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子聚乙烯锂电池复合聚氧乙烯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536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超高分子聚乙烯锂电池复合聚氧乙烯隔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隔膜,尤其是一种多层复合隔膜。
背景技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简称UHMWPE,英文名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聚乙烯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塑料品种之一,约占世界塑料总产量的30%。其中,LDPE、HDPE以及被称为第三代聚乙烯的LLDPE等均属于热塑性通用塑料, 唯有分子量高达150万以上的UHMEPE,因物理力学性能优异而作为工程塑料应用。UHMWPE 极高的分子量(HDPE的分子量通常只有2 30万)赋予其优异的使用性能,而且属于价格适中、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它几乎集中了各种塑料的优点,具有普通聚乙烯和其它工程塑料无可比拟的耐磨、耐冲击、自润滑、耐腐蚀、吸收冲击能、耐低温、卫生无毒、不易粘附、不易吸水、密度较小等综合性能。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一种单纯的高分子材料兼有如此众多的优异性能。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已经应用到了诸多领域,但尚未应用于锂电池隔膜上,除了亲水性不佳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各项特性都适用于锂电池隔膜。隔膜在电池材料中主要的功能为隔绝正负极以防止电池自我放电及两极短路等问题,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可以分为织造膜,非织造膜(无纺布),微孔膜,复合膜,隔膜纸,碾压膜等几类,但是由于电池的工作环境中充满了电解液的腐蚀和温度的变化,所以在长期使用时,上述各种锂电池隔膜的使用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电池的长期稳定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好,且具备良好的亲水性的新型超高分子聚乙烯锂电池复合聚氧乙烯隔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一锂电池隔膜,其改进在于所述锂电池隔膜包括一聚烯烃树脂基体,所述聚烯烃树脂基体两侧表面分别设有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在上下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的外表面分别设有聚氧乙烯材料层,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和聚氧乙烯材料层上分布有微孔。优选地,所述微孔孔径为0. 026-0. 038 μ m。优选地,所述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的厚度为12_38μπι。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锂电池隔膜使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锂电池隔膜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能够在电池中的电解液的腐蚀环境和使用时的温度变化中保持稳定的使用特性,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池性能,并且在表面设置聚氧乙烯材料层,提高了隔膜表面的亲水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功能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3[0012]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锂电池隔膜包括一聚烯烃树脂基体1,所述聚烯烃树脂基体1两侧表面分别设有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2,在上下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2的外表面分别设有聚氧乙烯(PEO)材料层3,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2和聚氧乙烯材料层3上分布有微孔21和微孔31。本实施例中,所述微孔孔径为0. 026-0. 038 μ m ;所述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的厚度为 12-38 μ m。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超高分子聚乙烯锂电池复合聚氧乙烯隔膜,包括一锂电池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隔膜包括一聚烯烃树脂基体,所述聚烯烃树脂基体两侧表面分别设有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在上下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的外表面分别设有聚氧乙烯材料层,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和聚氧乙烯材料层上分布有微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超高分子聚乙烯锂电池复合聚氧乙烯隔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孔孔径为0. 026-0. 038 μ m。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超高分子聚乙烯锂电池复合聚氧乙烯隔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的厚度为12-38 μ 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隔膜,尤其是一种多层复合隔膜。包括一锂电池隔膜,所述锂电池隔膜包括一聚烯烃树脂基体,所述聚烯烃树脂基体两侧表面分别设有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在上下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的外表面分别设有聚氧乙烯材料层,在超高分子聚乙烯隔膜层和聚氧乙烯材料层上分布有微孔。本实用新型使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锂电池隔膜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高温性能,能够在电池中的电解液的腐蚀环境和使用时的温度变化中保持稳定的使用特性,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池性能,并且在表面设置聚氧乙烯亲水材料层,提高了隔膜表面的亲水性。
文档编号H01M2/16GK202178309SQ20112007935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李伟, 沈丹, 陈博裕 申请人:沈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