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2814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0001]技术领域[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侦测端子的电连接器。[0003]背景技术[0004]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11年06月01日公开的中国专利第CN 102082730A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一侦测端子及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 所述主体部的右侧设有用以固定所述侦测端子的固定槽,所述侦测端子设有固定于固定槽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向下延伸的焊接部、自固持部另一端向前水平延伸的弹性臂及位于弹性臂末端的弧形侦测部,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舌板的下方且位于舌板与遮蔽壳体之间,对接插头插入时,抵推侦测部使其与遮蔽壳体接触实现侦测。但是,该连接器的侦测部的形变量较小,可能导致用于将侦测部末端抵压至遮蔽壳体的压力不足,影响侦测效果。[000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0006]实用新型内容[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延长侦测端子使用寿命的电连接器。[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 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侦测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水平延伸的舌板部,所述遮蔽壳体围绕所述舌板部构成一对接空间,所述舌板部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的底面及连接顶面与底面的左、右侧面,所述侦测端子包括设置于舌板一侧的第一侦测端子,所述第一侦测端子设有自舌板部左侧面延伸入对接空间内的水平第一·延伸臂及自第一延伸臂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一抵靠部,所述舌板部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抵靠部向内侧延伸入所述第一让位槽内。[0009]所述第一抵靠部呈“V”形,所述第一侦测端子还包括自第一抵靠部前端延伸出第一让位槽的第一抵接部以与遮蔽壳体抵触。[0010]所述侦测端子还包括一第二侦测端子,所述第一让位槽自左侧面向内凹陷,所述舌板部还设有自右侧面向内凹陷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侦测端子包括呈“V”形并延伸入所述第二让位槽内的第二抵靠部及自第二抵靠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二让位槽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能够与遮蔽壳体抵触。[0011]所述第一侦测端子的第一抵靠部向下超过所述舌板部的底面,所述第二抵靠部位于舌板部的顶面与底面之间。[0012]所述第二侦测端子还包括延伸入对接空间且位于舌板部右侧面的第二延伸臂、自第二延伸臂前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弯折部,所述第二抵靠部自弯折部弯折延伸入第二让位部内。[0013]所述第一让位槽较第二让位槽靠近舌板部的前端。[0014]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自后向前安装于第一本体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前端壁、后端壁及左、右侧壁,所述左、右侧壁设有向外凸伸的第一及第二卡持块,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持块顶端外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第二凸伸部,所述第一、第二凸伸部与左、右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及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第二凸伸部与左、右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及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持块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及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第二侦测端子分别设有固持于第一、第二固持槽内的第一、第二竖直部、自第一、第二竖直部顶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定位臂。[0015]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上端壁、下端壁及左、右端壁,所述左端壁设有第一让位空间及悬空设于第一让位空间的外侧的第一弹片,所述右端壁设有第二让位空间及悬空设于第二让位空间外侧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一侦测端子位于第一让位空间内,所述第一抵接部可与第一弹片接触或断开,所述第二侦测端子位于第二让位空间内,所述第二抵接部可与第二弹片接触或断开,第一、第二弹片分别向外凸出于相应左、右端壁。[0016]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左、右端壁,所述左、右端壁的后端设有向外侧垂直延伸的挡止部及自挡止部向后垂直延伸的延伸壁,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第二卡持块向前抵靠在所述挡止部上。[0017]所述电连接器为USB 3. O电连接器。[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电连接器的舌板部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一、第二侦测端子的第一、第二抵靠部延伸入所述第一、第二让位槽内,增大了第一、第二侦测端子的变形量,确保侦测端子与遮蔽壳体良好的接触, 实现侦测效果。[0019]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图。[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去除遮蔽壳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沿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0027]图8与图7相似,进一步显示侦测端子处于标准USB插头插入时的状态。[0028]图9与图8类似,但其中的侦测端子处于USB PD插头插入时的状态。[0029]具体实施方式
[0030]请参阅I图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为USB 3. O连接器具有与标准的USB相同的对接框口,但其不仅可用来插接标准的USB插头,还可以插入可以传输2A以上大电流的USB PD (Power Delivery)插头,并且能够在上述两种插头分别插入时,进行侦测以达成不同的传输功能。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I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一对侦测端子4、安装于绝缘本体I后端用于固定导电端子3的定位座5 及包覆于绝缘本体I外侧的金属遮蔽壳体6。[0031]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包括第一本体10及自前向后安装于第一本体上10的第二本体20,绝缘本体I及遮蔽壳体6共同定义有收容对接元件(未图示)的对接空间101,所述第一本体10包括主体部11及自主体部11底端向前延伸的支撑板12, 所述主体部11包括前端壁110、与前端壁110相对的后端壁111及连接前、后端壁110、111 的左、右侧壁112、113。所述主体部11设有自前端壁110向后贯穿后端壁111的第一通道槽13及自第一通道槽13左右两侧向下延伸并前后贯穿的第二通道槽14。所述主体部11 的左、右侧壁112、113设有向外凸伸的第一及第二卡持块114、115,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持块114、115顶端外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及第二凸伸部1141、1151,所述第一、第二凸伸部 1141U151与左、右侧壁112、113之间形成第一及第二夹持槽116、117,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持块114、115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及第二固持槽1142、1152,所述后端壁111向前凹陷形成一容置空间102,所述第二通道槽14后端内侧设有向内凸伸的卡持凸块1162,所述第一通道槽13下方设有前后贯穿主体部11的若干第一端子收容孔131,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 131位于两第二通道槽14之间,所述主体部11后端壁111设有位于第一通道槽13上方且前后贯穿主体部11的若干第二端子收容孔132。[0032]所述第二本体20包括收容于所述第一通道槽13内的基部21、自基部21向前水平延伸出第一本体10的舌板部22及自基部21后端向下延伸后再向后水平延伸超过基部 21的一对卡持臂23,所述卡持臂23收容于第二通道槽14内,所述卡持臂23后端设有向外凸伸与第二通道槽14内的卡持凸块1162相互卡持的卡扣部231,所述舌板部22包括顶面 221、与顶面221相对的底面222及连接顶面221与底面222的左、右侧面223、224,所述底面222设有向上凹伸并向后延伸贯穿所述基部21的若干端子收容槽2221,所述舌板部22 底面222的前端设有向上凹陷的若干容纳槽2222,所述容纳槽2222位于端子收容槽2221 的前方,所述端子收容槽2221与所述第一本体10的第一端子收容孔131前后相互贯通。所述舌板部22的左、右侧面223、224分别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及第二让位槽2231、2241,所述第一让位槽2231较第二让位槽2241靠近舌板部22的前端。[0033]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有第一端子组31及第二端子组32,第一端子组31为USB 2.0 A型插座连接器端子,用以连接USB 2. O型对接插头;第一、第二端子组21、22共同构成USB 3.0 A型插座连接器端子,用以连接USB 3.0 A型对接插头。第一端子组31设置为四根第一端子310,所述第一端子310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孔131内的第一固持部313、 自第一固持部313向前延伸入舌板部22端子收容槽2221内的连接部312、自连接部312向前弯折延伸凸出舌板部22底面222的弹性接触部311、自第一固持部313后端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一焊接部314,所述第一固持部313设有向外凸 伸与第一端子收容孔131干涉配合的若干倒刺3131。[0034]所述第二端子组32设置为五根第二端子320,所述第二端子320包括收容于第二端子收容孔132内的第二固持部323、自第二固持部323向前延伸且镶埋成型于舌板部22 内的第二连接部(未图示)、自第二连接部向前延伸入舌板部22容纳槽2222内的第二接触部321、自第二固持部323后端向下垂直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24,所述第二接触部321为平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接触部321设置成圆弧状弹性结构并与第二接触部321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设置,第一、第二接触部311、321在对接插头的插入方向上错开设置并且在舌板部22 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所述第一焊接部314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二焊接部324排列成位于第一焊接部314后方的另一排。[0035]所述侦测端子4包括安装于第一本体10左侧壁112的第一侦测端子41及安装于第一本体10右侧壁113的第二侦测端子42,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用于侦测是否有USB插头插入,所述第二侦测端子42用于侦测是否为传输2A以上大电流的USB H)插头插入。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包括固持于第一卡持块114的第一固持槽1142内的第一竖直部411、自第一竖直部411顶端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收容第一夹持槽116内的第一定位臂412、自第一定位臂412向前水平延伸位于舌板部22左侧面223的第一延伸臂413、自第一延伸臂413前端弯折延伸入第一让位槽2231内的第一抵靠部414、自第一抵靠部414向前水平延伸的第一抵接部415及自第一竖直部411向下竖直延伸出第一本体10的第一焊接脚416,所述第一抵靠部414呈“V”型,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部分向下延伸超过舌板部22的底面222。[0036]所述第二侦测端子42包括固持于第二卡持块115的第二固持槽1152内的第二竖直部421、自第二竖直部421顶端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收容于第二夹持槽117内的第二定位臂 422、自第二定位臂422向前水平延伸位于舌板部22右侧面224的第二延伸臂423、自第二延伸臂423前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弯折部424、自弯折部424弯折延伸入第二让位部2241内的第二抵靠部425、自第二抵靠部425向后延伸的第二抵接部426及自第二竖直部421向下竖直延伸出第一本体10的第二焊接脚427,所述第二抵靠部425呈“V”型,所述第一、第二竖直部411、42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分别与第一、第二夹持槽116、117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抵靠部414相对于第二抵靠部425更靠近舌板部22的前端面,第一抵接部415的下边缘位于舌板部22的下表面222的下方,第二抵接部426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舌板22上、下表面 221,222 之间。[0037]所述定位座5大致呈矩形,其包括上下贯穿用以供第一及第二焊接脚416、417穿过的若干收容通道51。所述定位座5自下而上安装于第一本体10的容置空间102内。[0038]所述遮蔽壳体6由一金属片一体成型,所述遮蔽壳体6包括上端壁61、与上端壁 61相对应的下端壁62、左端壁63、右端壁64及自上端壁6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后盖65, 所述左、右端壁63、64设有向外侧垂直延伸的挡止部66及自挡止部66向后垂直延伸的延伸壁67,所述遮蔽壳体6左端壁63部分向外凸出定义有第一让位空间631,所述遮蔽壳体 6设有位于左端壁63外侧的板状部632、连接板状部632与左端壁63的倾斜部633及自板状部632向前延伸的第一弹片634,所述第一弹片634悬空设于第一让位空间631的外侧, 所述右端壁64部分向外凸出定义有第二让位空间641,所述右端壁64设有向后倾斜延伸悬空设于第二让位空间641外侧的第二弹片642。所述第一、第二让位空间631、641用以容纳第一、第二侦测端子41、42的第一、第二抵 靠部414、425,所述第一及第二弹片634、642 是冲切第一、第二让位空间631、641形成的,为第一、第二侦测端子41、42提供变形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让位空间631与第二让位空间641为开口结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 可用由左、右端壁63、64内侧壁向外冲压而成的凸包以为第一、第二侦测端子41、42提供变形空间。所述左、右端壁63、64在其靠近后盖65处对称设有一对分别向下延伸超出所述下端壁62的安装脚68。[0039]绝缘本体I自后向前安装入遮蔽壳体6内,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持块114、115向前抵靠在遮蔽外壳6挡止部66上,所述第一侦测端子41自第一让位空间631向外偏斜且位于第一弹片634的内侧,所述第二侦测端子42自第二让位空间641向外偏斜且位于第二弹片642的内侧。[0040]图7至图9显示不同对接元件插入时,第一、第二侦测端子41、42的工作状态。如图7所示,在初始状态下,第一、第二抵接部415、426与遮蔽壳体6不发生接触;如图8所示,当具有较短对接部的普通插头插入时,因该较短的对接部不会到达对接空间101的后端,仅会向外抵推位于第二让位槽2241内的第二抵靠部425,迫使第二抵接部426向外侧移动并与遮蔽壳体6的第二弹片642达成电性接触,而第一侦测端子41保持初始状态;如图 9所示,当具有较长对接部的具有电源功能的电源插头插入时,电源插头的对接部向外侧抵压位于第一、第二让位槽2231、2241内的第一、第二抵靠部414、425,迫使第一、第二抵接部 415,426向外侧移动并分别与第一、第二弹片634、642达成电性接触;当Thin Card(未图示)插入时,尽管Thin Card的对接部尺寸较长可到达对接空间101的后端,但Thin Card 为片状结构,仅占用位于绝缘本体I的舌板部22的下方的部分对接空间101,而第一侦测端子41的第一抵靠部414未凸出舌板部22的底面222,即不在此部分对接空间内,故,Thin Card仅会抵压到第二侦测端子42的第二抵靠部425,迫使第二抵接部426向外侧移动并与第二弹片642达成电性接触。[004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舌板部左、右侧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第二让位槽 2231、2241,所述第一、第二侦测端子41、42的第一、第二抵靠部414、425弯折延伸入所述第一、第二让位槽2231、2241内,增大了第一、第二侦测端子41、42 “V”形抵靠部414、425再插头插入后产生的变形程度,进而增强位于第一、第二抵靠部414、425末端的第一、第二抵接部415、426抵压遮蔽壳体6的第一、第二弹片634、642的压力,保证侦测效果。[004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其它基于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的任何改进都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侦测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水平延伸的舌板部,所述遮蔽壳体围绕所述舌板部构成一对接空间,所述舌板部包括顶面、与顶面相对的底面及连接顶面与底面的左、右侧面,所述侦测端子包括设置于舌板部一侧的第一侦测端子,所述第一侦测端子设有自舌板部左侧面延伸入对接空间内的水平第一延伸臂及自第一延伸臂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一抵靠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部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抵靠部向内侧延伸入所述第一让位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靠部呈“V”形,所述第一侦测端子还包括自第一抵靠部前端延伸出第一让位槽的第一抵接部以与遮蔽壳体抵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侦测端子还包括一第二侦测端子,所述第一让位槽自左侧面向内凹陷,所述舌板部还设有自右侧面向内凹陷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侦测端子包括呈“V”形并延伸入所述第二让位槽内的第二抵靠部及自第二抵靠部向后延伸出所述第二让位槽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能够与遮蔽壳体抵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侦测端子的第一抵靠部向下超过所述舌板部的底面,所述第二抵靠部位于舌板部的顶面与底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侦测端子还包括延伸入对接空间且位于舌板部右侧面的第二延伸臂、自第二延伸臂前端向后弯折延伸的弯折部,所述第二抵靠部自弯折部弯折延伸入第二让位部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让位槽较第二让位槽靠近舌板部的前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及自后向前安装于第一本体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前端壁、后端壁及左、右侧壁,所述左、右侧壁设有向外凸伸的第一及第二卡持块,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持块顶端外侧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第二凸伸部,所述第一、第二凸伸部与左、右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及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第二凸伸部与左、右侧壁之间形成第一及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及第二卡持块中部设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及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第二侦测端子分别设有固持于第一、第二固持槽内的第一、第二竖直部、自第一、第二竖直部顶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第二定位臂。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上端壁、下端壁及左、右端壁,所述左端壁设有第一让位空间及悬空设于第一让位空间的外侧的第一弹片,所述右端壁设有第二让位空间及悬空设于第二让位空间外侧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一侦测端子位于第一让位空间内,所述第一抵接部可与第一弹片接触或断开,所述第二侦测端子位于第二让位空间内,所述第二抵接部可与第二弹片接触或断开,第一、第二弹片分别向外凸出 于相应左、右端壁。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设有左、右端壁,所述左、右端壁的后端设有向外侧垂直延伸的挡止部及自挡止部向后垂直延伸的延伸壁,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第二卡持块向前抵靠在所述挡止部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USB.3.0电连接器。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侦测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向前水平延伸的舌板部,所述遮蔽壳体围绕所述舌板部构成一对接空间,所述舌板部包括左、右侧面。所述侦测端子包括设置于舌板一侧的第一侦测端子,所述第一侦测端子设有延伸入对接空间内的水平第一延伸臂及自第一延伸臂向前弯折延伸的第一抵靠部。所述舌板部的侧面设有向内凹陷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抵靠部向内侧延伸入所述第一让位槽内,以增大第一侦测端子的变形量,提供更强的抵压遮蔽壳体的抵压力,确保侦测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855957SQ20122040057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4日
发明者俞春明, 王继超, 张国华, 苏珍, 郑启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