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926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属于太阳电池领域。
背景技术
常规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尽,在现有的可持续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一种最清洁、最普遍和最有潜力的替代能源。目前,在所有的太阳能电池中,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是得到大范围商业推广的太阳能电池之一,这是由于硅材料在地壳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储量,同时硅太阳能电池相比其他类型的太阳能电池,有着优异的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晶体硅太阳电池在光伏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效化是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发展趋势,通过改进表面织构化、选择性发射结、前表面和背表面的钝化,激光埋栅等技术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但由于其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复杂的工艺流程,产业化进程受到制约。目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MWT太阳电池)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其优点在于由于其正面没有主栅线,减少了电池片的遮光,提高了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同时由于正极和负极的焊接位均在电池片的背面,在制作太阳能组件时,可以减少焊带对电池片的遮光影响,同时,采用新的封装方式可以降低电池片的串联电阻,减小电池片的功率损失。MWT太阳电池跟传统的硅太阳电池相比具有更低的光学损失和更高的组件功率。传统硅太阳电池光学损失一般在7%左右,MWT硅太阳电池光学损失5%左右,在工艺上要实现这种电池结构,最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激光技术在电池片上钻一系列的小孔,在后续的工序中,在小孔内设置金属电极作为电流传输的路径。正面电极为辐射状的MWT结构,需要的孔数目相对较少,对于156*156硅片,一般是16个通孔。现有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参见附图广2所示,包括正面电极和背电极1,电池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导电浆料,形成孔内电极2,将正面电极引到背面;电池片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连接电极3,作为焊带的焊接位。通常,现有的各个连接电极均是各自独立、断续分布的结构,且一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一般只有I个通孔。然而,由于现有的通孔的孔径较小,导致孔内电极的串联电阻较大。此外,在设置孔内电极时,由于印刷效果的影响,孔内电极浆料有可能没有充满通孔,造成烧结后的孔内电极不够完整甚至是断开的,从而增加了电池的串联电阻、影响载流子的收集,严重损害电池的性能。在制造组件时的焊接、层压过程中,孔内电极由于受到热应力的作用也有可能受到损害,影响组件的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如何避免上述问题,有效提高电池和组件的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是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电极,电池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导电浆料,形成孔内电极,将正面电极引到背面;电池片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连接电极,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还设有至少I个与区域内的通孔并列的通孔,各通孔内均设有导电浆料,形成与连接电极电连接的孔内电极。上文中,所述各个连接电极均是各自独立、断续分布的结构,与现有结构相同。所述通孔可以采用激光钻孔的方式得到,钻孔的位置在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且钻孔的方向与硅片所在平面垂直。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通孔的数量,因而电池的正面电极的图形设计应当与通孔的数量及排布方式相适应,以获得最佳的电池性能。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还设有f 3个与区域内的通孔并列的通孔。通孔的位置可以按不同的方式排布。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的通孔之间的距离为O. 5 10·mmD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I、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在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设置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设置孔内电极,从而将同一连接电极区域内的孔内电极的电阻降低为设置单一孔内电极的电阻的1/η (η为孔内电极的数量);减少了设置孔内电极时以及焊接、层压等组件制造环节造成的孔内电极不良的几率,从而减少电池的功率损失;有效提闻了组件的功率。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个通孔,但由于通孔较小,浆料的用量增加很小,在成本增加极低的基础上,明显提高了电池的性能,提高了组件的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适用于单面受光和双面受光背接触太阳电池。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成本较低,且具有良好实用性,适于推广应用。

图I为背景技术中现有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I中连接电极和孔内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池片背面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连接电极和孔内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电池片背面的电极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连接电极和孔内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背电极;2、孔内电极;3、连接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3 4所示,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电极1,电池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导电浆料,形成孔内电极2,将正面电极引到背面;电池片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连接电极3,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设有2个通孔,各通孔内均设有导电浆料,形成与连接电极电连接的孔内电极2。所述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的通孔之间的距离为2 mm。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的面积为5*8 mm2。背电极有3列,每列5个;连接电极有4列,每列4个,两者交错设置于硅片背面。实施例二参见图5飞所示,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电极1,电池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导电浆料,形成孔内电极2,将正面电极引到背面;电池片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连接电极3 ;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设有3个通孔,各通孔内均设有导电浆料,形成与连接电极电连接的孔内电极2。所述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的通孔之间的距离为2 mm。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的面积为6*10 mm2。背电极有3列,每列5个;连接电极有4列,每列4个,两者交错设置于硅片背面。·
权利要求1.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电极(1),电池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导电浆料,形成孔内电极(2),将正面电极引到背面;电池片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连接电极(3),其特征在于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还设有至少I个与区域内的通孔并列的通孔,各通孔内均设有导电浆料,形成与连接电极电连接的孔内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还设有广3个与区域内的通孔并列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的通孔之间的距离为O. 5^10 _。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包括正面电极和背电极,电池片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导电浆料,形成孔内电极,将正面电极引到背面;电池片的背面设有与所述通孔一一对应的连接电极,各个连接电极所在的区域内还设有至少1个与区域内的通孔并列的通孔,各通孔内均设有导电浆料,形成与连接电极电连接的孔内电极。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极结构,可将同一连接电极区域内的孔内电极的电阻降低为设置单一孔内电极的电阻的1/n(n为孔内电极的数量);减少了设置孔内电极时以及焊接、层压等组件制造环节造成的孔内电极不良的几率,从而减少电池的功率损失;有效提高了组件的功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L31/0224GK202712195SQ20122024052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7日
发明者殷涵玉, 王栩生, 章灵军 申请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