果部件所需的机械和电 特性能够得到维持的话。这些修改和/或结合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领域相关,应当落入所 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应当注意的是,像通常一样,权利要求中的单个元件将覆盖一个或 更多的这个元件。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其设有卡容纳槽;薄片状第一针座,其位于所述壳体中,并支撑第一接地端子;薄片状第二针座,其位于所述壳体中,并支撑第二接地端子;薄片状第三和第四针座,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针座之间,各个所述第三和第四针座支 撑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形成差分对,所述差分对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以及所述信号端子的每一个都具有触头,所述 触头定位在水平直线中以在所述卡容纳槽中提供接地-信号-信号-接地设置;以及所述 连接器还包括桥,其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之间延伸,所述桥电连接所述第一和 第二接地端子,并且与所述信号端子电绝缘,所述桥被设置为提供具有最大有效电长度的 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是在所述第一针座和第二针座之 间延伸,并且穿过所述第三和第四针座的导电插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接地端子和信号端子具有主体 段,并且在定位所述桥的位置,所述接地端子的主体段比所述信号端子的主体段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小于大 约38微微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小于大 约沈微微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支撑接地端子的薄片状第五 针座,其中所述桥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五针座中的所述接地端子电耦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是第一桥,所述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耦合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桥,所述第一和第二桥分离开,从而在所述第一和第 二桥之间提供具有所需电长度的接地端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包括被各个所述针座支撑的夹子, 所述夹子与所述接地端子电接触,并且与所述信号端子电分离。
9.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其具有第一和第二侧壁;接地端子对,其位于所述壳体中;信号端子对,其位于所述壳体中并且在构成所述接地端子对的接地端子之间,其中各 个端子包括在一端设置用于与配对部件形成电连接的触头段,在相反端的尾部和位于所述 触头段和所述尾部之间的主体段,所述接地端子对和所述信号端子对的触头段形成呈现接 地-信号-信号-接地设置的一排触头段;以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桥,其将所述接地端子对电连接在一起,其中各个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信号端子的主 体直线对准使得所述桥横向于所述信号端子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选自包括导电插针和多个导电 夹子的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是导电插针,该导电插针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侧壁。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对是第一对接地端子, 所述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第二对接地端子,所述桥将所述第一对和第二对接地端子电耦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地端子包括第一接地 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而所述第二对接地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和第三接地端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接地 端子互相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从所述主体段 延伸的突起,并且所述桥与所述突起接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和所述突起中的一个包括设 置为与另一个接合的偏置臂。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对的主体段在所述桥横 向于所述信号端子延伸的点具有第一宽度,并且所述接地端子对的主体段在所述桥与所述 接地端子耦合的点具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宽度。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薄片状接地针座和至 少一个薄片状信号针座,各个所述接地针座支撑所述接地端子中的一个,并且所述至少一 个信号针座支撑所述信号端子,所述接地针座和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针座被布置在针座组件 中。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延伸穿过位于相邻的所述接 地针座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信号针座。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是第一桥,所述连接器进一步 包括第二桥,所述第二桥延伸穿过所述接地针座,从而与在相邻的所述接地针座中的所述 接地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桥的结合导致所述接地端子的最大有效电长度小于如果 仅使用所述第一桥的情况。
2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光导管,其被设置为将光 引导朝向连接器的对接面。
2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 口,所述第一开口具有接地元件和与其相邻的信号端子并且形成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一开 口被设置为容纳第一对接部件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开口具有接地元件和与其相邻的信号端 子并且形成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开口被设置为容纳第二对接部件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和 第二对接面被间隔开并且大致互相平行。
2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对被设置为提供宽边耦 合的差分信号对。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组件,适用于改善与高数据速率信号端子一起使用的接地端子的谐振频率。接地端子可与导电桥互相连接,从而提供具有预设最大有效电长度的接地端子。减小接地端子的有效电长度可以将连接器的谐振频率移出传输信号的运行频率范围之外。
文档编号H01R4/48GK201887272SQ20102059645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2日
发明者帕特里克·R·卡谢, 杰里·A·朗, 肯特·E·雷尼尔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