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2670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包装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包装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单个或多个圆筒形电池一般采用如下的电池包装体进行封装,S卩、通过吸塑工艺将透明的塑料片制成特定的鼓起形状而作为吸塑泡壳,罩于产品表面,以起到保护和美化产品的作用,然后用封口机将表面涂有粘结剂的纸卡与泡壳热合在一起,形成电池包装体。上述纸卡在封装产品的同时还起到产品展示平台的作用,例如在纸卡上绘制广告、介绍产品等。这样的吸塑泡壳包装体具有保护性好、透明直观、使用方便以及质量轻便等优点。上述吸塑泡壳的具体生产工艺如下根据要求或样品规格,制作吸塑包装模具,使之自然干燥或是烘干,根据产品表面凸凹具体情况,在不影响产品包装模样的低凹处钻许多小孔,以便吸塑生产时,能将空气抽出。然后根据模具大小,将塑料片载成适用规格尺寸, 然后将此片材放入加热木柜内,使其完全固定好,再将木柜连同塑料片置于恒温炉上进行软化处理。将软化处理好的塑料片连同木柜,置于真空室中,开动吸气开关,将真空室内空气吸抽干净,待塑料片冷却后,即得到与模具相同的凸形吸塑泡壳。泡壳可分为双泡壳、半泡壳、对折泡壳及三折泡壳等形式。现有技术中较多使用的是如下的电池包装体,例如将四个圆筒状电池并列排放在泡壳内,用纸卡封住泡壳开口从而形成整个电池包装体。图6(a)为该泡壳的主视图,图 6(b)为该泡壳的C-C截面图。该电池包装体的泡壳为了稳定保持四个并列的电池,其鼓出的顶壁覆盖圆筒状电池主体而形成为四个大致弧状壁,并且相邻弧状壁的交界部分形成为隔槽,该隔槽用于防止相邻两个电池在运输等过程中相互碰撞。然而,由于一般电池构成为,在正极端开口的壳体中,内装有极板组和电解液,壳体的开口部分通过封口部件的封口板来密封。封口板周边与壳体的开口端焊接从而将壳体的开口端封闭。这样形成的电池的主体上,正极端的直径略大于包含负极端在内的电池主体其他部分的直径。而对于电池包装体的泡壳而言,由于泡壳的覆盖圆筒状电池的弧状壁, 在遍及整个电池主体的长度方向上均为等截面,所以,如图6(b)所示,直径较大的电池主体正极端与泡壳顶壁线接触。尤其是,当电池包装体受到晃动时,电池主体负极端翘起,与电池主体正极端共同顶住泡壳顶壁,造成泡壳的顶壁与电池主体的正极端、负极端均为线接触,甚至点接触。这样,泡壳的顶壁不能与电池主体贴紧,所以不能稳定保持电池。而且,在运输、贩卖中,容易造成电池主体的正极、负极端与泡壳摩擦增大,使泡壳破裂、撕开,电池从电池包装体散落。专利文献1 :CN 201784956U
实用新型内容[0010]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保持电池,并防止电池主体的正极、负极端与泡壳过分摩擦而使泡壳破裂、撕开的电池包装体。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装体,具有泡壳,经吸塑工艺形成有底板和从该底板的一个侧面鼓起的收纳部,该收纳部用于容纳电池并在上述底板的另一个侧面上开口 ;以及纸卡, 与上述底板的上述另一个侧面粘贴,从而封闭上述收纳部,该电池包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收纳部形成为并列收纳多个电池的盒状,上述收纳部的鼓出的顶壁覆盖上述多个电池的主体,上述收纳部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正极端的侧部,沿电池排列方向形成第一加强筋,该第一加强筋容纳上述多个电池的正极端;上述收纳部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负极端的侧部,沿电池排列方向形成第二加强筋,该第二加强筋容纳上述多个电池的负极端;上述第一、第二加强筋的高度均大于上述收纳部的顶壁距离底板的高度。根据上述电池包装体,通过设置高度高于顶壁的加强筋,能够增大泡壳收纳部侧壁的强度,并使电池主体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不与收纳部接触,而使收纳部顶部贴合电池主体,稳定保持电池。此外,还能够防止电池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与泡壳过分摩擦而使泡壳破裂、撕开。上述电池包装体中,在上述第一、第二加强筋的侧面形成沿该第一、第二加强筋高度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的凹筋,该一个以上的凹筋分别朝向相邻电池之间凹陷。由此,凹筋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筋的强度,并定位电池使相邻电池间隔开,能够稳定保持电池。上述电池包装体中,上述第一加强筋的一侧与上述收纳部的顶壁相连,另一侧形成为垂直于上述底板的侧壁;上述第二加强筋的一侧与上述收纳部的顶壁相连,另一侧形成为垂直于上述底板的侧壁。并且,上述第一、第二加强筋的高度相同。由此,能够可靠地容纳电池主体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上述电池包装体中,上述收纳部的鼓出的顶壁对应于各个电池的圆筒形状形成有多个相连的弧状壁,分别覆盖上述多个电池的每一个,各个弧状壁相连的部分形成为朝向相邻电池之间凹陷的隔槽。并且,上述第一加强筋的垂直于上述底板的侧壁上,形成容纳电池正极端子的正极端子保持部。由此,能够更好地定位电池,从而稳定保持电池。上述电池包装体中,上述第一加强筋沿电池长度方向的宽度占上述收纳部沿电池长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1/12 1/6 ;上述第二加强筋沿电池长度方向的宽度占上述收纳部沿电池长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1/12 1/6。由此,电池主体的两端完全容纳在加强筋形成的空间内,电池主体的两端边缘不与收纳部的顶壁接触,防止电池主体的两端破损或者收纳部破损。同时,提高了加强筋的强度,将电池稳定地保持在收纳部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有电池的电池包装体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有电池的电池包装体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有电池的电池包装体的左视图。图4为图2中电池包装体的A-A截面图。
4[0025]图5为图2中电池包装体的B-B放大截面图。图6(a)为现有技术的收纳有电池的电池包装体的主视图。图6 (b)为图6 (a)中电池包装体的C-C放大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纸卡2......泡壳2a……正极端子保持部22......收纳部221......顶壁222,223……加强筋2221,2231......凹筋224......隔槽23......底板3......电池32……电池主体的正极端33……电池主体的负极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收纳有电池的电池包装体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装体的泡壳的主视图。图3是该泡壳的侧视图。为了方便观察,图1 图3中未示出电池3。图1中电池包装体由纸卡1、泡壳2、及封入泡壳2与纸卡1之间的电池3构成。其中,纸卡1上部形成有钩挂孔。[0045]泡壳2是通过吸塑工艺形成为具有底板23和从该底板23的一个侧面鼓出的收纳部22的透明或非透明部件。鼓出的收纳部22内容纳四个后述电池3,然后通过热轧机等将底板23的另一个侧面与纸卡1的下部热合在一起,从而封装电池并形成电池包装体。泡壳2的材料选自PVC (聚氯乙烯)、PS (聚苯乙烯)、PP (聚丙烯)、或PET (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材料。如图1所示,泡壳2的收纳部22从底板23鼓出而形成为盒状。盒状收纳部22的顶壁221覆盖各个电池3的圆筒状主体而形成为多个弧状壁,弧状壁的直径稍大于电池3的直径,用以贴紧电池主体而稳定地保持电池3。相邻两个弧状壁的交界部分形成为隔槽224(如图4所示),该隔槽2M朝向对应的两个电池之间凹陷,用于将相邻的两个电池间隔,防止电池在运输等过程中相互碰撞。该收纳部22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正极端的侧部,沿电池排列方向形成有第一加强筋222。第一加强筋222的一侧(图1中为右侧)与收纳部22的顶壁221相连,另一侧形成为垂直于底板23的侧壁。在该侧壁上,沿电池长度方向向外形成有正极端子保持部加,用于容纳电池的正极端子。当然也可以不形成正极端子保持部2a。[0050]第一加强筋222沿电池长度方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L形,其高度大于收纳部22的顶壁221距离底板23的高度,用以容纳电池主体的正极端32。由此,能够防止电池主体的正极端32与收纳部22接触,从而防止因摩擦致使电池主体的保护膜破损或者收纳部22破损。尤其是,当电池主体的正极端32的直径比电池主体的中间部分大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加强筋222容纳了电池主体之中的直径大的部分(正极端32),所以收纳部22的顶壁221 可以与电池主体的中间部分紧贴,使电池与泡壳配合良好。与之相对应地,该收纳部22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负极端33的侧部,也沿着电池排列方向形成有第二加强筋223。第二加强筋223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与收纳部22的顶壁221相连,另一侧形成为垂直于底板23的侧壁。第二加强筋223与第一加强筋222同样,沿电池长度方向的截面形成为大致L形, 其高度大于收纳部22的顶壁221距离底板23的高度,用以容纳电池主体的负极端33。由此,能够防止电池主体的负极端33与收纳部22接触,从而防止因摩擦致使电池主体的保护膜破损或者收纳部22破损。同样,当电池主体的正极端32以及负极端33的直径都比电池主体的中间部分大的情况下,由于加强筋222、223都容纳了电池主体的直径大的部分,所以收纳部22的顶壁可以与电池主体的中间部分紧贴,使电池与泡壳配合良好。此外,如图5所示,优选上述加强筋222、223的高度相同,以便易于模制。收纳部22的第一、第二加强筋222、223沿电池长度方向的宽度,为该收纳部22沿电池长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1/12 1/6。当小于1/12时,电池主体的两端没有完全容纳在第一、第二加强筋222、223形成的空间内,电池主体的两端边缘仍可能与收纳部22的顶壁 221接触,时间长会造成电池主体的两端破损或者收纳部22破损。当大于1/6时,第一、第二加强筋222、223的强度下降,并且相应地,由于顶壁221与电池主体中间部分的贴紧面积减少,不能将电池稳定地保持在收纳部内。此外,如图1 图3所示,在第一、第二加强筋222、223的侧面,分别沿高度方向形成有多个凹筋2221、2231,各个凹筋分别朝向相邻电池之间。本例中为电池包装体收纳四个电池,所以每个加强筋上形成有三个凹筋,当收纳两个电池时,在每个加强筋上形成有一个凹筋即可。这样,通过收纳部22的顶壁221上形成的隔槽224、收纳部22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正极端32的第一加强筋222上形成的凹筋2221、以及收纳部22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负极端33的第二加强筋223上形成的凹筋2231,能够将一个电池可靠地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隔开,并稳定地保持电池防止电池在收纳部22中随意转动。当然,如果收纳部22的顶壁不是成为多个圆弧状壁而是形成为一个平面壁,则是通过上述凹筋将两个电池间隔开,也是能够定位电池并稳定地保持电池的。虽然未图示,但考虑到封装后的电池包装体中,电池3与纸卡1之间如果没有间隙,则电池3会对纸卡1产生压迫力,在运输过程等中由于上述压迫力使纸卡1从泡壳2剥离。因此,使收纳部22的顶壁中弧状壁距离底板23的最大高度略大于电池3的直径,相应地,加强筋的高度需要大于上述弧状壁距离底板23的最大高度而不仅仅是大于电池3的直径。这样,即使由于运输中的颠簸等,电池主体与收纳部22的顶壁221紧密接触,该电池主体的正极端32和负极端33也不会与收纳部22的顶壁221接触,在保护电池覆膜不破损的同时,也保护收纳部22不会破损。[0059] 上面根据电池包装体收纳四个电池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装体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种变形,例如收纳两个、三个、五个以上的电池等。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包装体,具有泡壳,经吸塑工艺形成有底板和从该底板的一个侧面鼓起的收纳部,该收纳部用于容纳电池并在上述底板的另一个侧面上开口 ;以及纸卡,与上述底板的上述另一个侧面粘贴,从而封闭上述收纳部,该电池包装体的特征在于,上述收纳部形成为并列收纳多个电池的盒状,上述收纳部的鼓出的顶壁覆盖上述多个电池的主体,上述收纳部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正极端的侧部,沿电池排列方向形成第一加强筋,该第一加强筋容纳上述多个电池的正极端;上述收纳部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负极端的侧部,沿电池排列方向形成第二加强筋,该第二加强筋容纳上述多个电池的负极端;上述第一、第二加强筋的高度均大于上述收纳部的顶壁距离底板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装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第二加强筋的侧面形成沿该第一、第二加强筋高度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的凹筋,该一个以上的凹筋分别朝向相邻电池之间凹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强筋的一侧与上述收纳部的顶壁相连,另一侧形成为垂直于上述底板的侧壁;上述第二加强筋的一侧与上述收纳部的顶壁相连,另一侧形成为垂直于上述底板的侧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第二加强筋的高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收纳部的鼓出的顶壁对应于各个电池的圆筒形状形成有多个相连的弧状壁,分别覆盖上述多个电池的每一个,各个弧状壁相连的部分形成为朝向相邻电池之间凹陷的隔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强筋的垂直于上述底板的侧壁上,形成容纳电池正极端子的正极端子保持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加强筋沿电池长度方向的宽度占上述收纳部沿电池长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1/12 1/6 ;上述第二加强筋沿电池长度方向的宽度占上述收纳部沿电池长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 1/12 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保持电池的电池包装体。具有泡壳,经吸塑工艺形成有底板和从该底板的一个侧面鼓起的收纳部,该收纳部用于容纳电池并在底板的另一个侧面上开口;以及纸卡,与底板的另一个侧面粘贴,从而封闭收纳部。收纳部形成为并列收纳多个电池的盒状,收纳部的鼓出的顶壁覆盖多个电池的主体,收纳部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正极端的侧部,沿电池排列方向形成第一加强筋,该第一加强筋容纳多个电池的正极端;收纳部的对应于电池主体的负极端的侧部,沿电池排列方向形成第二加强筋,该第二加强筋容纳多个电池的负极端;第一、第二加强筋的高度均大于收纳部的顶壁距离底板的高度。
文档编号H01M2/02GK202217711SQ201120277459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7日
发明者肖园园 申请人: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