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3.0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254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usb 3.0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SB 3. 0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例如可移传数据资料的手机或其它设备上的通用串行总线用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以形成讯号传输的路径。一种电连接器,可安装至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部的屏蔽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舌板和安装于该舌板后端的尾塞,一般连接器中,通过于绝缘本体后端设置限位凸台,于屏蔽外壳后端设置卡脚,以使绝缘本体和屏蔽外壳之间达到相对固定的目的。但是,采用限位凸台和卡脚的固定方式不能保证绝缘本体和屏蔽外壳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卡脚弯折过后,其强度会消弱, 时间久了,就会导致绝缘本体和屏蔽外壳之间产生松动。因此,应对现有连接器中屏蔽外壳和绝缘本体之间固定结构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SB 3. 0 连接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连接器中屏蔽外壳和绝缘本体之间容易松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USB 3. 0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屏蔽外壳,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上各第一导电端子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一焊脚部;所述第二端子组上各第二导电端子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二接触部、 第二延伸部和第二焊脚部;所述绝缘本体后端设置有条形槽,于屏蔽外壳内壁上设置有与该条形槽相匹配的第一扣块,该第一扣块嵌入于条形槽中并扣于条形槽内一侧壁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舌板和安装于该舌板后端的尾塞,上述条形槽设置于该尾塞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条形槽为两个,并分别沿尾塞安装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扣块对应条形槽为两个。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条形槽由尾塞后端一 U形开口向尾塞前端延伸而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舌板后端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扣槽,于屏蔽外壳内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扣槽相匹配的第二扣块,该第二扣块嵌入于上述扣槽中。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于绝缘本体后端设置条形槽,于屏蔽外壳内壁上设置与条形槽相匹配的扣块,以扣块与条形槽的配合实现绝缘本体和屏蔽外壳之间的相对固定。藉此,该连接器中绝缘本体和屏蔽外壳之间连接结构简单、紧凑、牢固,不易松动,从而保证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尾塞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舌板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屏蔽外壳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第一导电端子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第二导电端子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组装状态下侧面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11、舌板111、上端子座1111、第一端子槽1112、倒扣槽112、下端子座1121、第二端子槽1122、凹位113、连接座114、扣槽12、尾塞121、条形槽20、第一端子组21、第一导电端子211、第一接触部212、第一延伸部213、第一焊脚部30、第二端子组31、第二导电端子311、第二接触部312、第二延伸部313、第二焊脚部40、屏蔽外壳41、壳体411、第一扣块412、第二扣块42、前端开口43、后端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有绝缘本体10、第一端子组20、第二端子组30 和屏蔽外壳40。该绝缘本体10如图2所示,其包括舌板11如图4所示和安装于该舌板11后端的尾塞12如图3所示,该舌板11的上、下表面对应设置有上端子座111和下端子座112 ;该上端子座111上从左至右并排设置有复数个第一端子槽1111,于每个第一端子槽1111前端设置有一倒扣槽1112 ;该下端子座112上从左至右并排设置有复数个第二端子槽1121, 于每个第二端子槽1121前端设置有一凹位1122 ;于该舌板11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扣槽 114 ;于舌板11后端设置有一连接座113,上述尾塞12安装于该连接座113内,该尾塞12上表面上设置有两条形槽121,该两条形槽121分别由尾塞12后端一 U形开口向尾塞12前端延伸而成,并该两条形槽121沿尾塞12安装方向平行设置。[0038]该第一端子组20如图2所示,其包括复数个第一导电端子21如图6所示,该第一导电端子21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接触部211、第一延伸部212和第一焊脚部213, 其中该第一延伸部212的前端向下弯折后向前延伸形成第一接触部211,该第一接触部211 嵌装于前述倒扣槽1112中,该第一延伸部212嵌装于前述第一端子槽1111中,该第一焊脚部213向后折弯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0外。该第二端子组30如图2所示,其包括复数个第二导电端子31如图7所示,该第二导电端子31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二接触部311、第二延伸部312和第二焊脚部313, 其中该第二延伸部312的前端向上弯折后向前延伸形成第二接触部311,该第二接触部311 嵌装于前述凹位1122中,该第二延伸部312嵌装于前述第二端子槽1121中,该第二焊脚部 313向后折弯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0外。该屏蔽外壳40如图5所示,其包覆于前述绝缘本体10外部,可有效防止电磁波干扰,其包括有一壳体41和设置于该壳体41两端的前端开口 42和后端开口 43,上述绝缘本体10被收纳于该屏蔽外壳40中,该屏蔽外壳40后端内壁上设置有和上述尾塞12上条形槽121相匹配的两第一扣块411,并于该屏蔽外壳40内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与上述舌板11 上扣槽114相匹配的第二扣块412。绝缘本体10安装于屏蔽外壳40中时,屏蔽外壳40上第一扣块411嵌入于尾塞12上条形槽121中,并扣于条形槽121内一侧壁上,屏蔽外壳40 内壁上两第二扣块412分别嵌入于前述舌板11上两扣槽114中。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于绝缘本体后端设置条形槽,于屏蔽外壳内壁上设置与条形槽相匹配的扣块,以扣块与条形槽的配合实现绝缘本体和屏蔽外壳之间的相对固定。藉此,该连接器中绝缘本体和屏蔽外壳之间连接结构简单、紧凑、连接牢固,不易松动,从而保证连接器的工作稳定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USB 3.0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屏蔽外壳,其中, 所述第一端子组上各第一导电端子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一焊脚部;所述第二端子组上各第二导电端子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二接触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二焊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设置有条形槽,于屏蔽外壳内壁上设置有与该条形槽相匹配的第一扣块,该第一扣块嵌入于条形槽中并扣于条形槽内一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3.0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舌板和安装于该舌板后端的尾塞,上述条形槽设置于该尾塞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3.0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为两个,并分别沿尾塞安装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扣块对应条形槽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3.0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由尾塞后端一U形开口向尾塞前端延伸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3. 0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后端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扣槽,于屏蔽外壳内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与扣槽相匹配的第二扣块,该第二扣块嵌入于上述扣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USB3.0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屏蔽外壳,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上各第一导电端子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一焊脚部;所述第二端子组上各第二导电端子从前端到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二接触部、第二延伸部和第二焊脚部;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后端设置有条形槽,于屏蔽外壳内壁上设置有与该条形槽相匹配的第一扣块,该第一扣块嵌入于条形槽中并扣于条形槽内一侧壁上。藉此,通过扣块与条形槽的配合实现绝缘本体和屏蔽外壳之间的相对固定。从而使绝缘本体和屏蔽外壳之间连接结构简单、紧凑,牢固,不易松动,使连接器工作更加稳定。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259884SQ20112039475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王耀 申请人:深圳市正耀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