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用端子组和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2989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用端子组和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结构简单及易加工的卡用端子组和包括该卡用端子组的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卡用转接器用于安装标准卡,例如SD卡(安全数码卡)等等,用于将micro SDcard(TF)转换为SD card(SD),其主要是靠卡用端子组来实现转换的,如图I所示,卡用端子组I"包括数个信号端子12"以及数个连接端子11",信号端子12"可以和其它电子设备连接,连接端子11"可以和外部的micro SD card连接,信号端子12"和连接端子11"通过连接结构13"相对应连接,由于信号端子12"和连接端子11"需要符合不同的通信协议,连接端子11"的数目必须和外部的micro SD card的连接点相同,而信号端子12" 的数目则必须和SD card的连接点相同,连接端子11"的数目会比信号端子12"少一个,也就是连接端子11"为八个,而信号端子12"则为九个。由于Micro SD card的第六个脚为VSS (support voltage ground),这样,与micro SD card连接的第六个连接端子为VSS,而SD card的第三个脚和第六个脚为VSS,这样,与SD card连接的第三个信号端子和第六个信号端子为VSS,这样,则必须将第三个信号端子和第六个信号端子做物理连接,即需要对信号端子12"的两个特定信号端子121"进行短路连接,从而,实现该两个特定信号端子121"传输同一信号,实现Micro SD card和SD card的转换。两特定信号端子121"的一端分别连接在连接结构13"上,为了实现两个特定信号端子121"之间的短路连接,现有技术中,利用短路结构14"连接在该两个特定信号端子121"另一端的外端缘上,实现两个特定信号端子121"的短路连接,但是,由于两特定信号端子121"的长度具有0. 20mm的偏差,故短路结构14"上必须设有弯折部141"来平衡二者的长度。而采用这种具有弯折部141"的短路结构14",一方面,端子组I"较为复杂、难以加工;另一方面,在组装时,易导致弯折部141"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卡用端子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卡用端子组结构复杂、加工工序多且易断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卡用端子组,包括数个相间并列设置的信号端子以及数个连接端子,所述数个信号端子与所述数个连接端子分别通过连接结构对应连接,每个所述信号端子的一端为与所述连接结构对应连接的内端缘,另一端为悬置的外端缘,所述数个信号端子包括两个特定信号端子以及数个非特定信号端子,还包括两端分别非同时连接于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外端缘的短路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短路结构一端连接于一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另一端连接于另一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进一步地,所述短路结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0008]进ー步地,所述ー特定端子组外端缘相对于另ー特定端子组的角端设有凸块,所述短路结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块,另一端连接于另ー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进ー步地,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分别为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以及第二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之间设有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短路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连接于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进ー步地,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分别为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以及第二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之间设有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短路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连接于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连接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进ー步地,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分别为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以及第二特定信号端 子,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之间设有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短路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外端缘相对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角端的凸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进ー步地,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相对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边缘上具有凹槽。进ー步地,所述卡用端子组为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卡用连接器,包括上壳以及可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具有容腔的壳体的下売,还包括上述的置于所述壳体容腔内的卡用端子组,所述卡用端子组的连接端子显露于所述容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短路结构的两端分别非同时连接在两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从而,不需要在短路结构上设置弯折部,从而简化端子组的结构,简化加工エ序,同时,端子组的短路结构也不易断裂。

图I现有技术中的卡用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卡用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提供的卡用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ニ提供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卡用端子组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卡用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卡用端子组,卡用端子组,包括数个相间并列设置的信号端子以及数个连接端子,所述数个信号端子与所述数个连接端子分别通过连接结构对应连接,每个所述信号端子的一端为与所述连接结构对应连接的内端缘,另一端为悬置的外端缘,所述数个信号端子包括两个特定信号端子以及数个非特定信号端子,还包括两端分别非同时连接于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外端缘的短路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端子组的短路结构不需要设置弯折部,其结构简单,加工工序少,且不易断裂。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2 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卡用端子组I是卡用连接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将micro SD card(TF)转换为SD card(SD),卡用端子组I包括数个信号端子12以及数个连接端子11,连接端子11可 以和micro SD card连接,数个信号端子12和数个连接端子11通过连接结构13分别相对应连接,实现信号传递,由于信号端子12和连接端子11需要符合不同的通信协议,连接端子11的数目必须和micro SD card的连接点的数目相同,而信号端子12的数目则必须和SD card的连接点的数目相同,这样,连接端子11的数目会比信号端子12少一个,需要对信号端子12的两个特定信号端子进行短路连接,从而,实现该两个特定信号端子传输同一信号,这样,实现micro SD card和SD card之间的转换。上述中的数个信号端子12相间并列设置,每个信号端子12之间具有间隙,且每个信号端子12的一端为分别相对应连接在连接结构13上的内端缘,另一端为悬空设置的外端缘,数个信号端子12包括两个特定信号端子以及数个非特定信号端子,该两个特定信号端子分别是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为了将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短路,该端子组I中还设有短路结构14,该短路结构14的两端分别非同时连接在两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这样,无需在短路结构14上设置弯折状的结构来解决两个特定信号端子的长度偏差问题,从而使得该端子组I的结构简单,同时也简化加工工序,该短路结构14也较为稳定,不会出现断裂现象。本实施例中,短路结构14 一端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内端缘,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外端缘,这样,实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短路,其传输同一路信号,从而也使得信号端子12和连接端子11的信号传输路数相同,实现正常的信号传输,由于该短路结构14不是直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外端缘上的,所以无需在短路结构14上设置弯折状的结构来解决两个特定信号端子的长度偏差问题,从而使得该端子组I的结构简单,同时也简化加工工序,该短路结构14也较为稳定,不会出现断裂现象。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位置设置是根据通信协议而定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之间设有两个上述中的非特定信号端子(当然,也可以是一个或两个以上),两者不是相邻设置在一起的,本实施例中的短路结构14为条状体,其包括第一条段142以及与该第一条段142呈弯折连接的第二条段143,该第一条段142穿过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与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内端缘,第二条段143则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外端缘上。[0033]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条段142穿过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和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连接在第二信号端子12的内端缘上,而第二条段143则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外端缘。上述中的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内端缘处具有向外延伸的接触部1211,该接触部1211延伸至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处,这样,当短路结构14的第一条段142伸进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后,可以不需要弯折设置,就可以直接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接触部1211。本实施例中,第二条段143相对于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呈向上弯折状,这样,第ニ条段143则不会沿着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向外延伸,从而不会占用空间,也使得该端子组I结构紧凑。当然,该第二条段143也可以是相对于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呈向下弯折状,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上述中的端子组I是一体成型,也就是说,短路结构14、信号端子12、连接结构13 以及连接端子11是一体成型制造的,这样,也可以简化该端子组I的加工エ序以及加工成本。实施例ニ如图4 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ー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短路结构14 一端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内端缘,另一端也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内端缘,由于该短路结构14不是直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外端缘上的,所以无需在短路结构14上设置弯折状的结构来解决两个特定信号端子12的长度偏差问题,从而使得该端子组I的结构简単,同时也简化加工エ序,该短路结构14也较为稳定,不会出现断裂现象。本实施例中的短路结构14为条状体,其包括第一条段142、与该第一条段142相对设置的第二条段144以及分别连接第一条段142和第二条段144的第三条段143,该第一条段142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内端缘,第二条段144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内端缘,而第三条段143则用于连接第一条段142和第二条段144。具体地说,第一条段142的一端穿过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与非特定信号端子12之间的间隙,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内端缘,第二条段144的一端穿过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与非特定信号端子12之间的间隙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内端缘上,第三条段143则分别连接在第二条段144的另一端和第一条段142的另一端上,从而,第一条段142、第二条段144以及第三条段143形成呈凹条形状的短路结构14。当然,也可以是第一条段142穿过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和非特定信号端子12之间的间隙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内端缘上,而第二条段144则穿过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非特定信号端子12之间的间隙连接在第一信号端子12的内端缘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短路结构14分别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第ニ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内端缘上,且整体相对于信号端子12向上突起,也就是和信号端子12之间形成间隙,当然,也可以是整体向下突起,与信号端子12之间形成间隙。也就是说,该短路结构14相对于信号端子12向外突出。上述中的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内端缘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接触部1211,该第一接触部1211延伸至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非特定信号端子12之间的间隙处,这样,当短路结构14的第一条段142伸进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非特定信号端子12之间的间隙后,可以不需要弯折设置,就可以直接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第一接触部1211。同样的道理,上述中的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内端缘处具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接触部1221,该第二接触部1221延伸至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和非特定信号端子12之间的间隙处,这样,当短路结构14的第二条段144伸进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和非特定信号端子12之间的间隙后,可以不需要弯折设置,就可以直接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第二接触部1221。实施例三如图6 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外端缘与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相对的角端处设有凸块1212,短路结构14 一端连接在该凸块1212上,另一端连接 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外端缘,这样,实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和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短路,无需在短路结构14上设置弯折状的结构来解决两个特定信号端子的长度偏差问题,从而使得该端子组I的结构简单,同时也简化加工工序,另外,也节约材料,该短路结构14也较为稳定,不会出现断裂现象。本实施例中的短路结构14为一条状体,其一端直接连接在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外端缘的角端处的凸块1212,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外端缘上。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该短路结构14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整个外端缘上,也可以连接在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外端缘的某处,例如,和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相对的角端。本实施例中,短路结构14相对于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呈向上弯折状,这样,该短路结构14则不会沿着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向外延伸,从而不会占用空间,也使得该端子组I结构紧凑。当然,该短路结构14也可以是相对于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呈向下弯折状,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端子组I的制造成型,该端子组I的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相对于第二特定信号端子122的边缘上具有凹槽1211,这样,在进行端子组I 一体成型制造时,便于短路结构14和第一特定信号端子121的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卡用连接器,其包括上壳2、可与上壳2配合形成具有容腔且可供micro SD card插设的壳体的下壳3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卡用端子组I,该卡用端子组I放置在上壳2与下壳3配合形成的壳体的容腔中,且端子组I的连接端子11显露出壳体的容腔,这样,使得micro SD card可以和该端子组I的连接端子11相连接。上述中的壳体具有可供micro SD card插设的插口,端子组I的连接端子11则显露在该插口中,只要micro SD card插入该插口中,则可以和端子组I的连接端子11连接。为了使得端子组I可以稳固的放置在上述的壳体中,该卡用连接器还包括压块5,该压块5放置在壳体内,且抵压在端子组I上。另外,上壳2和下壳3相互配合,为了使得上壳2和下壳3之间装配稳固,该卡用连接器还包括塞紧块4,该塞紧块4插在上壳2和下壳3之间,利用该塞紧块4可以将上壳2和下壳3稳固连接在一起,当需要拆开上壳2和下壳3时,在必须先抽出该塞紧块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卡用端子组,包括数个相间并列设置的信号端子以及数个连接端子,所述数个信号端子与所述数个连接端子分别通过连接结构对应连接,每个所述信号端子的一端为与所述连接结构对应连接的内端缘,另一端为悬置的外端缘,所述数个信号端子包括两个特定信号端子以及数个非特定信号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端分别非同时连接于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外端缘的短路机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卡用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结构一端连接于一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另一端连接于另一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卡用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结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个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卡用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特定端子组外端缘相对于另一特定端子组的角端设有凸块,所述短路结构一端连接于所述凸块,另一端连接于另一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分别为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以及第二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之间设有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短路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连接于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用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分别为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以及第二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之间设有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短路结构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连接于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之间的间隙连接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内端缘。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用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分别为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以及第二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之间设有所述非特定信号端子,所述短路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外端缘相对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角端的凸块,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卡用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特定信号端子相对于所述第二特定信号端子的边缘上具有凹槽。
9.如权利要求I至8任一项所述的卡用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用端子组为一体成型。
10.卡用连接器,包括上壳以及可与所述上壳配合形成具有容腔的壳体的下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I 9任一项所述的置于所述壳体容腔内的卡用端子组,所述卡用端子组的连接端子显露于所述容腔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卡用端子组以及包括该卡用端子组的卡用连接器,卡用端子组包括数个相间并列设置的信号端子以及数个连接端子,所述数个信号端子与所述数个连接端子分别通过连接结构对应连接,每个所述信号端子的一端为与所述连接结构对应连接的内端缘,另一端为悬置的外端缘,所述数个信号端子包括两个特定信号端子以及数个非特定信号端子,还包括两端分别非同时连接于所述两特定信号端子外端缘的短路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短路结构的两端分别非同时连接在两特定信号端子的外端缘,从而,不需要在短路结构上设置弯折部,从而简化端子组的结构,简化加工工序,同时,端子组的短路结构也不易断裂。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550124SQ20122013305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朱永光, 李再先, 陈学银 申请人: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