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压结构及应用该泄压结构的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757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泄压结构及应用该泄压结构的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创作有关一种泄压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防止储能装置内部气压过大的储能装置的壳板泄压结构。
背景技术
储能装置,以二次电池为例,其具有可重复使用、环保,较不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等诸多优点已普遍为人所熟悉,且与发展初期相比,现有的二次电池技术趋于成熟,其储能密度也已提高许多,因此还兼具有体积小,携带便利的竞争优势,但由于二次电池在不当充、放电的过程,因化学反应会释出气体,使二次电池内部气体压力过高,使二次电池可能爆裂,因此于二次电池上,设置一泄压装置使内部气体得以泄出,可预防二次电池内部因压力过高而产生爆炸。 图I为现有储能装置立体图,如图所示,端盖50设置于储能装置的壳体52两端,且50上设置至少一穿孔54,穿孔54上并利用镭射焊接,将至少一安全阀56焊接于50上的穿孔54中,因此,当储能装置内部气体压力过高时,即冲破安全阀56,使内部气体压力得以释放。但由安全阀56过小,泄气的程度有限,容易造成气体宣泄过慢,且焊接安装安全阀手续繁复,且零组件数多,容易造成储能装置组装时工序繁复,非常耗费时间。有鉴于此,本创作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提出一种泄压结构,以有效克服上述的该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创作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泄压结构,该泄压结构由多个泄压图案构成,设置于一壳板上,每一该泄压图案可分为引导线、爆裂线以及缓冲线,该缓冲线设置于该引导线与爆裂线间,以连接该引导线与爆裂线,且该等爆裂线互相连接为一连续爆裂线。其可避免因储能装置内部不当的电性反应,造成内部高温气体,所产生燃烧或爆炸现象,可强化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本创作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泄压结构,其当内部压力超过限度值时,可较快速宣泄内部压力,以对储能装置的使用作进一步保护。本创作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泄压结构,其泄压图案与壳板一体成形,结构简单,且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另,本创作提供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电芯,该电芯包括一电极卷,自该电极卷正负极延伸出的一导电柄,以及二连接正负极该等导电柄的内端子;至少一盖体,设置于壳体上;以及一泄压结构,设置于盖体上,该泄压结构由多个泄压图案构成,每一该泄压图案可分为引导线、爆裂线以及缓冲线,该缓冲线设置于该引导线与爆裂线间,以连接该引导线与爆裂线,且该等爆裂线互相连接为一连续爆裂线。—种泄压结构,包括至少一壳板;以及多个泄压图案,设置于该壳板上,每一该泄压图案分为引导线、爆裂线以及缓冲线,该缓冲线设置于该引导线与爆裂线间,以连接该弓I导线与爆裂线,且所述爆裂线互相连接为一连续爆裂线。该引导线由与该缓冲线连接处分歧延伸。该引导线为弯折线或曲弧线。该爆裂线由与该缓冲线连接处分歧延伸。该爆裂线为弯折线 或圆曲弧线。所述泄压图案以冲压成形,以形成薄化的所述泄压图案。—种储能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电芯,该电芯包括一电极卷,该电极卷正负极延伸出一导电柄,以及二连接正负极该导电柄的内端子;至少一盖体,设置于该壳体上;以及一泄压结构,设置于该盖体上,该泄压结构包括多个泄压图案,每一该泄压图案分为引导线、爆裂线以及缓冲线,该缓冲线设置于该引导线与爆裂线间,以连接该引导线与爆裂线,且所述爆裂线互相连接为一连续爆裂线。该壳体上设有至少一开口,该盖体封闭该开口。该壳体两端设有二该开口,每一该开口设有一该盖体,该盖体设有一穿孔,该内端子通过该穿孔凸伸于该盖体外,该内端子各自接设一导电端子。每一该导电端子以及每一该盖体间更设有一垫片,以密闭该壳体。当该壳体内压超过一预设值时,该泄压图案由所述引导线将压力引导至该连续爆裂线,使该连续爆裂线破裂,以释放该壳体内部压力。本创作可避免储能装置内部不当化学反应,所造成内部高压导致储能装置爆裂,当内部压力超过限度值时,可快速宣泄内部压力,预防燃烧或爆炸现象,强化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且本创作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组装快速容易。兹为使审查员对本创作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更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

图I为现有储能装置立体图。图2为本创作的立体图。图3为本创作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创作的泄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创作的泄压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泄压结构;12_壳体;14_电芯;16_盖体;18_导电端子;20_垫片;22_泄压图案;50_端盖;52_壳体;54_穿孔;56_安全阀;122_开口 ;142_电极卷;144_导电柄;146-内端子;162-穿孔;220-引导线;222_爆裂线;224_缓冲线;226_连续爆裂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并配合图3,如图所示,本创作的泄压结构10可设置于一储能装置上,储能装置包括一壳体12,壳体12内设有一电芯14,电芯14包括一电极卷142,并由电极卷142正负极延伸出的一导电柄144,以及二连接正负极导电柄144的内端子146,至少一盖体16,设置于壳体12上,盖体上16设有一泄压结构10,泄压结构10由多个泄压图案22构成,每一泄压图案22可分为引导线220、爆裂线226以及缓冲线224,其中缓冲线224设置于引导线220与爆裂线226间,以连接引导线220与爆裂线224,且等爆裂线226互相连接为一连续爆裂线226。更进一说,本创作的储能装置的壳体12更上设有至少一开口 122,本实施例举例设有二开口 122,每一开口 122上设有一盖体16,且盖体16上各设有一穿孔162,以供内端子146凸伸于外,以接设一导电端子18,而导电端子18与盖体16间更设有一垫片20,以密闭盖体16上的穿孔162与导电端子18间的缝隙。请参照图4,其为泄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壳板上设有多个泄压图案22,其冲压成形于壳板上,因此泄压图案22位于具有以冲压形成获得薄化效果的壳板上;另外,泄压结构10可设置于壳体12任一位置上;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壳板为一盖体16,且泄压图案22应涵盖盖体16至少三分之一,以更加增强泄压图案22的泄压作用。本实施例举例利用三泄压图案22,如图4所示,不过本创作更可设置二或三个以上泄压图案22于盖体16上。 裂线222之间连接一缓冲线224,而引导线220由与缓冲线224的连接处开始分歧延伸,且引导线220可为弯折线或圆弧线,而爆裂线222也由与缓冲线224的连接处开始分歧延伸,也可为弯折线或圆弧线,且各爆裂线222并互相连接,形成一连续爆裂线226,因此当壳体12内压超过一预设值时,泄压图案22可由各个引导线220将压力引导至连续爆裂线226,使连续爆裂线226可撕裂拉开,以宣泄壳体12内的压力。此外,本创作的盖体可为任一形状,且无论泄压结构10的位置为何,其泄压图案22的大小范围大约为盖体16大小的至少三分之一。图5为泄压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壳体12内压超过一预设值时,泄压图案22可由引导线220将压力引导至连续爆裂线226后,使连续暴爆裂线226破裂,使壳体12内气体可由此裂缝释出于壳体12外,由此可增加储能装置使用上的安全性。其中,在一实施例中,本创作的储能装置为电池,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储能装置为二次电池。此外,泄压图案22可为凹陷或突出。综上所述,本创作可避免储能装置内部不当化学反应,所造成内部高压导致储能装置爆裂,当内部压力超过限度值时,可快速宣泄内部压力,预防燃烧或爆炸现象,强化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且本创作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且组装快速容易。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壳板;以及 多个泄压图案,设置于该壳板上,每一该泄压图案分为引导线、爆裂线以及缓冲线,该缓冲线设置于该引导线与爆裂线间,以连接该引导线与爆裂线,且所述爆裂线互相连接为一连续爆裂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引导线由与该缓冲线连接处分歧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引导线为弯折线或曲弧线。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爆裂线由与该缓冲线连接处分歧延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泄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爆裂线为弯折线或圆曲弧线。
6.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电芯,该电芯包括一电极卷,该电极卷正负极延伸出一导电柄,以及二连接正负极该导电柄的内端子; 至少一盖体,设置于该壳体上;以及 一泄压结构,设置于该盖体上,该泄压结构包括多个泄压图案,每一该泄压图案分为引导线、爆裂线以及缓冲线,该缓冲线设置于该引导线与爆裂线间,以连接该引导线与爆裂线,且所述爆裂线互相连接为一连续爆裂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设有至少一开口,该盖体封闭该开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两端设有二该开口,每一该开口设有一该盖体,该盖体设有一穿孔,该内端子通过该穿孔凸伸于该盖体外,该内端子各自接设一导电端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导电端子以及每一该盖体间更设有一垫片,以密闭该壳体。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壳体内压超过一预设值时,该泄压图案由所述引导线将压力引导至该连续爆裂线,使该连续爆裂线破裂,以释放该壳体内部压力。
专利摘要本创作提供一种泄压结构,该泄压结构由多个泄压图案构成,设置于一壳板上,每一该泄压图案可分为引导线、爆裂线以及缓冲线,缓冲线设置于引导线与爆裂线间,以连接引导线与爆裂线,且该等爆裂线互相连接为一连续爆裂线。本创作可预防储能装置内部气压过大,所造成储能装置爆炸等现象,能强化储能装置的使用安全性,且制作简单快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该泄压结构的储能装置。
文档编号H01M2/12GK202695588SQ20122021285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洪大光 申请人:昇阳国际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