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323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弹出式电池开启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装置,如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移动电话等均需使用电池作为其能量来源,因而,需设置固定装置,以将电池固定轴移动电话的电池容置空间内。一种现有的移动电话之电池固定装置是在电池容置空间的一端设有弹片,电池容置空间的另一端设有凸块;相应地,电池一端设有与凸块对应的凹槽,另一端设有手扣。将电池安装至移动电话之电池固定装置中时,先将电池的凹槽与所述凸块配合,再将电池向移动电话方向按压弹片,从而使电池固定于移动电话中。需要更换电池时,需用力通过手扣将电池抠出。这种电池固定结构简单,但是难以取出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可自动拆卸、结构简单的电池开启结构,以及一种具有该电池开启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由电池供电,所述电池上设有扣孔,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框体、电池、电池盖及电池开启结构。所述框体包括设有收容孔的框架部及设有固定轴的固定支架。所述电池盖收容所述电池并与所述框体结合,以使所述电池夹设于所述框架部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电池开启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框体内并包括锁扣件及弹出件。所述锁扣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部,并包括按钮及与所述按钮弹性连接的卡扣端,所述按钮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卡扣端从所述收容孔内伸出所述框架部以与所述电池之扣孔配合。所述弹出件与所述锁扣件相对设置,并包括枢接于所述固定轴的弹簧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弹性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盖之卡固片配合,所述弹性部抵顶于所述电池之远离所述锁扣件的一端。其中,取出所述电池时,按压所述按钮以使所述卡扣端从所述扣孔中退出,在所述弹簧的扭矩作用下,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推所述卡固片以使电池盖从所述框体中弹出,同时,在所述弹性部的弹力作用下,顶推所述电池以使所述电池从所述电池盖中推出。优选地,所述框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框架部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框架部和所述固定支架共同形成收容部。优选地,所述电池盖包括盖板、沿所述盖板两侧垂直延伸的侧部以及沿所述侧板垂直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盖板相互平行,并与所述侧部共同形成滑槽,所述电池的两侧边收容于所述滑槽内。优选地,所述电池盖还包括沿所述盖板一端垂直延伸且位于所述侧部之间的底部及卡固片,所述卡固片凸设于所述盖板并与所述底部相互平行,将所述电池盖安装于所述框体上,以使所述固定支架夹设于所述底部与所述卡固片之间。优选地,所述弹出件还包括枢接于固定轴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包括卡固端和固持端,所述固持端卡固于所述固定轴的一端,所述卡固端卡扣于所述卡固片,以用于开启和卡固所述电池盖。优选地,所述弹性部包括固定端及沿所述固定端弹性延伸的顶推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顶推端朝向所述框架部以与所述电池弹性配合。优选地,所述框架部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固定支架相对, 所述锁扣件包括锁扣部,所述锁扣部设有卡扣凹口及一对第二定位孔,所述卡扣凹口与所述收容孔相通以收容所述按钮,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通以收容所述卡扣端。优选地,所述锁扣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锁扣部内的一对卡扣部和按压部,所述卡扣部包括设有第一斜面的受压部,所述按压部包括设有第二斜面的抵顶部,所述按钮突出于所述抵顶部以及所述抵顶部抵持于所述受压部以使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且相互契合,按压所述按钮,使所述抵顶部顶推所述卡扣部以使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第一斜面上滑动,从而使突出于所述受压部的所述卡扣端朝背离所述电池的一侧移动,以松脱所述电池。优选地,所述锁扣件包括突设有卡固块的端盖和一对第一弹簧,所述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锁扣部并使所述卡固块与所述卡扣部相对,所述卡扣部设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卡扣端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定位于所述凹陷槽中,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端盖之卡固块的侧边,以使所述卡扣部弹性安装于所述锁扣部与所述端盖之间。优选地,所述锁扣部设有一对与所述卡扣凹口相对的凸柱,所述按压部设有一对与所述凸柱相对的卡扣槽,所述锁扣件还包括一对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卡扣槽中以及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凸柱中,以使所述按压部弹性安装于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卡扣部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电池弹出结构,通过按压按钮以将电池自动弹出。其中,所述电池弹出结构包括设有卡扣端的卡扣部和设有弹性部的按压部,卡扣部之第一斜面和按压部的第二斜面相对,当按压按压部之按钮时,所述抵顶部抵顶所述卡扣端,第二斜面抵持于第一斜面并沿所述第一斜面滑动,从而使所述卡扣端脱离所述电池,而松脱电池。另外,通过弹出件之弹性部的弹性抵推作用,将所述电池从所述电池盖中弹出。在第三弹簧之弹力顶推作用下,以将所述电池盖从所述框体中松脱。本实用新型之电池弹出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自动将电池及电池盖取出。

图I为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分解图,主要描述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总体架构。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电子装置之另一分解图,主要描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0019]图4为图3所示便携式电子装置之另一方向的分解图,主要描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锁扣部的分解图,主要描述锁扣部各组成部分的装配关系。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锁扣部之另一方向的分解图,主要描述锁扣部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图7为图6所示锁扣部之又一方向的分解图,主要描述锁扣部各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处于扣合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局部示意图,主要描述弹出件与电池的关系O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电池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7]便携式电子装置100[0028]N/. 、/. 目U盖10[0029]电子显示屏幕12[0030]框体20[0031]框架部21[0032]背盖210[0033]收容孔2100[0034]侧边212[0035]底边214[0036]第一定位孔2140[0037]收容空间216[0038]固定支架22[0039]底板220[0040]侧板222[0041]固定轴224[0042]连接板23[0043]收容部24[0044]电池盖30[0045]盖板32[0046]侧部34[0047]折弯部35[0048]底部36[0049]间隙槽37[0050]卡固片38[0051]电池40[0052]扣孔42[0053]电池开启结构50[0054]锁扣件52[0055]锁扣部520[0056]、产· .lit -V-5200[0057]侧盖板5202[0058]第二定位孔5204[0059]收容腔5205[0060]卡扣凹口5206[0061]第一台阶5207[0062]凸柱5208[0063]卡扣部521[0064]受压部5210[0065]卡扣端5212[0066]凹陷槽5214[0067]第一斜面5216[0068]第一弹簧522[0069]按压部523[0070]抵顶部5230[0071]按钮5232[0072]卡扣槽5234[0073]第二斜面5236[0074]第二弹簧524[0075]端盖525[0076]后端盖5250[0077]卡固块5252[0078]第二台阶5254[0079]第一端面5256[0080]第二端面5258[0081]弹出件54[0082]第三弹簧540[0083]卡固端5400[0084]固持端5402[0085]弹性部542[0086]顶推端5420[0087]固定端5422[008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4,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前盖10、框体20、电池盖30、电池40 及电池开启结构50。前盖10用于安装电子显示屏幕12,并固定安装于框体20上,电池盖
730用于收容电池40并扣合于框体20之远离前盖10的一侧。电池开启结构50安装于框体 20上以与电池40及电池盖30配合,以自动开启电池40及电池盖30。框体20包括框架部21、与框架部21相对的固定支架22及连接于框架部21和固定支架22之间的连接板23。框架部21包括背盖210及沿所述背盖210侧边垂直延伸的侧边212和底边214,所述背盖210、所述侧边212与所述底边214形成收容空间216,以收容电子元件(未图示)及电池开启结构50。所述背盖210设有收容孔2100,以部分收容所述电池开启结构50。所述底边214位于所述框架部21邻近固定支架22的一侧,并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孔2140,以与电池开启结构50配合。连接板23沿所述底边214之背离所述背盖210的一侧延伸以与固定支架22相连接,固定支架22包括底板220及沿底板220垂直延伸的侧板222。在本实施方式中,底板 220与背盖210相互平行,侧板222与底边214相对且相互平行。所述连接板23连接于侧板222与底边214之间,并形成收容部24,以收容电池40及部分电池盖30。所述固定支架 22之侧板222上固定安装固定轴224,以使固定轴224朝向底边214以与电池开启结构50 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部21的高度Hl大于固定支架22的高度H2,固定支架22的高度H2大于收容部24之深度H3,即Hl > H2 > H3。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部21、固定支架22与连接板23由一体成型而制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或者卡扣式固定方式将框架部21和固定支架22固定安装于前盖10上。电池盖30与框体20配合以使电池40收容于电池盖30内并抵持于电池盖30和框体20之间。所述电池盖30包括盖板32、沿所述盖板32两侧垂直延伸的侧部34、沿所述盖板32 —端垂直延伸且位于所述侧部34之间的底部36、以及沿所述侧部34远离盖板32 的一侧垂直延伸的折弯部35。所述折弯部35与所述盖板32相互平行,并与所述侧部34共同形成滑槽33,以收容电池40的一对侧边。所述底部36与所述折弯部35之间形成间隙槽 37,用于收容所述框体20之固定支架22。所述电池盖30还包括卡固片38,所述卡固片38 凸设于所述盖板32,与所述底部36相互平行,以与所述电池开启结构50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40收容于滑槽33中,且电池40的厚度HO略小于所述滑槽33之高度H4 (即HO < H4),以使电池40与滑槽33形成间隙配合,所述电池盖30的一端抵持于所述框架部21之底边214上,另一端通过间隙槽37收容固定支架22并通过卡固片38与所述电池开启结构50配合,以将电池40与电池盖30卡固于框体20上,且所述滑槽33之高度H4稍小于固定支架22的高度H2 (即H4 < H2),这样,所述电池盖30之盖板 32与所述框体20之背盖210相互齐平。电池开启结构50包括锁扣件52及与所述锁扣件52相对设置的弹出件54。所述锁扣件52固定安装于框体20之收容空间216中,并通过第一定位孔2140与电池40的一端配合,所述弹出件54固定安装于框体20之固定支架22上以与电池40的另一端配合。请参照图5至图7,锁扣件52包括锁扣部520、一对卡扣部521、一对第一弹簧522、 按压部523、一对第二弹簧524以及端盖525。锁扣部520与所述端盖525配合以形成一个箱体式结构,所述卡扣部521安装于锁扣部520内以与电池40配合,第一弹簧522弹性安装于卡扣部521与端盖525之间以使所述卡扣部521在所述锁扣部520与所述端盖525之间来回移动。所述按压部523与所述锁扣部520配合并抵顶于所述卡扣部521,第二弹簧 524弹性安装于按压部523与锁扣部520之间以使所述按压部523相对所述锁扣部520移动。所述锁扣部520包括前端盖5200及沿前端盖5200四周垂直延伸的侧盖板5202, 所述前端盖5200与所述侧盖板5202共同形成收容腔5205,以收容卡扣部521、第一弹簧 522、按压部523及第二弹簧524。所述前端盖5200设有一对第二定位孔5204,以与所述卡扣部521相配合并使所述卡扣部521伸出所述框架部21以与所述电池40配合。其中一个侧盖板5202设有卡扣凹口 5206以及另一个侧盖板5202设有一对与所述卡扣凹口 5206相对的凸柱5208,所述卡扣凹口 5206用于收容部分所述按压部523以使所述按压部523伸出所述框架部21以及用于与所述端盖525配合,所述凸柱5208沿所述侧盖板5202的内侧朝向所述收容腔5205内突出,以定位所述第二弹簧524的一端。安装时,所述前端盖5200与所述框体20之底边214相对,以使所述第一定位孔2140与所述第二定位孔5204相通,所述侧盖板5202与所述框体20之背盖210相对,以使所述收容孔2100与所述卡扣凹口 5206 相通,并利用紧固件(未图示)将所述锁扣件52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部21中。卡扣部521包括受压部5210以及沿所述受压部5210 —侧边突出的卡扣端5212。 所述受压部5210收容于收容腔5205中以与所述按压部523配合并于背离前端盖5200的一侧面设有凹陷槽5214,所述凹陷槽5214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端盖525以部分收容第一弹簧522。另外,所述受压部5210之朝向卡扣凹口 5206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5216,所述第一斜面5216与按压部523的一端面相对,以使所述按压部523挤推所述受压部5210而推动所述卡扣部521移动。所述卡扣端5212沿所述受压部5210 —侧弯折延伸并朝向所述前端盖520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端5212呈L型。所述卡扣端5212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孔5204配合以卡扣于所述电池40上,具体而言,所述卡扣端521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5204和所述第一定位孔2140以伸出锁扣部520及框架部21,从而卡扣于电池40 之扣孔42中。按压部523包括抵顶部5230以及沿所述抵顶部5230 —侧突出的按钮5232,并设有一对卡扣槽5234。所述抵顶部5230安装于所述卡扣部521与所述侧盖板5202之间,所述按钮5232穿过所述卡扣凹口 5206并收容于所述收容孔2100中,以使用户在框体20外部即可按压按钮5232,所述卡扣槽5234与所述凸柱5208相对设置,以使第二弹簧524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卡扣槽5234中以及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凸柱5208中,从而使按压部523弹性安装于锁扣部520与所述卡扣部521之间。所述抵顶部5230之邻近所述卡扣部521的一端面设置为第二斜面5236,所述第二斜面5236与所述第一斜面5216相对且相互契合。当按压按钮5232时,抵顶部5230受压挤推受压部5210,第二斜面5236抵持第一斜面5216且在所述第一斜面5216上滑动,以使所述卡扣部521之卡扣端5212之端部脱离扣孔42并收容于第二定位孔5204和第一定位孔2140中,从而松脱电池40。端盖525包括后端盖5250以及沿所述后端盖5250中间突出的卡固块5252。所述卡固块5252将所述后端盖5250分割成第一端面5256和第二端面5258,所述第一端面5256 和所述第二端面5258分别朝向受压部5210之凹陷槽5214,以使所述第一弹簧522的一端分别定位于凹陷槽5214中,另一端分别抵持于所述第一端面5256和第二端面5258上,从而使卡扣部521弹性安装于锁扣部520和端盖525之间。锁扣部520设有第一台阶5207,以卡固所述端盖525,所述端盖525之后端盖5250与卡固块5252之间形成第二台阶5254, 以使卡固块5252卡固于卡扣凹口 5206中,从而使端盖525固定安装于锁扣部520中。请再参照图8和图9,将锁扣件52安装于框体20中,并使卡扣端5212依次穿过第二定位孔5204和第一定位孔2140并伸入收容部24中以扣合于电池40之扣孔42中,从而锁固电池40。弹出件54安装于固定支架22上,并包括第三弹簧540和弹性部542。所述第三弹簧540枢接于固定轴224,并包括卡固端5400和固持端5402,固持端5402固持于固定轴 224的一端部,卡固端5400卡扣于电池盖30之卡固片38上,以顶推电池盖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弹簧540为扭簧。当电池盖30扣合于框体20并将固定支架22收容于间隙槽37的过程中,所述卡固片38抵推所述卡固端5400以使第三弹簧540处于压缩状态, 直至第三弹簧540处于最大压缩变形,所述固定支架22完全收容于间隙槽37中并将电池 40固定于框体20与电池盖30之间。弹性部542包括顶推端5420和固定端5422,固定端 5422固定安装于固定支架22之侧板222上并位于所述固定轴224的一侧,顶推端5420沿固定端5422弯折延伸至收容部24中,以顶推电池40。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542由可变形的弹性材料制成。安装电池40时,将电池40之设有扣孔42的一端远离卡固片38并将另一端的两侧边沿电池盖30之滑槽33而将电池40收容于电池盖30中,将固定支架22收容于间隙槽 37中并使卡固片38顶推第三弹簧540之卡固端5400,以使第三弹簧540处于压缩变形状态,以及电池40之一端抵持于弹性部542之顶推端5420,并使所述弹性部542处于弯曲变形状态。最后,将电池40之扣孔42与穿过第二定位孔5204和第一定位孔2140的卡扣端 5212配合,以将电池40及电池盖30的另一端抵持于框架部21之底边214上,从而,完成电池40及电池盖30的安装。请参照图10,取出电池40时,按压按压部523之按钮5232,以使抵顶部5230抵持受压部5210并压缩第二弹簧524,第二斜面5236抵推第一斜面5216且在所述第一斜面 5216上滑动以顶推卡扣部521朝向端盖525 —侧移动,第一弹簧522受压缩变形,以使所述卡扣端5212从扣孔42中退出并收容于第一定位孔2140和第二定位孔5204中,从而使电池40及电池盖30的一端脱离与框架部21的配合。在第三弹簧540的扭矩作用下,卡固端5400抵推卡固片38,从而使电池盖30从框体20中弹出。同时,在弹性部542之顶推端 5420的弹力抵推作用下,将电池40从电池盖30之滑槽33中推出。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由电池供电,所述电池上设有扣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框体,包括设有收容孔的框架部及设有固定轴的固定支架;电池盖,收容所述电池并与所述框体结合,以使所述电池夹设于所述框架部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以及电池开启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框体内并包括锁扣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框架部,并包括按钮及与所述按钮弹性连接的卡扣端,所述按钮收容于所述收容孔中,所述卡扣端从所述收容孔内伸出所述框架部以与所述电池之扣孔配合;以及弹出件,与所述锁扣件相对设置,并包括枢接于所述固定轴的弹簧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弹性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电池盖之卡固片配合,所述弹性部抵顶于所述电池之远离所述锁扣件的一端。其中,取出所述电池时,按压所述按钮以使所述卡扣端从所述扣孔中退出,在所述弹簧的扭矩作用下,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推所述卡固片以使电池盖从所述框体中弹出,同时,在所述弹性部的弹力作用下,顶推所述电池以使所述电池从所述电池盖中推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框架部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框架部和所述固定支架共同形成收容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包括盖板、沿所述盖板两侧垂直延伸的侧部以及沿所述侧板垂直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盖板相互平行,并与所述侧部共同形成滑槽,所述电池的两侧边收容于所述滑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还包括沿所述盖板一端垂直延伸且位于所述侧部之间的底部及卡固片,所述卡固片凸设于所述盖板并与所述底部相互平行,将所述电池盖安装于所述框体上,以使所述固定支架夹设于所述底部与所述卡固片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件还包括枢接于固定轴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包括卡固端和固持端,所述固持端卡固于所述固定轴的一端, 所述卡固端卡扣于所述卡固片,以用于开启和卡固所述电池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固定端及沿所述固定端弹性延伸的顶推端,所述固定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顶推端朝向所述框架部以与所述电池弹性配合。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部设有一对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固定支架相对,所述锁扣件包括锁扣部,所述锁扣部设有卡扣凹口及一对第二定位孔,所述卡扣凹口与所述收容孔相通以收容所述按钮,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通以收容所述卡扣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锁扣部内的一对卡扣部和按压部,所述卡扣部包括设有第一斜面的受压部,所述按压部包括设有第二斜面的抵顶部,所述按钮突出于所述抵顶部以及所述抵顶部抵持于所述受压部以使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且相互契合,按压所述按钮,使所述抵顶部顶推所述卡扣部以使所述第二斜面在所述第一斜面上滑动,从而使突出于所述受压部的所述卡扣端朝背离所述电池的一侧移动,以松脱所述电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突设有卡固块的端盖和一对第一弹簧,所述端盖固定安装于所述锁扣部并使所述卡固块与所述卡扣部相对,所述卡扣部设有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卡扣端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定位于所述凹陷槽中,另一端抵持于所述端盖之卡固块的侧边,以使所述卡扣部弹性安装于所述锁扣部与所述端盖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部设有一对与所述卡扣凹口相对的凸柱,所述按压部设有一对与所述凸柱相对的卡扣槽,所述锁扣件还包括一对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卡扣槽中以及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凸柱中,以使所述按压部弹性安装于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卡扣部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由设有扣孔的电池供电,并包括框体、电池、电池盖及电池开启结构。框体包括设有收容孔的框架部及设有固定轴的固定支架。电池盖收容电池并与框体结合,以使电池夹设于框架部与固定支架之间。电池开启结构,固定安装于框体内并包括锁扣件及弹出件。锁扣件固定安装于框架部,并包括按钮及与按钮弹性连接的卡扣端,按钮收容于收容孔中,卡扣端从收容孔内伸出框架部以与扣孔配合。弹出件与锁扣件相对设置,并包括枢接于固定轴的弹簧及固定于固定支架的弹性部,弹簧的一端与电池盖之卡固片配合,弹性部抵顶于电池之远离锁扣件的一端。通过按压按钮,卡扣端脱离扣孔,在弹簧及弹性部的作用下,以将电池及电池盖从框体中自动弹出。
文档编号H01M2/10GK202352745SQ20112047120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3日
发明者林瑞祥 申请人: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