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703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包括壳体、夹紧端子、插入部件和电路本体。
背景技术
专利技术文献I中公开的连接器结构是设置有壳体、夹紧端子、滑块、扁平电缆和电缆按压部件的结构。根据专利技术文献I的连接器结构,包括夹紧端子,作为容纳在壳体中的端子。包括滑块,作为插入部件。包括扁平电缆,作为电路本体。包括电缆按压部件以与滑块嵌合并固定到扁平电缆上。扁平电缆通过电缆按压部件固定到滑块的底表面。滑块插入到容纳在壳体中的夹紧端子的上端子部与下端子部之间。当滑块插入时,由于扁平电缆处于上述的固定状态,所以电缆导体与下端子部接触以形成电连接。当处于固定扁平电缆的状态的滑块插入到夹紧端子时,上端子部和下端子部随着插入在分离的方向(推动打开)上弯曲。在通过该弯曲的反作用力执行夹紧的同时,保持了下端子部和电缆导体的连接。当形成在下端子部上的突起的顶部与电缆导体线接触或点接触时,实现了下端子部和电缆导体的连接。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技术文献I]:日本专利文献JP-A-2003-4555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夹紧端子的下端子部上的突起的顶部与扁平电缆的电缆导体线接触或点接触以实现连接。然而,由于为了确保良好连接而优选地增大接触面积,所以存在这不可能的问题。为了缩小连接器结构的尺寸,在滑块的插入方向上缩短夹紧端子和壳体是有效的。然而,当期望缩小尺寸时,存在变得更加难以增大上述接触面积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使得可以缩小尺寸,同时能够确保用于电连接的接触面积。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利用下列结构实现。(I) 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夹紧端子,该夹紧端子包括从端子基部突出的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和形成在该第一端子部与第二端子部之间的插入空间;壳体,该壳体包括容纳所述夹紧端子的嵌合部;
插入部件,该插入部件构造成经过所述嵌合部插入到所述插入空间中;以及电路本体,该电路本体固定到所述插入部件,并且构造成:在所述插入部件插入到所述插入空间中的状态下,该电路本体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中的一个,其中所述插入部件在在插入方向上的前端部处形成有固定斜面部,该固定斜面部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倾斜,从所述电路本体暴露的导体固定到所述固定斜面部,连接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中的一个上,并且该连接突起形成有与所述固定斜面部一致地倾斜的连接斜面部。根据上述构造(I)的连接器结构,由于存在相对于插入部件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固定斜面部和连接斜面部,并且由于从电路本体暴露的导体固定到所述固定斜面部上,所以随着插入部件的插入,能够使得电路本体的导体与连接突起的连接斜面部形成面接触。根据上述构造(1),由于存在相对于插入部件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固定斜面部和连接斜面部,所以壳体和夹紧端子能够在上述插入方向上形成为更短。因此,实现了这样一种效果: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使得可以缩小尺寸,同时能够确保与电连接相关的接触面积。(2)根据上述构造(I)的连接器结构,其中,所述连接斜面部形成有多个突起。根据上述构造(2)的连接器结构,当使得电路本体的导体随着插入部件的插入与连接突起的连接斜面部形成表面接触时,此时,微观地,能够通过形成在连接斜面部上的多个突起确保许多接触部。因此,可以实现确保良好连接的效果。( 3 )根据上述构造(I)或(2 )的连接器结构,其中,定位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中的另一个上,并且,相对于所述插入部件,所述定位突起位于比所述连接斜面部更远的位置处。根据上述构造(3 )的连接器结构,由于定位突起形成在夹紧端子处,所以变得可以容易地确定插入部件的插入位置。因此,实现了能够确保良好连接并且能够确定插入部件的插入位置的效果。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的构造图(第一实施例)。图2A是示出电连接状态的图,并且图2B是连接斜面部的图。图3A是具有夹紧端子的连接器的顶视图,并且图3B是具有夹紧端子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图4A是处于固定电路本体的状态的滑块的侧视图,并且图4B是处于固定电路本体的状态的滑块的底视图。图5A和5B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的另一实例。图5A是示出电连接状态的图,并且图5B是连接斜面部的图(第二实施例)。参考标记列表I阴连接器2 FPC组件(插入部件)
3阴壳体(壳体)4夹紧端子5滑块6导体7FPC (电路本体)8保持器9前表面10嵌合部 11顶表面12锁定爪部13后表面14端子基部15第一端子部16第二端子部17插入空间18板连接部19定位突起20连接突起21按压保持表面部22连接斜面部23滑块本体24锁定臂部25插入前端部26锁定孔27定位对接部28固定斜面部29被按压保持表面部30侧表面31锁定突起32底表面33绝缘体34前端部35锁定孔36突起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通过包括:具有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的夹紧端子、容纳该夹紧端子的壳体、通过壳体的嵌合部插入到夹紧端子中的插入部件,和固定到所述插入部件上的电路本体构成。在该连接器结构中,通过相对于插入部件的插入方向倾斜的表面接触,进行夹紧端子和固定到插入部件上的电路本体的电连接。具体地,连接突起形成在夹紧端子中的第一端子部或第二端子部上。相对于插入部件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固定斜面部形成在插入部件的插入前端部处。从电路本体暴露的导体固定到所述固定斜面部上。与固定斜面部一致地倾斜的连接斜面部形成在所述连接突起处。接下来,将参照附图来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的构造图。图2A是示出电连接状态的图,并且图2B是连接斜面部的图。图3A是具有夹紧端子的连接器的顶视图,并且图3B是具有夹紧端子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图4A是处于固定电路本体状态的滑块的侧视图,并且图4B是处于固定该电路本体的状态的滑块的底视图。在图1中,参考标记I示出了阴连接器,该阴连接器被安装到附图中未示出的电路板上。参考标记2示出了嵌合到阴连接器I中的FPC组件。该阴连接器I通过包括: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阴壳体3 (壳体),和具有导电性并容纳固定到该阴壳体3中的多个夹紧端子4而构成。另一方面,该FPC组件2 (插入部件)通过包括:由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成的滑块5、具有多个导体6的FPC7 (电路本体),和锁定到滑块5使得FPC7被按压的保持器8而构成。首先,将描述上述部件。在图1、图3A和图3B中,阴壳体3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矩形盒状。形成嵌合部10使得阴壳体3的前面9打开。嵌合部10形成作为容纳夹紧端子4的部分。此外,嵌合部10形成为FPC组件2插入所在的部分。阴壳体3在其顶表面11的大致中央位置处具有锁定爪部12。该锁定爪部12形成为从顶表面11以大致爪状形状突出。形成该锁定爪部12使得FPC组件2能够被锁定。阴壳体3形成使得夹紧端子4的一部分从阴壳体3的后表面13暴露。阴壳体3形成使得阴壳体3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变得短于传统的阴壳体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也就是,阴壳体3尺寸缩小。该尺寸缩小通过采用下述构造和结构实现,并且当然,需要在上述前后方向上缩小夹紧端子4的尺寸。在图1至图3B中,通过锻造具有导电性并具有预定厚度的金属板形成夹紧端子4。该夹紧端子4形成为阴端子形状。该夹紧端子4具有端子基部14、分别从端子基部14的上端和下端突出的第一端子部15和第二端子部16、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子部15与所述第二端子部16之间的插入空间17,和从阴壳体3的后表面13暴露的板连接部18,并形成为图示出的形状。设置在上部处的第一端子部15和设置在下部处的第二端子部16具有弹性,这使得第一端子部15和第二端子部16的前端(自由端)的位置可能进一步轻微分离。在第一端子15和第二端子16之中,定位突起19在第一端子部15的中间位置处突出并形成。另一方面,连接突起20在第二端子部16的前端位置处突出并形成。所述定位突起19和连接突起20分别布置并且形成为突出到插入空间17。定位突起19形成作为确定FPC组件2的插入位置的部分。该定位突起19形成以起到所谓的止挡件的作用。如上所述,由于定位突起19位于第一端子部15的中间位置处,所以定位突起19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并形成在连接突起20后面。从第一端子部15的前端到定位突起19的部分形成为按压并保持FPC组件2的已插入部分的按压保持表面部21。连接突起20形成作为与FPC7中的导体6接触的部分。连接突起20形成为使得能够增大与导体6的接触面积。从侧面观察,该连接突起20形成为凸起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该从侧面观察的凸起形状设置成具有平缓的斜面和陡峭的斜面。该平缓的斜面布置并形成为从第二端子部16的前端连续。该平缓的斜面形成为连接斜面部22。连接斜面部22是增大上述的接触面积的部分,并且形成以变为相对于上述的前后方向倾斜的表面。具体地,连接斜面部22形成为与FPC组件2的将要描述的固定斜面部28 —致地倾斜(当FPC组件2插入时,连接器斜面部22形成为平行于固定斜面部28。)。连接斜面部22形成为如在图2B中所示的平面(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另一实例)。夹紧端子4形成为使得,由于不需要较大地分离第一端子部15和第二端子部16的前端位置,并且与FPC7的导体6的接触面积能够在前端位置处增大,所以能够缩短从端子基部14到定位突起19的距离。因此,夹紧端子4形成为使得尺寸L变得比以前更短。在图1、图4A和图4B中,滑块5具有滑块本体23和与该滑块本体23成一体的锁定臂部24。滑块本体23形成作为插入到阴壳体3的嵌合部10中的部分。该滑块本体23的前端部(插入前端部25)形成作为插入到夹紧端子4的插入空间17中的部分。另一方面,锁定臂部24形成为具有柔性的悬臂形状。形成在该锁定臂部24中的锁定孔26被抓持到阴壳体3的锁定爪部12并且与所述阴壳体3的锁定爪部12锁定。该锁定臂部24形成作为用于防止滑块5的掉落并保持电连接状态的部分。插入前端部25具有定位对接部27、固定斜面部28及被按压保持表面部29,并且形成为图示出的形状。该定位对接部27布置并形成在滑块本体23的前端和顶表面的位置处。该定位对接部27形成作为抵靠夹紧端子4的定位突起19的部分。当滑块本体23的定位对接部27抵靠夹紧端子4的定位突起19时,插入将受到限制。固定斜面部28形成为变为相对于FPC组件2的插入方向(与上述前后方向相同)倾斜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斜面部28形成为平缓的斜面,该平缓的斜面跟随定位对接部27并转向倾斜向下的方向。该被按压保持表面部29形成在滑块本体23的顶表面上,作为由夹紧端子4的第一端子部15按压并保持的部分。该被按压保持表面部29布置并形成为跟随定位对接部27。滑块本体23在滑块本体23的两侧表面30上具有锁定突起31。该锁定突起31形成为大致爪的形状,从而能够锁定保持器8。滑块本体23的底表面32和固定斜面部28形成为相对于FPC7的固定表面。FPC7是公知的柔性印刷电路体(柔性印刷电路),并成为可应用于本发明的一种电路本体。该FPC7具有以相等预定间隔平行定位成横一线的多个导体6,和绝缘体33。加工该FPC7使得导体6在前端部34处暴露。导体6暴露处的前端部34形成作为固定到滑块本体23的固定斜面部28上的部分。作为实例,可以通过用胶带等附接而进行固定。除了 FPC7之外,已知的FFC (柔性平面电路本体)、带状线等也可以被提及作为可应用的电路本体。在该发明中,只要电路本体能够与夹紧端子4电连接,同时可以固定到滑块本体23上,则电路本体不应当局限于上面所述。包括保持器8,作为用于保持固定到滑块本体23的底表面32上的FPC7的部件(或用于将FPC7固定到滑块本体23的底表面32上的部件)。抓持并锁定到滑块本体23的锁定突起31上的锁定孔部35形成在保持器8的两侧(左侧和右侧)处。接下来,基于上述构造和结构,描述阴连接器I和FPC组件2的组装和电连接。
通过将多个夹紧端子4容纳在阴壳体3的嵌合部10中,完成阴连接器I的组装。在将FPC7固定在固定斜面部28和滑块本体23的底表面32上的同时,通过锁定保持器8,完成FPC组件2的组装。然后,当执行嵌合时还完成了电连接,从而使得FPC组件2滑动到阴连接器I。具体地,当在FPC7被固定的状态下将滑块本体23插入到阴壳体3的嵌合部10中的同时,如果滑块本体23的插入前端部25插入在夹紧端子4的第一端子部15与第二端子部16之间,并且执行该插入直到接下来的状态,则电连接完成。也就是,如果进行插入直到前端部25的定位对接部27抵靠第一端子部15的定位突起19,则此时,处于固定到固定斜面部28上的状态的FPC7的导体6与第二端子部16的连接斜面部22表面接触,并且,从而完成电连接。随着上述插入,滑块本体23的插入前端部25接受来自第一端子部15的按压。因此,维持了导体6和连接斜面部22的表面接触状态。滑块5中的锁定臂部24的锁定孔26被阴壳体3的锁定爪部12抓持并与所述阴壳体3的锁定爪部12锁定。因此,FPC组件2的掉落被限制,并且维持了导体6和连接斜面部22的表面接触状态。如上所述地通过参考图1至图4B,根据本发明,由于连接器结构具有相对于FPC组件2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固定斜面部28和连接斜面部22,并且由于在该连接器结构中从FPC7暴露的导体6被固定到固定斜面部28上,所以随着滑块5在FPC组件2中的插入,使得FPC7的导体6能够与夹紧端子4的连接斜面部22处于良好的表面接触。该接触面积能够充分地增大。根据本发明,由于该连接器结构具有相对于FPC组件2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固定斜面部28和连接斜面部22,所以阴壳体3和夹紧端子4能够在上述插入方向上形成得比之前更短。因此,根据本发明,实现了这样一种效果: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使得可以缩小尺寸,同时能够确保用于电连接的接触面积。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来描述第二实施例。图5A和图5B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的另一实例,其中图5A是示出电连接状态的图,并且图5B是连接斜面部的图。而且,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给予相同的参考标记,并且省略了它们的详细描述。在图5A和图5B中,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连接斜面部
22。也就是,多个突起36形成在连接斜面部22上。突起36形成为大致半球形,但是突起36不应当局限于此。例如,平面顶部可以形成在该突起中。如果能够确保大量接触,则不应当特别限定形状、数量、布置等。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随着FPC组件2的插入,从FPC7暴露的导体6与连接突起22的连接斜面部22处于表面接触。此时,微观地,通过形成在连接斜面部22上的多个突起36确保了许多接触部分。因此,像第一实施例那样,第二实施例实现了能够获得一种连接器结构的效果,该连接器结构使得可以缩小尺寸,同时能够确保用于电连接的接触面积。虽然已经参照具体实施例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但是很明显的是,在不改变本发明的目的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并且适当的改变和修改是可能的。
本申请基于2010年8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0.2010-190480),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使得可以缩小尺寸,同时能够确保用于电连接的接触面积。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 夹紧端子,该夹紧端子包括从端子基部突出的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和形成在该第一端子部与第二端子部之间的插入空间; 壳体,该壳体包括容纳所述夹紧端子的嵌合部; 插入部件,该插入部件构造成经过所述嵌合部插入到所述插入空间中;以及电路本体,该电路本体固定到所述插入部件,并且构造成:在所述插入部件插入到所述插入空间中的状态下,该电路本体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端子部和第二端子部中的一个,其中所述插入部件在在插入方向上的前端部处形成有固定斜面部,该固定斜面部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倾斜, 从所述电路本体暴露的导体固定到所述固定斜面部, 连接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中的一个上,并且 该连接突起形成有与所述固定斜面部一致地倾斜的连接斜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 所述连接斜面部形成有多个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中 定位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中的另一个上,并且 相对于所述插入部件,所述定位突起位于比所述连接斜面部更远的位置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该连接器结构使得尺寸可能小型化,同时能够确保关于电连接的接触面积。本发明的连接器结构设置有具有第一端子部(15)和第二端子部(16)的叉状端子(4);容纳所述夹紧端子(4)的阴壳体(3);通过阴壳体(3)的嵌合部(10)插入到夹紧端子(4)中的FPC组件(2);和固定到所述FPC组件(2)上的FPC(7)。连接突起(20)形成在第二端子部(16)上。在FPC组件(2)的插入方向上倾斜的倾斜固定部(28)形成在该FPC组件(2)的插入尖端部(25)上。从FPC(7)暴露的导体(6)固定到固定斜面部(28)上。倾斜以匹配固定斜面部(28)的倾斜连接部(22)形成在连接突起部(20)处。
文档编号H01R12/78GK103081239SQ20118004162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7日
发明者寺坂豊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