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4920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蓄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能量密度且高输出的蓄电装置。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为具有形成有(A)正极电极层的正极、形成有(B)负极电极层的负极、以及(C)电解液的(D)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A)正极电极层的重量为WA、设(B)负极电极层的重量为WB、设形成有(A)正极电极层的正极的厚度为TA时,满足1.02≤WA/WB≤2.08且390μm≤TA≤750μm。
【专利说明】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高电压、高能量密度、高输出特性优异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人们正积极地进行太阳光发电或风力发电得到的清洁能源的储能系统、用在代替汽油汽车的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中的蓄电装置的开发。并且,最近,伴随着电动车窗、IT相关设备等车载装置、设备的高性能?高功能化,要求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输出特性的新型蓄电装置。
[0003]而且,作为适应需要高能量密度和高输出特性的用途的蓄电装置,近年来,组合了锂离子二次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的蓄电原理的、被称为混合电容器的蓄电装置正受到关注。作为这种混合电容器,提出了一种在正极上使用活性炭,在负极上使用可吸留、解吸锂离子的碳材料,并通过化学方法或电化学方法预先在负极上吸留、担载(也称为“掺杂”)锂离子从而降低负极的电位,能够得到高能量密度的蓄电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4]于是,提出有一种以高能量密度化为目的的混合电容器型的蓄电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虽然期待高性能,但是混合电容器型的蓄电装置的集电体、隔膜、电解液的重量较大,所以主流的能量密度是8?16Wh/kg。而且,当提高能量密度时,有容易降低寿命这样的问题,高能量密度的蓄电装置的实 用化较困难。
[0005]在先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07048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159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0]本发明鉴于以上理由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能量密度且高输出的蓄电装置。
[0011]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2]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为具有形成有㈧正极电极层的正极、形成有⑶负极电极层的负极、以及(C)电解液的⑶蓄电装置,
[0013]其特征在于,设所述(A)正极电极层的重量为Wa、设所述(B)负极电极层的重量为Wb、设形成有所述(A)正极电极层的正极的厚度为Ta时,满足1.02 ( ffA/ffB < 2.08且390 μ m ^ Ta ^ 750 μ m。
[0014]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设所述⑶蓄电装置的重量为WD、设所述(C)电解液的重量为 \ 时,满足 0.19 ( (ffA+ffB) /Wd 彡 0.28 且 1.58 ( Wc/ (WA+ffB) ( 1.85。
[0015]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满足500< ^I(T42XWaZWb) < J000。[0016]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设形成有所述(B)负极电极层的负极的厚度为Tb时,满足100 μ m彡Tb彡300 μ m。
[0017]另外,本发明的(D)蓄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层叠型电极单元或卷绕型电极单
J Li ο
[0018]优选的是,这种结构的(D)蓄电装置具有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介由隔膜层叠或卷绕而成的结构的层叠型电极单元或卷绕型电极单元,该正极具有如下结构:具有多个具有贯通正反面的孔的集电体,该多个集电体介由正极电极层层叠。
[0019]另外,本发明的蓄电装置适合作为锂离子电容器。
[0020]发明的效果
[0021 ]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上述条件构成蓄电装置,能够提供一种更高能量密度且高输出的蓄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发明的蓄电装置也可适用于例如混合电容器型锂离子电容器、锂二次电池、双电层电容器等。
[0023]在以下说明中,以锂离子电容器为例说明本发明的⑶蓄电装置。
[0024]锂离子电容器基本上在外包装容器内具有使正极和负极介由隔膜交替层叠或卷绕而成的电极单元(层叠型电极单元或卷绕型电极单元)。外包装容器可适当使用圆筒型、方型、层压型等部件,没有特别限定。
[0025]在这里,在锂离子电容器具有正极和负极介由隔膜交替层叠而成的结构的层叠型电极单元的情况下,通常为如下结构:构成层叠型电极单元的负极的数量比正极的数量多,构成该层叠型电极单兀的负极的每一个与一片以上正极相对,以最外层成为负极的方式层叠。
[0026]在本说明书中,“掺杂”的意思是吸留、吸附或插入,广义地说,是指锂离子和阴离子的至少一方进入正极活性物质的现象,或者锂离子进入负极活性物质的现象。另外,“去掺杂”的意思是解吸、放出,指锂离子或阴离子从正极活性物质解吸的现象,或者锂离子从负极活性物质解吸的现象。
[0027]作为在负极和正极的至少一方预先掺杂锂离子的方法,例如可使用如下方法,将金属锂等锂离子供给源配置在电容器单元(cell)内作为锂极,并通过负极和正极的至少一方与锂离子供给源的电化学接触来掺杂锂离子。
[0028]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中,通过使锂极局部地配置在单元中并电化学接触,也能够将锂离子均匀地掺杂到负极和正极的至少一方。
[0029]因此,在构成将正极和负极层叠或进一步卷绕而成的大容量的单元的情况下,通过将锂极配置在位于最外周或最外层的单元的一部分上,能够顺畅且均匀地将锂离子掺杂到负极和正极的至少一方。
[0030]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例如按照在正极集电体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第I隔膜、在负极集电体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第2隔膜的顺序卷绕或层叠这些部件,并以不与正极接触的方式在第I隔膜的剩余部分配置至少一个锂离子供给源,并使负极集电体与锂离子供给源短路,从而构成锂离子电容器元件。将锂离子电容器元件封入方型、圆筒型或层压状的外包装容器后,通过填充电解液,能够开始锂极的掺杂,并在负极活性物质层中掺杂锂离子。由此,构成锂离子电容器。
[0031 ] 以下,说明构成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的各个要素。
[0032][集电体]
[0033]在正极和负极分别具有进行充放电的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作为正极集电体和负极集电体,优选的是,例如,使用膨胀金属、通过电解蚀刻等蚀刻处理等在正反面形成有开口的微细贯通孔的材料,并通过使锂极与负极和正极的至少一方相对地配置,以电化学方式供给锂离子。贯通孔的形状、数量等没有特别限定,可设定为电解液中的锂离子能够在电极的正反面间移动而不受各电极集电体阻碍。
[0034][正极集电体]
[0035]作为正极集电体的材质,可使用铝、不锈钢等。正极集电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I?50 μ m即可,优选5?40 μ m,特别优选10?40 μ m。
[0036]形成正极集电体的贯通孔的方法,可列举通过机械打入而形成开孔的方法、蚀刻处理、以及CO2激光、YAG激光或UV激光等激光处理,由于通过各方法形成的贯通孔的形状不同,所以为了能得到目标形状可适当最优化形成条件。贯通孔的孔径例如为0.001?1mm,优选 0.001 ?0.3mm,特别优选 0.005 ?0.3mm。
[0037]另外,正极集电体的开口率优选10?60%,更优选10?50%。
[0038][正极活性物质]
[0039]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能使用可以可逆地掺杂.去掺杂锂离子和四氟硼酸盐等的至少一种阴离子的物质,例如可列举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优选1000?2800m2/g,进一步优选1900?2600m2/g。另外,从活性炭的填充密度的观点来看,活性炭的50%体积累积径(D50)(平均粒径)优选2?8μπι,特别优选3?8μπι。当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D50处于所述范围内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容器的能量密度。此外,例如通过microtrack法求出本实施方式中的50%体积累积径(D50)的值。
[0040][㈧正极的厚度:Ta]
[0041]通过涂布、印刷、注射、喷雾、蒸镀或压接等使正极活性物质附着在集电体上而形成的导电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构成的正极电极层与该集电体的总厚度,即集电体的厚度与正极电极层的厚度的合计厚度作为正极的厚度Ta时,优选390 μ m < Ta < 750 μ m。通过使正极的厚度处于上述范围内,能够在抑制电阻上升的同时谋求高能量密度化。
[0042][负极集电体]
[0043]作为负极集电体,可使用不锈钢、铜、镍等。该负极集电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通常I?50 μ m即可,优选5?40 μ m,特别优选10?30 μ m。
[0044]形成负极集电体的贯通孔的方法,可列举通过机械打入而形成开孔的方法、蚀刻处理、以及CO2激光、YAG激光或UV激光等激光处理,由于通过各方法形成的贯通孔的形状不同,所以为了能得到目标形状可适当最优化形成条件。贯通孔的孔径例如为0.001?1mm,优选 0.001 ?0.3mm,特别优选 0.005 ?0.3mm。
[0045]另外,负极集电体的开口率优选10?60%,更优选10?50%。
[0046][负极活性物质]
[0047]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能使用可以可逆地掺杂.去掺杂锂离子的物质中的石墨系材料。具体而言,可列举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石墨系复合粒子。
[0048]在这里,“石墨系复合粒子”具有通过非结晶性材料包覆由结晶性材料构成的粒子的表面的结构,具体而言,由石墨(graphite)等结晶性材料构成的粒子的表面由源自焦油或浙青的非结晶性碳等非结晶性材料包覆。
[0049]所述石墨系复合粒子例如是通过用焦油或浙青等包覆石墨(graphite)的表面并进行热处理、从而使表面的焦油或浙青碳化而得到的碳电极物质。在这种石墨系复合粒子中,能够通过拉曼光谱、XRD等的测量来确认石墨粒子表面有无包覆源自焦油或浙青的非结晶性碳。
[0050]从提高输出这一点来看,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度优选50%体积累积径(D50)在1.0?ΙΟμ--的范围内,D50更优选在2?5μπι的范围内。
[0051]此外,所述50%体积累积径(D50)是例如通过microtrack法求出的值。
[0052][(B)负极的厚度:Tb]
[0053]通过涂布、印刷、注射、喷雾、蒸镀或压接等使负极活性物质附着在集电体而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根据需要设置的导电层构成的负极电极层与该集电体的总厚度,即集电体的厚度与负极电极层的厚度的合计厚度作为负极的厚度Tb时,优选100 μ m ^ Tb ^ 300 μ m。通过使负极的厚度Tb的值处于上述范围内,能够谋求高能量密度化,并且提高耐久性。
[0054][正极电极层的重量Wa和负极电极层的重量Wb]
[0055]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中,正极电极层的重量Wa相对于负极电极层的重量Wb的比率WA/WB的值优选在1.02 ( ffA/ffB ( 2.08的范围内。通过使该比率的值处于该范围内,可更有效地使用负极的静电 电容,并能够进一步谋求高能量密度化。
[0056]I^(T42XW4ZWb)]
[0057]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的正极的厚度Ta的平方Ta2与正极电极层的重量Wa相对于负极电极层的重量%的比率(WA/WB)之积的平方根的值[^(Γ/ χ%/%)尤选在
500 < ^(T42XW4ZWb) < 1000的范围内。通过使该值处于该范围内,可更有效地使用负
极的静电电容,并能够进一步谋求高能量密度化。
[0058][粘合剂]
[0059]能够通过通常使用的已知方法来制作上述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和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
[0060]例如,能够通过将各活性物质粉末(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根据需要的导电材料、羧甲基纤维素(CMC)等增粘剂加入水或有机溶剂中并混合,将得到的浆液涂布在集电体上的方法,或把使该浆液成形为片状的部件贴附在集电体上来制作各电极(正极或负极)。
[0061]在上述各电极的制作中,作为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将SBR等橡胶系粘合剂、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等与丙烯酸系树脂进行种子聚合得到的含氟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
[0062]另外,作为导电材料,例如可列举乙炔黑、科琴黑(ketjen black)、石墨、金属粉末
坐寸ο[0063]虽然粘合剂和导电材料的各自的添加量根据使用的活性物质的电导率、制作的电极的形状等而不同,但通常均优选相对于活性物质的2?40质量%。
[0064][隔膜]
[0065]作为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中的隔膜的材料,可使用以JISP8117为基准的方法测量的透气度处于I?500sec的范围内的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使用从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纤维素、聚烯烃、纤维素/人造丝等构成的无纺布或微孔膜等之中适当选择的材料,另外,也可使用在这些无纺布或微孔膜等的表面上涂布陶瓷等从而提高了耐热性的材料。特别优选使用从由聚丙烯、聚乙烯以及纤维素/人造丝构成的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构成的材料。隔膜的厚度例如是I?100 μ m,优选5?50 μ m。
[0066][(C)电解液]
[0067]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中,作为电解液,可使用锂盐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形成的电解质溶液。
[0068][电解液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
[0069]作为构成电解液的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例如可列举碳酸亚乙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丁烯酯等环状碳酸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丙酯等链状碳酸酯。也可使用混合了这些中两种以上的混合溶剂,特别是由于能得到粘度低、解离度高、离子导电性高的电解液,优选使用环状碳酸酯与链状碳酸酯的混合物。
[0070]作为混合溶剂的具体例,能够列举EC/PC/DEC的混合溶剂、EC/DEC的混合溶剂等。这种混合溶剂中的环状碳酸酯与链状碳酸酯的比率优选为按重量1:99?80:20,更优选10:90 ?60:40。
[0071]在本发明中,构成电解液的有机溶剂也可以是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以外的有机溶剂,例如含有Y-丁内酯等环状酯、环丁砜等环状砜、二氧戊环等环状醚、丙酸乙酯等链状羧酸酯、乙二醇二甲醚等链状醚等的有机溶剂。
[0072][电解质]
[0073]作为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的锂盐,例如可列举LiC104、LiAsF6, LiBF4, LiPF6,LiN(C2F3SO2)2、LiN(CF3SO2)2等,特别是从离子导电性高且低电阻来看,适合使用LiPF6。从能够得到低的内部电阻来看,电解液中的锂盐的浓度优选0.lmol/L以上,更优选0.5?1.5mol/L。
[0074][(D)锂离子电容器的重量Wd]
[0075]使用以上的各结构要素构成锂离子电容器。
[0076]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的正极电极层的重量Wa与负极电极层的重量Wb之和相对于该锂离子电容器的重量Wd的比率[(WA+WB)/WD]的值优选0.19 ( (ffA+ffB)/ffD < 0.28。通过使该比率的值处于该范围内,可进一步谋求高能量密度化。
[0077]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的电解液的重量W。相对于正极电极层的重量Wa与负极电极层的重量Wb之和的比率[WC/(WA+WB)]的值优选1.58 ( Wc/(WA+ffB) < 1.85。通过使该比率的值处于该范围内,可进一步谋求高能量密度化。
[0078][锂离子电容器的构造]
[0079]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改变。[0080]作为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的构造,特别是可列举:使带状的正极和负极介由隔膜卷绕的卷绕型单元、使板状或片状的正极和负极介由隔膜各层叠3层以上的层叠型单元、把按这种方式层叠的结构的单元封入外包装膜内或方型外包装罐内的层叠单元等。
[0081]这些电容器单元的构造从日本特开2004-266091号公报等是已知的,可选择与这些电容器单元同样的结构。
[0082]另外,在锂离子电容器具有正极和负极介由隔膜层叠或卷绕而成的结构的电极单元(层叠型电极单元或卷绕型电极单元)的情况下,构成电极单元的正极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具有多个正极集电体,所述正极集电体具有贯通正反面的孔,该多个集电体介由正极电极层层叠。在这种结构的锂离子电容器中,能够谋求进一步的低电阻化和长寿命化。
[0083]另外,例如可通过准备多个在正极集电体的两个面或单个面上形成有由正极活性物质层和导电层构成的正极电极层的层叠体、并使这些层叠体重合并层叠从而制作具有多个正极集电体的正极。
[0084]此外,在具有多个正极集电体的正极中,正极的厚度Ta是指多个正极集电体的每一个的厚度与形成于这些多个正极集电体的全部正极电极层的每一个的厚度的合计厚度。
[0085]在本发明的锂离子电容器中,由正极活性物质层和导电层构成的正极电极层的重量^例如为8?15g,由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导电层构成的负极电极层的重量Wb例如为3.5?12g,电解液的重量W。例如为15?45g,锂离子电容器的重量Wd例如为50?100g,这些重量根据各种条件而不同,另外从适当的范围内选择。
[0086]实施例
[0087]以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088][实施例1:S1]
[0089](I)正极片的制作
[0090]将市售的10重量份50%体积累积径(D50)的值为3 μ m的活性炭粒子、1.1重量份乙炔黑粉体、20重量份异丙醇充分地混合从而得到浆液,并在浆液中加入0.7重量份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粘合剂从而制作混揉物,使用压延辊将混揉物成形为片状,并得到厚度为210 μ m的正极片体。
[0091]将贯通孔径为0.3mm、开口率为40%、厚度为30 μ m的铝化学蚀刻箔作为正极集电体,在其两个面上涂覆导电层形成用导电性涂料,并将上述正极片体立刻贴付在正极集电体的两个面上,接着,用压延辊使正极集电体和正极片体紧贴后,真空干燥,得到正极的厚度(正极集电体和两个面的导电层的厚度以及两个面的正极片体构成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的总和)Ta为461 μ m的正极材料。
[0092]通过将按这种方式得到的、在正极集电体的一部分层叠有导电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材料,按照层叠有导电层和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部分(针对正极片,以下也称为“涂覆部”)成为60mmX65mm、未形成任一层的部分(针对正极片,以下也称为“未涂覆部”)成为60mmX 15mm的方式,切断成60mmX80mm大小,从而制作在正极集电体的两个面介由导电层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片。
[0093](2)负极片的制作
[0094]使用纵型压模方式的双面涂覆机,以涂覆宽度为85mm、涂覆速度为8m/min的涂覆条件,在由贯通孔径为0.3mm、开口率为43%、厚度为20 μ m的铜制化学蚀刻箔构成的负极集电体的两个面,以负极的厚度(负极集电体和两个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的合计)Tb成为181 μ m的方式双面涂覆含有由50%体积累积径(D50)的值为2 μ m的石墨粒子(将市售的石墨粉碎得到的材料)构成的负极活性物质、SBR粘合剂(JSR株式会社制:TRD2001)的浆液后,在200°C、24小时的条件下进行减压干燥,从而在负极集电体的两个面形成由负极活性物质层构成的电极层。
[0095]通过将按这种方式得到的、在负极集电体的一部分形成有电极层的材料,按照形成有电极层的部分(针对负极片,以下也称为“涂覆部”)成为65_X70mm、未形成电极层的部分(针对负极片,以下也称为“未涂覆部”)成为65mmX 15mm的方式,切断成65mmX 85mm大小,从而制作在负极集电体的两个面形成有电极层的负极片。
[0096](3)隔膜的制作
[0097]将厚度为20 μ m、透气度为120sec的纤维素/人造丝复合材料构成的膜切断成67mm X 90mm从而制作隔膜。
[0098](4)锂离子电容器元件的制作
[0099]首先,准备7片正极片、8片负极片、16片隔膜,并按照使正极片与负极片各自的涂覆部重叠,但各自的未涂覆部成为相反侧而不重叠的方式,以隔膜、负极片、隔膜、正极片的顺序堆叠,将堆叠体的4个边通过胶带固定,从而制作成电极层叠单元。正极电极层的重量Wa为8.51g,负极电极层的重量Wb为6.34g。
[0100]接着,通过将厚度为195 μ m的锂金属切断成箔状,并压接到厚度为20 μ m的铜制化学蚀刻箔,从而制作锂离子供给部件,并将该锂离子供给部件配置成在电极层叠单元的上侧与负极片相对。
[0101]然后,在制作出的电极层叠单元的7片正极片的每I片的未涂覆部重叠了预先在密封部分热熔接了密封剂薄膜的宽度为30mm、长度为30mm、厚度为0.2mm的铝制的正极用电源引板,并进行了焊接。另一方面,在电极层叠单元的8片负极片各自的未涂覆部以及锂离子供给部件,分别重叠了预先在密封部分热熔接了密封剂薄膜的宽度为30_、长度为30_、厚度为0.2mm的镀镍的铜制负极用电源引板,并进行焊接,由此制作锂离子电容器元件。
[0102](5)锂离子电容器的制作
[0103]制作一方外包装膜和另一方外包装膜,所述一方外包装膜由聚丙烯层、铝层和尼龙层层叠而成,尺寸为纵向90mm、横向117mm、厚度0.15mm,在中央部分施加了纵向70mm、横向97_的冲压加工;所述另一方外包装膜由聚丙烯层、铝层和尼龙层层叠而成,尺寸为纵向 90mm、横向 117mm、厚度 0.15mm。
[0104]接着,在另一方外包装膜上的中央部分,将锂离子电容器元件配置成其正极用电源引板和负极用电源引板的每一个从另一方外包装膜的端部向外方突出,并使一方外包装膜与该锂离子电容器元件重合,热熔接一方外包装膜和另一方外包装膜的外周缘部的包括正极用电源引板和负极用电源引板突出的2个边在内的3个边。
[0105]另一方面,使用以体积比3:1:4的比例混合了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以及碳酸二乙酯的混合溶剂,以相对于电解液全部重量为0.2重量%的比例含有以下述式(I)表示的双(乙二酸)硼酸锂作为添加剂,调制包含浓度为1.2mol/L的LiPF6的电解液。
[0106]接着,在一方外包装膜和另一方外包装膜之间注入25.5g上述电解液后,热熔接一方外包装膜和另一方外包装膜的外周缘部的剩余一边。
[0107]按以上方式制作试验用层压外包装锂离子电容器单元(以下仅称为“单元”。)S1。该单元SI的重量Wd为66.8g。
[0108][化学式I]
[0109]式(I)
[0110]
【权利要求】
1.一种蓄电装置,其为具有: 形成有(A)正极电极层的正极; 形成有(B)负极电极层的负极;以及 (C)电解液 的⑶蓄电装置, 其特征在于,设所述(A)正极电极层的重量为WA, 设所述(B)负极电极层的重量为WB, 设形成有所述(A)正极电极层的正极的厚度为Ta时,
满足 1.02 ( ffA/ffB 彡 2.08 且 390 μ m 彡 Ta 彡 750 μ m。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D)蓄电装置的重量为WD, 设所述(C)电解液的重量为\时,
满足 0.19 ( (ffA+ffB) /Wd 彡 0.28 且 1.58 ( Wc/ (ffA+ffB)彡 1.85。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满足500 < ^(T12 XivlZWlj) < 1000。
4.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形成有所述(B)负极电极层的负极的厚度为Tb时,满足100 μ m < Tb < 300 μ m。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D)蓄电装置具有层叠型电极单元或卷绕型电极单元。
6.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D)蓄电装置具有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介由隔膜层叠或卷绕而成的结构的层叠型电极单元或卷绕型电极单元,该正极具有如下结构:具有多个具有贯通正反面的孔的集电体,该多个集电体介由正极电极层层叠。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为锂离子电容器。
【文档编号】H01G11/22GK103430263SQ201280012955
【公开日】2013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安东信雄, 手塚照明, 渡边裕, 田口真, 小岛健治, 千叶隆, 铃木浩史 申请人:Jm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