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5935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
背景技术
输出端子是铅酸蓄电池的一个重要部件,铅酸蓄电池通过输出端子与负载连接, 输出端子起到导流的作用,其导电性能直接影响到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发挥,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减少放电过程的压降,提高铅酸蓄电池的放电性能。另外,输出端子合理的设计能方便与负载的连接,安装起来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连接可靠, 导电性能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包括柱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柱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通孔内,所述柱体包括内螺纹,负载通过内螺纹与所述柱体连接。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铅酸蓄电池内部伸出的极柱连接固定。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输出端子的第三通孔。一实施例中,所述柱体和第一通孔之间铆接固定。一实施例中,所述柱体上还设置有沟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包括柱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柱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通孔内,所述柱体包括内螺纹, 负载通过内螺纹与所述柱体连接,连接可靠,导电性能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为图1输出端子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输出端子的截面示意图。输出端子包括柱体1和底座2,所述底座 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01,所述柱体1固定在所述底座2上的第一通孔201内,使得输出端子能够承受较大的扭力。所述柱体1包括内螺纹101,负载通过内螺纹101与所述柱体1连
接,连接可靠。[0014]进一步,所述底座2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202,所述第二通孔202与铅酸蓄电池内部伸出的极柱连接固定。所述底座2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输出端子的第三通孔203。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输出端子承受较大扭力的能力,柱体1和第一通孔201之间以铆接的方式固定。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输出端子被环氧树脂密封时与环氧树脂之间的结合力,柱体1上还设置有沟槽10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柱体1和底座2均采用铜料加工制成,与传统输出端子由铅合金铸造而成,或将加工好的铜件镶嵌在铅合金里面不同。本实施例中的输出端子柱体和底座材料相同,进一步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导电性能。铜的硬度比铅大,在受扭力的作用下不容易使柱体ι和底座2连接部位松动而使电池放不出电。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1)和底座O),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001),所述柱体(1)固定在所述底座( 上的第一通孔O01)内,所述柱体(1)包括内螺纹(101),负载通过内螺纹与所述柱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 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002),所述第二通孔Q02)与铅酸蓄电池内部伸出的极柱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定位输出端子的第三通孔0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和第一通孔 (201)之间铆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铅条铸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上还设置有沟槽(10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包括柱体和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柱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通孔内,所述柱体包括内螺纹,负载通过内螺纹与所述柱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输出端子连接可靠,导电性能好。
文档编号H01M2/30GK202004079SQ20112008906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蔡伟波, 路俊斗 申请人: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