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305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座体的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支臂,并于座体上结合有盖体,而盖体所具有的顶板与基部两侧支臂底部呈镂空状的结构设计,可使整体高度降低、更为薄型化,以符合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移动电话等各种电子产品,皆已普遍存在于社会上的各个角落,且因时下各种电子产品都要求体积小、质量轻、便于携带,以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设计需求,而为了能使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故电子产品内部电路板上的零组件构造,则需要小而精密,整体结构强度亦需随的加强,以因应目前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的连接器(如板对板连接器、线对板连接器或其他型式的连接器)通常具有一个公端连接器及一个母端连接器进行配合对接,且该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大多可提供缆线接设于其内,并与连接器内部的多个信号端子或电源端子作一连接,以供另一配合连接器将信号或电源通过电路板传送至控制电路中,请参阅图8所示,为现有的薄形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插座接头A所具有的座体Al长度方向上设有并排的多个固定孔,并于多个固定孔内穿设定位有端子组B,而插座接头A的座体Al上缘处朝前方延伸有凸缘部A2,并于插座接头A下方一侧壁面上结合有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一隔板C,且该第一隔板 C与凸缘部A2之间形成有可供插头接头进行配合对接的套合部A3,再于套合部A3内部设有可收容端子组B的多个收容槽A31,又插座接头A位于凸缘部A2上方的另一侧壁面上结合有金属材质制成的第二隔板D,以此能组构而成可与插头接头进行配合对接的插座接头 A0惟该插座接头A下方一侧壁面上采用组装或一体成型方式结合有第一隔板C,并于座体Al上缘处朝前方延伸的凸缘部A2上方则结合有第二隔板D,此种插座接头A往往受到空间上的限制,整体高度要做到H = 2. Omm以下相当不容易,如此将造成插座接头A整体体积较大、高度无法变得更薄,且将造成组装上的不便与困难度大幅提高,亦不符合轻、薄、 短、小的设计需求;另外,若以线对板连接器的插头接头来说,当插头接头斜向插入于插座接头A的套合部A3内时,很容易因插接角度不正确或施力过大将座体Al上缘处的凸缘部 A2内壁面造成破坏,若将座体Al上的凸缘部A2去除,又失去了对插头接头作上、下限位的功能,而影响配合对接的效果与结构稳定性,故在整体体积与结构强度二者难以兼顾的考量下,要如何再节省薄形连接器内的占用空间,以达到更加缩小连接器的体积,并能够有效解决配合对接时所衍生的结构强度较差等问题,即为从事于此行业者所亟欲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设计人有鉴于现有电连接器使用上的问题与缺点,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连接器的实用新型诞生。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座体所具有的基部内部穿设有端子组,并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支臂,且两支臂之间形成有对接空间,而盖体结合于座体上并具有可抵贴于基部与两支臂顶部上的顶板,且位于顶板两侧处朝对接空间方向设有可为轨槽的多个导轨部,当外部电连接器的插头插接时,便可通过插头顶部的多个限位部配合盖体上对应的导轨部的导引,使插头可以直线稳定插接于对接空间内并与端子组形成电性对接,此种盖体结合于座体上,使其顶板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的支臂底部呈镂空状的结构设计,可使整体高度降低、更为薄型化,以符合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外部电连接器的插头插接的过程中,可利用盖体前方处所反折延伸的补强板来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以避免盖体因座体的基部内部所穿设呈横向间隔排列状的端子组数目增加,而使金属材质制成的盖体的长度相对延长,或是盖体下料厚度较薄所导致两轨槽冲压成型后所造成其中间部分的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况,以此提高盖体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插头的多个限位部配合导轨部上对应的轨槽导引、插接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于当盖体结合于座体上时,可利用顶板朝后方延伸的多个嵌扣部分别伸入于基部前侧面上对应的扣接槽内形成干涉、扣合定位的效果,并将顶板两侧向下弯折的侧壁板侧边朝后方延伸的卡持臂迫入于支臂外侧边处的固定槽内呈一扣合定位,且盖体组装后可呈现纵向与横向的限位状态,以防止组装时因盖体受到外力影响向上拱起而产生扭曲变形或无法保持平贴,并达到组装简便、结构稳定的效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其中,包括有座体及盖体,其中该座体所具有的基部内部穿设有端子组,并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支臂,且位于两支臂之间形成有供外部电连接器插头插接于其内并与端子组形成电性对接的对接空间;该盖体结合于座体上,并具有能够抵贴于基部及两支臂顶部上的顶板,顶板与两支臂底部呈镂空状,且位于顶板两侧处朝对接空间方向设有供外部电连接器上对应的限位部导引插头以直线插接于座体内的多个导轨部。优选地,该座体的基部内部设有横向间隔排列且呈贯通状的多个穿槽,端子组具有能够定位于穿槽内的定位部,并于定位部一侧处设有位于对接空间内的接触部,且远离接触部的另一侧处设有能够穿出基部外部的焊接部。优选地,该座体的基部与两支臂顶部前方处形成有呈阶梯状的抵止面,并于抵止面后方形成有位于基部中央处的限位槽,且位于限位槽两侧处设有多个扣接槽,盖体的顶板抵贴于抵止面上,并于顶板远离导轨部的另一侧朝后方延伸有与限位槽呈一嵌卡定位的定位卡板,且位于定位卡板两侧处朝后方延伸有与扣接槽呈一扣合定位的多个嵌扣部。优选地,该座体的两支臂内侧处设有相对的导轨,且位于导轨底部设有呈凸起状的卡扣部,外部电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头两侧边分别沿着导轨插接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内,并由插头两侧边所设的扣持部与导轨底部的卡扣部呈相对应扣合定位。优选地,该座体的两支臂外侧边处分别设有固定槽,盖体的顶板两侧分别向下弯折有能够抵靠于支臂外侧边上的侧壁板,并于侧壁板侧边处朝后方延伸有能够迫入于固定槽内呈一扣合定位的卡持臂。优选地,该盖体的顶板两侧导轨部上为分别剖设有与支臂平行的轨槽,外部电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头顶部凸设的多个限位部为凸轨的型式,并配合盖体导轨部上对应的轨槽的导引,使插头以直线方式插接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内。优选地,该盖体的顶板前方处朝导轨部方向反折延伸有位于该顶板上的补强板, 或以冲压成型方式直接成型有横向凸出的多个补强肋。优选地,该盖体的侧壁板下方朝外侧弯折延伸有能够焊设于预设电路板上的平整状接脚,并于接脚侧边处设有供焊料聚积的沟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外部电连接器的插头插接时,可通过插头顶部的多个限位部配合盖体上对应的导轨部的导引,使插头可以直线稳定插接于对接空间内并与端子组形成电性对接,此种盖体结合于座体上,使其顶板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的支臂底部呈镂空状的结构设计,可使整体高度降低、更为薄型化,以符合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局部立体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习用薄形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0-对接空间;11-基部;110-穿槽;111-抵止面;112-限位槽;113-扣接槽;12-端子组;121-定位部;122-接触部;123-焊接部;13-支臂;131-导轨;132-卡扣部;133-固定槽;2-盖体;21-顶板;211-定位卡板;212-嵌扣部;22-侧壁板;221-接脚;222-沟槽;223-卡持臂;23-导轨部;231-轨槽;24-补强板;3-电连接器;31-插头;311-限位部;312-扣持部;A-插座接头;Al-座体;A2-凸缘部;A3-套合部; A31-收容槽;B-端子组;C-第一隔板;D-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 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及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座体1及盖体2,故就本案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该座体1具有一基部11,并于基部11内部横向间隔排列且呈贯通状的多个穿槽 110内穿设有端子组12,而基部11两侧同向延伸有支臂13,其两支臂13内侧处设有相对的导轨131及位于导轨131底部呈凸起状的卡扣部132,且位于两支臂13之间形成有对接空间10,并于支臂13外侧边处设有固定槽133。[0032]此外,基部11与两支臂13顶部前方处较佳实施形成有呈阶梯状的抵止面111,而抵止面111朝后方形成有位于基部11中央处的限位槽112,且位于限位槽112两侧处凹设有多个扣接槽113,但在实际应用时,并非是以此作为局限,使其抵止面111亦可呈一平整状来实施;再者,端子组12具有可定位于穿槽110内的定位部121,并于定位部121 —侧处设有可伸入且位于对接空间10内的接触部122,且远离接触部122的另一侧处设有可穿出基部11外部的焊接部123。该盖体2结合于座体1上,并具有可抵贴于基部11与两支臂13顶部上的顶板21, 而顶板21两侧分别向下弯折有可抵靠于支臂13外侧边上的侧壁板22,且侧壁板22下方朝外侧弯折延伸有一具沟槽222的平整状接脚221,并于侧壁板22侧边处朝后方延伸有可迫入于固定槽133内呈一扣合定位的卡持臂223 ;另外,顶板21两侧处朝对接空间10方向设有多个导轨部23,并于导轨部23上剖设有可与支臂13平行的轨槽231,且顶板21前方处朝导轨部23方向反折延伸有位于其上的补强板M,而顶板21远离轨槽231的另一侧中央处则朝后方延伸有可与限位槽112呈一嵌卡定位的定位卡板211,且位于定位卡板211两侧处朝后方延伸有可与扣接槽113呈一扣合定位的多个嵌扣部212。请参阅图4 图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组装后的局部立体剖面图及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通过上述的构件在组装时,先将端子组12所具的多个端子上的定位部121为分别穿设于座体1位于基部11的多个穿槽110内,使其定位部121 —侧处的接触部122分别伸入且位于对接空间 10内,而端子组12另侧的焊接部123则穿出于基部11外部,此时,便可将盖体2结合于座体1上,并以顶板21底面抵贴于基部11与两支臂13顶部前方处的阶梯状抵止面111上, 且使顶板21两侧所向下弯折的侧壁板22分别抵持于悬空状的支臂13外侧边上呈一定位后,再将顶板21后方延伸的定位卡板211横向嵌入于抵止面111后方所形成位于基部11 中央处的限位槽112内呈一嵌卡定位,且待定位卡板211完全嵌入于限位槽112内,便可通过顶板21外侧边来挡止于其阶梯状的抵止面111上,并使定位卡板211两侧处的多个嵌扣部212分别伸入基部11前侧面上对应的扣接槽113内形成干涉、扣合定位的效果,再将侧壁板22侧边后方延伸的卡持臂223迫入于支臂13外侧边处对应的固定槽133内呈一扣合定位,且于盖体2组装后可呈现纵向与横向的限位状态,以防止组装时因盖体2受到外力影响会向上拱起而产生扭曲变形或无法保持平贴,并达到组装简便、结构稳定的效用,此种盖体2结合于座体1顶部上,使其顶板21与基部11两侧同向延伸的支臂13底部为呈镂空状的结构设计,可提供盖体2结合后的高度为略低于或等于座体1的基部11高度大小,且不会受到座体1构件形状或组装上的限制,使其整体高度降低、更为薄型化,以符合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再者,上述的座体1利用端子组12各端子的焊接部123及盖体2两侧的侧壁板 22来焊设于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其焊接的方式由端子组12的焊接部123及侧壁板22下方朝外侧弯折延伸的平整状接脚221利用表面粘着技术(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焊接的方式稳固接合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亦可利用穿孔(Through Hole)焊接的方式稳固接合成为一体,并形成良好的电性连接状态,且该盖体2可为金属材质所冲压、弯折一体成型,并利用侧壁板22位于接脚221侧边处呈内凹状的沟槽222来使焊料于焊接作业时,可聚积于沟槽222处以防止有吃锡不足的现象,并具有提高结合力、焊接强度的效用,也可通过侧壁板22的接脚221来焊设于电路板上形成接地回路,如此, 便可将电路板上的杂信以及电连接器周围所产生的电磁波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静电释放(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来导引至接地端予以排散,从而具有良好的接地功能。当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外部电连接器3所具有的插头31插接于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内,并以插头31两侧边分别沿着两支臂13内侧处相对的导轨131推入于对接空间10内,而插头31推入的过程中,可通过插头31顶部凸设的多个限位部311配合盖体2顶板21两侧处对应的导轨部23的导引、限位,使插头31可以直线方式稳定插接于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内,不易产生偏移或晃动,且待插头31完全推入至对接空间10内,便可通过插头31两侧边的扣持部312与导轨131底部的卡扣部132呈相对应扣合定位,并增加插头31 插接在座体1内的固持力量而形成确实的定位效果,其导轨131底部的卡扣部132亦可配合插头31型式的不同而省略设计,使整体高度更加降低,或改以导轨131侧壁面上或其他位置凸设有卡扣部13等效实施,其仅只需提供插头31插接在座体1内时,可使插头31内部穿设的多个导电端子(图中未示出)与端子组12 —侧处的接触部122形成良好的电性对接状态,并使整体信号传输的品质更为稳定且可靠即可。当外部电连接器3与座体1插接的过程中,可通过插头31顶部的多个限位部311 配合盖体2顶板21上对应的导轨部23的导引、限位,使插头31可以直线方式稳定插接于座体1的对接空间10内,且导轨部23配合插头31的限位部311可为呈相对应嵌合卡固的轨槽231与凸轨型式仅为一种较佳的实施状态,使其导轨部23与限位部311亦可为呈相对应嵌合卡固的定位凸块(图中未示出)与导引槽道型式,而插头31插接的过程中,便可利用盖体2位于顶板21前方处所反折延伸的补强板M来增加整体的结构强度,以避免盖体 2因基部11内部呈横向间隔排列状的端子组12数目增加,而使金属材质制成的盖体2的长度相对延长,或是盖体2下料厚度较薄所导致两轨槽231冲压成型后所造成其中间部分的结构强度不足的情况,但在实际应用时,则并非是以此作为局限,且该盖体2的顶板21前方处也可利用冲压成型的方式直接成型有横向凸出的多个补强肋(图中未示出),以此提高盖体2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插头31的多个限位部311配合其导轨部23上对应的轨槽 231导弓丨、插接时的稳定性。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连接器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实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实用新型,以保障设计人的辛苦设计,倘若钧局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设计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座体及盖体,其中该座体所具有的基部内部穿设有端子组,并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支臂,且位于两支臂之间形成有供外部电连接器插头插接于其内并与端子组形成电性对接的对接空间;该盖体结合于座体上,并具有能够抵贴于基部及两支臂顶部上的顶板,顶板与两支臂底部呈镂空状,且位于顶板两侧处朝对接空间方向设有供外部电连接器上对应的限位部导引插头以直线插接于座体内的多个导轨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基部内部设有横向间隔排列且呈贯通状的多个穿槽,端子组具有能够定位于穿槽内的定位部,并于定位部一侧处设有位于对接空间内的接触部,且远离接触部的另一侧处设有能够穿出基部外部的焊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基部与两支臂顶部前方处形成有呈阶梯状的抵止面,并于抵止面后方形成有位于基部中央处的限位槽,且位于限位槽两侧处设有多个扣接槽,盖体的顶板抵贴于抵止面上,并于顶板远离导轨部的另一侧朝后方延伸有与限位槽呈一嵌卡定位的定位卡板,且位于定位卡板两侧处朝后方延伸有与扣接槽呈一扣合定位的多个嵌扣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两支臂内侧处设有相对的导轨,且位于导轨底部设有呈凸起状的卡扣部,外部电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头两侧边分别沿着导轨插接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内,并由插头两侧边所设的扣持部与导轨底部的卡扣部呈相对应扣合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的两支臂外侧边处分别设有固定槽,盖体的顶板两侧分别向下弯折有能够抵靠于支臂外侧边上的侧壁板,并于侧壁板侧边处朝后方延伸有能够迫入于固定槽内呈一扣合定位的卡持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顶板两侧导轨部上为分别剖设有与支臂平行的轨槽,外部电连接器所具有的插头顶部凸设的多个限位部为凸轨的型式,并配合盖体导轨部上对应的轨槽的导引,使插头以直线方式插接于座体的对接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顶板前方处朝导轨部方向反折延伸有位于该顶板上的补强板,或以冲压成型方式直接成型有横向凸出的多个补强肋。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侧壁板下方朝外侧弯折延伸有能够焊设于预设电路板上的平整状接脚,并于接脚侧边处设有供焊料聚积的沟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座体及盖体,其中座体所具有的基部内部穿设有端子组,并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有支臂,且位于两支臂之间形成有对接空间,而盖体结合于座体上,并具有可抵贴于基部与两支臂顶部上的顶板,且位于顶板两侧处朝对接空间方向设有可为轨槽的多个导轨部,当外部电连接器的插头插接时,可通过插头顶部的多个限位部配合盖体上对应的导轨部的导引,使插头可以直线稳定插接于对接空间内并与端子组形成电性对接,此种盖体结合于座体上,使其顶板与基部两侧同向延伸的支臂底部呈镂空状的结构设计,可使整体高度降低、更为薄型化,以符合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
文档编号H01R13/629GK202025926SQ20112004132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8日
发明者郭秉儒 申请人: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