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950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到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09年8月11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US7572156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在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模组。各端子模组包括若干排成一栏的导电端子及一体成型在导电端子上的绝缘件。所述各绝缘件设有卡孔及卡块,相邻的端子模组通过卡孔与卡块的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悬伸出绝缘件并可插入到绝缘本体内的接触部、延伸出绝缘本体并可安装到电路板上的安装脚、及连接接触部及安装脚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收容在绝缘件内。现有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仅将悬伸出绝缘件的接触部插入固持到绝缘本体内,因此,悬伸部将会受到较大的安装力,容易损坏导电端子,从而使得端子模组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安装不稳定。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模组与绝缘本体之间安装稳定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模组,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收容孔及若干间隔壁,所述各间隔壁自收容孔延伸并设置在一对相邻列的收容孔之间,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模组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所述各导电端子模组包括绝缘件及固持在绝缘件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其中所述各绝缘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当导电端子模组插入到绝缘本体后,所述第二部分收容在相邻的间隔壁之间,所述第一部分未收容在间隔壁之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隔壁的侧面上设有凸起,相邻间隔壁上的凸起围设成与收容孔相对应的收容槽,所述绝缘件的第二部分上设有收容于收容槽内的凸肋。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肋包括先插进入收容槽内的倾斜的导引部及后插进入收容槽内的主体部。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分上一侧设有凸起,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收容部,相邻的端子模组可通过一个上面的凸起与另一个上的收容部组合固定在一起。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导电端子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用以安装到电路板上的安装脚及连接接触部与安装脚并固持在绝缘件内的中间部,所述部分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以将所述导电端子模组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内。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在所述收容孔处设有抵持壁。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模组,其中所述电源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信号端子模组部分地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各信号端子模组包括绝缘件及固持于所述绝缘件内的若干信号端子,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有凸肋,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设有凸起,且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收容部,所述相邻两个信号端子模组之其中一个信号端子模组上的凸起与其中另一个信号端子模组上的收容部相互配合,而将所述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模组组合在一起。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收容孔及若干间隔壁,所述间隔壁设置于所述一对相邻的收容孔之间,所述信号端子模组的第二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且位于所述一对间隔壁之间,所述信号端子模组的第一部分延伸超出所述间隔壁。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隔壁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二部分的凸肋的收容槽,所述信号端子的一端固持于所述绝缘件内,且所述部分信号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干涉配合。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信号端子包括接触部、安装脚及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接触部及所述安装脚,且所述中间部固持于所述绝缘件,所述部分信号端子的接触部设有凸刺,所述凸刺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一部分可以收容到绝缘本体的间隔壁之间,从而使得端子模组与绝缘本体之间的配合稳定。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底视图。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后视图。图5是图3所示V-V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第二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信号端子模组的侧视图。图9是图8所示多个第二信号端子组件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组装在一起的第二信号端子组件组装在一起后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第一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第一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14是多个本发明第一信号端子模组组装在一起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所示组装在一起的第一信号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图16是本发明一个第一信号端子模组中的第一信号端子的侧视图。图17是本发明第一绝缘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00及与第一电连接器100配合的第二电连接器300。所述第一电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及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第一电源端子50。所述第二电连接器3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30、收容在第二绝缘本体30内并可与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配合的若干第二信号端子模组40、及收容在第二绝缘本体10内并可与第一电源端子50配合的第二电源端子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100具有五个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及十四个第一电源端子50,每个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包括四个第一信号端子22,其中八个第一电源端子50设置在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的一侧、另外六个电源端子60设置在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的另一侧。但是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的数量、每个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内的第一端子20数量、第一电源端子50的数量及分布方式不加以局限,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同的数目及排列方式。第二电连接器300的第二信号端子模组及第二电源端子60与第一电连接器100相对应。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及图11至图16,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包括对接面101、与对接面101相对的后面102、连接对接面101与后面102的底面103及顶面104。所述对接面101上设有若干第一收容孔11,所述收容孔11排列成若干行及列。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还包括若干第一间隔壁12,所述各第一间隔壁12自第一收容孔11向后面102方向延伸,但是各第一间隔壁12与后面102及底面103均间隔一段距离,所述各第一间隔壁12设置在一对相邻列的第一收容孔11之间。所述各第一间隔壁12的相对两个侧面上均设有若干第一凸起120,相邻的第一间隔壁12上的第一凸起120围设成与第一收容孔11相对应的第一收容槽12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包括若干贯穿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电源端子孔13用以收容第一电源端子50。所述若干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各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包括第一绝缘件21及固持在第一绝缘件21内的若干第一信号端子22。所述各第一绝缘件21包括第一部分210及第二部分211,所述第一部分210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211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当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插入到第一绝缘本体10后,所述第二部分211收容在相邻的第一间隔壁12之间,所述第一部分210未收容在第一间隔壁12之间。所述第一部分210收容在第一绝缘本体10内的第一间隔壁12与后面102及底面103相隔的一段距离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绝缘件21的第一部分210上的一侧设有凸起215,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收容部216,相邻的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可通过一个上面的凸起215与另一个上的收容部216组合固定在一起。从而若干第一信号端子22可以模组化、并可同时大量组装到第一绝缘本体10上。所述第一绝缘件21的第二部分211上设有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21内的第一凸肋212。所述第一凸肋212包括先进入第一收容槽121内的倾斜的导引部213及后进入第一收容槽212内的主体部2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部分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一凸肋212。所述各第一信号端子22包括收容到第一收容孔11内用以与第二电连接器300对接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220、用以安装到电路板(未图标)上的第一安装脚221及连接第一接触部220与第一安装脚221并固持在第一绝缘件内的第一中间部222。各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内的最上方及最下方的第一信号端子22上均设有与第一绝缘本体10干涉配合的凸刺223,从而将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固持在第一绝缘本体10内。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50包括一对间隔排列的电源端子片51,但不加以局限。从而,第一电源端子50也可以采用类似第一信号端子模组20的设计,以模组的方式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0,形成方便于组装的导电端子模组。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0包括对接面301、与对接面301相对的后面302、连接对接面301与后面302的底面303及顶面304。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0上设有若干第二收容孔31。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0还包括若干第二间隔壁32,所述各第二间隔壁32自第二收容孔31向后面302方向延伸并设置在一对相邻列的第二收容孔31之间,但是各第二间隔壁32与后面302及底面303均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第二间隔壁32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起(未图示),相邻第二间隔壁上的第二凸起围设成与第二收容孔31相对应的第二收容槽(未图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30包括若干贯穿第二绝缘本体30的第二电源端子孔33用以收容第二电源端子60。所述若干第二信号端子模组40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各第二信号端子模组40包括第二绝缘件41及固持在第二绝缘件41内的若干第二信号端子42。所述各第二绝缘件41包括第三部分410及第四部分411,所述第三部分410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四部分411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当第二信号端子模组40插入到第二绝缘本体30后,所述第四部分411收容在相邻的第二间隔壁32之间,所述第三部分410未收容在第二间隔壁32之间。所述第二绝缘件41的第四部分411上设有收容于第二收容槽内的第二凸肋412。所述第三部分410收容在第二绝缘本体30内的第二间隔壁32与后面302及底面303相隔的一段距离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绝缘件41的第三部分410上的一侧设有凸起415,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收容部416,相邻的第二信号端子模组40可通过一个上面的凸起415与另一个上的收容部416组合固定在一起。从而若干第二信号端子42可以模组化、并可同时大量组装到第二绝缘本体30上。所述第二绝缘件41的第四部分411上设有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21内的第二凸肋412。所述第二凸肋412包括先进入第二收容槽内的倾斜的导引部413及后进入第二收容槽内的主体部4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部分的相对两侧均设有一个第二凸肋412。所述各第二信号端子42包括用以插入到第一收容孔11内与第一信号端子22的第一接触部220对接的平板状的第二接触部420、用以安装到电路板(未图标)上的第二安装脚421及连接第二接触部420与第二安装脚421并固持在第二绝缘件41内的第二中间部(未图示)。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在第一收容孔11内设有抵持壁110 (图17),以防止第二接触部420被第一接触部220抵接变形。各第二信号端子模组40内的最上方及最下方的第二信号端子42上均设有与第二绝缘本体30干涉配合的凸刺423,从而将第二信号端子模组40固持在第二绝缘本体30内。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源端子60包括一对贴合在一起的电源端子片61,但不加以局限。从而,第二电源端子60也可以采用类似第二信号端子模组40的设计,以模组的方式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30,形成方便于组装的导电端子模组。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模组(或称导电端子模组)之其中一个信号端子模组上的凸起与其中另一个信号端子模组上的收容部得以相互配合,进而将多数个两两相邻的信号端子模组组合在一起,使得信号端子模组(导电端子模组)可以模组化,同时组装到绝缘本体上,增加组装上的方便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果。再者,信号端子模组(或称导电端子模组)第二部分的凸肋收容于间隔壁的收容槽,且部分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凸刺与绝缘本体形成干涉配合,使得信号端子模组(导电端子模组)得以稳固地固持于绝缘本体,增加组装上的方便性。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100,300),包括绝缘本体(10,30)及若干导电端子模组(20,40),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收容孔(11,31)及若干间隔壁(12,32),所述各间隔壁自收容孔延伸并设置在一对相邻列的收容孔之间,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模组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所述各导电端子模组包括绝缘件(21,41)及固持在绝缘件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2,42),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绝缘件包括第一部分(210,410)及第二部分(211,411),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当导电端子模组插入到绝缘本体后,所述第二部分收容在相邻的间隔壁之间,所述第一部分未收容在间隔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壁的侧面上设有凸起(120),相邻间隔壁上的凸起围设成与收容孔相对应的收容槽(121),所述绝缘件的第二部分上设有收容于收容槽内的凸肋(212,4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包括先插进入收容槽内的倾斜的导引部(213,413)及后插进入收容槽内的主体部(214,4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上一侧设有凸起(215,415),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收容部(216,416),相邻的端子模组可通过一个上面的凸起与另一个上的收容部组合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电端子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接触部(220,420)、用以安装到电路板上的安装脚(221,421)及连接接触部与安装脚并固持在绝缘件内的中间部(222),所述部分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以将所述导电端子模组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所述收容孔处设有抵持壁。
7.—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电源端子及若干信号端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信号端子模组部分地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各信号端子模组包括绝缘件及固持于所述绝缘件内的若干信号端子,所述绝缘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有凸肋,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设有凸起,且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收容部,所述相邻两个信号端子模组之其中一个信号端子模组上的凸起与其中另一个信号端子模组上的收容部相互配合,而将所述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模组组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收容孔及若干间隔壁,所述间隔壁设置于所述一对相邻的收容孔之间,所述信号端子模组的第二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且位于所述一对间隔壁之间,所述信号端子模组的第一部分延伸超出所述间隔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壁设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二部分的凸肋的收容槽,所述信号端子的一端固持于所述绝缘件内,且所述部分信号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绝缘本体形成干涉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信号端子包括接触部、安装脚及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接触部及所述安装脚,且所述中间部固持于所述绝缘件,所述部分信号端子的接触部设有凸刺,所述凸刺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收容孔及若干间隔壁,所述各间隔壁自收容孔延伸并设置在一对相邻列的收容孔之间;及若干导电端子模组,所述若干导电端子模组沿第一方向并列排布,所述各导电端子模组包括绝缘件及固持在绝缘件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其中所述各绝缘件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部分在第一方向的尺寸,当导电端子模组插入到绝缘本体后,所述第二部分收容在相邻的间隔壁之间,所述第一部分未收容在间隔壁之间。
文档编号H01R13/514GK103187651SQ201110444270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游万益, 刘阔正, 夏子雲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