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299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是关于该线缆连接器的内置电路板的结构。
技术背景现有的一种内部设有电路板的线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模组和固持连接于连接器模组一端的线缆。所述线缆设有若干芯线,各芯线设有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导体,电路板在其前端设有与对接连接器配合连接的第一金手指,在第一金手指的后方设有与导体焊接的第二金手指,电路板的后端则用于搁置芯线,所述电路板的前端和后端具有同样的高度。各芯线的导体在焊接至第二金手指时需要先进行弯折以达到可以焊接的预定位置,现有设计的该种导体在弯折后再与电路板的第二金手指进行焊接,使得导体与第二金手指的焊接面积较小,且焊接完成后导体与第二金手指的焊接不够稳定,在外力的作用下易于损害分离。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能够增大线缆的芯线导体和电路板的焊接面积及稳定性的线缆连接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基板及连接至该基板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若干导体及包覆在各导体外围的外被,基板包括第一部分和高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导体的一端裸露并连接至基板的第二部分,部分导体及外被搁置位于第一部分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基板即电路板上设置高低不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将线缆芯线的导体焊接至位置较高的第二部分,将部分芯线放置在位置较低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高度差使得芯线的导体在焊接至基板上时无需弯折即可直接焊接,焊接时导体与基板焊点的焊接面积大,稳定性好。

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的线缆与基板的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线缆连接器 100连接器模组 1上壳体10上收容腔 101线缆2基板20第一部分201第二部分 203[0015]第三部分204线缆连接部205配合部206第一金手指207第二金手指208芯线21导体211外被213退出机构30拉带31手动部310限位部312连接部314回弹部33延伸臂331斜坡333驱动部35下壳体40壳底壁41卡扣凸块411收容槽413壳侧壁43抵压片50主体部501侧壁503遮蔽体60若干弹片601螺钉70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4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线缆连接器100,可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 锁扣连接。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包括连接器模组1和固持连接于连接器模组1 一端的线缆 2。所述连接器模组1包括模组壳体(未标号)、收容于模组壳体内的基板20、设置在模组壳体上的退出机构30、抵压片50及遮蔽体60,该退出机构30可使得连接器模组1与对接连接器解除锁扣。所述模组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壳体10和下壳体40。上壳体10设有收容基板 20和部分线缆2的上收容腔101。下壳体40设有壳底壁41、垂直于壳底壁41延伸形成的相对的一对壳侧壁43,所述壳底壁41与所述的一对壳侧壁43围设成一半包围的下收容腔 (未标号),所述下收容腔与上收容腔101共同形成一完整的收容空间。壳底壁41在其外表面凸设有一卡扣凸块411,所述对接连接器设有具有卡扣孔的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凸块411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卡扣孔锁扣配合。所述壳底壁41在卡扣凸块411的两侧各设有一收容槽413。所述基板20在本实用新型中为电路板,该基板20包括第一部分201、高于第一部分201的第二部分203及低于第二部分203的第三部分204。所述第二部分203设有连接线缆2的线缆连接部205,第三部分204设有与对接连接器配合的配合部206。所述配合部 206设有若干第一金手指207,线缆连接部205设有若干第二金手指208。所述退出机构30包括拉带31、设置在拉带31前端的回弹部 33及设置在回弹部 33前端的驱动部35。所述拉带31包括手动部310、套设在线缆2上的限位部312及一平板的连接部314。所述回弹部33为设置在连接部314两侧的牛角状的弹性弯折部。驱动部 35为一对平行向前延伸的延伸臂331,各延伸臂331在其末端延伸形成一向上凸出的斜坡 333。所述抵压片50设有平板的主体部501、自主体部501垂直延伸的一对侧壁503。所述退出机构30的回弹部33收容在主体部501和下壳体40的壳底壁41之间,侧壁503则扣设在壳底壁41的两侧壁的边沿,且抵压片50通过一对螺钉70固定在下壳体40上,从而将退出机构30限位在下壳体40上。所述驱动部35的延伸臂331收容在壳底壁41的收容槽413内而位于卡扣凸块411的两侧。 所述遮蔽体60包覆在上、下壳体10、40的外围且位于模组壳体设有卡扣凸块411 的周围。所述遮蔽体60设有若干向远离连接器壳体方向延伸的弹片601,其中,位于卡扣凸块411两侧的弹片601各设有一抵推块(未标号),所述抵推块收容在延伸臂331和对接连接器的卡扣弹片之间。当向后拉动拉带31向后运动时,拉带31的运动带动驱动部35向后运动,从而迫使遮蔽体60的抵推块沿着所述斜坡333向上运动从而抵推对接连接器的卡扣弹片抬起并脱离卡扣凸块411。所述线缆2设有若干根芯线21,各芯线21包括导体211及包覆在导体211外的外被213。所述导体211与连接器模组1的基板20的一端相电性连接。所述基板20的第二部分203的上表面与第一部分201的上表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差,芯线21的导体211的外表面与外被213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间距,该间距与第二部分203和第一部分201的高度差相等或相接近。所述导体211裸露出芯线21的外被213并焊接至线缆连接部205的第二金手指208,连接在该等裸露的导体211后端的导体211及包覆在其外侧的外被213则搁置位于基板20的第一部分201上,此时,由于基板20的第二部分203高于第一部分201设置而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使得芯线21的导体211无需弯折便可与基板20的第二部分203的第二金手指208进行焊接,该种焊接,增大了芯线21的导体211与第二金手指208的焊接面积,且因为焊接面积的增大使得焊接后导体211与第二金手指208的连接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基板及连接至该基板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若干导体及包覆在各导体外围的外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第一部分和高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导体的一端裸露并连接至基板的第二部分,部分导体及外被搁置位于第一部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第二部分高于第一部分具有一高度差,线缆的导体与外被的外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所述间距与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高度差相等或接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且第三部分低于第二部分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设有若干第一金手指, 第二部分设有若干第二金手指,所述第一金手指用于与对接连接器配合连接,第二金手指则用于与所述线缆的导体焊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可与一设有外壳的插座锁扣配合,该线缆连接器还包括连接器壳体及安装在连接器壳体外的退出机构,所述连接器壳体设有卡持凸块,外壳设有卡扣弹片,所述卡扣弹片与卡持凸块扣持从而实现前述锁扣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出机构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设有一对平行延伸的延伸臂,各延伸臂在其末端延伸形成向上凸出的斜坡,遮蔽体对应所述延伸臂的斜坡设有抵推块,所述抵推块收容在延伸臂和对接连接器的卡扣弹片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体设有若干向远离连接器壳体方向延伸的弹片,所述抵推块设置在遮蔽体位于卡扣凸块两侧的弹片上,所述抵推块可沿着所述斜坡运动从而抵推对接连接器的卡扣弹片抬起并脱离卡扣凸块。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基板及连接至该基板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若干导体及包覆在各导体外围的外被,基板包括第一部分和高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导体的一端裸露并连接至基板的第二部分,部分导体及外被搁置位于第一部分上。本实用新型在基板即电路板上设置高低不同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将线缆芯线的导体焊接至位置较高的第二部分,将部分芯线放置在位置较低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高度差使得芯线的导体在焊接至基板上时无需弯折即可直接焊接,稳定性好。
文档编号H01R24/00GK201966402SQ201020647550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8日
发明者张雪亮, 朱庆满, 朱建军, 王前炯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