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404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尤其涉及夹在两电子组件之间的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对化石燃料的不断扩大的需求以及对化石燃料消费对环境影响意识的不断增强,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正变得越来越流行。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内有一个内置的高压充电电池,此电池需要一个高频率和高效率的充电系统对其进行充电。然而在电池充电系统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没有对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的驱散,则会导致充电系统中的电子组件过热,这会造成充电系统性能的恶化,甚至器件损坏的后果。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迄今为止未能满足的需求,以克服前述的缺点和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在一实施例中,冷却系统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第一散热板、限定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本体部、至少一沟道形成于所述本体部以用于供冷却液流动、一入口以及一出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一沟道衔接以用于冷却液流进和流出所述至少一沟道,一第二散热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中当将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组装在一起时,第一散热板的第二表面与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耦合,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紧固在一起以在第一散热板的第二表面和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一密封罩以密封所述至少一沟道。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入口位于至少一沟道的一端,出口位于至少一沟道的另一端,其中入口和出口在空间上相隔一段距离。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形成蛇行状的至少一沟道以限定Z字形的冷却液流动路径,冷却液从进口经过至少一沟道流动到出口,其中Z字形的流动路径的路径长度实质上大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距离。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二散热板上具有从其上的第一表面上蛇行状伸出的一散热片,当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紧固在一起时蛇行状伸出的散热片位于至少一沟道中。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实质上是平的,其中第一散热板上具有在其上的至少一沟道中蛇行状伸出的一散热片。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一散热板的第一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第二散热板的第二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本发明还揭示了另一种冷却系统,包括一第一散热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限定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一本体部、多个第一散热片从所述本体部的底部伸出,其中多个第一散热片实质上相互平行以形成供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的多个沟道,与多个沟道衔接的一入口以及一出口以分别用于供冷却液流进和流出所述多个沟道;以及一第二散热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中当将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组装在一起时,第一散热板的第二表面与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耦合,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紧固在一起以在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和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一密封罩以密封所述多个沟道。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进口和出口在空间上相隔一定距离。进口和出口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一对角线的两个角落上。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每一多个沟道限定了各自的所述冷却液的流动路径, 以供冷却液从进口经过相应的沟道流动到出口,其中各自的流动路径的路径长度实质上大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距离。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二散热板具有在其上的第一表面上突出的多个第二散热片,其中多个第二散热片实质上相互平行且放置成当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紧固在一起时多个第二散热片插入到由多个第一散热片形成的多个沟道中。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实质上是平的。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一散热板的第一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第二散热板的第二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揭示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一散热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限定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一本体部、形成于本体部的用于供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的至少一沟道、与至少一沟道衔接的一入口以及一出口以分别用于冷却液流进和流出所述至少一沟道,其中进口和出口在空间上相隔一定距离,其中至少一沟道限定了各自的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以供冷却液从进口经过相应的沟道流动到所述出口,其中各自的流动路径的路径长度实质上大于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距离。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至少一沟道是蛇行状形成的,以限定Z字形的流动路径。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一散热板,加装在散热板上以使第一散热板的第二表面实质上接触散热板的第一表面。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一散热板的第一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其中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包括一第一电源转换器。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二散热板,加装在散热板上以使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实质上和散热板的第二表面接触。根据冷却系统的一实施例,第二散热板的第二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其中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包括一第二电源转换器。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冷却系统。根据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一散热板,加装在散热板上以使第一散热板的第二表面实质上与冷却系统相接触,其中第一散热板的第一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根据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二散热板,加在散热板上以使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实质上与冷却系统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散热板的第二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根据电子设备的一实施例,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和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安装的方式是使冷却系统夹在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和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中间,其中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和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以串行或并行的连接方式彼此电性连接。尽管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性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发明的变化和修改都可能是有效的,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可以使得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更为清晰。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连同书面描述来描述本发明的原则。 任何情况下,附图中的相同的标号用来指代实施例中的同一个或类似的元件,其中图1示出了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包括冷却系统的电池充电系统。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如图1所示的电池充电系统中的第一散热板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如图1所示的电池充电系统中的第二散热板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如图1所示的电池充电系统中的将冷却系统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耦合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电池充电系统组装后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如图1所示的电池充电系统中的将冷却系统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耦合时的剖面示意图。图7示出了电子设备的爆炸示意图,例如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包括冷却系统的电池充电系统。图8示出了如图7所示的电池充电系统组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引用图示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附图更全面的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实施为其他多种形式,不应被限制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方式。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让技术方案的揭露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范围。相同的引用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当提到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可以理解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者在它们之间有连接件。相反,当提到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可以理解为其间没有连接件存在。如此处所用,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特征的任一和全部的组合。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以用于描述不同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理解为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用来在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之间做区分。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教导的情况下,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命名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在此处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仅是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如此处所用,除非文本中另有清晰的指示,单数形式的“一”的意思也包括复数形式。 用于本发明的术语“包含”、或“包括”、或“具有”指的是所说明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附加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 操作、元件、组件、和/或组。此外,相关术语,例如“下部”或“底部”、“上部”或“顶部”、以及“前面”或“后面” 可以用来描述如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之间的关系。相关术语的意思是包括设备的除了附图所示的方位之外的各种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一幅图中的设备翻转,原来描述为在其他元件的下部的元件将定位于其他元件的上部。所举例的术语“下部”可以包括“上部”和“下部”的方向,取决于附图中的具体方位。类似的,如果图中的设备翻转,原来的描述为在其他元件的“下面”或者“之下”将成为定位于其他元件之上。因此,所举例的“下面” 或“之下”可以包括之下和之上的方位。除非另有定义,所有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的含义和本发明所属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都能对此普遍理解的含义相同。更进一步理解,例如那些在普遍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术语,除非特别定义,不然应该翻译为和在本发明及其相关的技术内容中具有相同的含义,而不会翻译为理想化或者过于形式的感觉。如此处所用,“大约”、“大概”或者“几乎”应该是在20 %以内,较佳的是在10 %以内,更佳的是在给定值的5%以内或者一范围。此处所给的数量是近似数,意思是即时没有明确说明也能推断出相应的术语为“大约”、“大概”或者“几乎”。如此处所用,“复数”的意思是多于一个。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1-8描述本技术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涉及用在如电池充电系统这样的电子设备上的冷却系统。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包括冷却系统的电池充电系统100的爆炸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散热板110和第二散热板120。请参考图1、2和4,尤其参考图2,第一散热板110具有第一表面112、相对的第二表面114以及限定在第一表面112和第二表面114之间的本体部113。多个散热片117从本体部113的底部伸出,因此在本体部上形成至少一个沟道116,用于冷却液在其中的流动。一入口 118a 以及一出口 118b与沟道116衔接,其分别用于冷却液流进和流出沟道116。入口 118a位于沟道116的一端,出口 118b位于沟道116的另一端,入口 118a和出口 118b在空间上相隔一段距离。沟道116形成蛇行状,从而定义冷却液从入口 118a流动到出口 118b的Z字形流动路径,其中Z字形流动路径的路径长度实质上大于入口 118a和出口 lib之间的距离。请参考图1、3和4,尤其参考图3,第二散热板120具有第一表面122和相对的第二表面124。其中在第一表面122上具有伸出的蛇行状的散热片126。当将第一散热板110和第二散热板120组装在一起时,第一散热板110的第二表面114与第二散热板120的第一表面122耦合。第一散热板110和第二散热板120紧固在一起以在第一散热板110的第二表面114和第二散热板120的122第一表面之间形成密封罩,用于密封沟道116。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如图1所示的电池充电系统中的将冷却系统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耦合时的剖面示意图。从图4所示的剖面图视角来看,当第一散热板110耦合与第二散热板120时,从第二散热板120的第一表面122伸出的散热片1 放置在形成于第一散热板110的沟道116中。在另一实施例中(未图示),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实质上是平的,而在第一散热板110的本体部113的底部蛇行突出多个散热片117以形成至少一个沟道116,用于冷却液在其中的流动。如图1所示,电池充电系统100包括第一电源转换器130和第二电源转换器132, 其中第一电源转换器130安装在第一散热板110的第一表面112,第二电源转换器132安装在第二散热板120的第二表面12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转换器130和第二电源转换器 132都是高频电源转换器并输出大约3. 3kff的电能。第一电源转换器130和第二电源转换器132可以以串行方式或并行方式相互连接以产生出总共大约6. 6kff的电能。电池充电系统100也包括用于密封第一电源转换器130的第一盖板150和密封第二电源转换器132的第二盖板160。图5示出了已经装配好的电池充电系统100的示意图。在运行过程中,流经沟道 116的冷却液带走第一电源转换器130和第二电源转换器132产生的热量。因为冷却系统夹在第一电源转换器130和第二电源转换器132之间,所以电池充电系统100可以做的结构紧凑且冷却效果较好。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6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电池充电系统中的冷却系统的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耦合时的剖面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板110’的第二表面 114具有一凹槽115以形成一本体部113。多个第一平行散热片601从凹槽115的底部突出。第二散热板(未图示)也具有多个从第二表面1 上突出的第二平行散热片。当第一散热板110’和第二散热板耦合在一起,多个第二平行散热片放置在多个第一平行散热片 601之间以形成多个沟道119供冷却液流经。第一散热板110’也具有进口 118a’以及出口 118b’和多个沟道119衔接,进口 118a’和出口 118b’分别用于冷却液流进和流出多个沟道119,且进口 118a’和出口 118b’空间上相隔一定的距离。在本例中,进口 118a’和出口 118b’位于凹槽115的一对角线的两个角落中。多个沟道119中的每一个各自限定出一条供冷却液从进口 118a’经过相应的沟道流动到出口 118b’的流动路径。这些各自的流动路径的路径长度实质上大于进口 118a’到出口 118b’之间的距离。在这一实施例中,冷却液以同一方向在多个沟道119中流动,这样可以减小出口 118b'和进口 118a’之间冷却液的压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板的第二表面实质上是平的。因此在多个第一平行散热片601之间形成多个沟道,用于冷却液在其中流动。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包括冷却系统的电池充电系统700的爆炸示意图。电池充电系统700包括第一散热板710、第二散热板720和第三散热板730。第一散热板具有第一表面712和相对的第二表面714。第二散热板具有第一表面722和相对的第二表面724。第三散热板具有第一表面732和相对的第二表面734。电池充电系统700还包括安装在第一散热板710的第一表面712上的第一电源转换器740,以及安装在第三散热板 730的第二表面7;34上的第二电源转换器750。在一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电源转换器740和第二电源转换器750都是高频电源转换器并输出大约3. 3kff的电能。第一电源转换器740和第二电源转换器750可以以串行或并行方式相互连接以产生总共大约6. 6kff的电能。电池充电系统700还包括密封第一电源转换器740的第一盖板760和密封第二电源转换器750的第二盖板770。第二散热板720夹在第一散热板710和第三散热板730之间,在第一表面722上形成凹槽沟道726,用于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第二散热板720的第一表面722与第一散热板 710的第二表面714耦合,以使第一散热板710和第二散热板720紧固在一起,形成位于第一散热板710的第二表面714与第二散热板720的第一表面722之间的密封罩,密封罩密封了沟道726。第二散热板720还具有入口 728a以及出口 72 与沟道7 衔接,以分别用于冷却液流进和流出沟道726。沟道7 具有Z字形轮廓,覆盖了第二散热板720的第一表面722的多数区域。每一个第二散热板720的第二表面7M和第三散热板730的第一表面 732都是平的,以至于当第二散热板720和第三散热板730紧固在一起时,第三散热板730 和第二散热板720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传导。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724也具有凹槽沟道供冷却液在其中流动。图8示出了电池充电系统700装配时的示意图。第一散热板710、第二散热板720 和第三散热板730能通过螺钉螺栓或其他紧固方式紧固在一起。在运行中,流经第二散热板720的沟道7 的冷却液将第一电源转换器740和第二电源转换器750产生的热量带走。 因为冷却系统夹在第一电源转换器740和第二电源转换器750之间,所以电池充电系统700 结构紧凑,而且冷却效果较好。总的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的散热板、限定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一本体部、形成于本体部的用于供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的至少一沟道、与至少一沟道衔接的一入口以及一出口以分别用于冷却液流进和流出至少一沟道。进口和出口在空间上相隔一段距离。至少一沟道限定了从进口经过至少一沟道流动到出口的冷却液的流动路径。这些至少一沟道形成蛇行状以限定出一个Z字形的流动路径。流动路径的长度实质上大于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距离。冷却系统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第一散热板,第一散热板加在该散热板上,以使第一散热板的第二表面实质上接触该散热板的第一表面。此外,冷却系统也可以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第二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加在该散热板上, 以使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实质上接触该散热板的第二表面。尽管各种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在上述内容中是以电池充电系统为背景来描述,但是应理解冷却系统能用于产生大量热量的其他电子系统。冷却系统可以夹在电子系统的两个模块之间,其中每一模块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组件,例如开关、电感、电容等。例如但不限于此,电子组件可以安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有多个冷却系统,而且其中的一个夹在电子系统的两个模块之间。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电子设备例如电池充电系统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揭示的冷却系统。在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第一散热板,第一散热板的第二表面实质上接触该散热系统,其中第一散热板的第一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个第一电子组件。电子设备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第二散热板,第二散热板的第一表面实质上接触该散热系统,其中第二散热板的第二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个第二电子组件。例如,至少一个第一电子组件包括第一电源转换器,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组件包括一第二电源转换器。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子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组件,冷却系统夹在至少一个第一电子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子组件中间。
展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上述内容的目的只是为了揭示和描述本发明,而不是用来穷举或者限制本发明为所揭露的精确形式。在上述教导的指示下可能进行很多的修改和变化。选择和描述上述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则和它们的实际应用,以驱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使用本发明及其各种实施例,并进行各种修改以使其符合特定的应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也可明晰其他的实施例。因此, 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前述的描述和实施例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却系统,包括(a)一第一散热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限定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一本体部、至少一沟道形成于所述本体部以用于供冷却液流动、一入口以及一出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一沟道衔接以用于供所述冷却液流进和流出所述至少一沟道;以及(b)一第二散热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中当将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组装在一起时,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耦合,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紧固在一起以在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形成一密封罩以密封所述至少一沟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位于所述沟道的一端,所述出口位于所述沟道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在空间上相隔一段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蛇行状的所述至少一沟道限定Z字形的冷却液流动路径,所述冷却液从所述进口经过所述至少一沟道流动到所述出口,其中所述Z字形的流动路径的路径长度实质上大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具有从其上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蛇行状伸出的至少一散热片,当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紧固在一起时,所述散热片置于所述至少一沟道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实质上是平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具有在其上的所述至少一沟道中蛇行状伸出的至少一散热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
9.一种冷却系统,包括(a)一第一散热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限定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一本体部、多个第一散热片从所述本体部的底部伸出,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片实质上相互平行以形成供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的多个沟道,一入口以及一出口分别与所述多个沟道衔接以用于供所述冷却液流进和流出所述多个沟道;以及(b)一第二散热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中当将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组装在一起时,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耦合,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紧固在一起以在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形成一密封罩以密封所述沟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在空间上相隔一定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多个沟道限定了各自的所述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以供所述冷却液从所述进口经过相应的所述沟道流动到所述出口,其中所述各自的流动路径的路径长度实质上大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放置在所述本体部一对角线的两个角落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突出的多个第二散热片,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片实质上相互平行且当所述第一散热板和所述第二散热板组装在一起时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片插入到由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片形成的多个所述沟道中。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实质上是平的。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
17.一种冷却系统,包括一散热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和相对的一第二表面、限定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一本体部、形成于所述本体部的用于供冷却液在其中流动的至少一沟道、与所述至少一沟道衔接的一入口以及一出口以分别用于所述冷却液流进和流出所述沟道,其中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在空间上相隔一定距离,其中所述至少一沟道限定了所述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以供所述冷却液从所述进口经过相应的所述沟道流动到所述出口,其中所述各自的流动路径的路径长度实质上大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之间的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沟道是蛇行状形成的, 以限定Z字形的流动路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一散热板,加装在所述散热板上以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实质上接触所述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包括一第一电源转换器。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二散热板,加装在所述散热板上以使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实质上和所述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包括一第二电源转换器。
2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却系统。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一散热板,加装在所述散热板上以使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实质上与所述冷却系统相接触。
27.根据权利要求沈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二散热板,加在所述散热板上以使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一表面实质上与所述冷却系统相接触。
29.根据权利要求观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适于安装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和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安装的方式是使所述冷却系统夹在所述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和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中间。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电子组件和所述至少一第二电子组件,以串行或并行的连接方式彼此电性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一具有第一表面和相对的第二表面的冷却板、限定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本体部、在所述本体部形成的用于供冷却液流动的至少一沟道、与所述至少一沟道衔接的分别用于冷却液流进和流出所述至少一沟道的一入口和一出口。所述入口和出口在空间上相隔一段距离。所述至少一沟道定义了一条冷却液从入口流经所述至少一沟道到所述出口的流动路径。所述流动路径的路径长度实质上大于入口和出口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H01M10/50GK102280671SQ201110172490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3日
发明者刘钢, 尤培艾, 章进法 申请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